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相火理論辨治圍絕經期綜合征

2023-04-06 20:50劉靜君王玉超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命門絕經期機體

紀 叢,劉靜君,王玉超

(1.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5;2.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 濟南 250014)

圍絕經期綜合征多由婦女性激素波動所致[1],臨床表現為婦女在絕經前后,出現月經紊亂、烘熱汗出、煩躁易怒、失眠健忘、頭暈目眩、耳鳴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熱、面浮肢腫、精神倦怠,或尿頻失禁等絕經有關癥狀[2]。中國每年約有1000萬女性進入圍絕經期,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病率為60%~80%,提高圍絕經期女性生活質量已被列入21世紀健康的三大主要課題之一[3]。中醫認為其主要病機為腎陰陽失調,本文將基于相火理論探討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病與治療。

1 相火理論溯源

相火一詞首見于《素問·天元紀大論》:“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拔弧毕捣A命守位者也[4],此時相火僅用于闡述五運六氣。金元時期,火熱致病日漸盛行,劉完素最先明確提出“命門相火說”,其將運氣學說之君相二火移用于人體,論述機體生理功能。張元素沿其理論并有所發展,提出“命門為相火之源”“三焦為相火之用”。李東垣則首提相火為元氣之賊,認為病理相火屬陰火一種,并指出甘溫除熱、甘寒瀉火的治療方法[5]。朱丹溪集諸家之大成,并結合宋代理學系統,提出了較完備的相火理論,論及影響以丹溪為最,就相火部位提出“寄于肝腎二部”,指出相火具備生理病理雙重性,生理相火“恒動而有?!?,病理相火“妄動而致病”,倡導滋陰降火。至明清時期,由于朱丹溪相火理論盛行,少數醫家不明醫理,濫用苦寒,戕害真陽,便出現了張景岳、趙獻可等“溫補派”以糾時之弊,倡導相火為生命之必需,不可妄用瀉火以戕之。諸家之論各有千秋,從不同角度對相火進行闡述與探討,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理論體系,結合諸家看法,并聯系臨床實際,筆者認為相火根于命門,寄于肝腎之間,輸布三焦,其稟命守位,動而中節則陰陽平衡,妄動和虛衰則諸證叢生。

2 相火為命

2.1 相火之性

相火既有陽動之性,又有陰守之性[6]。正常情況下相火受君火制約潛藏于下,稟命蟄守其位,需靜方可潛藏。然相火之用在于動,其動戒妄,只有中節而動,才有生息造化之功。故相火動靜平衡,有序諧和,人體則健康無病。

2.2 相火之用

2.2.1 推動機體之生化

相火為人之生、長、壯、老、已生命活動中的原動力[7]。從兩精相搏成胎元至生命終止過程中,須臾不離相火生化之功。相火中節而動,一則能激發和推動臟腑功能,調控人體新陳代謝,維系機體生命進程;二則能促進氣血津液化生,激發物質與能量間的轉化,以供人體之需;三則能調節營衛經絡運行及氣機升降出入,使機體條暢通達,而無有形實邪之阻滯。朱丹溪在談及生理相火時,提出:“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其所以恒于動,皆相火之為也”[8]46,更是論證了相火的推動作用。故人有此火才能生,人有此火才能化,人有此火才能動[9]。

2.2.2 溫煦機體臟腑百骸

相火之于人體如爐炭在下,為諸陽之根、能量之泉。其可溫煦百骸,固護肌表,抵御寒邪,則機體恒溫,外邪難侵;亦可溫養九竅,則能視、能聽、能嗅、能言,二便亦排泄有度;還可腐熟水谷,敷布精血津液,則臟腑得養,經絡得充,皮肉筋骨得以濡潤。是故相火潛藏于下,溫通機體而為陽氣之本,機體得其暖煦,則臟腑各司其職,生命活動有序進行。

2.2.3 調節月經與性功能

《難經·三十六難》稱:“命門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是故命門具有女子胞之功能。女子胞是發生月經的器官,女子胞之藏蓄、盈泄經血多少與相火直接相關[10],相火動而守位,陰精陽氣轉化得宜,經血盈泄得時,可按月來潮,按時而止。命門相火旺盛,心陽振奮,腎中陰精被溫煦鼓動,性欲得以激發,機體精充神強,則女性性功能正常,性生活和諧。

2.2.4 實現形神間互化

君火提供大腦決擇的智明,相火提供生理運轉的能量[11]?!端貑枴れ`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毙闹魃衩?,感知外物,則會產生精神智意、思維活動等自我意識。人之意識由君火引動后,須靠相火推動臟腑氣血運行,才可實現隨之發生的語言表達、肢體行動。張介賓亦言:“君道惟神,其用在虛;相道惟力,其用在實?!保?2]34故從意識到行為的轉變是由相火實際運作完成的。是故君火在上發號施令,相火在下稟命行令。君相和諧,則形神一致,機體才會神志清晰、思維敏捷、行動靈敏。

3 相火為病

3.1 妄動之火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圍絕經期婦女年齡為45~55歲,陰氣本自半,又有經、孕、產、乳損耗肝腎陰精,若再加房幃不慎,或久病傷腎,或勞倦過度,則陰精虧耗不能制陽,潛藏之相火則無所依附,繼而離位走竄?,F代圍絕經期婦女,不僅要面對職場壓力,還要面臨生活壓力,很多女性不能適應這一階段的生理變化,諸多壓力的提升易致七情怫郁,所欲不遂,肝失條達,疏泄不暢,久則郁而化火,風火相煽,引動蟄藏之相火。朱丹溪云:“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動,心動則相火亦動”[8]3,在現代社會,種種欲望與貪念使人心動浮越,心動則火自起。五志過極亦致君火不節制,相火不受其制約離位妄行。另外,因縱口味,恣食肥甘,致五味失節,蘊生濕熱,引發伏守之相火?,F代人喜食辛辣炙煿之品,多食久食則肺金下降失常,相火失斂而妄動上越。

相火以位,失位則?。?3]。相火稟命安守其位,動而中節,則為陽氣發揮生理作用。然火起于妄,一旦妄動,諸火相煽,變證疊出。妄動之相火,暴悍酷烈,走竄不息,游移三焦,侵襲臟腑,“煎熬真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8]46。圍絕經期女性諸多證候皆因相火妄動而起,且致病原因以相火妄動為主。

3.1.1 熏灼上焦

相火上乘克于肺金,金傷則開閡失司,腠理不固,相火由此蒸騰津液外出而為汗,圍絕經期女性則會出現頭面部烘熱汗出;水虧火旺,陰不斂陽,則見盜汗;金傷無以蒸吻布漚,則作聲啞、咽痛之癥;肺合皮毛,其榮毛也,肺液虧耗,無以潤澤皮毛,化燥生風,則可出現皮膚瘙癢及蟻行感;心主神明,心靜則神藏,《景岳全書·不寐》述:“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12]418,相火妄動,擾動于心,引動君火,致居宅不寧,魂失潛斂,神不潛藏而致不寐[14],常出現入睡困難、時寐時醒、寐則噩夢紛紜,甚則竟夕不寐等癥狀;妄動之相火煎灼心陰,心失所養,則會心中悸而不安,莫能自主。

3.1.2 燔灼中焦

相火不戢,引動肝膽之火,肝體失柔,疏泄失司,圍絕經期女性則情志失常,出現胸中煩悶、急躁易怒、易于驚恐、咽部如有梗阻;肝脈失和,則胸脅滿痛;肝膽火旺,上犯清竅,則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口苦咽干;相火妄動,擾亂氣機,氣逆而無制約,則血壓升高;相火燔蒸于脾胃,燥熱內生,胃陰暗耗,癥見嘈雜善饑、牙齦腫痛、形體消瘦;《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言:“壯火食氣”,相火亢盛,將損耗脾胃之氣,致脾胃升清降濁失司,運化無權,出現脘腹脹滿。

3.1.3 煎灼下焦

妄動之相火侵襲女子胞,擾動經血,致胞宮不寧,藏泄失宜,則出現月經紊亂,或周期先后不定,或經血暴下,或淋漓不止;腎藏精,主骨生髓,其華在發,相火妄行擾動于腎,則失其閉藏之功,不能充養骨髓,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腦髓不充,而出現健忘;腎精虧耗,無以榮發,則枯白易落;相火熏蒸膀胱,則氣化不利,下迫尿道,致尿頻、尿急、尿道灼熱刺痛。其煎熬大腸陰液,則致陽明腑實,大便秘結;陰液虧虛,陰道失養,出現陰道灼熱干澀、性交疼痛、外陰瘙癢。

3.2 虛火上浮

圍絕經期女性若寢息失調,日夜顛倒,致陰陽耗損,陽不歸陰,或久病內傷、過用苦寒,致命門火衰,寒由中生,龍雷之火無源可歸而浮游于上,正如《景岳全書·命門余義》中所言:“命門陰勝,則元陽畏避,而龍火無藏身之地,故致游散不歸”[12]67,成上熱下寒之證,非陰盛格陽重癥。命門火衰,不能溫煦下焦,可見腰膝冷痛、便泄稀溏;陽氣不得通達宣發,則手足不溫,尤以下肢涼甚;上僭之虛火,熏灼上焦,癥見兩顴面赤、頭暈耳鳴、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咽干口燥但喜熱飲;虛火上擾心神,則見心悸不安、性急氣躁、虛煩少寐。

3.3 相火不足

圍絕經期女性若稟賦羸弱,素體陽虛,或過度貪涼取冷,或久病體虛,致相火不足。不同于虛火上浮的是相火不足的機體上下均無火象。相火不足,胞宮失卻溫煦,陰陽轉化失司,若血海開合不定,則經亂失序,若血海只蓄不泄,則經停數月后暴下不止[15]。相火不能暖煦機體,圍絕經期女性常出現形寒肢冷、腰骨關節冷痛;相火不足,鼓動無力,心氣不得助養,任物之能受損,便會出現情緒低落、善太息、精神萎靡、性欲淡漠、疲勞乏力;相火不能助養生髓,髓海不充,則腦轉耳鳴、記憶力減退;風火相煽則腐熟水谷,火不生土,脾胃運化腐熟動力減退,則納食不香、脘腹脹滿噯氣;相火衰微,推動氣血津液運行之力不足,運行緩滯,代謝失常,易積聚成痰濁、水飲、瘀血等有形之邪[16],阻于經絡,則肢體麻木腫脹、關節屈伸不利;水液無力被助推而輸布失常,流溢于肌膚腠理之間出現面目及四肢浮腫;水液代謝未循常道則小便不利。

4 病理相火治療

4.1 相火妄動,當壯水瀉火,清心靜心

圍絕經期婦女肝腎陰精虧耗,致相火妄動,熾而無制,火旺則陰液更傷?;鹗⒂趦犬斠运酥?,治療應用壯水滋陰之藥,主以甘寒,如熟地黃、麥冬、生地黃、石斛、枸杞子之類;配以咸寒,如龜甲、牡蠣之品。王冰之“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亦是簡明其治療思路。張秉成認為:“火有余,則少火化為壯火,壯火食氣,若反以滋水配陽之法,何足以導其猖獗之勢,故必須黃柏、知母苦寒入腎,能直清下焦之火者,以折服之?!保?7]故對熾炙相火,需配以知母、黃柏等苦寒之品,方能折之。其代表方如大補陰丸、知柏地黃丸。然有人謂知母、黃柏為退熱圣藥,而令人經年常用,以致脾胃之陽受損,不能飲食,如《本草綱目》中有云:“降令太過脾胃受傷,真陽暗損,精氣不暖,致生他病”。是故知母、黃柏等苦寒之品只可暫用,不可久服,須中病輒止,以防變生他證。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人嗜欲貪念叢生,君火不寧,久則相火不受其制約而擅權,對其治療,當清心與靜心并舉。論及治方原則,應清心除煩、安神定志。代表方如黃連清心飲,用之君火得清,制約相火歸守其位。君火不寧,究其本因,為貪欲過妄,五志過極,不知持滿,朱丹溪尤其重視人之貪欲對機體的影響,其在《格致余論·陽有余陰不足論》中指出:“人之情欲無涯,此難成易虧之陰氣”[8]3。提及節制之法,其倡導使道心為一身之主,人心聽命乎道心,且主之以靜。人心本為清凈圓滿,欲望擾之而浮躁不安。處于圍絕經期的婦女,若能排除雜念,舍棄私欲,順應四時,復歸于恬淡虛無的質樸狀態,則人心復靜,心靜則欲念不起,相火得以安寧,復其裨益造化之功。

4.2 虛火上浮,當引火歸原

婦人進入圍絕經期,上熱下寒于臨床中較為常見,命門火衰,失溫于下,不能約藏,虛火上浮,則可出現此證。該浮游之火非同一般之火,此火本虛,不可用苦寒直折,恐損真陽;浮游于上,更不可用升陽散火,惟引火歸原為正治之法,即引上游之火,導龍入海,安回本位,歸至命門[18]。當用溫潛法,祝味菊言:“氣虛而興奮特甚者,宜與溫潛之藥。溫以壯其怯,潛以平其逆”[19]。用溫熱之藥,如肉桂、附子、干姜之屬溫散下寒,從其性而伏之,用量不易過大,才可達引火歸原之功,而非陰盛格陽時需投大劑量回陽救逆[20];火上浮為逆,需配以重鎮之介類藥如牡蠣、龍骨、龜甲、鱉甲之類下潛虛浮之火,助火沉潛于陰中,清代張山雷曾言:“潛陽之法,莫如介類為第一良藥”[21];再佐以寒涼滋潤之藥如熟地黃、芍藥、麥冬之品,一則可以清潤斂降使火下行,從陰引陽,二則防其格拒。代表方如潛陽丹。如此,上僭之火歸宅,命門陰寒得散,陰陽恢復均衡。

4.3 相火不足,當益火之源

臨床上有一部分圍絕經期女性畏寒怕冷,于炎炎夏日亦需衣著厚衣,多因相火不足,機體無火之暖煦,出現天寒地凍,一派寒象。治之當溫補命門相火,遵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原則,相火得助,臟腑得以溫煦,則陰寒、痰濕、水飲均可消散?!耙婊鹬础比魡斡眯翜刂?,則火生燥烈,將傷及根本,故欲使火旺,須填之以薪,扶陽之妙,在于培陰生陽,如《景岳全書·新方八陣》中所言:“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12]1276。具體治之,應先導以填精益髓、滋補陰血之品,再配以辛熱甘溫之藥,兩者合而用之,相得相成,共奏生陽之功。填補命門陰精,宜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龜甲、鹿角膠、阿膠、紫河車等;亦可選用味厚滋緩且藥性較為平和之物,如熟地黃、枸杞、山茱萸、黃精、何首烏、麥冬等。薪足填之以火,用少量辛熱甘溫之藥,如肉桂、附子、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肉蓯蓉、桂枝、炮姜等。陰中求陽之法在于填補陰精既可助陽使之化源不竭,火生有根,又可借助陰藥之涼潤防止單用辛溫之藥剛燥傷陰,納入溫陽藥則能激發生動之機,引發相火,籍以振復機體。如此配伍,寓剛于柔,水中求火,體現了陰陽相濟之妙。然辛熱之品于滋陰劑中只可占十之一二,取“少火生氣”之義,使不足之相火微微生之,若投以重劑辛熱之品,反會傷津耗氣,致舊寒不去,新寒內生[22]。代表方如右歸丸、右歸飲。如此用之,東去春來,天溫地暖,陽氣得復,氣化通利,血行調暢,相火復其溫煦之值。

5 結語

綜上所述,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且病位不一,很難僅憑單一病機完全概述,而相火理論作為一套龐大且較為完備的理論體系,恰可完整地闡明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病因病機、治則治法以及用方用藥,以期拓寬臨床辨證治療的思路,提高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療效,改善圍絕經期女性的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命門絕經期機體
唐軍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經驗總結
Ω-3補充劑或能有效減緩機體衰老
運動改善圍絕經期女性健康
頃刻生陽于命門之內——說說脫證的中醫急救
中醫命門學說在職業病預防中的應用
某柴油機機體的設計開發及驗證
滋腎解郁寧心方加減治療圍絕經期失眠臨床觀察
大型臥澆機體下芯研箱定位工藝探討
抓住“命門”練太極
《內經》《難經》命門概念源流之文獻考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