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醫學衷中參西錄》探討張錫純論治腦中風

2023-04-06 20:50肖豐嘉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張錫純宗氣腦髓

肖豐嘉,張 鼎,李 煥,李 焱,張 芝,賈 妮

(1.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2.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張錫純為清末民初貫通中西醫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堪稱理論結合實踐的經典之作,所述理論師于前輩而有所發揮、立足中醫而采西醫之長。其中,張錫純認為中風起病急驟,發展迅速,失治誤治后病情加劇,多有氣厥、大枯之象,非一般藥物可挽回,若病情稍加拖延,輕則癱痿不用,重則致死象繼出,回天乏術。針對腦中風各階段治療,其論述具有中西融合、治標求本、主次分明的特點,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參合西學,豐富和完善腦中風理論,對現代中醫腦病學診治腦中風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1 腦中風的解剖生理基礎——腦髓、腦氣筋

“以腦髓為臟”這一概念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有論述[1],然直至明清之前,眾醫家并未認識到腦在人體中的確切作用,且未對其與感覺、運動和神志活動的關系做明確定義。明清時期,李瀕湖提出“腦為元神之府”,王清任進一步指出人腦具有產生視、聽、嗅等感覺及主管語言、思維的功能,論述了腦主神明理論?;谏鲜鲇^點,張錫純參合西醫,明確提出腦與感覺、運動、神志活動相關,其功能的實現以腦氣筋為樞機。

腦為髓海,作為一臟,與感覺、運動、神志活動相關,為諸功能之本源。一方面,憑借腎中真陰真陽之氣醞釀,精微者由督脈上注顱內,氤氳其間而為先天;另一方面離不開后天大氣,即宗氣的榮養。宗氣者,發于胸中,貫心脈以載血,自任脈上行入頭,榮養腦竅。腦氣筋,即腦髓神經,為現代醫學中司感覺、運動、神志的各級神經。作為諸多功能實現的載體,依托腦髓之滋生充養,化而成形,延自脊髓,“入五官臟腑”“無微不到”[2]560-561。腦氣筋與腦髓的體用關系使人之感覺、運動、神志活動有所生化,有所依托。

2 腦中風的病機辨治

張錫純基于中醫理論和西醫解剖,創造性地將腦中風分為腦充血和腦貧血。此二者雖病機殊異,然皆從氣血立論。腦充血者,因為肝胃氣逆,夾血上沖,腦竅充血過多,擠壓腦髓神經,故而引起頭痛、眩暈諸癥;腦貧血不可專歸于血,其人胸中宗氣大虛,不能助血上升,而成諸癥。一實一虛,癥狀相似,卻病機相異,治則不同。腦貧血的提出頗為新穎,既補充了腦充血理論,將氣血致病論從虛實角度進行系統論述,又糾正了凡中風、眩暈等必言風痰瘀阻滯腦絡的觀點。

2.1 腦充血

現代醫學認為,腦充血為血液充于腦竅。張錫純結合前人之學提出血隨氣升,充塞于腦部,而為腦充血之證。根據腦充血部位的充血程度及與周圍腦髓神經的關系,將此類中風分為充血、溢血、出血三個階段。

患者因情志過極,其肝胃之氣上升,而血隨氣升,脈流迫急,充于腦部。輕者腦脈充血而未至血出于脈管之外,故僅見頭痛、眩暈、口眼稍有歪斜或肢體稍有不利。少許血液滲出脈管之外,擠壓正常的腦髓神經,或壓迫司感覺、司運動的神經,導致患者感覺或運動功能減退,則為溢血。充血更甚,氣血升已,腦部脈管破裂,大量出血,若氣血有復降之勢,則見昏仆,后雖蘇醒,但必見知覺遲鈍、肢體痿廢、神識言語不清等癥;若氣血升已無降,脈管突然破裂,大量血液流出管外,則導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為死證。這番論述參照西醫解剖知識,開辟了以氣血論述中風的具體演變過程,并對中風全過程做一論述,對后世用中醫思維理解西醫知識提供了范式[3-4]。

臨證之時,根據疾病新久及充血程度,分階段進行具體診療。腦充血先兆者,上盛下虛,有肝氣上逆、胃氣上逆、心神不寧之證,兼脈象弦硬而長無沖和之象,治當降氣引血、平沖降逆。腦充血之時,輕者頭痛伴言語、肢體稍不利,此時當平肝清熱、降胃安沖,稍加引血。腦溢血者,可見肢體麻木、手足痿弱,其人血隨氣升,沖上較甚,此時應在平肝清熱、降胃安沖的基礎上加大引血下行的力度。腦充血日久、肢體偏枯者,脈象仍弦硬,治同溢血,切脈發現脈象平和后,當以化瘀之品化腦中瘀血,并宣通氣血、暢達經絡。然偏枯之癥,服藥仍不能完全緩解,以其關節經絡瘀滯已久故也。

2.2 腦貧血

張錫純認為,腦貧血為腦部存留之氣血虧損,治療多從氣血立論,結合西醫“心有四脈通于腦”的觀點,提出宗氣虛則無法輔心行血、血液無法上灌于腦。宗氣者,積聚于胸中,貫心脈而助心氣,氣行則血行,心血方可上行注于腦中,腦髓得充,則神機得用,肢體官竅通利靈活。腦貧血可見頭目眩暈、精神昏聵及頭目不充導致的空痛、麻木、緊縮之感,甚則昏仆,而呼吸短氣、怔忡均與宗氣不足、胸中氣血失養相關。此種腦貧血不專為西醫的腦系疾病,頸部血管狹窄、低血壓等癥狀相似者,均可歸入其中。

腦貧血者,治當大補氣血。因胸中宗氣大虛,氣不行血,故腦中充養不足。脈象遲微弱者,當峻補胸中宗氣,以助血液上行;腦髓充養不足,補有形之血,防峻補宗氣以致燥烈反而傷氣,使治療做到形氣兼備。若宗氣虛寒,不能助血上行,以致腦中貧血乏氣;或宗氣虛寒之極下陷,呼吸可至頓停,當回陽以救虛寒,升舉以防氣陷甚至氣脫。貧血日久,腦髓神經無以榮潤,宗筋遲緩而無法主運動,感覺神經失榮則偏身麻木,故在大補氣血的基礎上,通經活絡、接續筋脈。

3 腦中風的選方用藥

張錫純遵循方從法立的原則。①腦充血先兆期,善用建瓴湯加減,使腦中之血順勢而下,其證自愈,并依據“引血下行之藥加破血之藥以治之”的原則,形體壯實者加大黃,不壯實者加桃仁、丹參等。②腦充血時,當平肝清熱、降胃安沖、引血下行,以鎮肝熄風湯為主方。牛膝為治標之主藥,引上部之血下行;龍骨、牡蠣、龜甲、芍藥鎮息肝風;赭石降胃降沖,助牛膝引氣血下行,減輕腦中過充之血;加玄參、天冬引肺中清肅之氣下行以鎮制肝木;另加熟地黃、茱萸肉補腎斂腎,以防腎中真陰虛損,不能維系真陽,真陽脫而上奔,挾氣血入腦等[5]。③溢血后充血日久,肢體偏枯,關節經絡之間瘀滯已久,用干頹湯、振頹丸、養腦利肢湯等通氣化血之品。以鹿角膠補髓;乳香、沒藥開血痹,使經絡氣血流通;制馬錢子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上藥用之恐氣血過耗,故黃芪、人參與之,稍補氣血[6-7]。

腦貧血以當歸補血湯為主方,用大量黃芪補氣、當歸補血,在氣血并補、血榮于上的基礎上,據癥用藥,如柴胡、桔梗以治呼吸短氣,熟地黃、干姜以治畏寒制冷,干姜、陳皮以治寒痰等。對于腦貧血所致的肢體痿廢不用,其時未久,可用干頹湯補氣養血、通經活絡,黃芪、當歸、枸杞子、山萸肉等補氣血肝腎,乳香通經活絡。張錫純認為肢體痿廢與督脈相關,督脈為腦髓神經之根,故用鹿角膠補髓以治痿。服用干頹湯多劑痿廢仍未明顯緩解者,當用補腦振痿湯以增強補腎通督、續接血管神經之能。以胡桃肉代替干頹湯中枸杞子,可增強補腎之力;用地龍、蟲接引血管神經;兼用馬錢子靈活神經[8]。

4 醫典醫案

4.1 腦充血門[11]703

孫左,年愈五旬,性情急躁,素有頭痛、眩暈。遇拂意之事,遂昏仆,移時蘇醒,醒后左側肢體痿廢,伴麻木,言語蹇澀,手可略動而屈伸不利,足可立不可行,數度延醫,皆無顯效。張氏診之,其人訴心中有熱上沖胃口直達腦中而至頭痛,切其脈左右皆弦硬,右部更甚。診斷:腦充血兼偏枯,治以活血化瘀、通經活絡。藥用:山藥、生地黃、生赭石、懷牛膝、杭芍、柏子仁、白術、乳香、沒藥、土鱉蟲、雞內金、茵陳,七劑,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按:患者中年男性,因情志不遂,郁而化熱,使肝胃之氣挾妄行之血上沖,沖塞于腦部,故初起頭痛眩暈。其人未曾延醫。腦部充塞之血流未及舒緩,而驟遇情緒大波動,故肝胃之氣升動,使腦脈血流迫急更甚,脈管破裂,血液出于脈管之外,壓迫右側司運動之神經,故見其左側偏廢不用;壓迫右側司感覺之神經,則對側偏身麻木;損其司言語之神經,故言語蹇澀。然其自行蘇醒,故可知血隨氣升而復降,故病情有轉圜之機。后延醫許久,其偏身麻木、運動不利癥狀仍未緩解,言語蹇澀及頭痛癥狀仍存在,表示其雖無溢血,然充血仍存。

故其組方首要解決其血充于腦之證,用懷山藥、白芍、赭石、生地黃以平肝清熱、降胃安沖。至張錫純處就醫,病逾一年,其肢體經絡遲鈍已久,若專以平肝清熱、降胃安沖,有養虎為患之嫌,故兼以破血通絡之乳香、沒藥、土鱉蟲,加柏子仁以安神潤腸,用茵陳以解郁復萌肝氣之升動。

4.2 腦貧血門[11]465

于右,年過四旬,自覺氣短,胸中滿悶,言語動作漸覺不利,頭目昏沉,時作眩暈。他醫診治時投以開胸理氣之品,四肢猝然痿廢。后又改用補劑兼開氣之品,服藥后痿廢加劇,漸喑。張氏斷之,切其脈沉微緩,右部尤不任循按。診斷:腦貧血痿廢,方選補腦振痿湯加減,治以大補氣血,后可言語,扶墻而行,辨證加減,投之干頹湯,藥用:鬼箭羽、當歸、枸杞子、山萸肉、乳香、沒藥、鹿角膠,十劑后,脈搏又較前有力,起臥自如,然行走仍需人助,言語稍能達意,頭目昏沉亦見輕。

按:患者中年女性,因其胸中大氣及中焦脾胃之氣虛陷,前醫誤投開胸理氣之品,傷其大氣及中氣。脾胃之氣不足,無法奉心化赤,宗氣下陷,無法輔心行血,血液生化乏源,且無大氣載之上灌于腦,腦髓神經無以濡養,致所司失職,而呈精神昏聵、頭目虛眩、肢體偏枯;舌者心之苗裔,脾脈連舌本,心脾氣血不足而致漸喑;神經失養則神明無主全身,難司舌之運動;血不足則脈管不充,氣不足則行之無力,故脈象沉微緩,右部尤不任循按;患者雖表示胸中滿悶,但其滿為虛滿,短氣故也。

組方首當大補氣血,升舉大氣,此后脈象較前有力,此時應攻補兼施,標本兼治,方選干頹湯、補腦振痿湯以補氣養血、通經活絡,臨證方藥加減靈活多變,堅持效不更方,藥到病除,更加值得臨床借鑒。

5 結語

中醫腦病學在古代文獻并未有專著論述,但歷代醫家均有對腦相關思想理論的記載。自西醫東漸以來,中醫腦病學說有了較大的發展,并且逐漸延伸到腦的生理、病理、解剖等方面研究,更大程度上豐富了腦病的治療。張錫純先生作為近代醫學大家,對中醫腦病學有自己獨到見解,在腦充血、腦貧血等眾多腦系疾病方面理論精湛,治法獨到,用藥考究,療效突出,創立了大量的經典醫集名方,對現代腦病學的發展,乃至現代腦病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9-10]?!夺t學衷中參西錄》記錄了大量張錫純先生論治腦中風疾病方面的重要思想,理論見解精進獨到,方藥靈巧多變,實為中華醫學之珍寶,值得后輩醫者認真研讀。

猜你喜歡
張錫純宗氣腦髓
伍大華應用腦髓理論治療癡呆經驗*
張錫純的大氣下陷理論
論“宗氣不足”與勃起功能障礙
基于腦髓生成理論探討補腎化痰法在中風病恢復期的應用
宗氣理論的整合教學嘗試
長安米氏內科“宗氣為本”理論及臨床經驗列舉
運用調補宗氣治則治療胸痹經驗*
淺談張錫純治療喘證特色
淺析張錫純大氣下陷證與升陷湯
以腦髓理論為指導探討血管性輕度認知功能損害的治療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