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視域下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新意涵探析

2023-04-01 09:11李霞
傳承 2023年4期
關鍵詞: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

[摘 要]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立足自身國情,特別是中國的社會制度、歷史條件、傳統文化等現實,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的現代化發展路徑,最終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新路,打破了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因此,基于發展視域下深刻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本真意蘊及文明超越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文章基于發展視角,運用比較研究方法,從發展模式、發展過程和發展前景三個維度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之“新”展開探究,全方位研析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貢獻。中國將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相結合,立足自身發展的實效,拓寬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場域,展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模式;中國式現代化以社會內驅動力為基礎,突破了西方式現代化的發展邏輯,向后發國家展示了現代化發展的新路徑;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以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最終目標,既擴展了社會主義的高度和寬度,也彰顯了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廣闊發展空間,擘畫了人類文明發展新圖景。

[關鍵詞]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文明新形態;創新與超越

[基金項目] 天津市委黨校宣傳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項課題“論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新意涵”(XTZX2206)

[作者簡介] 李霞(1982— ),天津人,博士,中共天津市濱海新區委員會黨校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發展中國家發展史。

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23.04.001

世界現代化已經有了幾百年的發展歷程,直到現在,對于怎樣才算是實現了現代化,仍然流派紛紜、莫衷一是,但有一點越來越清楚,現代化沒有唯一的、標準化的模式,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原樣照搬別國模式,都必須走出符合自身特點的現代化道路,才有希望獲得成功[1]。中國的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歷史的長鏡頭來看,中國發展是屬于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2]。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立足自身國情,特別是中國的社會制度、歷史條件、傳統文化等現實,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吨泄仓醒腙P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進一步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盵3]所以深入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意蘊,對進一步堅定中國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圍繞中國的現代化問題,國內研究大體上經歷了三次主要浪潮。第一次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學者們主要圍繞“現代化是什么、應該如何實現現代化”等社會發展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這次討論主要達成的共識就是“現代化”的核心內涵應為“工業化”,但如何實現工業化并沒有形成定論[4]。改革開放后,隨著鄧小平同志提出建設“中國式的現代化”,學術界以羅榮渠、錢乘旦、章開沅等為代表的學者,以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為出發點,剖析相關現代化理論的來龍去脈,批判性總結其理論特性和缺陷,梳理已有的現代化發展模式,為中國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借鑒,此為第二次浪潮[5-7]。進入新時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目標,特別是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8],理論界迅速掀起關于中國現代化相關研究的第三次熱潮。盡管學者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迥異,但總體而言都聚焦于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新”、“新”何處、如何走好這一“新”路等重要問題。理論界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不僅事關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且對世界未來包括發展方式、解決極端貧困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且深遠的影響[9-11]。但全面系統地從人類文明發展角度探究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文明的貢獻且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并不算豐碩。因此,從發展視角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本真意蘊及其文明超越性進行深入詮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基于此,文章將在發展視域下從發展模式、發展過程和發展前景三個維度就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之“新”展開研究,全方位探賾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貢獻。

一、發展模式:中國式現代化拓寬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場域,展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模式

中國在建設現代化的過程中,將社會主義與現代化相結合,立足自身發展的實效,成功開創了人類現代化新路,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活力和生命力。

(一)在實踐中創造性回答了“馬克思之問”

幾百年來,西方國家沿著西方式現代化道路不僅構建了以西方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而且在觀念上建立了“現代化=西方化”的思維定式和話語霸權。對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影響,馬克思曾進行了很多客觀描述,但這并不意味著他贊同落后的民族和國家想要繼續存續就必須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缭劫Y本主義制度的發展道路是否可能呢?通過對馬克思關于落后國家的一系列論述分析可以發現,馬克思對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認為在落后的國家“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占有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12]。

歷史和實踐證明,馬克思給出的理論可能性在中國變成了社會性現實。中國以馬克思的社會“五大形態論”為理論支撐,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選擇了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跨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實踐是將人類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與中國發展的特殊國情相結合,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深刻理解和生動詮釋。作為曾經的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后發國家,中國跨越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呈現出對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一種跨越。

(二)在實踐中更好地解答了“列寧之問”

“列寧之問”由理論界對列寧提出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如何建設和發展”的系列問題提煉而來[13-14]。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勝利需要滿足兩個主要條件:一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現代工業的發展,奠定經濟基礎;二是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政治條件。但是列寧思路鮮明地從俄國的實際國情出發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比如在引進和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驗時,直接用算術公式將“社會主義”表述為:“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秩序+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社會主義?!盵15]實踐表明這種模式雖然在推動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確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其弊端也是客觀存在的。

關于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如何建設和發展,中國也進行了艱辛探索和嘗試,最終還是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6]。經過不懈努力,中國創造出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徹底改變了中國社會的落后面貌。毫無疑問,關于“列寧之問”,中國共產黨給出了更為明確的時代答案。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作了系統論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實踐基礎上對如何立足國情建設現代化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可以說,在探索現代化發展道路的過程中,中國基于社會形態的跨越,成功開啟非資本主義的現代化發展之路。中國式現代化不只是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時間延伸和存在范圍的時空拓展,更是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縱深推進。

二、發展過程:中國式現代化突破了西方式現代化的發展邏輯,展示了人類文明發展新路徑

近代以來,人類社會先后出現了多條現代化道路,代表性道路之一就是西方式現代化道路。這種以外向擴張為主要驅動力的現代化道路,發端于英國,繼而擴展到西歐和北美,然后流布于世界其他地區。與其不同,中國式現代化以社會內驅動力為基礎,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吸收和利用世界的優秀文明成果來推動自身的現代化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向世界展示了一個人口體量大、起步晚且底子薄的后發國家追趕現代化的現實路徑,這是對西方式現代化道路在發展邏輯上的突破。

(一)重新定義了現代化的性質和方向,為廣大后發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新范例指引

事實上,現代化是唯物史觀視域下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性生成階段。西方現代化雖然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火車頭”,但實際上也只是整個人類社會宏觀發展視野中的一部分。圍繞如何實現現代化的問題,西方現代化理論主要憑借其在世界歷史的時空優勢以資本單向度為主導進行全球性拓展,以西方政治經濟制度的簡單復制作為現代化的載體和模板,并將其視為后發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必然之路。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美國學者羅斯托的經濟增長階段理論,該理論依據西方工業化的歷程提出,一個國家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需要依次經過的6個階段 即傳統社會階段、起飛準備階段、自我持續增長階段、成熟階段、高額群眾消費階段和追求生活質量階段。,以此來取代馬克思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劃分,并建議后發國家在對外政策上以擴大自然資源出口,大規模舉債等方式吸引外資。實踐證明,這一理論雖然幫助了一些后發國家開辟了通往現代化之路,但也容易引發一些問題,比如對西方國家的經濟依賴等。需要明確,西方式現代化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服從資本邏輯的現代化,后發國家如果不克服西方式的資本邏輯,其現代化道路終歸是西方式現代化的翻版。實際上,有一些后發國家在以西方式現代化為模板進行現代化建設時,在事實上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后果的承擔者,即使能夠在起飛階段抓住發展機遇,也會因為在根本上受到結構性危機的約束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現代化改革和嘗試,非但未能如愿以償,反而陷入發展困境。毫無疑問,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可以為它們走出迷茫、擺脫困境提供范例指引。

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中國堅持“兩個結合”,以人民為主體,開拓創新,走好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以罕見的規模和速度實現了人民生活條件的根本性改變,給世界現代化展示了一個新的發展范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成功開創,打破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偏頗觀念,表明現代化并沒有固定的發展模式,每個國家都應該根據自己國家的歷史和現實,獨立探索適合本國實際的現代化道路。走自己的路,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歷盡千辛萬苦才獲得的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這一寶貴經驗為世界后發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建設提供了參考。

(二)豐富了現代化的推進方式,為后發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新規范參考

西方式現代化與歐洲歷史變革息息相關,因其關聯了思想啟蒙、科學技術發展、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往往被標榜成解放、進步和社會現代化的典范。在19世紀,西方的現代化將世界一分為二,一部分是少數先進富裕的特權國家,另一部分是多數被殖民剝削的落后貧困世界。即使在當今全球化時代,這種二分法依然使得科技和發展大部分成果被一小部分特定國家攫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無疑為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規范。

第一,走群眾路線。早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人就已深刻認識到,“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17]。人民群眾的支持是一切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圍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核心指向,堅決走人民道路,讓人民群眾最大化地共享現代文明成果,“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18]!事實上,不管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后發國家想要實現現代化并非易事,政黨必須擴大群眾基礎,不斷強調組織使命,匯聚組織情感,凝聚組織力量,才能為本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第二,奉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原則。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發展道路。各國現代化都應在遵循普遍規律的同時,立足自身的歷史傳統和基本國情,獨立自主地選擇符合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這是實現現代化的基本前提。中國堅決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反對不公平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始終堅定地同廣大人民群眾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2018年中國更是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但走對了、走通了,而且未來還會走得更穩、走得更好,因為這條新路既能實現自身發展又能夠造福世界。

可以說,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中國人民經歷了千辛萬苦開辟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賦予現代化以新的內涵、新的價值和新的規范,為那些在現代化發展道路上的后發國家樹立了可供學習和借鑒的鮮活榜樣。

三、發展前景:中國式現代化昭示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擘畫了人類文明發展新圖景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19]。在實踐中,中國追求現代化發展的復雜程度和難度在人類現代化史上并不多見,從中國的現代化歷程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和歷史啟示,也就更容易超出一國之范圍。因此,充分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性歷史意義和價值意蘊,對推進世界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

(一)提升了人類文明坐標

中國式現代化解決了千百年來困擾中國人的絕對貧困問題,凸顯了以全體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為追求的文明坐標。幾千年來,擺脫貧困、過上小康生活,一直是中華兒女的強烈愿望。消除貧困、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脫貧工作不斷取得令世界人民矚目的成就。隨著中國宣布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中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中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20],極大地加速了全球消貧減貧進程。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但按照規劃在預定時間內順利完成本國的脫貧任務,而且提前十年完成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減貧目標,徹底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饑餓問題,成功創造出人類減貧治理的“中國奇跡”。與此同時,中國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支持和幫助其他國家完成脫貧任務,幫助相關國家努力擺脫極端貧困和中度貧困[21]。未來,中國依然會積極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消除貧困而努力,為世界上其他國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提供助力,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

(二)改善了人類文明結構

西方式現代化具有單線性特征,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接續發展,可以稱之為“串聯式”發展過程,“資本主義文明在發展過程中,由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層局限性,不可能協調發展,物質領域的文明成就往往是以其他領域的文明喪失或沉淪為代價的”[22]。而中國的現代化是“并聯式”過程,即上述“四化”疊加發展,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非線性邏輯,這既是立足于中國基本國情和時代條件的內在規定所致,又是吸取了西方式現代化的反面教訓而作出的正確選擇。中國式現代化開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涵蓋了物質、政治、精神、社會、生態等內容,且“一個不能少”“一個不能短”。從本質上看,中國式現代化是以推動“五個文明”全面提升為重要目標,以“五個文明”協調發展為總格局的全新文明結構。既體現著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又蘊含著基于新實踐新探索而總結提煉出的整體協調、多元包容等新理念。

第一,物質文明是經濟發展的現代化,指向的是人與物的關系。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有高度文明的中國式現代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物質文明既重視物的現代化又強調人的現代化,追求在極大地增加現代社會的生產力總量基礎上,實現全體中國人民共享物質成果的高質量發展。

第二,政治文明是有關政治制度及其運行體制的現代化,指向的是執政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就本質而言,中國的政治文明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機統一,始終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第三,精神文明意指思想文化的現代化,主要指向的是人與自我的關系。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內在地規定了其文化的社會主義性質。中國的精神文明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有對時代精神的弘揚,奉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的愛國情懷、“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的誠信準則、“求同存異”的包容精神等價值要求。

第四,社會文明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就廣義而言,它意指宏觀的社會文明進步,涵蓋了社會各領域,但是在狹義上,重點指向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國高度注重社會和諧,認為社會和諧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為實現人與人的平等自由、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等奠定了基礎,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第五,生態文明主要指向的是人與自然關系。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在最近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為順應時代和實踐需要而產生的新形態。當前,中國大力推進綠色發展,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目的就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證。

總之,中國式現代化走的不是單向度文明而是整體性推進的多向度新路,為人類開拓出更優秀、更美好的人類文明作出了貢獻。

(三)彰顯了更高的人類文明擔當境界

人類文明新形態,“新就新在與既有文明形態的區別上”[23]。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跳出了“國強必霸”的傳統發展模式窠臼,在回答“世界怎么了、我們該怎么辦”的時代課題時,深刻把握世界現代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走世界和平發展道路,彰顯了以促進世界和平為己任的文明擔當,豐富了人類文明內涵。在價值觀念上,中國式現代化積極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將維護世界和平為始終秉持的理念與準則;在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擺脫了“文明優越論”和“文明沖突論”的觀念干擾,自覺遵循文明發展的客觀規律,尊重人類文明的多樣化,促進人類多元文明的共生共存。

從發展趨勢看,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是同向發力、同頻共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以中國的高質量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已經并將繼續充分展現其以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為己任的文明擔當,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目標前進。

結語

道路決定命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在推進現代化發展之路上砥礪奮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將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推上了新的高度。通過系統梳理和深入研究可以發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生發有著深刻的理論依據和歷史淵源,具有鮮明的創新性和超越性,是中國向度與世界向度相互交織的現代化新路,具有深刻的文明意涵。這一人類文明新形態,既擴展了社會主義的高度和寬度,也展現出了廣闊發展空間。它向世界成功傳遞這樣一種信念:社會主義走得通,人民力量靠得住,歷史文化站得穩。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離不開人民大眾的支持,更離不開對基本國情的充分考量和歷史文化的有力支撐。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魅力,也是鼓舞人心的堅定信念。

[參考文獻]

[1]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50.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13.

[3]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4.

[4]黎學軍.20世紀上半葉中國現代化問題的探討及其啟示[J].廣東社會科學,2021(4):113-120.

[5]羅榮渠.“現代化”的歷史定位與對現代世界發展的再認識[J].歷史研究,1994(3):153-165.

[6]錢乘旦.歐洲國家形態的階段性發展:從封建到現代[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36-44.

[7]章開沅.走自己的路——中國史學的前途:在暨南大學“星期一史學沙龍”的演講[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101-107.

[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2).

[9]楊值珍.和平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9-18+176.

[10]邱海平.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及其重大意義[N].光明日報,2022-12-06(6).

[11]趙昌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對人類文明的主要貢獻[J].紅旗文稿,2021(24):29-31.

[1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8.

[13]任平,郭一丁.論新現代性的中國道路與中國邏輯:對五四運動以來百年歷史的現代性審思[J].江蘇社會科學,2019(2):1-12+257.

[14]鞠曉生,劉政靈.“列寧晚年之問”的發端、實質與中國實踐[J].當代經濟研究,2021(10):58-68.

[15]列寧.列寧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20.

[16]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1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95.

[18]習近平.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19.

[19]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EB/OL].(2023-03-15)[2023-06-2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3/content_5748638.htm.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R/OL].(2021-04-06)[2023-06-21].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2021n_2242/202207/t20220704_130673.html.

[21]WORLD BANK. Poverty and Shared Prosperity 2022: Correcting Courses[R].Washington DC: World Bank,2022:5.

[22]顏曉峰.創造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文明新形態[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7):28-34.

[23]王玉堂.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世界意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J].傳承,2022(4):9-17.

[責任編輯:廖潔玲]

猜你喜歡
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俄羅斯職業體育發展再思考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簡約化的發展道路
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幾點思考
淺析民航飛行員發展道路及存在的問題
崇左市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對廣西產業創新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