?

區域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建設研究

2023-03-23 12:18趙佳琦
現代英語 2023年18期
關鍵詞:研修共同體學科

趙佳琦

(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8)

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教育領域的探索,當一群人為了共同的目標而開展研究工作,都可以被視作一種“研修共同體”的形式,其構成了英語學科研究的重要基石。 根據理論研究和實踐觀察可知,當前英語教育的專家需要將其專業行為建立在協同研究的基礎上,探索“理論—實踐”結合的區域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存在狀態、發展趨勢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等一系列問題,此類問題都是值得英語學科人員深入思考和關注的議題。

一、 區域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發展中的問題

區域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發展中的問題,主要存在于空間層面(某一特定地區內固有的環境特征)及領域層面(由“英語學科”作為核心要素的學術領域)兩個方面。 二者間各項內容不同所呈現的相對分離狀態,是阻礙區域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發展建設的重要因素。

(一)文化隔閡相對較大

“文化隔閡”概念是強調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不可避免的現象。 相較于其他學科,英語教育的獨特之處在于其能提供一種多元且開放的文化視角,此項優勢源于兩種文化的交融與碰撞。 值得注意的是,英語課程中的外國文化元素有時會引發文化沖突,從而加劇文化隔閡的問題,具體由以下兩種形態構成。

一方面,組織文化隔閡。 該概念可以被視為一種由學校組織引發的英語學科文化差異,其主要指“英語教師將受所屬學校的教育觀念影響,而在與其他院校教師交流過程中產生一定的觀點分歧”。盡管此部分分歧并不會直接否定“共同體”的價值觀,但其確實可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交流和融合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當教師強調“組織”時,往往意味著其對學校組織的信任程度更高,隨著區域內學校組織的增加,此種文化隔閡也會隨之加劇。 另一方面,學術文化隔閡。 對英語教育領域來說,部分教師傾向于與“專家”和“學者”建立聯系,以期從中獲得知識和啟示。 然而,該種現象也將導致“共同體”內部的分裂,例如,普通英語教育工作者及英語學術研究上取得突破的教育工作者間,常存在理論與實踐的不平衡的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交流將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停止,致使專家群體觀點過于小眾化,難以被有效地傳播,故對教師的個人成長幫助有限[1]。

(二)團結力強度相對較低

團隊建設過程中,需要關注并加強凝聚力,以確保團隊成員之間的緊密聯系和共同目標。 調查發現,大多數英語教育工作者都認為,區域共同體的建設過程中仍存在許多領域可以進一步改進。 其主要集中在幾個關鍵點上,例如,課堂觀察與評價、集體課程準備、教學研討會、協作項目以及一對一的學習支持等。 其中,“共同體”功能拓展不足是引發強烈反響的關鍵因素之一。 交流與溝通過程中產生的成果,往往無法在實際工作中得到充分利用,該觀察結果將明顯揭示“共同體”團結力強度相對較低的問題。 不僅如此,“共同體”內部所滋生的競爭現象不容忽視。 部分英語教育者指出,此種社群互動環境中,教學成果得以公開呈現,而競爭心態的廣泛產生可能會導致協作關系的瓦解,甚至有可能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2]。

二、 區域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建設的策略

區域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的發展,可以視為區域英語教育研究文化的體現以及教師團隊進步的象征。 此類團體不僅應持續存在,而且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以達到共生和共同進步的目標。

(一)深化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

英語教育研究過程中,??砂l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方面,來自實際工作的經驗總結往往被學術界忽略;另一方面,基于理論研究的學術成果往往被教學實踐領域所無視。 該種現象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矛盾,即英語學科學術研究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脫節。針對該矛盾現象,英語學科的研究者肩負雙重責任,英語學科研究者履行其作為學科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特定的文化使命。 為了實現英語學科研修社區的區域整合,所有成員都必須共同努力[3]。 首先,從理論角度分析,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需要深化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程度,積極鼓勵、引導各位成員,將理論研究的結果轉化為實用的教育理念和技巧。其次,從實踐角度來看,成員需要將其實踐經驗進行理論化的梳理,并將其提升為共享的教育理念,為豐富教學環境貢獻力量。 學科研修共同體應該專注于發揮其工具性的作用,以確保具體研究成果能夠滿足英語學科教育的實際需求和真實需求。 不僅如此,具體整合過程中,還需要強調:對共同體內的所有成員,其聲音都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 該觀點不僅是在研究方法上的體現,更是對共同體內每個成員尊嚴和價值的認可。 他們將各自以其獨特的視角,為具體學習和進步提供寶貴見解。 此種尊重不僅體現在具體角色中,也應體現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的貢獻上。 將目光投向英語學科的研究后,還可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研究者和實踐者之間的互動正在產生一種新的力量,其將工具的實用性和人文精神的深度結合,預示著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區域融合的未來發展方向。

(二)優化共同體內部交流的形式

如何定義合理的交流和適當的常規化交流? 此類問題都與共同體內部的互動和協作緊密相連。 有效且無阻礙的信息流通路徑、積極的對話環境以及高效的交流模式,是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內協同工作的關鍵要素。 需要注意的是,共同體內部交流與協作的形式必須是頻繁、積極且有效的。 特別是在基礎教育的英語學科領域,交流和共享的研究需求已經成為研究人員和實踐者的共同追求[4]。 目前,阻礙區域內共同體融合的關鍵要素在于,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以及頻繁互動的規定性安排。 對此部分內容進行優化、調整后,將有效打破共同體融合間的無形“壁壘”,使交流全過程更加合理,頻率更加緊密。 由此可見,為了促進區域英語學習共同體的整合,必須克服現有的制度障礙,打破組織壁壘、文化壁壘等,建立新的制度框架,以優化共同體內部交流形式,從而進一步推動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區域融合進程。

(三)資源共享注重內部協同發展

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教師應逐漸摒棄以往依賴個體力量的“孤膽英雄”模式,采用合作方式發揮團隊協作力量實現共贏。 令英語教學工作者與共同體內部共享教育資源,借鑒現有的教學管理策略,共同探討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最大限度發揮積極作用[5]。

“名師引領,舉措共享”是指名為“名師工作室”的平臺。 該平臺應由英語學科中心的核心團隊領導,主要面向中年及青年教師群體,旨在打造適應教師發展的共同體,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形成一種“我是名師”的工作室文化。 通過實施完善的教師成長導師制度,不斷帶領各英語教師獲得個人素質和教育能力的提升。 作為工作室的負責人,其需要努力吸引更多英語教師加入其中,并設定一套全面的名師培養方案,且每位名師都需要制訂一份個性化的自我提升計劃,以便更好地實現自身職業發展。 此外,工作室內部應定期組織主題研討會,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幫助教師更加快速地成長。 在此過程中,可推行伙伴式的教學模式,讓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實施“發現問題—深入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為核心的流程,實現彼此間的比較與補充,以及經驗分享和學習借鑒,從而構建出一種積極的互動環境,進一步強化區域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內部的凝聚力。 此舉不僅可以提高英語教師的教學質量,還能激發其創新思維,進一步獲得教育水平的提升。

“科研引領,成果共享”是指開展專題研討。 為了推動英語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共同體內部的管理者可設計一系列定制化的主題討論任務,鼓勵有關英語教師主動學習,將理論知識應用到教育實踐中。 在此過程中,也可將實踐經驗進行理論性的歸納總結,從而提升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共享的教育觀念,進一步豐富教學活動的環境。 此外,還應倡導教師依據教學實際情況,定期撰寫教學反思,該項反思方式的實施有助于教師發現并研究課堂存在的問題,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也可提升教師個人教學素質,塑造出學者型、研究型和反思型的教師群體。

(四)不斷學習吸收實現智慧增長

對教育工作者來說,其專業發展主要依賴實踐智慧的增長。 這意味著教師需要從實際教學環境中汲取知識,通過深入研究和反思來理解,并從各種培訓活動中不斷提升自我。 “共同體”的理念為整合教學、研究和實施培訓提供了良好平臺,此類活動可以協同工作,形成共鳴效應。 然而,教師的專業發展并非一蹴而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同樣,英語學科研修團隊內的教師素質提升也并非一日之功。 “終身學習”教育理念不斷普及的當下,教師除依賴自身及學校組織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外,還應依賴共同體,發揮“教研培”一體化作用,加大支持力度。 不僅如此,各研究學者也必須認識到,教學實踐所具有的強烈“情境性”特征。 如果只是簡單重復過去的培訓內容,那么其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 教師需要及時總結自身課堂上的經驗,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以及針對普遍存在的不足進行培訓。 由此可見,“實時培訓”也是教師在共同體內發展的關鍵原則。

(五)逐步統一共同體內文化認知

文化的發展源于環境,而實踐則受到文化的影響。 一個群體的文化形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 此種文化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將深深地融入個體的行為模式和研究氛圍中。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并不總是主導性的,非主流的文化形式也可能在特定情況下產生影響。 當非主流文化形成時,其影響力可能會轉變為阻礙群體發展的惰性力量。 區域共同體融合過程中,該惰性力量有時會起到阻礙作用。 更為關鍵的是,文化是一種深藏于人內心的傾向和無意識的行為。 因此,即使身處文化環境中的共同體成員,也可能無法意識到這一點。 當發現可能存在的非主流文化時,共同體成員可通過以下兩方面進行修正:一方面,需要在共同體內部推動主導文化的普及,或引導非主導文化的發展趨勢,以此逐漸消除非主導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需要積極推廣并逐步深化各個領域間共享的“最小共識”的文化認知,以此為基礎不斷擴大倡導范圍,使區域融合的共識范圍更加廣泛,提升區域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建設成效[6]。

(六)及時把握時機開展動態評估

英語作為各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英語教師之間時常會存在較大的競爭壓力,致使具體區域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建設過程中因競爭壓力而產生無形壁壘。 為實現教育效率的全面提升,英語教育的實施者必須探索一種節約資源的成長路徑,于多個方面追求高效、快速、優質且經濟的教育方式。 學校采用“捆綁式”的教師評估體系方式,將鼓勵教師間的合作。 通過整合教學、研究和培訓,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此種提升不僅體現在課堂上的發現和領悟,也體現在研究和培訓的過程中。 現階段,學校對教師的評估已經從傳統的單一標準轉向多元化的評估方式,此種轉變使得教師的教學能力、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參加培訓的情況都得到了綜合評估,激發了教師的內在動力。 教師需要熟悉教研活動流程,對以往教學情況進行回顧和反省,同時共同探討后續教學重點,制訂教學計劃和學習計劃。 在此基礎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實施“同課異構”和“商材議教”策略,從而構建出適合每個班級特色的教學模式[7]。

三、 結論

總而言之,區域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作為常談常新的話題,其建設發展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只有不斷吸引廣大英語教學工作者相互聯合,彼此配合共同體建設工作,才能使英語學科研修共同體區域融合之路更加順暢、自然,從而不斷促進英語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獲得提升。

猜你喜歡
研修共同體學科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學科新書導覽】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不謀全書者不足以謀一課——“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研修心得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超學科”來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