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 需要民間的力量

2023-03-23 12:19朱永新
中小學校長 2023年12期
關鍵詞:民辦學校辦學發展

□朱永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教育興則國家興, 教育強則國家強。 建設教育強國, 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 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 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 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1]民辦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中國的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 尤其是在我國人口眾多、 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 堅持人民教育人民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依靠公辦、 民辦 “兩條腿走路”, 探索積累了窮國辦大教育的歷史經驗。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與科技、 人才并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三大基礎性、 戰略性支撐, 強調 “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并從“教育是國之大計、 黨之大計” 的戰略高度, 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發展素質教育, 促進教育公平, 著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就社會力量辦學而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 要 “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3]在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前, 我們需要思考: 如何正確認識民辦教育在新時代的價值和意義? 如何準確把握民辦教育在新格局中的方位和坐標? 民辦教育在新征程上如何進一步彰顯自身的獨特作用?

一、 民辦教育為國家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20 世紀80 年代初, 我國社會力量辦學開始興起, 至今已走過了四十多個春秋。 四十多年來, 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在社會各界的共同關心下, 經過民辦教育戰線全體同仁鍥而不舍的努力, 我國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從小到大、 從弱到強, 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發展道路。 截至2022 年底, 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7.83 萬所, 在校學生總數達到5282.7 萬人, 分別占全國學校數及在校生總數的34.37%和18.05%。[4]這意味著我國近20%的各學段學生在占30%以上的民辦學校就讀, 同時還有大量的社會教育機構也是由民間舉辦的。 可以說, 民辦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一項標志性成果。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表明,民辦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在增加教育機會、 滿足多元需求、 促進教育公平、 激發教育活力以及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擴大了教育供給。 歷經四十多年的建設和積累, 社會力量辦學涵蓋了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個階段, 形成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舉、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并重的民辦教育發展格局, 大大加速了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進程。 在我國義務教育普及、 學前教育快速發展以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 民辦教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是豐富了教育樣態。 社會力量辦學的興起和發展, 推動形成了政府為主、 社會參與、 辦學主體多元、 辦學形式多樣的辦學體制, 豐富了教育樣態, 激發了教育活力。民辦學校在教育投資體制、 現代學校制度、 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所進行的諸多富有成效的改革探索, 為深化公辦學校辦學體制、 管理體制和育人機制改革, 積累了豐富經驗, 提供了有效借鑒。

三是滿足了多元需求。 民辦教育多樣化、 特色化發展, 尤其是不少發達地區國際教育的異軍突起,日益成為優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較好滿足了老百姓個性化、 選擇性教育需求。 同時, 納入民辦學校管理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和鄉村普惠型民辦學校的發展,也為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和農村留守兒童就學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力擴大了弱勢群體公平接受教育的機會。

四是促進了教育消費。 各級各類民辦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不僅解決了人們的直接就業問題, 更是有效拉動了各類教育投資及消費活動, 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民辦教育的發展, 還帶動了數萬億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帶動了眾多周邊產業發展, 間接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 形成了不少教育新產業、 新業態、 新產品和新的商業模式。

五是改善了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本質是, 讓每個學生的受教育權利受到無歧視的對待和充分的保障。 由于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上的城鄉差距、 區域差距和校際差距的存在, 以及學生存在差異化的教育學特征, 教育公平的推進和改善, 不但需要政府的力量, 也需要民間的力量。 這種通過市場機制改善教育公平的積極作用, 是民辦教育存在的正當性的重要基礎, 而且對于教育理論的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二、 民辦教育仍然是新時代中國教育的重要力量

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在發展過程中, 部分民辦學校的確存在 “趨利性過強, 公益性不足” 和不規范等問題。 近年來, 針對民辦教育行業出現的新情況、 新矛盾, 國家相繼推出并實行了一系列新的規范措施,全面強化了民辦教育的辦學規范和行政監管。 從現實情況看, 出于保障教育公益屬性和維護良好教育生態的需要, 采取這些規范措施是十分必要和完全正確的。

發展需要規范, 規范是為了更好地發展; 規范是手段, 發展才是目的。 為此, 在新的形勢下, 需要重新認識民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并立足特定發展階段, 進一步明晰民辦教育所應擔負的功能和責任。

首先, 從教育發展現狀看, 盡管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 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已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 但是與主要教育強國相比, 我國教育仍有較大差距。 譬如, 我國25 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僅有9.5年, 與教育強國平均水平 (12.7年) 相差3.2 年; 我國高技能崗位就業人員的占比僅為19.6%, 與15 個教育強國平均水平 (接近50%) 相比, 差距十分明顯。[5]民辦教育可以繼續為提升教育總體水平做出貢獻。

其次, 我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還存在著地區差異, 高等教育普及水平也仍需提高。 普遍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強化高素質、 高技能人力資源支撐, 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教育仍然擔負著艱巨的責任。 對于在校學生占各級各類在校生總數五分之一的民辦教育而言, 同樣責任重大。 總之, 在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進程中, 民辦教育的作用不應被忽略。

各種分析表明,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既需要保障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也需要豐富教育的有效供給、 增加教育的多樣化選擇。 在新的發展階段, 既要合理調控民辦教育發展規模、 不斷強化民辦教育公益屬性, 也需要積極引導各級各類民辦學校重塑功能、 再造優勢, 在深化改革中激發內生動力, 在優化定位中實現優質發展。

三、 民辦教育要在未來社會扮演積極角色

回顧歷史, 我們可以看到, 民辦教育之所以能在不同階段取得長足發展, 離不開廣大舉辦者 (辦學者) 的有效回應。 新的歷史階段,在前所未有的科技變革推動下,我國的社會形態和教育需求已經或正在發生深刻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新階段實施教育強國戰略的路徑時強調指出, 要堅持系統觀念, 統籌推進育人方式、 辦學模式、 管理體制、 保障機制改革。[6]在未來社會, 民辦教育要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就必須全面把準時代脈搏, 以創新性觀念、 創造性實踐回應快速變化的教育需求, 在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和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偉大進程中積極進取、 主動作為, 扮演更好的角色, 發揮更大的作用。

首先, 民辦教育要發揮教育組織形態靈活的優勢, 全力投身于多樣化學習中心的建設。 新時代, 教育面臨硬環境和軟環境的雙重變化, 學習和教育活動的空間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 傳統教育的“房子” 已經放不下未來教育了,要重新構造一個 “新房子”, 要打破傳統學校的構造, 實現真正的教育結構的變化。 民辦教育在主動適應這種變化方面具有普遍實踐基礎, 也應該在這種新的變革中贏得先機。 實踐中, 應通過積極的體制機制變革, 吸納現代教育技術、 推行學分銀行體系, 建設體現教育新理念、 反映教育新生態的學習中心, 實現人人皆學、 處處能學、 時時可學的社會教育、 繼續教育、 非正式教育蓬勃發展的現代教育圖景, 以支撐國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 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全面提升的需要,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終身發展。

其次, 民辦教育要發揮自身資源稟賦及辦學機制的優勢, 積極參與創新人才的系統培養。 當前, 國家在落實教育 “雙減” 政策的同時, 推行科學教育, 一體化推進教育、 科技、 人才高質量發展。 對于“雙減” 政策, 筆者認為不僅要解決時間過長、 負擔過重的問題,還要以 “減法” 思維, 把優勢發揮到更有意義的地方。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要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 工程教育, 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7]健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科學選拔、 貫通銜接、系統培養、 共育共享全鏈條培養機制, 同樣需要民辦教育的積極參與。 比如, 有不少校外機構在人才儲備、 課程研發和質量提升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完全可以作為學習中心存在, 作為政府采購課程等公共服務產品存在, 為培養創新拔尖人才、 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做出貢獻。 各級民辦學校應以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 加快構建拔尖創新人才 “選拔—培養—評價”一體化貫通的制度和機制。 民辦學校要參與創新素養和創新能力培養生態鏈, 支持大學與中學合作開設各種特色班, 大力培養廣大青少年的探究興趣和學科特長, 做好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發現與培養工作。 要進一步發揮高中學校、高校的作用, 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單獨評價和選拔模式,為學有專長的學生乃至偏科生開辟特殊通道。

再次, 民辦教育要發揮善于積聚社會慈善資源的優勢, 更好提供各類公益性教育服務。 慈善公益教育是民辦教育服務社會的一種日益顯現特殊作用的形式。 各類基金會舉辦民辦教育, 也是中國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趨勢。 慈善公益教育作為 “第三次分配” 的一種重要形式, 讓使用慈善捐贈資金的各級各類教育、 受教育者成為受益對象。 因此, 通過改善全社會收入分配結構、 促進社會公平, 民辦教育可以產生出顯著的正外部性。 目前, 我國慈善捐贈規模相對較小。 2020 年, 投向教育事業的捐贈總額為450.29 億元, 占捐贈總額的比重為21.58%。[8]從發展趨勢看, 隨著對慈善捐贈的大力鼓勵倡導和稅收優惠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 未來我國用于教育的捐贈資金將會得到較快增長。 這對于教育領域如何用好捐贈經費,尤其是如何在更寬廣視野下形成支持非營利性民辦教育發展, 有重要意義, 對民辦教育發展是一次重要契機, 也是一種新的考驗。

最后, 民辦教育要發揮辦學類型多樣和辦學資源豐富的優勢,更好參與學習型社會、 學習型大國建設。 我國正邁入老齡化社會發展階段, 完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 對保障全民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 是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確定的主要發展目標之一。 面向未來社會, 各級各類民辦學??梢砸矐敵浞职l揮辦學類型多樣、辦學資源豐富的優勢, 堅持 “面向每個人、 適合每個人” 的教育理念, 著力打造多樣化、 多層次、 多類型的終身資源供給體系, 在助推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構建以及參與學習型社會、 學習型大國建設中, 擴大自身的生存空間, 實現學校的轉型發展。

教育是黨之大計、 國之大計。新時代背景下, 我國教育面貌已經發生了格局性變化。 立足當前,面向未來, 我們要學會從政治上看教育、 從民生上抓教育、 從規律上辦教育。 教育需要民間的力量。 各級政府和全社會, 要進一步認識到民辦教育在新時代中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落實 《民辦教育促進法》 《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全力支持民辦教育的改革發展, 依法保護民辦學校的合法權益, 及時幫助民辦學校解決辦學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民辦學校舉辦者要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秉承公益屬性, 做到依法、 規范、 誠信辦學, 不斷優化辦學定位, 不斷凝練教學特色, 不斷提升教育質量, 講好民辦教育的中國故事,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為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做出新貢獻。

猜你喜歡
民辦學校辦學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全國近兩成學生在民辦學校就讀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獲通過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義務教育民辦學?!胺菭I利”是一大進步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