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人才培養: 一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的整體規劃設計

2023-03-23 12:19阮守華
中小學校長 2023年12期
關鍵詞:育人人才素養

□阮守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 “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 “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北京第五實驗學校, 作為北京市教委整體規劃、 統籌建設的一所 “高標準、高品位、 國際化、 可持續發展”的獨具特色的高品質學校, 自2022 年9 月啟動辦學以來, 就堅持面向未來培養具有社會責任、學術素養、 創新能力、 國際視野的 “五育” 并舉、 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致力于成為人才培養的新標桿、 改革創新的試驗田、質量優異的品牌校、 優質教師的蓄水池。 作為一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 學校充分發揮學段貫通、 學科融合的優勢, 堅守 “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守正創新” 的教育立場, 有力回應 “為誰培養人, 培養什么人, 如何培養人” 這個教育根本問題。

一、 培根鑄魂, 培養立志為黨奉獻的時代新人

教育是關愛, 堅守 “培根鑄魂” 的教育立場, 就是要通過體現教育規律和教育原則的教育教學活動, 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深厚情懷, 筑牢學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懈奮斗的堅定信念和政治理想。

(一) 堅持黨建引領

培根鑄魂, 培養立志為黨奉獻的時代新人, 就是要培養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 在大思政教學實踐中, 逐步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之路奮斗終生的遠大志向。 因此, 必須加強學生品德修養, 在實踐中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 聚焦學校德育、 學科教學、 課程資源、 學校治理、 學校文化等關鍵,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策略與方法, 努力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二) 統籌主題教育活動

學校始終將立德樹人放在首位。 第一, 緊扣重大節日開展主題教育。 學校先后舉辦 “我心永向黨, 永遠跟黨走” “禮贊輝煌歷史,唱響百年華章” “喜迎二十大, 開啟新征程” 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弘揚光榮傳統, 賡續紅色血脈, 以創新人才培養為抓手塑形鑄魂, 把握主基調, 唱響主旋律,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二, 統籌一體推進主題教育活動。學校深耕年級德育早課, 精抓班級專題班會, 整合美育、 體育、 勞動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組建聯合選修社團, 學習英雄人物先進事跡, 讓學生逐步樹立高尚的思想道德追求, 做到品德潤身、 公德善心、 大德鑄魂, 幫助學生增強對團、 對黨的信賴之情, 在學生心中厚植紅色基因, 心懷祖國、 心懷人民。 第三, 打通學段壁壘, 構建大思政課程體系。 突顯課程實踐, 讓不同學段學生在符合其身心發展規律的情境化大思政課程中外顯技能、 內隱品格, 在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奮點, 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潛力, 把興趣變成志趣, 把志趣發展為志向, 把個人志向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相結合, 以實際行動踐行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的錚錚誓言。

(三) 發揮中國科學家榜樣激勵的作用

科學家精神是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財富, 是激勵青少年成長為創新人才的重要力量源泉。 2020 年9月11 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 “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 當今世界, 人才是十分重要的戰略資源, 因此, 要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 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新時代, 站在新起點,一大批科學家扎根祖國大地, 以勇于面對困難挑戰的實際行動和開創性成果挺起了中國脊梁。 中國科學家胸懷祖國、 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勇于開拓、 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是廣大中小學生汲取成長力量的重要源泉。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胸懷祖國、 服務人民的 “大德” 是創新人才首先必備的情懷和素養。 學校積極發揮科學家榜樣激勵的作用, 鼓勵并引導師生提升科技素養, 積極培育創新型人才, 引導學生將矢志報國的理想落實在實際行動中。

二、 啟智潤心, 培養立志為國擔當的棟梁之材

萬物得其本者生, 百事得其道者成。[1]堅守 “啟智潤心” 的教育立場, 就是要通過 “學生本位”的教育, 幫助學生通過知識學習、 知識建構和各類實踐, 啟發和引導學生發現潛力、 發展智力、 錘煉品格, 通過營造 “潤物細無聲” 的育人環境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 推動核心素養本位的教學改革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課堂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主陣地。 學校根據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及教育教學改革等要求, 結合自身辦學實踐, 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 “以學評教”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為導向, 深化核心素養本位的課堂教學改革, 構建小初高十二年貫通培養的創新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推動教學過程由傳統的知識傳授向項目學習、 合作學習、 跨學科學習等有利于學生自主發展的學習方式轉變, 從而凝聚學生成長、 成才的最大合力; 凝聚多種資源、 匯聚多方合力, 全力打造高水準育人環境, 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創造條件, 搭建舞臺。

(二) 構建平等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

學校引導教師切實轉變人才觀、 教學觀和學生觀, 引導教師善于與學生平等對話、 溝通和交流,變教為啟、 變教為導、 變教為幫。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表現在課堂教學中, 一是通過開放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 讓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 開動腦筋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在問題的引導下實現思維由低階向高階的不斷發展。二是引導學生建構起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 變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通過教師引導下的主動建構, 加深理解知識之間以及跨學科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 為創新奠定扎實基礎。 三是通過師生互動、 小組互動等多種互動方式, 激發學生主動思考、 分享自己的觀點以及評價他人的觀點, 在正確認識自我優勢與不足的基礎上學習借鑒他人優勢, 彌補自身弱勢與不足, 從而在高質量互動中發展學習與創新等關鍵能力。 四是要讓課堂充滿笑聲、 掌聲和辯論聲,引導學生善于思考、 敢于質疑、 勤于實踐, 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平等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就是要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倡導學生自主、 合作、 探究學習, 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勇于探索,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 強化高質量特色課程資源建設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和創新人才培養的戰略需要, 利用北京豐臺麗澤金融商務區和科技園的金融、 科技資源和人才優勢, 研制適合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使用的特色課程資源, 推動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 在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效發展高階思維品質、 解決復雜問題能力以及溝通協作等未來必備關鍵能力。

一是初步構建 “必修課+選修課+社團活動+綜合實踐活動” 的課程體系。 學校開設數學精品課程、 信息學競賽、 生物實驗、 考古帝陵、 足球、 體能、 素描基礎、 書法、 朗誦、 茶藝等選修課程; 開設數學活動、 文學素養拓展與提升、Easy English、 北斗創造美好生活、模擬政協、 影視傳媒、 羽毛球、 舞蹈、 體育游戲、 校園電視臺、 棋牌社等學生社團。 其中, 模擬政協社團多次赴金中都水關遺址開展實地調研活動; 生物社團到世界花卉大觀園開展植物觀察活動等。

二是創造 “合作育人” 和 “融合育人” 環境。 通過 “合作” 和“融合”, 徹底改變傳統育人方式,無限拓展優質教育資源,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為每個學生創造公平受教育機會, 提高育人實效。 堅持學科學習與社會實踐的融合以及學科之間的融合, 將學生的主題活動、 社會實踐、 社區公益活動、 研究性學習、 科學探究、 戲劇表演等課程化, 讓學生在校學習與生活充滿快樂體驗。

三是強化養成教育。 幫助學生養成樂于閱讀的習慣、 獨立思考的習慣、 交往參與的習慣、 敢于質疑的習慣、 追根溯源的習慣, 促進學生學會創造性運用學科知識, 基于問題解決多角度思考、 運用相關資源條件提出多種問題解決方案并能對方案進行優化和選擇的能力,從而讓學生養成面對問題能積極思考、 提出與眾不同問題解決方案的創新思維習慣。

三、 守正創新, 培養立志為民服務的優秀公民

堅守 “守正創新” 的教育立場, 就是要通過多邊互動和情境化解決問題的實踐, 幫助學生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在沖突中獲得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 引導學生基于個性潛質和個性化知識積累的獨特優勢培育創造力,以適應加速變化的新時代對人的創造性提出的迫切要求。

(一) 以信息技術賦能教學方式轉變

學校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教育人工智能為學生提供更為靈活、 多樣、 個性、 有趣、 高效的學習工具, 促進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增強做事本領。 2021 年11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 《一起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 為教育打造新的社會契約》 的報告, 強調 “教室和學校依舊必不可少, 但在未來, 他們要以不同的方式被構建和體驗。 教育必須培養人們在21 世紀的工作場所進行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同時也要考慮不斷變化的工作性質和為人們提供經濟保障的不同方式”。[2]所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加快轉變教學方式, 全方位落實各學科核心素養, 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原始創新意識, 堅持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 接受高等教育和未來不確定的職業發展打好基礎, 致力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通過守正創新, 重塑教育時空, 重構育人模式, 以信息技術賦能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 實現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 為學習者創建隨時、 隨地、 隨需的學習環境, 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和個性化的學習支持, 從而更好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創新人才。

(二) 探索創新人才貫通培養的育人模式

創新人才貫通培養對育人方式變革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 打破學段壁壘是建構中國特色大中小學一體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首要難題, 根源在于單向度的“向上看齊” 思路, 如高中只對標大學強基計劃、 三位一體、 學科競賽等培養拔尖創新學生, 不太關注和參與初中的拔尖創新學生培養。[3]

學校以貫通培養為試點, 完善學生選拔與培養機制, 開展“1+3培養項目” 試驗, 觀察和發現具有學科特長和發展潛力的苗子, 提前鎖定并投入專業資源, 著力培養特長突出、 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優質人才; 通過生涯發展測評等工具的長時間積累觀察, 從家庭、 學校等多個視角幫助孩子制定個性化學習策略, 提前發現孩子潛質并為其制定適合其有效發展的道路;為學生建立終身發展成長檔案,強化學校對學生發展的過程意識、檔案意識和支持意識; 通過師資隊伍素養研究、 課程標準研究、課程資源研發、 課堂模式研究、評價體系研究, 形成學生貫通培養模式, 創造有利于學生長遠發展的成長環境, 幫助學生實現個性潛能的最大釋放。

(三) 構建基礎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新體系

教育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需要培養學生探索和思考的方法, 使學生以更積極的形式進行社會化。[4]首先, 創新課程結構和體系, 創造性地將學科課程、實踐課程協同構成動態發展的由目標、 課程、 教學、 管理和評價組成的五位一體的上下貫通的基礎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新體系。 其次, 優化教學方式, 堅持必修與選修相結合、 面向全體與面向個體相結合、 線下與線上相結合、顯性與隱性相結合、 學科實踐與跨學科綜合實踐相結合、 校內與校外相結合, 通過診斷評價、 過程評價、 增值評價和教育人工智能全面推進創新人才培養進程,讓創新人才培養成為一種文化、一種氛圍、 一種勢能, 讓人人都能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 人人都能把自己的潛能和才華充分地發揮出來。 最后, 創設全體學生都能創新發展的新機制, 讓智力正常和潛力超常的孩子各有其個性化發展路徑, 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提供恰當幫助,實現創新人才與拔尖創新人才的“雙培養”。

“人生天地間, 稟賦各不同”,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個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全新教育樣態, 這種新樣態更符合教育教學規律, 更貼近人才成長規律, 更回歸育人本質。 北京第五實驗學校不斷梳理、 分析、 總結辦學經驗和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堅守 “培根鑄魂、 啟智潤心、 守正創新” 的教育立場, 不斷明晰創新人才培養的內涵及其培養過程, 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 在更高水平上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迫切需求。

猜你喜歡
育人人才素養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人才云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