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欠發達地區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的需求偏好研究
——以西部某省會城市為例

2023-04-17 15:10
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營商民營企業優化

周 玲

(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廣西 南寧 530007)

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有助于促進政商關系規范化、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更能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增強區域競爭力。新時代我國營商環境改革已經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仍然存在公共政策及公共產品供給不足、供給結構不合理、供需對接不暢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取決于未來政府公共政策與產品供給的數量與質量,更取決于政府對民營企業真實需求及不同類型企業需求偏好的了解、把握與滿足程度。當前我國發達城市營商環境條件相對優越,而欠發達城市則需要進一步以問題為導向,精準研究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的需求偏好,以實現政府政策制度和產品有效供給?;诖?,本文以西部地區某省會城市(以下簡稱為某市)民營企業視角來研究對營商環境的需求偏好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更好地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企業營商環境需求偏好及其研究價值

在經濟學中,偏好是效用理論的一個概念,用來描述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的喜好程度。消費者根據個人的需要、興趣和愛好,對可供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排序,越是偏好的項目,消費者對其需求量也就越大,體現出一種正相關關系。在影響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內容中,企業對其偏好是基于自身發展考慮而產生的需求,體現在不同企業對不同的營商環境內容需求具有先后順序。對營商環境內容的不同需求偏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業對營商環境改善所發揮作用的期待,也反映出企業期望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中所承擔的責任。地方政府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主體責任人,所采取的各類方法措施,就在于滿足企業需求偏好,企業的需求變化就是地方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根源依據所在,它促使政府的優化目標和方式做出適時調整。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就是政府利用或調配公共資源滿足企業需求偏好的過程。

在世界經濟發展外部環境條件發生巨變的今天,產業轉型升級是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更為艱巨。由于民營企業具有頑強生命力及靈活的管理機制,對于促進地方經濟增長、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幾年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增長較快,但要想持續保持平穩發展態勢,新舊動能轉換亟待進一步提速,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亟須優化。在現實工作中,我們通過研究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需求偏好,可以有效掌握企業對公共政策產品需求的動態性與差異性,以研究結果作為參考,促使地方政府更好地發揮服務作用,提高供給與需求對接的精準性,有效改善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增強民營企業自我發展能力,提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

二、某市民營企業發展現狀及營商環境優化情況

(一)某市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據統計,2022年某市個體工商戶達48.89萬戶,民營企業達34.78萬家,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總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75.9%;民間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6.2%。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稅收收入占全市稅收收入的64.2%;全市民營企業累計新增就業人數占全市城鎮累計新增就業總數的94.9%。數據表明民營企業已成為某市經濟的生力軍、稅收的重要來源、進出口的主力軍和安置社會就業的主渠道。

但與周邊先進省會城市對比,某市民營企業發展還有一定差距。一是總數不多且龍頭企業少。2022 年末跟周邊同類經濟體量的省會城市相比,某市民營企業數量大幅偏低,龍頭民營企業少,能在全國有影響力的不足5 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帶動力嚴重缺乏。二是專精特新企業數量較少。在2021 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某市有15家企業榜上有名,遠少于西安、成都等西部地區省會城市。即便在當地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入庫名單中,在數量上也毫無領先優勢,這與省會的地位不相稱。三是多數民營企業集中在傳統產業。從工業領域來看,2021 年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化工、建材、造紙、木材加工等傳統產業比重超過一半,在這些產業中能夠轉型升級到先進制造或新興產業的較少,“雙碳”背景下許多傳統企業面臨較大發展壓力。

(二)某市營商環境優化情況

某市優化營商環境有系列舉措。

一是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出臺了《某市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從制度層面破除民營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為民營企業營造了公平的競爭環境,繼續抓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落實。嚴格執行“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清理違反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的政策文件,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

二是努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立了規范化機制化的政企溝通渠道,民營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度制定。落實服務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相關工作制度,制定了“問策于企、問計于企”工作方案,助推企業轉型升級,幫助對接政策落實。

三是加大對企業和企業家權益的保護力度。從促進企業復工復產、降本減負、加大融資支持、強化惠企政策等四個方面發力;對全市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企業名錄進行動態調整,幫助企業吸引人才;開展涉政府產權糾紛問題專項治理行動,部分長期未能解決的涉政府產權案件得到了妥善解決。

四是創新服務企業模式,構建中小企業服務生態鏈。2020年“某市政策兌現綜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通過整合各部門惠企政策,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方式,運用數據手段為企業提供政策兌現服務,實現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轉變。通過政策支持、行業引導、創新服務,建設某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形成了“1+6+N”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格局。

某市近年來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也看到,2021年、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中國貿促會等機構對全國優化營商環境評估結果中,某市營商環境排名基本處于中后位,今后如何進一步了解企業需求,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精準施策提質增效,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

三、某市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需求偏好分析

(一)調研樣本說明

本文調研組選取了100 家企業作為調研樣本,設置了開辦企業、辦理建筑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納稅、辦理破產、保護中小投資者、執行合同、獲得信貸、跨境貿易、獲得用水用氣、政府采購、市場開放、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監管、信用體系和信用監管、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知識產權保護、服務非公經濟共20 個問題方向,其中前10項為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內容,后10項參考了浙江省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內容,以企業對20項內容的關注度為分析考察核心點。同時設置了企業所在行業、企業規模、員工數、盈利率作為甄別分析項。本次調研發放問卷1000 份,收回有效問卷699 份。問卷調研同時輔以座談等形式以分析成因動機及具體訴求。

(二)調研結果分析

1.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需求偏好總體表現。調研結果顯示,樣本企業對20項內容的關注度從高到低排列在前10位的依次是獲得電力、納稅、獲得信貸、獲得用水用氣、市場監管、政府采購、政務服務、辦理建筑許可、公共資源交易、市場開放。通過對樣本企業訪談發現,某市近幾年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持續努力,企業對登記財產、開辦企業等幾項內容關注度已經下降,對目前仍存在問題或改進提升不夠的項目內容,關注度依然較高。

從甄別分析項來看,100 家樣本企業分別歸類為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建筑、倉儲運輸、住宿餐飲、金融、房地產、文體娛樂、批發零售。不同類別的企業對具體內容的關注各不相同。其中電子信息、金融類企業著重人才供給,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最為關注知識產權保護,住宿餐飲、文體娛樂類企業則側重于市場監管內容,建筑業高度關注辦理建筑許可項。不同規模的企業關注內容也有所不同,規模以上企業重點關注市場開放、信用體系和信用監管,小微企業更為關注納稅、獲得信貸、政府采購等內容。從員工數量來看,雖然沒有與項目內容有傾向性關聯,但在訪談中大部分企業建議政府在社保政策、人才政策的設置上應充分考慮員工數量這一要素的影響。盈利率影響著企業對營商環境的不同需求,盈利率高的企業關注度最高的三項內容為市場開放、公共服務、公共資源交易,處于臨近虧損狀態的企業則關注納稅、獲得信貸。

2.對具體問題的訴求。從訪談結果看,某市在差異化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仍存在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對小微企業的服務有提升空間。一些企業反映在基層存在稅收收取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問題。加計扣除是一件好事,但因缺乏負面清單,很多企業擔憂填錯了審計處罰嚴重。還有企業反饋在“親”“清”政商關系建設中,親近不足,特別是小微企業在上馬一些非部門重點關注的產業新項目時,有些部門對企業的合理訴求關心不夠。

二是對新興產業缺乏長效的頂層設計。來自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制造、鋁精深加工等行業人員表示,他們高度關注政府對這些朝陽產業的頂層謀劃和政策支持,雖然現在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產業發展初期,有效地發揮政府的“有形之手”是必要和必須的,政府需要從全產業鏈條上制定相關政策制度,并具有前瞻性,支持上下游企業共同做大做強,才能搶抓產業發展的先機。

三是對非優勢產業關注支持不夠。以家政服務業為例,有些地方在行業管理辦法、護理服務質量規范、家政服務信用檔案建立等方面均未能在制度上細化落實,導致行業監管困難,企業良莠不齊。比如母嬰護理方面,有的公司自行制定培訓考核標準,甚至按客戶需求“定級”,擾亂市場。又因市場準入門檻不清晰,一些個人維修、私人搬家團隊成了執法盲區。另外,目前在用的當地家政服務業信用管理系統利用率較低。

四是高端人才政策存在不靈活的問題。受訪企業關注的焦點是如何提高人才引進的靈活度,如何給高端人才引進提供政策便利等。一位鋁精深加工企業負責人提出,建議政府在引進行業高端人才的制度中將一些人才引入的權限適當下放給有需求的企業,讓他們能夠靈活自主地選擇真正需要的頂尖人才。中銀香港在某市的一位高管表示,政府今后應當考慮對企業外籍員工的股票、薪金等管理政策進行優化調整,給企業引進人才創造更寬松健康的環境。

通過此次調研發現,不同類別的行業企業對營商環境優化有明顯不一樣的需求偏好,當前涉企政策制度的制定,更多傾向于普惠式,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精準施策方面仍有待提升。在今后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針對不同企業對營商環境內容關注度的不同,注重企業個性特征和需求偏好,重視以“需求主導型”為核心的營商環境供需偏好匹配,實施差異化公共供給,是某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路徑。

四、“需求主導型”營商環境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搭建企業表達需求偏好的有效平臺

當前某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政策措施不少,但在其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存在企業表達不足現象。調研中有四成左右的企業表示從未參加過相關政策制度的討論或被訪。他們認為,現行條件下一些較有影響力的企業能通過各種渠道向地方政府表達訴求,更多代表了行業企業的意愿訴求;而一些小企業相對缺少表達需求的機會。在現有的需求偏好表達渠道中,小企業特別是個體戶往往通過行業聚會、微信群、朋友圈來反映自身訴求,或是在實際生產經營中出現了突出事件才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這些方式雖然也能產生一定的效果,但如任其發展,將對營商環境的優化產生消極作用。增強企業理性表達對營商環境需求偏好的動力,基本方法在于要合理安排各種表達方式、表達平臺和渠道,強化行業商會作用,特別要做好小微企業基本情況普查,理順不同類型企業表達需求的路徑平臺,做到常態化規范化,明確不同需求偏好表達方式適用的邊界范圍,讓各類企業都能快捷便利、主動自愿地選擇合理合法的表達方式。

(二)提升政府部門對需求偏好的識別能力

對于營商環境中一些普惠性的內容,政府更容易識別這些需求偏好。但在人員和財力有限的情況下,要識別企業差異性偏好與整體偏好的異同,還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識別機制。從實踐層面看,地方政府為了獲得改革效益的最大化,會主動了解企業對營商環境的需求偏好,增強識別偏好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主動建立需求識別機制。一是要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特別是地方不同層級政府之間的事權,厘清在優化營商環境中各層面具有的權責,在具體事務上形成省、市、縣三級政府之間的分工,必要時將社區、經濟園區及一些商協會一起納入事務范疇,以增強識別、滿足企業需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設計出更精細的優化營商環境的體制機制。二是要強化部門合作,避免關鍵部門關鍵人的“一言定結果”。部門的利益偏好是影響地方政府識別企業需求偏好的重要因素,一些明星企業的需求偏好也會影響政府公共決策的發生發展,因而,強化部門和企業之間的交流溝通,通過同區域、同類別、同職能機構的職能整合或合作辦公,實現不同部門機構在決策、管理、監督和服務等方面的互補,同時保障更多小微企業有發聲渠道和平臺,享受公共事務上的平等話語權,更能達成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制度的精準實施,避免供需雙方的非規范性行為造成資源配置的低效與不公平。

(三)發展民主協商達成需求偏好共識

在社會利益多元化、企業需求差異化的背景下,面對存在分歧甚至沖突的異質性偏好,地方政府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要避免因行政主導引起的回應性不足問題,同時又要讓改革達到目標,這就必須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合作對話空間,尋求利益共同點與解決問題的方式,跳出囿于自身的認知和利益訴求,在普惠型問題上既推動需求偏好的趨同,又充分考慮差異與個性,這樣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改革成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大環境復雜多變,網絡社會使民意碎片化現象加重,因此,在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必須大力改進和完善民主協商方式,明確協商的范圍、內容、邊界,重視市場主體異質性偏好的作用,促進改革受眾面擴大。一方面要改革各級涉企政協委員的產生方式,搭建更多企業可表達和參與優化營商環境的平臺和渠道,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作用,圍繞企業具體訴求,擔負民意收集功能,促使政府與企業在問題認知、解決路徑選擇、服務方式方法上達成共識。另一方面要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協商環境。企業所在行業、經營規模、經營能力等存在較大差異,這就容易導致利益訴求中出現機會不均等現象,因此,應針對不同類別的企業,選擇不同規模人員、不同協商方式,優化協商流程,在平等的話語權背景下讓不同地位和資源市場主體表達需求偏好,最終獲得政府關注,最大限度改革營商環境。

(四)重視“差異化服務”體制機制設計

針對各類企業數量眾多的情況,從宏觀層面進行“差異化服務”體制機制設計,將大中小微企業進行分類差異服務,是滿足企業對營商環境不同需求偏好的重要基礎。一是要明確大型企業或明星企業在城市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從某市具體情況來看,這樣的企業數量不多,無論是從企業自身發展需要出發還是本地政府更好實現戰略目標的需要,加大對大型企業關注重視力度,量身定做滿足其需求偏好的政策制度,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都是優化營商環境中的必有之義。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商會對這些企業要實行動態跟蹤月錄,采取滾動編制的辦法,制定優惠政策,適時適地進行個性化服務。二是對于小微企業,要不怕繁瑣,樹立差異化服務的思想。小微企業在某市具有數量龐大、種類繁多、需求差異性大的特性,極易受到融資、原材料等外部環境條件的影響,在話語權上處于弱勢地位,在政策方向上也容易被忽視或被邊緣化。但這些企業組織形式靈活,對本地就業、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對其需求偏好的滿足程度、服務政策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優化營商環境的成效。建議政府在政策制定上遵循重點引導、局部示范效應,同時發揮政策的協同作用,設立小微型企業專門服務窗口,提高相關政策對小微型企業的透明度[1]。

(五)善于學習借鑒已有成功經驗

積極主動地向先進地區學習成功經驗,在模仿中摸索出本地改革的有效模式,是滿足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的需求偏好的重要路徑。如江蘇省差異化服務成功經驗值得借鑒。一是開辟政策信息公開的新陣地、新通道。江蘇省創設的“一企來”服務熱線推送了涉及減稅降費、科技創新、審批服務、金融支持等類別近千條信息,對于簡單訴求,由“一企來”服務專席引用政策知識庫直接解答;對專業性強的涉企訴求,由政策專員負責回答和解讀。來自政府各個部門的“政策專員”與企業點對點、面對面,闡釋各項政策舉措,告知監管規則和標準,回應企業關注熱點,精準便捷提供政策咨詢[2]。二是實現企業訴求的“精準畫像”“分類施策”。首先,“一企來”收到的是企業真實鮮活的訴求,能反映生產經營發展中的真正痛點,是非常寶貴的數據資源。服務熱線建立了企業訴求的記錄歸集和聚類分析、輔助決策機制。其次,收到涉企訴求后,準確記錄訴求內容和“政策專員”答復信息,統一歸集至企業訴求數據庫,形成動態積累、持續利用的涉企訴求數據資源。最后,定期對企業訴求進行梳理分析,從一個個具體企業訴求中,研究企業發展的共性問題,發掘不同區域、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企業關注重點,圍繞企業關心的熱點、制約企業發展的堵點,生成部門畫像和企業畫像,形成研判分析報告,供相關政府部門使用,助力黨委政府精準研策、分類施策,推動企業更好發展[2]。

猜你喜歡
營商民營企業優化
超限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優化思考
營商環境“優”,一域發展“暖”
民用建筑防煙排煙設計優化探討
關于優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諾的一些思考
一道優化題的幾何解法
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保障
營商環境軟轉型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打造營商環境邀您共同參與
尋租、抽租與民營企業研發投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