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雜病論》癲狂病證治思路探析

2023-04-06 20:50彭愛能趙永厚趙玉萍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傷寒雜病論雜病論張仲景

彭愛能,趙永厚,趙玉萍,于 明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神志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癲狂病是中醫神志病中最常見的疾病類型之一,根據患者證候屬性之不同可分為“癲”和“狂”,二者雖有所區別,但在臨床癥狀上不能截然分開,又能相互轉化,故以癲狂病并稱[1]?!饵S帝內經》第一次提出癲狂的病名,并初步探討相關病因及治法,如“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憂饑,治之取手太陽、陽明,血變而止,及取足太陰、陽明”,形象地記錄了癲狂病從抑郁轉為躁狂的過程,提出相應的針灸治療思路。及至漢代,張仲景行醫時非常重視患者的精神狀態,在《傷寒雜病論》中曾多次提及“其人如狂”“譫語”“躁煩”“如見鬼狀”等,對癲狂病證治有較為具體的認識。筆者對《傷寒雜病論》中關于癲狂病的條文進行歸納分析,對張仲景治療癲狂病的辨證論治思路進行探討,以期為臨床更好地運用經方治療神志疾病提供借鑒。

1 病因病機

癲狂之病,病情復雜多端,其病因的追溯也較為復雜,在《傷寒雜病論》中,關于癲狂病的論述多見于六經變證,癲狂病多由于外感病邪之后,各種失治誤治,或多種病邪交雜,或正虛邪實,病情惡化所致,普通的外感病邪一般不會直接導致其發生。

“譫語”“發狂”是張仲景記載較多的與癲狂病有關的癥狀?!白d語”即語聲高亢有力,語言邏輯混亂,神識錯亂[2];“發狂”不僅有語言的錯亂,還有行為的異常,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3]?!皩崉t譫語,虛則鄭聲”,是張仲景對癲狂病虛實的重要論述?!饵S帝內經》有云:“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強調辨“譫語”的病機多為“實邪內擾,上擾心神”,辨“鄭聲”的病機多為“氣血虧虛,心無所養,神無所主”?!督饏T要略》中云:“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是張仲景對因虛所致癲狂的較為系統的論述,心陰衰而陽盛致癲,心陽弱則陰盛致狂,但對其治則治法未予深入探討[4]。在《傷寒雜病論》中由實證引起癲狂病的條文居多,但在臨床中也需重視各種虛證所致的癲狂病?,F代研究證實,精神分裂癥患病與遺傳及幼時生長環境關系密切[5],許多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著先天腎氣不足,或后天脾胃失養的情況。因此,補養脾腎也是癲狂病治療的重要部分[6]。

1.1 太陽病篇

太陽病篇涉及“譫語”“發狂”的條文共15條,主要共同點在于癲狂發病均為外感邪氣,經病程發展演變而來。所以在治療過程中仍需注意其外邪是否已清,辨明病情所處階段,在表者治表,在里者清里,半表半里之間者,表里俱除之。

《傷寒雜病論》中太陽病所致癲狂的情況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一為太陽經病邪傳入陽明,積于胃腑,郁而化熱。如“傷寒十三日不解,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即是太陽病十三日不解,病邪已傳至陽明,郁而化熱,胃腸燥熱,上熏于腦,致神昏而譫語;“傷寒八九日,下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傷寒八九日,邪氣已成熱,誤下之后,邪熱未去,里氣虧虛,邪熱客于胸中,胸滿煩驚,邪熱入胃出現譫語,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和解清熱、鎮靜安神。二為太陽經病邪,隨經入府,或婦人感邪,經水適來,熱入血室,可致譫語,也可致驚狂。如“太陽病不解……下者愈”為太陽膀胱經病邪不解,隨經入血府,熱與血結,其人如狂,熱迫血下,熱隨血下而愈;“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是對于婦人熱入血室所致癲狂狀態的形象描述,婦人經期之時,血府空虛,此時感邪,外邪容易趁虛而入于血室,發為癲狂。三為太陽經證誤用火劫發汗,熱甚動血,或熱甚亡陽,神明失守。太陽之病初起多有惡寒癥狀,經驗匱乏者容易誤認為其由寒邪所致,采用“寒者熱之”的方法治療,即誤用火法?;鸱ㄈ粲糜谔柌∫鸦療嵴?,容易引起火熱更甚,擾動心神,引發癲狂;若火劫發汗太過,津液大傷,氣隨津脫,陽氣耗散,心神浮越,也可導致癲狂。四為太少兩感,肝膽火熱,上擾心神。對于出現“譫語”或“發狂”癥狀的患者,張仲景多次提到刺期門。期門者,肝經募穴也,刺期門可泄肝經之盛氣。此類患者多存在少陽經病變,或為未感邪之前,本為肝陽亢盛之體,一旦感受太陽之邪,久而傷及脾胃,木行乘土,使脾胃更虛,肝經火熱更甚,及至譫語發狂;或為太陽經與少陽經均受邪,兩經之證同時或先后并現,太陽之脈,絡頭下項,少陽之脈,循胸絡脅,均累及上中二焦,若不能及時清瀉兩經邪氣,則邪氣無出路,郁而化熱,必發譫語。

1.2 陽明病篇

陽明病篇關于癲狂病的條文有14條,此為與急病、重病關系最為緊密的一部分。太陽病篇之癲狂病多初起于太陽經,病邪逐漸傳變,及至癲狂之時,一般為多經受邪,非獨太陽經。而對于陽明病,張仲景認為陽明居中,乃萬物之所歸,陽明感邪,無以復傳,故陽明病所致癲狂多為本經之證。

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朱丹溪曾說:“氣有余便是火”。陽明經氣血旺盛,容易滋生火熱。足陽明之胃是受納、轉輸、傳送食物的器官,手陽明之大腸為傳導之官,具有儲存、變化和轉運排泄的功能。胃有溫熱之氣可助其接受、消化食物,大腸有溫熱之氣可助其變化、傳導糟粕[7]。胃與大腸的溫熱之氣助其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但物極必反,若溫熱之氣太過,則會引起陽明大熱大渴之癥?!秱摗け骊柮鞑∶}證并治》:“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此總結了陽明病表現在外的最基本證候??虑傺裕骸拔讣覍嵵庖娬?,其身則蒸蒸然……其汗則濈濈然……表寒已散,故不惡寒,里熱閉結,故反惡熱”[8]。陽明之熱由于患者體質、診治及時令節氣等不同,其熱勢變化亦不同[9]。若胃腸津液虧虛,大腸糟粕未能及時排泄,熱與糟粕相結,導致陽明腑實,可出現腹滿譫語的癥狀;若陽明燥熱與血相搏,熱與血結,或燥熱充斥,趁血室之虛而入,致熱入血室,可表現為“下血譫語”;陽明病后期,燥熱內結,傷津耗液,正氣隨之耗散,出現虛實夾雜的津傷便結證,病情較重亦可出現神志錯亂與口干口渴并見;若陽明燥熱太甚,大汗而亡津脫液,氣隨液脫,可出現亡陽之證,如“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介紹了亡陽譫語之脈與疾病轉歸的關系。汗出亡陽之后,若脈短,則是營衛不行,臟腑不通,為死脈;若脈自和,則說明雖津液虧虛,但不至于脫,胃氣尚存,如搶救及時,性命可保。

陽明經所致癲狂雖多為本經之證,但亦有兩條條文提到陽明兼證,一為三陽合病,一為太陽陽明并病。三陽合病,多條經脈感邪,燥熱結于陽明病則腹滿身重、譫語,熱與濕郁于少陽則面垢,傷于太陽膀胱則遺尿,但以陽明證最重。太陽陽明并病,太陽證罷,因此無表證,熱郁于陽明,發為潮熱,令手足汗出漐漐,大便難而譫語。

陽明病所致癲狂病雖病情較單純,但其發病多較為嚴重,進展迅速,預后較差,張仲景在陽明病篇多次提到癲狂后期的死證,如“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因此對于陽明實熱證候應早期辨證,及時根據需要使用清法、下法等,以免病情惡化,以致診治不及。

1.3 少陽病篇

少陽經之病邪多在半表半里之間,以口苦、咽干、目眩為主要癥狀。少陽之邪最先侵犯的部位為肝膽,膽為中精之府,主決斷,咽為膽之使,膽火上擾,故口苦咽干;少陽之脈起于目銳眥,故少陽病常累及目?!盁笔菑堉倬霸谏訇柌∑畛L岬降淖C候之一,“胸滿而煩”,或“躁煩”,或“郁郁微煩”,諸煩躁之證均與少陽病樞機不利、肝氣郁滯、膽火內擾有關,煩躁之證已有心神被擾之勢,若診治不力,亦可發為癲狂病。

1.4 三陰經篇

三陰經之病是疾病進展的中后期階段,以虛證多見,癲狂之記載較少,但亦有虛實夾雜,或因虛致實,發為癲狂病者。如“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少陰病,本虛寒,且津液不足,若以火劫,強制發汗,傷及少陰之陰,則火邪內留,發為譫語。

2 辨證論治及常用方藥

張仲景創立了六經辨證及臟腑辨證的思路,并形成一個體系,后世之八綱辨證、氣血津液辨證、三焦辨證等,均是在其基礎上的拓展和深入。張仲景非常重視辨證論治,對同樣表現為“譫語”“發狂”癥狀的病證,詳細追溯其發病緣由,觀察發病時全身癥狀的細微差別,審證求因,并詳細記載在冊,為后世醫家提供了辨病依據和許多流傳百世的名方。

2.1 從熱論治

癲狂病發病與熱關系密切,在由熱證所致癲狂病中諸承氣湯的論述最多,由此可見通下之法是治療癲狂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通下之法最易傷及正氣,因此張仲景在使用承氣湯治療諸疾時,重視患者本身的正氣強弱,是否可耐受攻下之法,并多次強調中病即止,防止正氣虛脫。針對不同程度的陽明腑實證治以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叭裟苁?,但硬耳”之痞滿燥實俱全的陽明腑實重證,用大承氣湯瀉下蕩滌胃腸實熱;“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硬”之痞滿實而燥熱較輕的陽明腑實輕證,用小承氣湯輕下熱結;“胃氣不和,譫語”之燥實而無痞滿的胃腸燥熱證,用調胃承氣湯調和腸胃,祛除胃腸之熱。此外,桃核承氣湯是由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桂枝而來,對于蓄血如狂之熱入血室證最為相宜,其不僅有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還有桃仁活血散瘀之效及桂枝通陽化氣之功,使熱氣得散,瘀血得消,狂證乃解。除諸承氣湯之外,張仲景還創立了其他治療癲狂病的清熱方。對于傷寒八九日,邪熱傳于少陽陽明之癲狂,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和解清熱、重鎮安神。承氣湯以治療陽明腑證為主,而對于陽明經證,張仲景用白虎湯,辛涼透表的同時養胃生津,最終大熱去而神志清,病情好轉。

2.2 從瘀論治

血瘀致狂起源于《黃帝內經》,有“血氣未并……故為驚狂”之說。清代著名醫家王清任創立了氣血學說,并提到“癲狂一癥……乃氣血凝滯腦氣”,認為癲狂是由氣滯血凝、腦絡閉塞所致,并創立了著名的癲狂夢醒湯,理氣活血、化痰消瘀,對痰瘀互結型癲狂病效果明顯。及至現代,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較正常值偏高,經活血化瘀療法后其血液流變學指標均可下降甚至恢復正常[10]?!秱s病論》中的抵當湯、桃核承氣湯均有從瘀論治癲狂病之意。抵當湯與桃核承氣湯雖同為治療血證癲狂,但二者亦有區別。桃核承氣湯主要功效在于泄熱,其主治之證即為熱入血室,然血室之證多兼有瘀,故以桃仁逐瘀;抵當湯攻逐之力最猛,其中虻蟲、水蛭均為破血逐瘀之要藥,再加上桃仁及大黃活血通經,整方的攻積破滯之力遠甚于桃核承氣湯[11]。就兩方所治癥狀而言,抵當湯病情更重,張仲景對桃核承氣湯的少腹癥狀描寫為“少腹急結”,且有“血自下,下者愈”,可知此為熱與血結尚淺;而抵當湯為“少腹硬滿”,且“身黃,脈沉結”,可知此時瘀熱已深結,唯有用攻堅迫瘀之猛劑方可使蓄血下、瘀熱除。抵當湯藥性峻烈,因此張仲景在抵當湯之后提到抵當丸,意在峻藥輕投,在臨床應用中對于瘀血重,但體質不耐攻伐者,可用抵當丸徐徐圖之。

2.3 從虛論治

疾病初起常與外邪有關,表現為多種實證,但在病情發展階段,人體正氣奮起抗邪的過程中,常耗氣傷血,傷津動液。若正邪交爭過程中,正氣較盛,驅邪外出,調養得當,則病情得以恢復;若正虛邪實,或治療方法不當,更傷正氣,則可導致心氣大傷,或亡陰亡陽,以致心神無所依托,發為癲狂病。張仲景對于誤用火法,致津液大出,陽氣亡脫之驚狂,創制了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以桂枝、炙甘草辛甘化陽,復已傷之陽氣;龍骨、牡蠣鎮靜安神兼收斂固澀;蜀漆辛以散殘余之外邪,與龍骨、牡蠣升降相因;生姜、大棗甘緩和中,共助心陽恢復,心神回歸。張仲景治療癲狂病雖沒有專門創制滋陰補液的方劑,但多次提及癲狂病患者津液受損的情況,如“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以強責少陰汗也”,誤用火法或熱邪壅滯,均可損傷津液,因此在癲狂病的治療中,需要注意患者津液的丟失情況,適時加入滋陰補液的藥物。

2.4 婦人癲狂治療

有研究表明,精神疾病發病、治療、轉歸過程中性別差異明顯[12]。女性的精神狀態容易受到經期、排卵、孕產等影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從中醫角度來說,女子以肝為先天,以血為用。女子在經、帶、胎、產過程中,失血耗血,此時體質較往日虛弱,更易感邪,因此張仲景對于婦人癲狂病,非常重視結合其身體周期而辨證施治,多次在條文中提及“經水適來”,強調月經周期對婦人疾病的影響。女性疾病與肝關系密切,肝主疏泄、暢達情志。女性的情緒通常更加敏感細膩,易肝氣郁結,且肝為藏血之臟,如肝氣郁滯,會導致血行不暢,氣滯血瘀易生癲狂之證,因此張仲景多次提到疏泄肝膽以治療女性癲狂病。

對婦人雜病,張仲景認為“三十六病,千變萬端”,當“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針藥”。婦人雜病,雖變化多端,但究其緣由,不外乎虛、積冷、積氣三個方面。婦人病之所以異于男子,以其有月經故也,若經不調,則百病皆生。崩漏之病,血耗過多,易生血虛;女子本為屬陰之體,最易生虛寒,若寒與血結,積于胞門,則血凝氣結而不行、經行不暢;婦人多思慮,思慮太過則氣結,氣結血亦結;故張仲景言“狀如厥癲……非有鬼神”。張仲景把此類疾病所致的癲狂歸為帶下病。帶下者,此處乃胞中沖任血病之總稱。后世醫家李彥師等基于張仲景的論述,提出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方劑,如婦人虛寒經閉用溫經湯,經絡凝結用大黃蟲丸,嘔吐涎唾用干姜半夏散,繞臍寒疝輕者用當歸生姜羊肉湯,重者用大烏頭煎[13]。

3 結語

西醫一般認為癲狂病與精神分裂癥類似,國內外對其病因病理的研究非常豐富,但仍以“多巴胺假說”“谷氨酸生化假說”等多種假說為主,尚存在許多未能認識全面的地方[14]。目前,關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以各種抗精神疾病藥物為主,但其對中樞神經、消化、血液等多系統存在不良反應[15],這也是近年來抗精神病藥物種類不斷更新的原因。研究表明,中醫治療能有效緩解抗精神疾病藥物帶來的腹脹、便秘、頭暈、頭痛、嗜睡、乏力等多種癥狀[16];其次,中醫治療疾病重視整體觀念,癲狂病從整體而言,系由陰陽失衡、臟腑功能失調所致,《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不勝其陽者,則脈流薄疾,并乃狂”,陰陽的任何一方偏勝或偏衰都可成為癲狂之因。中醫審其陰陽、和于四時、調其臟腑,治療癲狂病常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能彌補西醫治療之不足。研究中醫對癲狂病的認識有助于臨床更好地發揮其優勢,對更準確的辨證求因和處方施藥具有重要意義。

張仲景論治癲狂不拘泥于一證一病,其治法靈活,方藥隨證加減變化。臨床中所見患者體質各異,治療需要靈活變通,但萬變不離其宗,從經典發散辨病思路,最終回歸于經典,找到其原始依托,所謂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對于《傷寒雜病論》中治療其他疾病的方藥,若辨證得當,亦可用于癲狂病證治。如王松齡用三物白散加減,以吐法治療痰涎阻于胸膈的癲狂病,顯著效果[17];趙友良用附子湯治療陰盛陽虛癡癲,用小柴胡湯治療膽火內擾癡癲,用黃連阿膠湯治療陰虛有熱癲狂,用十棗湯治療懸飲內停癲狂,均取得滿意療效[18]。癲狂病初起以實證為主,或為郁熱,或為痰濕,或為血瘀,當泄其實,或下之,或清之,或散之;中期正氣受損,虛實夾雜,癥狀常錯綜復雜,當準確辨其病位,攻邪不忘扶正;后期正氣虛弱,甚則亡陰亡陽,當辨其虛損,以補為主。

猜你喜歡
傷寒雜病論雜病論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方藥辨治肩周炎探析
懸壺濟世的張仲景
張仲景:經方善用姜
重慶市中醫藥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涪陵古本傷寒雜病論》影印本首發式
運用芍藥甘草湯治療癌性疼痛探析
淺談學用《傷寒雜病論》的三步曲
芻議《傷寒雜病論》中舌診的特點
《傷寒雜病論》中腹滿辨證論治學術思想探析
張仲景脾胃理論探析
“醫圣”張仲景臨證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