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學校教研組建設中的文化建設

2023-03-23 12:19□宣
中小學校長 2023年12期
關鍵詞:學術研究教研組教研

□宣 沫

在學校系統架構中, 教研組至關重要, 它既是教學指揮系統的基礎構成, 也是學校管理機制的關鍵環節, 更是推動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的重要組織力量。 教研組在促進教師交流、 學習與成長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為提升學校教育質量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然而, 教育變革日新月異,傳統的教研組建設模式已難以滿足現代教育日益多元的需求, 其影響因素有: 校長的思想力、 年級組的資源配置、 備課組對學科隊伍的分化、 教研組長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等, 但根本原因在文化層面。 這種文化既有學校文化, 也有學科文化; 既有物質文化, 也有精神文化; 既有制度文化, 也有行為文化; 既有外在文化, 也有內在文化。 因此, 我們應重新審視當下教研組建設的現狀,通過教研組文化建設, 提升教研組建設的品質, 更大程度發揮教研組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一、 教研組建設現狀

當前, 在辦學者的辦學觀念以及學校管理實踐中, 教研組建設往往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是教研地位不被重視。 從學校日常管理的層面來看, 大多學校在資源分配上, 傾向于對年級組和備課組的支撐, 教研組處于 “說起來重要, 做起來次要”的尷尬處境。 教研組長常常在學校重大決策、 學科建設、 隊伍管理等方面存在話語權不足及引領性不強的問題。

二是教研組職責被削弱。教研組承載著加強學科組建設、 指導日常教學工作、 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職責, 是學校學科課程資源開發的行動主體, 亦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然而, 大多數教研組往往僅限于執行學校的行政命令, 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 如分配工作任務、 填寫教學活動檢查表格等。 這些工作未能發揮涵蓋教師專業發展、 學科建設和質量管理等在內的核心職能。

三是教研功能受限。 在部分學校中, 教研組的工作遵循 “考什么、 教什么” 的思路, 這導致教研組既缺乏對學科教育教學理論的深入研讀, 也缺少對學科課程教學的深度研討, 更難以有效落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劃。 研討內容被簡化成備、 教、 考, 教研組逐漸變成了一個為服務考試而存在的功利性組織。 這種變化不僅影響了教研組職能的發揮, 也影響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久而久之反而制約了學校的學科建設、 課程建設與文化建設。

四是教研活動的形式化。 教研活動是教研工作的主要實施方式和核心內容, 但在實踐中, 往往容易出現主題不夠突出、 內容過于簡單、 組織不夠嚴謹、 指向不夠明確等問題。 教研組活動碎片化、 表層化、 同質化現象日益顯現, 嚴重影響了教研的效果和質量, 也挫傷了教研組成員參與研討活動的熱情與信心。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反思與追問, 筆者認為其根本成因在于教研組建設過程中的文化發展不足。 具體而言, 教研組受到功利化侵蝕,導致教研文化受到沖擊; 教研組自身價值取向不明確, 行為認同存在分歧; 學校管理文化中缺乏促進教師職業精神和專業成長的養分。 因此, 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并強化教研組建設中的文化建設, 以明確的價值參照和價值指向, 推動教育教學的持續發展和提升。

二、 教研組文化的內涵厘定

教研組文化建設是指對現有的教研文化進行全面的審視、 深刻的反思和有效的改造, 以適應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需要、 適應學科建設需要、 適應師生學習品質提升需要為目標, 建構一種基于學科素養, 圍繞學科實踐, 指向學科育人價值的道德觀念、 思維方式和工作范式。教育的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而人的現代化是在實踐中不斷鍛造并完成的。 教研工作在教育實踐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它不僅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關鍵環節,也是教師在實踐中通過現代思想與傳統思想的碰撞、 思辨而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 隨后, 通過實踐內化為教學技能, 保障課程與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和終身學習。[1]

教研組文化是學校文化體系中的下位文化, 是教育研究行動的精神指南, 具備學術性特質。 學術研究在中學不僅旨在探索新知識, 更在于通過這一過程啟迪人格, 化育新人, 從而體現對人的建設與發展的積極作用。 學術研究的內容是學校教育的基礎, 其廣泛性有助于打開師生的生命空間, 引導他們超越局限。 學術研究的方法品格對師生的學問精神有攀升和開啟之功, 它所建立的爭鳴、 探究、 真知的精神態度對人的品格塑造與激勵起著重要的作用。 此外, 學術研究中長輩學者的切身經驗與人格氣質在學術研究中逐漸滲入年輕人的精神生命, 最終實現代際傳遞、 累積發展、 薪火相傳。 因此, 學校的學術研究不同于一般學術研究專業機構, 更側重于人的發展、 人的建設以及人的成長。 學術性研究型教師不僅是學術的專家、 技術的高手,更是踐行教育家精神的生動、 鮮活的人。

綜上所述, 教研組建設需要注重學術性研究型教師的培養和教師教學技能水平的提高, 但更需要注重人文內涵的滲透和教研組文化的建設。 只有如此, 才能更好地發揮教研組的作用, 推動學校教育的持續發展和進步。

三、 對教研組文化建設的思考

教研組的建設和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其中文化要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新時代文化的宏觀背景以及推進 “雙新”的教育發展要求下, 教研組必須具備先進的文化素養, 并落實在教研主體、 教研形式、 教研對象等層面, 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動整個團隊學科意識、 學科素養、 學科思想的形成。

(一) 聚焦人的發展的價值取向,打造精神成長的樂園

教研文化是一種以學術道德、教育信仰為核心的精神文化, 旨在營造積極進取、 團結和諧、 書香濃郁的文化氛圍, 其理想境界是使教研組成為教師 “教學研究的樂園、讀書思考的學園、 相伴生長的家園”, 最終目標是構建一個團隊成員和諧共進、 互助共贏的教學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以及成長共同體?;谶@種理解, 筆者認為優秀的教研組并非僅以 “事” 為中心, 其建設的核心應聚焦于 “人” ——教研組成員。 教研組建設的核心在于“成人”, 即培養和發展人, 促使每個人在知識、 真理的追求中得到完善和提升。

在教研組文化建設中, 還應防止 “精神離職” 現象的發生。 通過把事業中 “想得到的美麗” 轉化為“看得見的風景”, 并落地為日常里“走得到的景點”, 幫助教師建立學習意識、 反思意識和研究意識, 對教師的個人職業發展規劃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撐。

教育是一項研究人、 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其目的在于完善學生的人格, 提升育人的智慧, 強健學生的體魄, 將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同時實現自我成長并服務社會。教研組一方面應積極引導教師關注學生需求, 通過深度對話來觀照自身的精神成長; 另一方面應為教師提供資源、 政策等便利,支持他們的讀書學習反思研究,發揮教研文化的引導力、 感染力和鞭策力, 使教師能夠詩意地棲居在精神成長的樂園中, 得到精神的濡染和升華。

(二) 聚焦行為認同的制度建設,打造心靈棲息的故園

建立適恰的制度文化是統一教研組行動的關鍵。 制度建設的作用在于約束和規范教師行為, 它不僅是教研組工作的規則, 也是教師活動的準則和教研組工作的考核標準。 為了確保制度的涵蓋面與科學性, 教研組需要建立以下制度:讀書學習管理制度、 教研會議管理制度、 教研活動管理制度、 集體備課管理制度、 公開課管理制度、 教研寫作管理制度、 課題研究管理制度、 備課組管理制度、青年教師培養制度以及學生學科實踐活動管理制度等。 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完善逐步建設一個促進教師專業交流和共同進步的文化場域, 達到教師個性化成長與教研組團隊整體提升、 互相成就的理想狀態。

教研組的制度是教研組文化的顯性表達, 加之對象的特異性, 應更多地以人與人的交往為首要原則來考慮、 處理和解決問題, 關注每一位教師在這一制度下的獲得感, 凸顯其量化指標中蘊藏的人文意義。 對教研組而言, 教學研究不僅局限于知識的獲取、 技能的培養以及能力的提升, 它還涵蓋了所有的教研活動及其每個細節所處的教學情境和狀態, 以及所采用的教學方法。 其中, 情感、 情緒、 需要、 欲望、 思維方式等因素都應予以考慮。

學校在強化制度的同時, 還應積極為教師營造清凈、 高遠、 飄逸的心靈棲息故園, 使教育與生活精致地結合在一起。 學校要發展, 首先要關注教師。 關注教師的工作技能, 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 關注教師的精神訴求。 不幸福的教師教不出幸福的學生。 教師不僅是教育者, 同時也是社會人。 教師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 教師的生活也應該是多姿多彩的。 關注教師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質是提升學校教師發展品質和建設優秀教研團隊的重要途徑。[2]

(三) 聚焦效能提升的環境文化建設,打造綠色生態的家園

教研組環境文化的建設是形成向心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教研組環境文化建設的主要場所包括教研組辦公室、 備課組辦公室以及學校的各類教研活動空間, 甚至包括網絡活動平臺。 這些環境的建設既可以將組內討論通過的精神理念和制度內容以張貼上墻或裝訂成冊的方式集中呈現在辦公場所, 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的空間進行展示。 同時, 環境的布置也應該追求唯美并賦予書卷氣、 書香味, 將教師成長放置于外部支持的環境中, 使教師身心愉悅,由此產生效能, 提高工作效率,發展創造力。

文化傳播最大的價值在于氛圍傳播和精神傳播。 因此, 在構建教研文化的過程中, 還應積極推動民主、 平等、 尊重、 和諧的心理環境的建設。 教研組長作為教研文化的首要責任人, 不僅是學科領域的領導者, 還是組織有效教研活動的核心人物。 他們的主要任務并不僅僅是關注自身的學術研究, 更重要的是研究和設計如何有效地開展教研活動。 在許多情況下, 他們扮演的是 “導演” 的角色, 而非 “演員”; 他們是相馬的 “伯樂” 或“九方皋”, 而非 “千里馬”。

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夠鼓舞教師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積極發揮自身優勢, 主動引領團隊, 以指揮“合唱” 的方式帶領他人共同奮斗。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為建立有益于人才培養和成長的良好心理環境, 需要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強化發展性評價, 堅持行動研究, 實施參與式管理, 倡導團隊共進。 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同時, 保持團隊共性, 構建一種價值取向的結構化、 緊密型團隊關系, 實現人人是建設者、 人人是貢獻者、 人人是評價者、 人人是發展者的目標。

四、 教研組文化建設的實施策略

教研文化的建設重在對教研組內每個個體行為意圖的理解、 應遵循的行為價值的確立、 教育信念的呵護, 是實現教研組建設專業化、可持續、 高品質的必經之途。

(一) 多向聯動,強化團隊意識

強化團隊意識意味著在教研組的建設中將人才培養及人力聚合置于核心地位, 實現從組長的“一元之治” 向組員的 “多元之治”變革, 進而明晰教研組成員的權力和責任邊界, 準確把握教研組團隊的功能定位, 努力將每一個人的學習與發展引導到團隊共同探討、 相互矯正中, 提高教研組成員深度參與的體驗感, 讓教研組建設回歸到人的成長的本質上來。 教研組還要善于在學校管理中發揮 “合縱連橫” 的作用: 一方面, 要聚力 “橫向聯動”, 構聯起年級的矩陣, 集教育、 教學、 科研、 管理于一身, 重視將學科 “自轉” 與學校 “公轉” 相結合, 學術 “自轉” 和學業 “公轉” 相結合; 另一方面, 要關注“上下聯動”, 實現垂直傳導和群策群力, 整合執行、 建議、 部署、 發動的功能, 重視活動 “組織” 和角色 “功能” 相結合, 任務 “成功” 與經驗 “成熟” 相結合, 塑造成事、 成長、 成人的教研組氣質。

(二) 營造氛圍,注重研究蓄能

在教研組的建設中, 應注重賦權激能, 合作聚能、 研究蓄能、 避免過度的行政干預, 讓教研組的研究活動形成遵循符合教育規律的程序。 在治理模式上, 教研組需從行政管理轉變為研究治理, 以問題為導向, 以課堂為陣地, 以學科價值為觀照, 將教育科研和常規管理深度融通。 教研組要確立學術研究的中心地位, 營造學術研究的濃厚氛圍, 打造學術研究的教師團隊, 實現學術研究的專業領導。 中小學尤其要突出學術研究中的 “生本” 主題, 努力增強工作的目的性、 針對性、 計劃性和有效性; 突出 “四研”, 即研究學生、 研究教材教法、 研究課堂教學、 研究階段質量; 組織好 “三課”, 即研討課、觀摩課、 展示課; 避免 “三重三輕”, 即重教師輕學生, 重評定輕討論, 重結果輕過程; 強化 “三個關注”, 即關注學生、 關注事件和關注過程。

(三) 齊頭并進,追求價值共生

“價值共生” 并非字面意義上的共同存在和共同生存, 而是基于價值認可的共同成長和共同提升。正如杜威所言: 教育即生長。 共生型教研組所追求的正是共同生長, 即通過互動、 互助、 互惠的教研共生關系來實現專業素養上 “共同但有差別” 的正向提升與改變。營造良好的教研共生環境是關鍵所在。 共生環境的營造需要價值維護與價值引領。 在價值取向日趨多元的時代, 教育者要以理想信念為基, 用遠大的志向、 純粹的心靈、 高尚的情操維護教育的根本價值, 引領組織向正確而崇高的方向前行。 要遵循 “共同體思維”, 培育團隊行動的 “共同體文化”, 要“齊” 字當頭, 齊頭并進: 思想上信仰堅定, 自覺看齊; 行動上團結一致, 步調整齊; 業務上精益求精, 高標對齊; 學習上虛懷若谷,見賢思齊。

教研組文化建設在現代學校治理中具有重要意義, 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實踐和完善。 為了建設 “為未來而教 (研)” 的教研組, 需要注重組內文化的培育, 提高教師個人的專業素養和促進成員間和諧共進的人際關系, 還需要關注學校辦學過程中的價值追求, 不斷更新學科認知和教育觀念。 通過推動教研組建設的持續發展和改進, 豐富學校辦學文化的構成,為提升學校辦學品質和提高質量這一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做出更大的貢獻。

[注: 本文系第三批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向學術性高中建設的學校課程規劃研究” 和上海市提升中小學 (幼兒園)課程領導力行動研究項目 (第四輪) 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學術研究教研組教研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英語教研組的建設與發展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
基于課題研究的中小學教研組組織變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給中學歷史教研組長的五點建議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