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和實現路徑

2023-04-17 19:56韋順國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國式中華民族現代化

張 悅,韋順國

(1.桂林理工大學,廣西·桂林 541006;2.百色學院,廣西·百色 533099)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代化逐漸成為一種發展潮流,這也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熱切期望。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后,我國在理論方面和實踐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也成為了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大助力。黨的二十大會議又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報告中寫明了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和任務,為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產生必須立足于本土環境,立足于中國千百年來的實踐中,必將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以“人本精神”為指導的新發展之路,區別于西方的現代化,具有五個本質特征。這種復興更是一種文化的復興,不僅包含著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更融入了馬克思的偉大理想。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基本的條件。

(一)經濟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了人的發展的“三形態”的理論。人的發展狀況和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程度都是息息相關的,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呈現出一定的特點首先,在生產力發展落后的情況下,人的生產生活方式主要是群居,人與人之間相互依賴,從而形成了最初的社會形式,這就是人類發展的第一階段。其次,在生產力進步之后,社會上開始出現很多物與物相交換的現象,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降低,形成了一定的獨立性,物質關系和社會關系也有了新的表現形式,這就是人類發展的第二階段。最后,生產力高度發展,人們的思想發生轉變,達到了馬克思所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這個第三階段。以上三個階段就充分體現了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關系,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也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于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讓每個人能夠實現自由全面的發展,最后實現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不斷增加,進入了小康社會,解決了中華民族長達幾千年都一直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使中華民族邁向了更新的發展階段。近些年在政府、市場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經濟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增長的轉變,為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二)政治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導向

中國的政治是在馬克思主義主導下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共同建設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盵2]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就使國家制定的政策能夠充分反映出人們的意志,正是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理論,充分的保障了人民群眾的政治權益,讓人民可以為國家政策的出臺建言獻策,讓人民以主人翁的身份真正參與到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中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近年來,我國政府的行政越來越公開化、透明化,人民的參政渠道不斷拓寬,政治參與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了拓展。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后,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人民的政治自由更是從法律上有了保障,可以說法律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但是,我國目前的發展仍然面臨著多方面復雜的問題,沿用傳統的治理方法并不能讓問題很好的解決。因此,要加快推進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國家的政治穩定提供保障。我國的政治產生于世界政治文明之中,又蘊含著中國的特點,是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導向。

(三)文化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3]在人們的物質追求超越了西方的現代化的基礎上,中國式現代化還兼顧著人們的精神追求。沒有文化上的繁榮,就很難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優秀的傳統文化孕育出了我們的中華文化,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是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根本來源。中國式現代化既要注重物質文明發展,也要關心精神文明的進步,物質發展和精神發展二者一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推動精神文明的高質量發展有助于實現我們最終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盵4]因此,在新的發展征程中,首先要堅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社會充滿正能量,為社會的進步創造良好的精神條件。隨著世界各國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信息的傳遞也更加頻繁,西方國家的自由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涌入我國,使得我國一部分青少年受到極大的影響。歷史虛無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思想讓青少年無心學習,思想發生偏頗。因此,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完善社會意識形態的體制機制,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讓人民大眾能夠自覺地篩選出文化中的精華部分,為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不竭的動力。

(四)社會發展是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環境

一個社會的文明狀況反映出的是國家文明的發展程度,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部分。馬克思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規律,也向我們描繪了文明和諧的社會對發展的重要作用。從改革開放一直到今天,人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也是逐漸提高。從教育方面來看,國家、政府和家庭都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受教育程度,我國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從醫療衛生上來看,醫療設備更加先進,醫療技術更加成熟,醫保政策更加健全,讓人民切實感受到國家和政府對人民的關心愛護。我黨在社會治理的過程中不僅構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建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保證了社會發展能夠有序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人們收入增加,社會資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2020 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了發展的新征程,這就更需要國民普遍提升素質,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譜寫新的文明篇章,為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

(五)生態發展是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環境基礎

馬克思在《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講到“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盵5]馬克思曾多次強調,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只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個部分,人可以利用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造自然界。我國的生態文明思想是對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的繼承,著力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基礎。從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到二十大報告將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作為社會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必然要求,這充分彰顯了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占據的突出位置,貫穿于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方針和理念之中。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自然基礎、資源保障。推進生態文明的發展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體人民群眾共治共建共享的事業,要把生態文明的建設轉變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我們黨依靠人民群眾創造了諸多歷史偉業,實現了全面小康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現如今也必將依靠人民群眾建設良好的生態文明,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良好的生態基礎。這個過程離不開廣大的人民群眾,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努力。

二、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近代中國備受西方列強壓迫,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部分仁人志士努力探求治國真理,但是最后都失敗了。直到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我國發展的道路,成功讓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也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社會條件

在鴉片戰爭發生之后,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仁人志士想拯救危難中的中華民族。首先,魏源編在《海國圖志》一書中,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認為我們應該學習西方的器物文明,但是并沒有取得成功。其次是地主階級的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由于這些運動都是改良性質,根本沒有觸及封建社會的根基,所以并不能取得成功。但是這幾次運動中建立了近代工業,發展了近代文化,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化的起步階段,尤其是洪仁玕編著的《資政新篇》,具有濃厚的資本主義色彩,更體現出了當時國人迫切的救國愿望。在1905年,孫中山同志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義”,由于推行的時間短且范圍小,只是發展了局部的現代化。直到“五四運動”爆發,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封建主義,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徹底覺醒了,先進的知識分子還在馬克思列寧思想中找到了救國的道路。但是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們開展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還帶領人們推翻了三座大山,讓中國人民告別了落后挨打的局面,帶領人民站起來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社會條件。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拉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序幕。為了改變經濟發展落后的現實情況,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礎。在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毛澤東同志分析了我國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在《論十大關系》一書中論述了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等十大關系,想要探索出中國特有的經濟發展之路。

黨的八大指出:“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盵4]因此,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展社會生產力,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致力于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改變我國一窮二白的狀況,滿足人民的現實需求。1971 年,我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權益,國際聲望不斷提高,在抗美援朝勝利之后,我國堂堂正正的立于世界東方。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物質基礎

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定,把現代化建設作為當前時期最重要的任務。鄧小平同志對我國當時的發展情況作了分析,他認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薄弱,人口規模大,必須要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所以,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三大上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讓人民從滿足溫飽到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到富裕,指明了我國經濟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在黨的十四大會議上又提出了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樣有助于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在黨的十五大會議上,根據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經濟制度,那就是要貫徹落實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也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特有的,經濟發展的方式沒有國度之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充滿生機與活力,使我國的經濟收入從低收入國家一躍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物質基礎。

(四)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5]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也不斷深化。

在過去幾年里,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首先,在經濟層面,我國始終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經濟保持高質量發展,建立了新的發展格局。其次,在制度層面,我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國家的治理能力也有了顯著的提高。最后,在精神文明層面,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人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提高,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有信心,中華文化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推動我國邁上了發展的新征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三、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路徑

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首先,要保證我們的所有行動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其次,要做到始終把人民作為我們發展的中心環節;再次,要堅持走我們自己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后,要做到“人類文明新形態”所要求的那樣,協調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各個文明的發展。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取得圓滿成功,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最大優勢。針對不同時期不同的發展問題,中國共產黨總是能科學布局,統籌規劃,既注重整體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策略,又不會忽視每一個部分在整體中的特殊性。究其根源,中國式現代化取得這樣的成就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可以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最本質的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具有自我革命性,敢于正視黨內或者自身出現的問題,堅持從嚴治黨一直在路上。中國共產黨還始終保持著虛心學習的態度,既學習資本主義中的先進因素,也學習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式;既學習過去的優秀文化,又做到了緊跟時代腳步,不斷地拓展我國的發展道路。因此,必須堅定不移跟黨走,把黨的政策貫徹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方方面面,讓黨盡其所能促進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是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在我國這樣少有的人口大國里,想要做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群眾的力量。中國人口規模巨大,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加大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難度。但是,人多力量大,正是因為中國的人口多,有能力的人比比皆是,也隱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我們要在黨的領導下團結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凝聚舉國之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助力。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

“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不僅包含著馬克思主義思想中的“人民性”的特征,還蘊含著中國古代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我國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為了實現共同富裕,讓廣大人民群眾過上理想的生活。實現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就是要發揮無數國人的智慧。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特征就是人民性,中國共產黨也始終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最看重的就是人民的利益。

一方面,我們要實現的現代化是人的現代化,而不是類同于西方的物的現代化。因此,我國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推動“五位一體”全面發展,帶領人民進入小康新時代。另一方面,在政治生活上,黨不斷拓展實現人民民主的新方式,真正實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更加的科學可行,也豐富了民主的內容。對于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衡量不僅僅要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科研狀況,更要看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對于人民生活各方面的切實保障。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點,把國家現代化的實現融入到每個人的現實生活中,爭取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選擇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中國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在道路的選擇上。我們探索出了適合本國國情且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道路,這條道路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是黨和人民全力支持的。想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要走這條有中國自己特色的道路,始終堅持道路自信。在這條道路的指導下,我們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克服了市場經濟的盲目性,也克服了政府主導經濟的弊端,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增長,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逐漸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方向前進。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要堅持“兩個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無論到什么時候,都要把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中國所面臨的情況是特殊的,從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發展社會主義,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為我們提供具體的發展路線和發展方式。因此,就需要我們在掌握理論基礎的前提下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走合乎本國發展的道路。在過去,我們沒有意識到中國的發展不同于其他的國家,原封不動地使用了蘇聯的發展模式,但是卻給我國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嚴重的問題,這就是深刻的經驗教訓,要引以為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理論融入到中國社會的發展也是沒有止境的,我們要緊跟時代的腳步,滿足現實的需要,守正創新,堅持“兩個結合”,盡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四)堅持“五個文明”協調發展是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明基石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五個文明”協調發展。第一,要發展“物質文明”,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物質的發展始終是人們永恒的追求,物質的富強也是發展的堅實后盾,只有夯實物質的基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夠屹立不倒,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盡快實現。要發展物質文明首先要關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這個新常態并不是通過好壞就可以評價的,而是要根據一定階段的發展速度、發展質量等進行綜合評估。把握經濟的常態化發展就是要根據對不同階段經濟發展狀況的總結分析發現新的發展機遇,為發展賦予更持久的動力。還要激發社會主義市場的活力,讓政府的宏觀與市場的微觀有機結合,調動起來有利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多樣化因素,形成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新局面。其次,要把創新放到發展的核心位置上。我國的一些傳統產業過于落后,與當今時代的發展主題不符。因此,要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順應產業革命發展的大趨勢,淘汰落后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加快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二者的融合,堅持創新引領發展。還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改革的方法促進結構的調整,提供高質量的產品,讓人民的需求切實得到滿足,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優化產權結構,使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相互促進,實現資源的整合和分配。最后,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住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改革的大方向,不要偏離原有的發展計劃,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新格局。

第二,要提升“政治文明”,發揮黨領導的政治優勢,盡最大努力發展人民民主。首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黨的領導下完善相關的政治制度,實現依法治國,這是實現民主最重要的保障。黨的領導要深入到民主選舉、決策的各個方面,做好人民利益的守護工作,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切實了解人民需要,幫助人民解決問題。其次,要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人員構成并不是內定的,而是通過人民群眾投票選舉出來的,包括了各個階層的人,能夠真正地反映出人民的需要。還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資源,集民智、匯民力,讓人民能夠“說得上話”,培養人民的當家作主意識。再次,要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這就對基層治理制度有很高的要求。建立完備的群眾自治制度可以提高治理的效率,更快地幫助人民解決問題,同時也節省了治理的成本。最后,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愛國統一戰線,以團結聯合為主題,讓人民在擴大自己交友范圍的過程中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大聯合。

第三,要建設“精神文明”,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建設。一個政黨執政的失敗或者是一個國家的瓦解,根本問題都出自于意識形態領域。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矢志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中國共產黨人和一些知識分子就是在充分了解了中國社會的具體實踐之后引入馬克思主義理論,才使中國有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要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走進千萬家。其次,建設精神文明還要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要社會、學校和家庭同時出力。學校要開設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課程,并把這些理論知識融入到團日活動等日常的實踐中。還要加快建設文明社會和和諧家庭,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最后,建設精神文明要提高國家的文化實力。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發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其煥發出勃勃生機,幫助國人樹立文化自信。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中凝練著很多精髓,同時也有著及其強大的生命力。因此,我們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創新中發展,不斷豐富社會主義核心文化的內涵。第二步就是要向全世界發聲,弘揚我們的價值理論,消除國際上流傳的“中國威脅論”的不良影響,樹立好大國形象,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第四,要提升“精神文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無所顧忌地利用自然只會遭到自然地報復,在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敏感。我們要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持久的動力。在生產力比較落后的發展時期,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導致了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對自然資源的透支。隨著后來的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質量要求也逐漸提高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推動社會發展向綠色發展的轉型。過去我們的發展方式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在這樣的前提下,政府應該倡導綠色的生活方式,帶領人民群眾共同筑建生態文明。還要建立一套獎懲制度,對于嚴格遵守規定的人給予獎勵,對于一些違反要求的人民進行批評教育;企業也要發展綠色經濟,例如生態旅游等,把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保護結合起來;個人要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在全社會形成綠色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五,要以共同富裕為最終目標。共同富裕是全社會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最終目標,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關注的重點還是人民。所以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既要解決好做蛋糕的效率問題,也要處理好分蛋糕的公平問題。要堅持實事求是,穩中求進,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向現代化發展的這個進程已經向全世界證明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勢在必行的,也證明了中國要實現偉大復興就一定要堅持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新的時期,我們繼續加強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會其內涵,落實其目標,把握其邏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逐步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猜你喜歡
中國式中華民族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