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象思維探討五禽戲五臟配屬的理論機制

2023-04-06 20:50曹海豪畢鴻雁席曉明王麗敏孫文玉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手型動作

曹海豪,畢鴻雁,席曉明,王麗敏,孫文玉

(1.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5;2.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 濟南 250014)

《黃帝內經》載“或有導引行氣”,指出“導引”與“按摩、灸、刺、飲藥”等并列為主要的治療方法。中醫導引術中的五禽戲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其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維方式與中醫文化理論。象思維源自中國古代哲學,貫穿中醫理論與中醫臨床實踐的始終?!兜赖陆洝吩疲骸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始終秉承“人與天地相參”的思想。目前五禽戲對應五臟的理論機制并不清晰,本文將通過象思維的方式,依據中醫陰陽、五行、臟腑、經絡學說及其要點加以闡述。

1 五禽戲的發展概況

五禽戲是由東漢末期著名醫家華佗根據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形態動作所創編,最早見于《三國志·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蹦媳背瘯r期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首次整理記載五禽戲的詳細動作,以此開始,后世不斷充實豐富五禽戲的功法內涵[1]。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出版《健身氣功·五禽戲》,雖稱之為健身氣功,但實際上與中醫的養生導引術名異而實同[2],其動作素材源于南北朝時期《養性延命錄》、明代《萬壽仙書》、清代《赤鳳髓》等古代文獻,招式順序為《三國志·華佗傳》中虎、鹿、熊、猿、鳥,每戲兩動作,共十個動作,分別命名為虎舉、虎撲,鹿抵、鹿奔,熊運、熊晃,猿提、猿摘,鳥伸、鳥飛,對應五種手型:虎爪、鹿角、熊掌、猿鉤、鳥翅[3]。該版五禽戲一經推廣,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普遍喜愛,甚至掀起全球性的五禽戲鍛煉熱潮。研究發現,五禽戲可明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運動耐量,防治心血管疾病,減輕頸腰等肌骨相關疼痛,改善代謝、慢性疲勞綜合征,增強免疫力,緩解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減輕心理壓力[4]。

2 象思維與五禽戲之間的關聯

象思維是根植于中國古代文化的思維方法,同時也是中醫理論的核心思維方式。象思維是指以自然界客觀事物整體顯現于外的象為依據,運用感覺、比喻、象征、聯想、歸類等方法,把握本原之象與世界現存之象的普遍聯系[5]。其具體思維步驟為首先觀物取象,再取象比類、運用象模,最后象以盡意[6]。人與自然界緊密聯系,人類善于對自然觀察總結,發現二者之間的相通和相似之處,如《易·系辭下傳》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類萬物之情”。大自然中的動物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競擇演化,最終保留其適合生存的屬性,古人就模仿這些動物的行為、神態以求長生[7]。早在2000多年前仿生導引養生現象已普遍存在,《莊子·刻意》就有“熊經鳥伸”的記載,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中有“鷂背”“熊經”等導引圖譜。導引術五禽戲就是模仿自然界五種動物的動作及神韻,即山中虎之威猛、地上鹿之溫順、林中熊之敦實、樹上猿之敏捷、天上鳥之輕快,將客觀之象與心中之象轉化、互動,不僅求其形像,更求其神似,形神合一,進而疏通經絡氣血、調整臟腑陰陽,達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8]。

3 象思維視野下五禽戲對應五臟的機制

3.1 虎戲主肝

3.1.1 取象于虎

虎為百獸之王,多象征將士的正義、勇敢、威嚴,如虎將、虎臣、虎威、虎步等,《周禮》記載“虎賁”為驍勇善戰的武官,古代調兵遣將的兵符亦稱虎符。肝為將軍之官,虎與將軍之性相似,正對應肝之特性,其志為怒,性急?!兑捉洝で浴吩疲骸霸茝凝?,風從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東方生風……酸生肝”,故虎與肝相應之。五運六氣理論當中的十二地支歸屬陰陽五行,寅屬于木,而寅對應的十二生肖也正是虎[9]?;⑼L凜凜、眼睛炯炯放光,故虎戲動作過程中特別強調要怒目而視,虎視眈眈,目為肝之外候,肝開竅于目?;又畡偨⊙该?、筋之強勁有力,對應中醫“肝主筋”[10]。

3.1.2 形神之象

虎戲的手型“虎爪”要求五指張開,第一、二指關節彎曲內扣,中醫認為肝“其華在爪”,且“爪為筋之余”,故此手型可以屈伸筋脈、通利關節,進而使手指氣血條達,不至瘀滯,以應肝主疏泄之性?;蜻^程中伸直上舉,彎腰前撲,為伸展、升發、條達等意,亦為木的特性?;虻囊饽罨顒右缶毩曊呦胂笞约邯q如一只猛虎下山,筋骨強勁,四爪伸縮有力,莊嚴兇猛,神威并重,氣由丹田發出,以氣催力,力達指尖,達到調暢氣機、疏泄肝膽的目的。

“虎舉”調暢三焦以疏肝。此動作為兩掌向上托舉,挺胸收腹,充分拔長身體,兩掌回拉下按,含胸松腹,氣沉丹田。兩手上舉、回中、下按歷經三焦,三焦是人體元氣運行的道路,《難經·六十六難》曰:“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五臟六腑”,隨著上肢的運動,全身氣機一升一降,三焦氣機得以暢通,而肝主疏泄的功能重在調暢全身氣機。

“虎撲”補益腎氣以強肝。此動作為兩掌握空拳沿體側向上提至胸側,足厥陰肝經“布脅肋”,此動作按摩肝經循行部位,以推進肝經氣血的運行。此外彎腰提臀,上身前俯,兩手前伸,充分伸展脊柱,增強腰椎的活動度以及腰部肌肉力量,《素問·脈要精微論》載:“腰者,腎之府”,故此動作可強腰膝、濡養筋骨、益腎填精,又因“乙癸同源”,肝藏血、腎藏精,水生木而精化血,肝腎可相互滋養,故可以強肝。

3.2 鹿戲主腎

3.2.1 取象于鹿

鹿溫馴美麗,象征著長壽與靈氣,和諧與祥瑞,具有“水”之和順的特點。鹿對于外界的襲擊侵擾易驚恐,但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符合腎“在志為恐懼”。鹿具有極強的性與繁育能力,古人常飲食鹿鞭或鹿血以增強生殖能力,而“腎主生殖”是《黃帝內經》對生殖之根源的概括?!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废到y闡述了腎的精氣盛衰決定男女的生殖能力。鹿源藥材具有補腎陽、益精血等功效,可謂益腎之佳品?!吨腥A本草》收錄“血肉有情之品”鹿茸、鹿角、鹿血、鹿鞭、鹿尾等20個條目的藥物[11]。從漢代到清代,《普濟方》《圣惠方》《圣濟總錄》《千金方》《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諸多中醫藥典籍均記載了鹿茸具有補益腎氣的功效[12]。中藥取之于鹿身,而五禽戲取之于鹿的形與神。

3.2.2 形神之象

鹿戲的手型為“鹿角”,要求中指、無名指下壓彎曲內扣,其他三指伸張,宛如一雙鹿茸蔚然而立,故此手型亦是取溫補腎陽、補益精血之意。鹿戲意念活動要求練習者想象自己猶如一只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梅花鹿,投足奔跑,伸足跳躍,回頭觀看,輕盈敏捷,時而舒緩嫻靜,時而警惕外界,以固腎元。

“鹿抵”益腦強腎。鹿抵的動作復雜精細,手型交替變化,先握空拳,再為鹿角,握拳須松,鹿角須緊,隨一側腳邁出重心前移,上臂畫一個弧度,手腳并用,相互配合,注重協調,富有技巧,《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薄掇o?!吩疲骸凹客?。技藝也,才能也”,意思是將技能、才能、技藝等歸于腎統轄,腎主臟腑百骸之動作,腎精充足,可填髓益竅,而腦為髓海,故可神靈機活[13]。此外腰部側屈回首觀足,可增強腰椎旋轉度及腰部肌肉力量,腰為腎之府,故可強腰府以固補腎臟。

“鹿奔”溫補腎陽。鹿奔即身體后坐時,含胸前伸雙臂,上背部形成“橫弓”,牽拉刺激到大椎穴,大椎是手足三陽經及督脈之會;同時頭向前伸,后背拱起,縮腹斂臀,脊柱如“豎弓”,充分牽拉到腰背部,可疏通督脈郁堵,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上背的“橫弓”與后背的“豎弓”,意在振奮全身陽氣,溫腎壯骨、補精益髓。兩腳換跳步刺激腎經涌泉穴,足少陰腎經“邪走足心”而又“別入跟中”,故可激發腎經經氣。

3.3 熊戲主脾

3.3.1 取象于熊

熊具有如大地般厚重、承載、受納等特點,其形象為身材高大魁梧,體格健壯有力。上古黃帝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其號“有熊氏”,位于中,五帝中五行屬于土。熊之肌肉豐滿厚實,《素問集注·五臟生成篇》曰:“脾主運化水谷之精,以生養肌肉,故主肉”,肌肉的壯實與脾的運化功能密切相關。熊四肢粗大沉重,脾主四肢,水谷清陽之氣由脾氣輸布,充養四肢。熊口寬唇厚,脾“其華在唇”“開竅于口”。熊在寒冬具有較強忍受饑餓的能力,主要依賴于其脾胃消化分解之前儲存的能量,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熊之受納運化的能力以應臟腑脾胃。

3.3.2 形神之象

熊戲的手形“熊掌”要求五指彎曲握空拳,虎口撐圓,拇指在食指、中指外,可條達手指氣血,以應脾主四肢。熊戲的意念活動要求練習過程中想象自己是一只山中棕熊,敦厚憨實,蓄勢沉穩,意守丹田,著重于外靜而內動,意氣相合,真氣貫通,以充養四肢,壯實肌肉,達健脾益胃之功效。

“熊運”和胃運脾。此動作上身以腰腹為軸環轉搖晃,含胸收腹,可以擠壓脾、胃等中焦臟腑,體內按摩腹腔的消化器官,可使脾胃經脈氣血流暢。同時兩手握拳隨身體轉動而在神闕穴周圍上下左右運動,可按摩到上下腹部。動作意在調暢氣機升降之樞紐,使脾氣上升而胃氣下降,脾胃納運相得,水谷精微通過脾的轉輸和散精,營養臟腑器官、四肢百骸。

“熊晃”化濕健脾。雙上肢在身體兩側的擺動,如楊柳吹拂生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出“風勝濕”,水濕為病,濕勝則陽微,風可宣暢氣機,升發陽氣[14],故“熊晃”生風以祛脾濕。此外身體重心前傾,腰髖緊收而大腿上提,腰髖松弛而大腿下落,全腳掌踏實使震動感傳至髖,意在激發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氣,同時強腰健膝以壯腎,腎與脾的關系表現為“先天之本”與“后天之本”相互資助、相互依存。

3.4 猿戲主心

3.4.1 取象于猿

猿與猴相類,屬于靈長類動物,其活潑好動,動作敏捷,左顧右盼,眼觀六路,目光似電,善于縱跳,故有向上、活潑的特點,五行歸屬于火。猿猴嬉戲娛樂,引人捧腹大笑,帶給人以歡喜愉悅之快感。心“在聲為笑,在志為喜”,且“心藏神,神有余則笑不休”,心作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具有調節情志的功能。猿的活潑好動和聰明伶俐主要歸于“心主神明”,心主宰人的生命活動與精神活動,形成有序、協調的行為活動[15]?!鹅`樞·本神》認為心可“任物”,心主神明是人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正常的基礎[16]。

3.4.2 形神之象

猿戲的手型為“猿鉤”,屈曲腕部,指腹捏攏,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分別循行至小指和中指。手型要求快速變化,意在增強心神支配動作反應的靈敏性。猿戲意念活動要求練習者想象自己是一只靈猴,機智敏銳,提腳而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左顧右盼尋覓食物,攀樹摘桃,拖果炫耀,洋洋自得,愉悅心情。

“猿提”清心補腦。兩掌上提,聳肩縮頸,團胸夾肋,以擠壓胸腔,胸腔內壁擠壓按摩心臟,疏通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血脈。兩肩上聳,而下收腹提肛,提踵直立,引腎水上升,以制約心火,腎中之陰上升至心,以達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兩腳跟提起,頭向一側轉,目隨頭動,注視一側肩膀,左右各一,“諸陽之神氣皆上會于頭,諸髓之精氣皆上聚于腦,頭為精明之府”,精明主要指頭目五官神竅的功能,故此動作可使諸竅清利、耳聰目明、生髓益腦[17]。

“猿摘”暢情益智。此動作流暢連貫,猿戲縱身跳躍,回顧樹果,攀樹摘果,托果炫耀,沾沾自喜,愉悅心情?!鹅`樞·邪客》曰:“心者……精神之所舍也?!毙淖鳛槿梭w的君主,主管精神情志活動[18]。猿戲的動作幅度較大,快慢相間,松弛有度,緩解大腦神經的緊張性,改善抑郁、焦慮等情緒,可以使得心情舒暢,豁然開朗,調情益性。

3.5 鳥戲主肺

3.5.1 取象于肺

鳥戲中的鳥取形于“鶴”,鶴表現為展翅翱翔、昂然挺拔、悠然自得的姿態,象征高潔、清遠,其引申為清潔、延展,五行歸屬于金。鶴鳴九皋,清脆響亮,聲音的產生與肺臟關系最為密切,《醫學心悟》指出“肺體屬金,譬若鐘然”。鶴展翅高飛,直入云霄,取意“肺為華蓋”,肺臟位于人體上部胸腔之內,《靈樞·九針論》曰:“五臟之應天者,肺,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

3.5.2 形神之象

鳥戲的手型為“鳥翅”,五指伸直,無名指、中指并攏,拇指、示指、小指上翹,意在宣通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的經脈氣血。肺與大腸相表里,經氣交匯銜接于示指端。鳥戲尤其注重調息,《素問·五藏生成》云:“諸氣者,皆屬于肺”,故鳥戲呼吸自然,深長而勻細。鳥戲的意念活動要求練習者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湖邊的仙鶴,超然淡泊,伸展肢體,抑揚開合,展翅翱翔,氣沉丹田,均勻呼吸,以暢通肺氣。

“鳥伸”調養肺臟。兩臂盡力后擺,手太陰肺經循行于上肢內側前緣,故可疏通手太陰肺經,身體向上拔伸形成向后反弓狀,調暢任、督二脈的氣血。督脈為陽脈之海而主一身陽,任脈為陰脈之海而主一身之陰,此動作重在調整人體之陰陽,以達陰平陽秘,對肺臟而言可滋陰潤肺或溫肺化飲。此外兩臂向后伸展,改變胸腔容積,牽拉呼吸肌相關肌群,打開膻中穴,以寬胸理氣。

“鳥飛”宣降肺氣。兩臂側舉盡力外展時,牽拉胸部兩側,當兩臂回落內合擠壓胸部兩側,兩臂上下運動帶動胸腔的松緊開合,一開一合配合一吸一呼,促進肺氣宣發和肅降,呼出人體代謝濁氣,吸入大自然清氣。肺宣發肅降正常,才得以調節人體的吐故納新、水液代謝及氣血運行[19]。

4 結語

《黃帝內經》云:“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五禽戲深受中醫天人合一與整體觀念思想的影響,重視調身、調息、調心三方面的相互作用與聯系,其模仿自然界五種動物的生命習性活動,通過形體的運動配合呼吸和意念,以達意、氣、行合一?;谥嗅t的象思維探討五禽戲歸屬五臟,即虎戲屬木主肝,理氣疏肝、舒筋養肝;鹿戲屬水主腎,壯腰健骨、溫補腎陽;熊戲屬土主脾,充實四肢、調理脾胃;猿戲屬火主心,愉心調神、暢情益智;鳥戲屬金主肺,宣降肺氣、調暢氣機,為今后研究五禽戲對于疾病的防治及康復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猜你喜歡
手型動作
鋼琴手型的重要性
下一個動作
小兔上學
白石塔
一個電話耳邊響
動作描寫要具體
二胡演奏中左手固定手型的三個階段
非同一般的吃飯動作
漏斗狀特殊手型在嵌頓性腹股溝斜疝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