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開展網絡思政工作的難點與策略研究

2023-04-05 11:49高子鈞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思政大學生教育

高子鈞

(華東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 200237)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1],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四,其中上網方式為使用手機的比例高達99.6%。網民規模不斷擴大,互聯網普及率持續提升。與此同時,Web2.0時代帶動了數字技術、5G通訊的迅速發展,形色各異的社交媒體應運而生。以手機終端為主的網絡新媒體,一方面成為人們開展話語實踐的重要場域,另一方面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2]在新媒體大環境下,網絡占據信息傳播主導地位,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學生來說,其反應力和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繞不開新媒體。推進網絡思政教育,搭建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運營體系勢不可擋。

1 新媒體的特點及網絡思政的優勢

1.1 內容豐富,承載量高,獲取便利

網絡技術的支撐和新媒體隊伍的壯大,打破了信息傳播在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信息的傳遞限制減小?,F如今僅通過一部手機,大學生就可以在任一時間、任一地點通過各大平臺接收、獲取豐富的知識和資訊,視野也更加開闊。除了單一的書本記錄、講課傳授,思政教育衍生出網絡思政的“第三課堂”,這甚至是更為便捷的教育途徑。

1.2 傳播實時,開放自主,互動交流

網絡新媒體逐漸取代紙媒成為傳播主體,快節奏的傳播大大提升了時效性。且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單向性,網絡新媒體是開放的,帶有互動性質,大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彰顯個性、自由言論和互動。這種平等交互的平臺,有助于拉近同大學生的距離,同時在二次傳播中擴大影響范圍,為教育雙方提供有效鏈接。

1.3 貼近生活,滲透群體,立意導向

貼近實際生活、貼近學生群體,網絡新媒體能提供更直接、更有效、更深入的信息渠道?;诖?,網絡思政可實現群眾路線,把握一線動態。作為信息接收端,高校能通過網絡準確及時了解和掌握大學生思想動態;而作為信息輸送端,可以在信息發布、事件報道、榜樣宣傳等環節融入思政要素,潤物細無聲地開展教育。

2 網絡思政的現狀、難點及挑戰

教育信息化2.0的到來,促使思政育人維度得到多元化發展,其中網絡思政最時興、最快更迭、也最難掌控。除了公眾號、微博、抖音、B站等平臺,騰訊會議、釘釘、慕課MOOC等網絡平臺也成為大學生日常開展學習生活的重要途徑。但目前網絡新媒體在思政育人上還存在一定的難點和困點,在思想引領、輿情控制等方面不能充分發揮力量。

2.1 教育主客體

2.1.1 高校學生群體的特殊性

新時代大學生的群體特征與以往大學生大不相同。首先這一代大學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有較強的思維元認知能力,渴求判斷主動權和思維的碰撞;其次這一年齡段的學生認知還不夠清晰,立場還不夠堅定,價值取向還不夠明確,容易產生認知偏差。網絡是多重信息混雜碰撞的輿論場,信息雜糅使大學生容易受到各種沖擊。而受到個人認知局限、社會經驗缺乏、判斷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學生會對網絡信息產生困惑,對網絡自由言論的態度松散。

在大學學習中成績是重要顯性指標。高等學校特別理工科專業,在低年級開設的思政課程,主要以灌輸式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對此興致不高,領悟積極性不強,大多是應付考試、拿高分的學習態度[3];在高年級階段,學生的精力主要放在考研、考公和找工作等個人生涯規劃上,容易忽視對個人發展有益的隱性人文素養提升。長此以往,思政教育就存在天生短板。

2.1.2 網絡思政隊伍不專不全

一支由思政專任教師、黨政干部、輔導員和學生骨干組成的網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是不可或缺的。但實際工作中,網絡思政工作往往是由輔導員或團委書記牽頭,組成“1位指導老師+學生團隊”的隊伍,育人成效難以擺脫“獨腳難行、孤掌難鳴”的局面。

指導教師一方面沒有足夠豐富的專業技能,不能給予學生團隊專業性的技術指導;另一方面通常身兼數職,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運營,指導設計。學生團隊通常由對編輯、攝影等新媒體內容感興趣的學生組成,但其組建及傳承也存在困難?;旧弦砸荒隇橹芷?,運營團隊就會有發生變動,“老帶新”需要時間成本,而宣傳頻率又要求新人火速上任,質量難免有參差。同時,大學生的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等也都影響團隊的建設和高質量內容的產出。

2.1.3 教育主客體的關系

網絡是雙向交互的,網絡思政教育同樣也是。大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但現實中教育者往往容易陷入“自我感動”,只顧“自說自話”,具體表現在一貫用講述、說教的方式和口吻進行教育輸出。這通常是由于未將受教育者的特點、認知和思維習慣列入考慮的原因,忽視了“用戶體驗感”,致使大學生的接受度和認同度極低,網絡育人的實際成效不佳。

現階段,信息的發布和傳播不限于官方平臺,學生個體、組織,甚至第三方都有可能成為主要媒體流,有些影響力甚至超過高校官方媒體,在信息傳播和思想引領上有十足的引導性。高校在網絡輿情風向的把控上是存在難點的,量大、范圍廣、監控抓取困難,難以把控網絡浪潮中的媒體主導性。

2.2 網絡思政平臺

2.2.1 內容同質,設計混亂

大學教育的板塊工作具有一定的循環性,從新生入學教育到畢業生教育,從老牌主題活動到重大紀念日教育,工作框架的限制容易導致無效的網絡思政施教,網宣內容大同小異,雷同度高。一些高校在開展工作時,僅限于做“搬運工”,只是把內容換一個方式進行呈現,沒有對工作內容加以解讀和創新,導致宣傳內容趨同性嚴重,單純轉載、復制粘貼,拼湊現象嚴重,缺乏原創性和新媒體特色,不能體現校院特色。如果教育者陷入中規中矩的事務工作中,不結合實際精心策劃,一些思政元素就無法有效融入,宣傳推廣也就做得不到位,受教育者就無法準確接收教育信號。

2.2.2 宣傳手段低,傳播效果差

一些院校的宣傳方式較為傳統和機械,沒有從傳統媒體的宣傳模式中走出來,官方網站鋪滿會議通稿,公眾號推送“泛娛樂化”,校級、院級媒體矩陣沒有形成貫通,各說各話,缺少頂層設計,難以營造校園文化氛圍。這幾年,高校網絡思政的主要策略集中在微信圖文的推廣上。而據最新統計顯示[1],我國短視頻用戶達9.62億,占網民總數的91.5%,規模增長也最為明顯。不可忽視的是,短視頻新媒體正在火速普及,并且這種更加直觀、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內容是極受新時代大學生追捧和喜愛的。高校如果沒有把握現今信息碎片化、親民化、音頻化的特征,一味采用長篇大論的教科書式文稿來帶動網絡思政,那無疑是向“書本式”教育方式的倒退。

2.2.3 抓不住熱點爆點,破不了重點難點

沒有把握住新媒體的時效性,沒有把握住社會上的熱點、爆點,就會錯過教育機遇。以時下熱點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很多高校的宣傳團隊沒有思政教育實時化的敏感神經,意識形態工作積極性不足,就會錯失此次主題教育的時機。另外,高校思政教育的關鍵點是理想信念,特別強調政治性。因此網絡思政的一個重點就是黨性教育,引導全體學生堅定不移跟黨走。政治教育生澀難懂,是難點。而在實際中發現,各宣傳矩陣在黨建統籌思政工作時,有時差、有落差、有偏差[4],很少能主動把握政治時機,在特殊時間節點宣傳發力也不夠,線下、線上活動結合并不突出。

3 新形勢下網絡思政的五大策略研究

3.1 析用戶畫像,關注需求

單純就新媒體平臺而言,用戶運營是新媒體平臺運營的核心[5]。高校想要通過新媒體有所作為,首先需要明確受眾群體為大學生,要根據學生特點做出相應的宣傳方案,以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公眾號為例,運營團隊可以通過對公眾號的關注度、閱讀量、用戶屬性等進行數據分析,推斷公眾號受眾情況,明確關注群體的需求與興趣點,形成用戶畫像。宣傳的呈現要踩在學生的興趣點上,激發學生的關注欲、參與欲;對一些難點、焦點話題,要及時、準確予以回應。當大學生信賴學校媒體,那他們對學校網絡思政平臺的黏性就越大,解決實際問題就能與解決思想問題有效結合。

3.2 融媒體矩陣,精良制作

建立融學校官網、校園廣播、“兩微一端”等于一體的媒體矩陣,玩轉多種新媒體形式,制作思想文化大餐。學校官網注重功能性,校園廣播注重視聽化,公眾號注重實效性,抖音、B站等注重親民性……各矩陣宣傳區分主次,才能盡顯優勢,互補缺點。其次,在精心策劃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利用融媒體的強大滲透力,制作貼近大學生實際的文稿;轉變話語體系,采用喜聞樂見的形式,活化生澀難懂的理論,用熟悉的語言和視圖向學生闡述;找尋共性的話題點,增強傳播的可讀性,提升內容的討論度,發揮宣傳的成效性。

3.3 抓重要節點,充分設計

網絡思政工作要圍繞學校全年工作重點、要點開展,合理規劃各季度選題,提前安排部署,及早制定年度宣傳計劃,設計預期成效。在年度安排的基礎上,分析重點工作,同時控制階段工作環環相扣,避免宣傳掉檔,注重整體氛圍營造,以免效果冷熱不均。要抓住重要時間節點,在大學生關注的焦點、社會的熱點、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重點上找準發力點,引導正面話題、社會正能量在校園內擴散。同時,與國家和當地的宣傳報道有序銜接,使校內外正能量交相輝映。

3.4 鍛過硬本領,打造隊伍

宣傳員隊伍既需要掌握新聞“四力”[6],即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又要具備思政“六個要”[7],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高校宣傳團隊要從兩個方面加強培訓與交流:一是隊伍思想素質的提高,二是團隊媒介素養的提升。有計劃性地定期開展,既要夯實理論基礎,加強價值觀念引導;也要傳授實操技能,提升隊伍的編輯、攝影、排版等能力。同時,團隊的經營和傳承也極為重要,需要不斷提升隊伍的向心力和吸引力??梢圆捎门虐嘀贫?,保證重點工作的質量,同時將宣傳成績與個人榮譽掛鉤,納入年度考核,營造人人懂宣傳、人人會教育的良好工作局面。

3.5 重輿論引導,清明環境

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一副“鍵盤”、一把“話筒”。高校應牢牢占據意識形態主陣地,增強話語主動權,對抗不良風氣,還要發揮搶占輿論陣地的作用。在解決具體輿情事件時,高校應積極主動進行回應,因勢利導,調和矛盾,發聲亮劍。既要控制負面輿情,還要將其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努力轉“?!睘椤皺C”。切不可諱疾忌醫,避而不答,導致學生對學校失去信心和信任。在處理過程中,高校還應會同校內外部門分析源頭原因,判斷事件發酵趨勢,避免輿情反彈。日常工作中,要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引導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打造綠色清朗、充滿正能量的網絡環境。

猜你喜歡
思政大學生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