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作品中豎琴的獨特音韻

2023-04-08 17:08沈欽祎
中國音樂 2023年6期
關鍵詞:蘇州河豎琴泛音

○ 沈欽祎

引 言

近年來,盡管豎琴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專業人士的關注與支持,但用豎琴演奏的中國風格的改編作品和原創作品僅有不到二十首。本文通過分析其中兩首作品的表演技法,展現中國作品中豎琴的獨特音韻,為豎琴演奏中國音樂風格作品尋求更多可能性。

一、原創作品《蘇州河幻想曲》

本部分以楊智華創作的豎琴獨奏曲《蘇州河幻想曲》的音樂動機為線索,梳理了曲目音樂段落,剖繪了樂曲的人文意境,體現了中國文人的高尚情懷。

該作品作為一首變奏敘事曲,引子部分(第1—6小節),開門見山,引人入勝,以豎琴擅長的技法,營造江南水鄉的特有魅力。開篇由廣板引入,直奔主題,用力度f奏出mi、si、la、si四個音符作為全曲的核心動機“蘇州河動機”,其和聲柔美中又帶有憂思,營造出一種矛盾的美學感。(本文譜例略)

動機短暫停留后,用#do、mi、sol、si的和聲鋪陳樂思,蘊含了散板的風格,使用豎琴擅奏的琶音,由慢到快、由弱到強,由遠及近,暗示了樂曲的發展脈絡,顯現了“滴水成河”的哲學思考。結尾用踏板以#E代替F,#B代替C,刮奏出C徵調式的五聲音階,讓聽眾對蘇州河充滿幻想。

進入主題(第7—24小節),“蘇州河動機”配上簡單織體,豎琴中音區溫潤如玉的音色配合清澈的音樂織體如同月光下的春江潮水慢慢匯聚、連綿不絕。左手的七和弦琶音仿佛是月光下的點點波光,美不勝收?!疤K州河動機” 首次展示全貌后,迎來“憂思動機”。同音重復3個mi音后級進到sol音,強調主調的同時疊加了音樂的愁思,低聲部的半音階下行表達了一種克制的憂傷,讓幻想曲敘景與抒情兼備。樂曲碎片化發展兩個小節后,引出左右手二度級進,樂音前后涌動,形似朵朵浪花的“浪花動機”。

第一變奏(第25—38小節),低聲部是分解和弦,顯現“蘇州河動機”,高音區采用回音裝飾旋律,仿佛粼粼月光閃爍,出現“月光動機”。河水是實,月光是虛,虛實結合,既照應了引子結構,也顯現了中國獨有的文化審美。海上升明月,浪花漣漪起,“浪花動機”變得密集迂回,以模進、對唱的方整型結構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描繪了春風之下,浪花層層疊疊的意境。

第二變奏(第39—47小節),“蘇州河動機”整體移高八度,音樂變得纖細柔弱,靜謐的午夜,河水好似靜止,月光在水面上“跳舞”,浪花在聲部交織中連綿不絕。

第三變奏(第48—60小節),是一段月光的特寫鏡頭。右手以極輕的力度快速演奏“月光動機”變形的分解三和弦,左手用泛音演奏向下模進五度的“蘇州河動機”,作為曲目的最安靜之處,演奏時要注意右手力度與泛音空靈音色的平衡。月光旖旎,湖面泛起粼粼波光,用sf力度演奏“憂思動機”的和聲織體,凸顯了游人的憂思情愫。

第四變奏(第61—67小節)主要是對浪花的動態描寫。mi、mi、fa、mi、si的旋律音作為“浪花動機”的變形,不斷進行二度模進。雙手演奏由低到高的快速琶音,密集音符,寬廣樂思,音樂逐漸熱烈,演奏時需注重低音的和聲旋律走向,為之后樂曲的高潮做足鋪墊。

第五變奏(第68—85小節)作為全曲的高潮部分,表現了江河奔流不息的動態美,透露出人對自然力量的崇拜。作曲家以左手演奏“浪花動機”中連綿不斷的波浪形六連音,右手演奏下移五度“蘇州河動機”的旋律琶音,演奏過程中左右手也會出現互換情況—右手接住六連音律動的同時,左手用食指指甲以sf的力度靠近琴板進行古箏音效的模仿演奏,這種寫法能立即捕捉到低音旋律,使音樂色彩磅礴立體。曲中的捂弦記號或休止符讓演奏者及時捂弦,防止低音區共鳴太大而影響和聲音響的純凈度。而后旋律向上模進二度,曲調更加熱烈澎湃。高潮結尾處,在“浪花動機”演奏力度做拱橋式變化后戛然而止,由遠及近的聲學動態闡述了水波的運動走向,戲劇化的音樂表現手法體現了“留白”式的中國審美。

進入尾聲a(第86—96小節),“憂思動機”再次響起,較前兩次出現多了一份釋然與自由(rubato),顯現中國傳統文化中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高尚品格。

尾聲b(第97—109小節)部分,“浪花動機”逐漸分解,在無限延長之后,回顧了“蘇州河動機”,“月光動機”縮減為泛音mi,預示了萬事萬物周而復始的客觀規律,音樂逐漸安靜,泛音彰顯水墨江南的空靈意境,只剩點點浪花與微弱月光相伴。結尾最后一次強調“蘇州河動機”,使用踏板等音技巧,刮奏六聲音階,神秘縹緲中河水流向遠方,隱入月色,貼合“幻想”二字。音樂仿佛一幅水墨畫,隨著夢幻至極的色彩刮奏,游人的眼睛從浪花望向天空,直到遠方最后的一點孱弱月光。左手拍擊低音區鋼弦,模仿較輕柔的大鑼聲,鋼弦低頻振動的泛音列好像一聲嘆息,讓全曲除仙氣繚繞的幻想外,多了一份穿越時空的歷史厚重感。

二、中國改編作品《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豎琴演奏版本由黎海英編曲,謝哲芝改編,豎琴溫潤平和的音色,更細膩地描繪出晚江之靜與春江之動,“在音樂中追求適度和中庸的藝術趣味”①修海林、李吉提:《中國音樂的歷史與審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284頁。。

引子部分,由豎琴中音區的同音滾奏開始,巧妙運用等音模仿古箏“滾指”,鼓聲由遠及近,由慢到快;接由五聲音階的裝飾音表現春江的美景,以泛音呈現純凈夜色;最后用踏板等音技巧刮奏五聲音階,渲染氣氛,引出音樂主題。

主題節奏平緩,旋律平和,用32分音符表現江水的流動性,以豎琴音色突出曲目的端莊典雅。豎琴對民樂常用技法“搖指”運用方法如下:一、用大拇指和中指固定住食指,用食指指甲完成搖指;二、將踏板設置成bA和#G,用1212或1213的指法完成兩個等音的顫音,只有通過演奏者的大量練習,才能奏出平均快速的音色。右手“遙指”時需配合左手的刮奏,展現春潮起伏的景色。另,交替運用刮奏與掃弦,點綴浪濤聲、船槳聲等音樂動機,節奏靈活,旋律由慢到快,音樂由弱及強,搭配右手清脆透亮的高音及泛音,音樂動中有靜,收放自如,表現出漁舟破水、氣宇軒昂、波濤拍岸的動態美。

全曲高潮部分,再次強調主題,旋律隱藏在左右手交替的琶音中,演奏時需塑造音樂層次感,突出主題旋律。32分音符的琶音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歸舟破水,浪花飛濺的意境,音樂的情緒也在此時到達頂峰。渾厚的音色展現了波瀾壯闊、無與倫比的月夜江南。此處作為豎琴華彩炫技的部分要求演奏者具有扎實的演奏功底。

進入尾聲,音樂恢復平靜,右手刮奏五聲音階,左手演奏雙音泛音,音樂更加空靈美妙,“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的壯闊景色油然而生,輕舟在遠處的江面漸漸消失,只留下孤月春江,靜謐平和。

三、中國作品中豎琴的獨特音韻

豎琴豐富的演奏法及多變的音色賦予了它多樣的表現力,可以生動模仿,表現中國音樂的韻味。豎琴適用于中國作品的演奏技法有泛音(音色空靈、純凈)、刮奏(可使用不同工具,不同調式,營造氣氛)、靠近琴板演奏(音色偏干,減少琴弦振動,充滿力量)、拍打共鳴箱(打擊節奏)、向上或向下掃弦(中國作品和西班牙作品常見,模仿古箏或吉他)、拍打鋼弦(模仿大鑼)、用指甲演奏或掃弦(音色偏尖,模仿琵琶或琉特琴)、豎琴搖指/輪指(模仿箜篌搖指技法)、踏板滑音(見豎琴版《酒狂》,通過控制踏板產生滑音)、快速摩擦琴弦(特殊音效)等。豎琴溫柔的音色適合表達中國文化的雅致與內斂,并與文人音樂追求的文雅意境不謀而合,可展現中國音樂的中庸藝術趣味。

豎琴與中國音樂風格元素的作品融合需要中國作曲家和演奏者共同努力。豐富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多彩的音樂元素。筆者以為民歌《小河淌水》《茉莉花》《知道不知道》《康定情歌》,及器樂曲《漁舟唱晚》《春江花月夜》《酒狂》等飽含深情的曲目均適合用豎琴詮釋。吸收這些音樂元素進行創作的意義在于,產生獨具東西方文化互鑒魅力的作品,改善豎琴音樂作品較少的現狀,助力專業院校相關教學,完善中國豎琴音樂發展。

豎琴有著強烈的西方文化特質,但又能準確表達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其完全可以用另一種聲音講述中國故事,表達華夏藝術之美。希望越來越多的作曲家用豎琴演奏中國音樂作品,集東西方文化交流互鑒之精髓,展音樂藝術無國無界之特色。

猜你喜歡
蘇州河豎琴泛音
美妙的泛音
小提琴泛音演奏的原理與實踐
作家風采
——陳豎琴
蘇州河,悲莫悲兮奈若何
豎琴海綿
夜半尋鼠
談二胡泛音演奏技巧
蘇州河
豎琴與箜篌之關系
蘇州河的現實與夢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