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我國民族領域涉外斗爭的特點、風險及其應對

2023-04-17 20:44楊超越
新疆社科論壇 2023年6期
關鍵詞:東突反華領域

楊超越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在國際秩序深刻調整階段,權力格局、制度規范、利益范圍等諸多要素正在重構,由此引發的國際國內安全問題往往具有結構性和整體性。①國內外問題及其挑戰的聯動性增強,使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大、增加。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提升、不斷走近世界舞臺中心,國際社會加大對中國關注所導致的“聚光燈效應”也日益顯著。受大國博弈、地緣政治等影響,中國民族領域問題影響國家外交、安全、經濟等全局性利益的勢頭增強,特別是近年來,一些問題受多重因素影響發酵,國際熱度上升迅速,給新時代的中國涉外安全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民族領域問題屬主權國家內政,不容外力干涉,但在全球化歷史進程中,它成為一國對外交往的“自然延伸”,是國際政治行為體之間互動的重要媒介和被動參與者,能從外部對一國發展穩定施加反作用。②民族領域問題既是中國推進國內發展建設要長期解決的重大課題,也是我國在國際交往中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時必然面臨的艱巨挑戰。新時代,我們應在堅持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上,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民族領域涉外安全工作體系建設,積極應對重大外部風險挑戰,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一、新形勢下我國民族領域涉外斗爭的特點

受國際大環境變化和國內社會發展等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我國民族領域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動向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國際反華勢力借機對有關事實大肆歪曲和炒作,對我國民族事務治理舉措肆意抹黑,編造并散布“種族滅絕”等“標簽化”謊言,并在輿論攻擊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我國實施“長臂管轄”和實體利益制裁,其利用所謂“民族問題”反華的力度、強度達到空前,給我國外交、安全、經濟、貿易等方面帶來新的更大挑戰。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民族領域涉外斗爭的特點,值得高度重視。近年來,受大國博弈加劇、國際秩序調整和地區安全形勢劇變等因素影響,我國民族領域涉外斗爭形勢發生了新變化,呈現出民族領域問題“國際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民族領域問題外溢影響實體領域勢頭增強、民族領域問題同頻共振增加等特點。

(一)民族領域問題“國際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大國博弈加劇,導致民族領域問題在國際交往中被放大,加劇其“國際化”程度。中美關系劇變,特別是美國全球戰略從“全球反恐戰爭”向“全球大國競爭”調整,美西方針對我國大力推動涉民族領域問題“國際化”,掀起新一輪塑造對華負面認知的“反華潮”,成為我國民族領域涉外斗爭激化的重要外部誘因。

中國的和平發展和社會良治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刺激后者的霸權焦慮進一步上升。特朗普上臺后,調整奧巴馬政府政策,實施“印太戰略”,對華“極限施壓”,打開中美關系持續惡化的“閥門”。拜登政府雖摒棄特朗普“打亂拳”的做法,但繼承其反華“衣缽”,鼓吹對華競爭,執行“全政府反華”,手段更加“精巧”,包括鼓噪“民主”與“威權”敘事之爭、重建美西方盟友體系、搭建反華“小圈子”、攻擊中國內政、推動實體制裁等。在美國會黨爭極化、社會分裂加劇背景下,反華成為凝聚美民主黨、共和黨共識和激發國內民族主義的“政治正確”,民族、宗教、人權等領域問題成為美國及其盟友遏制、打壓我國的便捷“抓手”。

在雙邊領域,美國、歐盟及部分歐洲國家不顧我國的抗議和反對,在其國會、議會屢屢提出反華民族宗教問題決議案,以“麥克風喊話”方式無端指責我國“鎮壓少數民族”“打壓宗教自由”,甚至濫用國際法,操縱海外分裂組織和反華勢力拼湊“維吾爾法庭”,自編自導自演對華“缺席審判”,企圖通過濫用國際法概念坐實所謂“種族滅絕”的誣陷。一些中高層美西方國家官員和議員頻繁接見“世維會”、達賴集團“西藏流亡政府”等民族分裂組織代表,為其反華理念和行為“背書”,并提供政治與財力支持,推動后者利用各類場合加大反宣滋擾力度,增加中方駐外機構、人員和留學生等群體所面臨的安全風險。

在多邊領域,美西方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大三委討論等國際場合操弄人權議題、攻擊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行為雖早已有之,但近些年明顯增強力度。通過操縱海外民族分裂組織、拉攏個別國家,美西方與國際反華勢力相互配合,在國際組織平臺拋出涉疆涉藏反華議題,擴大謠言傳播范圍,提升問題受眾層級,通過“由上到下”的方式推動假消息向國際社會傳播。通過不斷制造“熱點話題”,加上“翻炒冷飯”,美西方試圖通過干擾和操弄國際輿論,將“關注的問題”置換成“問題的關注”,以低成本、高頻率、長時段、“莫須有”的定性攻擊,將其長期以來關于中國民族政策的“刻板偏見”向國際社會擴散,以污化中國形象的方式為其遏制中國政策提供說辭和依據。2018年以來,美及其盟友聯合多個國際反華組織,連續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合國大會、歐洲議會等國際和地區組織平臺聯合發起反華攻勢,但在中國和其他國際正義力量的反擊下屢屢遭到碰壁,自成笑柄。③

目前,多邊場合涉我民族領域問題的斗爭已出現比較明顯的“陣營化”分布特點,表現為以美西方為主的反華方和支持中國、反對干涉中國內政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一方?!瓣嚑I化”是美西方維護其霸權地位與發展中國家追求公正合理國際秩序之間較量的延伸,不僅折射出東西方的理念、認知和利益差異,更反映了大國博弈由大眾熟知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傳統層面較量向人權、規則、治理等深層次、抽象的非傳統領域擴散,是話語權之爭的高度體現。民族領域問題短期內“國際化”加深是大國博弈推動的結果,多邊斗爭則是綜合國力支撐下話語權較量的戰場。

在雙邊、多邊場合圍繞民族領域問題的斗爭,不僅關乎我國國際形象、國家尊嚴,更牽涉我國在《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原則下塑造公正合理國際秩序的努力。民族領域問題覆蓋范圍廣,涵蓋了政治、經濟、宗教、安全、社會建設等多個領域,發生矛盾問題容易被國際上別有用心的勢力“帶節奏”,引發擴大化和連鎖反應,最終殃及國家內部安全。妥善應對民族領域問題“國際化”挑戰,將是未來較長一段時期我國民族領域涉外斗爭的重點。

(二)民族領域問題外溢影響實體領域勢頭增強

對中國和平發展的焦慮和維持霸權的野心,推動美國及其盟友通過“小院高墻”“脫鉤斷供”“長臂管轄”等方式加大遏制中國產業發展,試圖以此將中國永遠“圈禁”在強而未強階段,民族領域問題引發的重大風險隱患由外交、輿論等領域向企業和產業鏈供應鏈等實體經濟領域迅速擴散。美國借民族、宗教、人權等問題對華打壓力度逐年上升,以國會為平臺,炮制并通過所謂“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并在“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策”及其國防、財政、科技等系列法案中塞入涉疆、涉藏、涉港等內容,使有關內容成為美國通過立法推動實體領域遏華行動的說辭和“依據”。

美國及其部分盟友已簽署成法的法案,和那些仍處于審議階段的法案,內容上針對性較強,角度吊詭,在制裁力度、精準度和制裁目標范圍上均超過以往。有關法案條文所包含的單邊制裁內容已不再限于諸如限制人員往來、媒體宣傳、政治承認等“虛體”層面,而已經擴大至原料生產、農產品加工、工業品制造、科技產品進出口、勞務輸出、經貿投資等產生經濟后果的實體領域,在效果上嚴重干擾正常的市場經濟活動運行,增加企業經營成本,給受制裁方相關地區的經濟發展、產業迭代升級和擴展下游市場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同時,相關“惡法”的“反噬”效應也十分明顯,對制裁方自身也帶來較大附帶性傷害。例如,美國2021年12月簽署成法、2022年6月生效的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將一切與新疆有關的市場環節假定為受“強迫勞動”因素的影響,在實際執法活動權限上賦予美邊境執法機構和人員以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并要求企業提供進關貨物包括生產、運輸和銷售等所有環節上不存在所謂“強迫勞動”的證明,逼迫與中美兩國市場有聯系的外企或花費大量時間和資源“自證清白”,或被迫調整供銷渠道以規避制裁。美國炮制并實行該法,導致深度依賴相關原料和市場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受損尤其嚴重。④在干擾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同時,也反向加劇了通脹背景下美國自身經濟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

從深層危害講,美國及其部分盟友炮制通過并施行的類似法案,暴露出其將中國邊疆地區發展與中國其他省份剝離、將中國少數民族群體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剝離的野心。以美國“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為例,該法案規定將使用新疆原材料、雇傭新疆勞務人員、與新疆市場有關等一切有著“新疆”印記的企業和服務打上“強迫勞動”的標簽,并配以相應的懲罰措施,表面上是逼迫企業規避“新疆元素”,短期內使企業和消費者等市場主體的正當權益受損,其實質則是以破壞新疆與我國其他省份經濟聯系為手段,阻滯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融入全國統一發展進程,從而制造中國不同地域間、民族間經濟上、文化上、心理上的“斷層”。

除外交發難、經貿制裁等遠程手段外,美西方國家還親自到場,加強對我國邊疆民族地區的情報搜集、社會滲透和“抓手”培育,表現為一些人員從事與其身份不相符的活動,為美方搜集關于中國新疆、西藏等邊疆民族地區的情報,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的安全利益。⑤已獲美眾議院通過并提交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審議的“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提議在美國務院設立“維吾爾問題協調員”一職,以綜合協調對華涉疆政策,并建議在維吾爾人聚居國家的美使領館配備維吾爾語外交官,為情報搜集、社會滲透和政治動員提供支持。⑥該法案有通過成法可能性,若今后實施,或推動涉疆問題在美對華戰略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對中美關系和我國邊疆民族地區安全造成更大損害。

民族領域問題外溢影響實體領域的動向在近年不斷增強,體現出民族領域涉外斗爭的復雜性和國內外問題聯動性提高的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雹咦鳛閲鴥仁聞盏拿褡孱I域問題,在大國博弈中因美西方奉行霸權主義被加以利用,并成為美西方干涉我國內政的“抓手”,民族領域問題因此成為我國處理對外關系和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戰場。民族領域問題影響國家整體利益的方式和效果出現的新變化,必然推動我國外交外事活動中民族工作重要性的提升,相關部門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也應擔負起更加重要的責任。

(三)民族領域問題同頻共振增加

在國際反華勢力尤其是美西方政府的支持下,盤踞境外的各類民族分裂組織相互勾連、抱團取暖的情況日益增多,流亡海外民族分裂分子同頻共振加大,破壞性增強;其反宣滋擾能力增強,推動了有關議題的國際擴散,其境外聯合傾向的增強給我國反分裂斗爭帶來了新挑戰。

民族分裂勢力加速內部整合,追求實現統一反華步調。以海外“東突”勢力為例,目前,“世維會”在保持一家獨大勢頭的同時正加快擴容速度,其現有分支組織分布在15個國家,包括附屬“東突”組織31個,有合作關系的“東突”組織17個,“傘狀”分布的組織形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⑧為盡快提升社會動員效率和擴大組織影響,“世維會”投美西方所好,與其反華價值觀實行直接“并軌”,在組織建設和宣傳方法上直接受“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自由亞洲電臺”等顛覆活動組織的指導,開展涉華議題負面宣傳和捏造人權個案的能力有所增強,反宣技能的西方化專業程度超出同類組織。⑨同時,“世維會”還特別注重舉辦青年培訓班,通過誘拉海外維吾爾青年來增強“后備力量”培養。⑩

為加速一統海外“東突”組織,“世維會”與境外其他“東突”組織間圍繞金主支持和擴大影響力問題等展開了激烈爭奪,不同組織成員爭論誰更有“正統性”和“代表性”,各自哄抬身價,貼靠強權“光環”,相互謾罵、攻擊。為效仿和復制“世維會”,已有一定影響力的地區層面的“東突”組織也以自身活動區域為中心加強了力量整合。例如,與“東伊運”關聯密切的土耳其“東突教育與互助協會”(以下簡稱“教協”),通過吸納20個“東突”組織成立了以土耳其為中心的新“傘狀”組織——“東突國際聯盟”。在整合盤踞土耳其“東突”勢力的同時,“教協”還將觸手伸向其他國家,并給予加入“東突國際聯盟”的其他國家成員組織以專門資金支持,助其擴大涉疆問題在當地的社會影響。借助土耳其國際伊斯蘭慈善組織的支持,“世維會”與“東突國際聯盟”聯手成立了“國際維吾爾論壇”,開始招攬一些國家的官員、議員、學者、社會活動家參與其活動。有土耳其背景的“東突”組織與“世維會”勾連增強,將加快在伊斯蘭世界和美西方國家活動的兩大“東突”勢力的“合流”,增加“東突”分裂活動向第三世界國家擴散的風險。

各民族分裂勢力間“合流”趨勢進一步增強,與“民運”“法輪功”等反華勢力加強了相互勾結。近年來,在美西方反華勢力的支持下,“東突”“藏獨”等民族分裂勢力彼此間交流、合作頻率更加頻繁,逐步由過去的單打獨斗、各說各話向同聲同氣、聯合行動轉變。民族分裂組織共同渲染所謂“受害者情結”,將原有那種低級的、容易踩到西方社會“政治正確”紅線的激進民族仇恨言論和“急獨”言辭予以替換,或“包裝”成當下美西方推崇“威權”與“自由”之爭的話術,將解構和攻擊的對象集中于中國的社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經濟發展、歷史文化和人權建設,規避美西方“言論禁區”的同時,進一步融入后者的話語體系,對國際社會增強了欺騙性。但與此同時,對“內部人員”的宣傳上,民族分裂組織依然采取原有宣揚民族仇恨和鼓吹分裂的做法。例如,“世維會”活動宗旨的中文版面、英文版面上只有追求“自由”、維護“人權”的內容,絕口不提“獨立”問題,但在維吾爾語版面的醒目位置上卻增加了“‘世維會’為東突厥斯坦獨立的政治未來而斗爭”的主張。面對不同動員對象而采用不同話語,是民族分裂組織既“洗白”自身以融入西方,又保留激進“底色”以鼓動本民族成員支持的慣用手段,反映了在外部環境“約束”下,西方化的民族分裂組織適應性“蛻變”和動員方式多元化的特征。

民族分裂組織間加強了對各自組織建設和活動方式的借鑒?!笆谰S會”等在美西方已有“名氣”的民族分裂組織需要拉攏其他資歷較淺的民族分裂組織來擴大聲勢,而后者則希望通過貼靠這些老牌分裂組織來提升自己的曝光度,加強訴求“捆綁”,以提高成功游說美西方政府的幾率。具體形式上,主要表現為合作舉辦反華研討會“尋求共同點”;聯合參加美西方國會、議會涉華人權問題聽證會;每逢重要時間或事件的敏感節點,相互站臺打氣;對重要目標進行聯合滋擾,沖闖投資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機構,圍攻中國駐外使館團,“碰瓷”中國留學生和務工人員;與海外一些影響力較低的地方主義反華小組織的互動也有出現苗頭。

流亡海外的反華勢力向來龍蛇混雜、訴求各異,相互間傾軋十分常見,但近年相互勾連“合流”增多,除外部力量推動外,這些組織思想觀念和人員結構的變化也是重要誘因。近年來,反華媒體“熱炒”國內熱點問題,故意“帶節奏”,民族分裂組織趁機“混水摸魚”,打著“普世價值”的旗號,有針對性地拉攏中國留學生,散布虛假信息,塞入政治私貨,對缺乏相關知識背景和政治“免疫力”的普通留學生有一定欺騙性和迷惑性,其危害值得警惕。

二、我國民族領域涉外斗爭面臨的主要風險

近一個時期以來,基于民族領域問題對國家全局性利益的影響有所上升的現實考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民族領域涉外斗爭頂住國際反華勢力發起的“車輪戰”“認知戰”“信息戰”的同時,成功向國際社會宣介了中國實行的民族政策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及其重要意義,展示了中國民族地區歷史發展脈絡和社會建設成果,顯示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主流社會力量。更重要的是,通過堅決而靈活的斗爭,廣大民眾受到了一次國情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我國邊疆地區與其他省份的聯系、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深入人心。但是,當前我國民族領域涉外斗爭仍面臨著新的風險和挑戰,其主要風險集中于新熱點問題爆發風險處于高位,國際反華勢力加大滲透伊斯蘭世界,周邊地區安全形勢變化給我國西北邊疆穩定帶來潛在風險等方面。這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到未雨綢繆。

(一)新熱點問題爆發風險處于高位

民族領域問題在我國對外關系層面的外延擴大,增加了我國在外交、安全和維護社會發展穩定方面的風險。隨著大國博弈的持續深入演進,美西方和國際反華勢力制造、挑撥和利用民族領域問題對我國遏制、打壓的趨勢還會繼續增強,相關領域面臨的風險較多,其危害不可小覷。

美國是當前涉我民族領域問題“國際化”的主要推手,在“全政府—全社會”對華戰略下,美國政府各部門、各行業甚至眾多社會組織在對華關系領域不斷加大協調力度,將工作重心向遏制和打壓中國發展轉移,開展對華戰略競爭,以維護美國世界霸權地位。該戰略以美國基于自身經驗包裝形成的“普世價值”為“先鋒”,加強意識形態攻勢,將中國和平發展抹黑為對美國領導的所謂“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威脅,進而加大炒作民族、宗教、人權等問題向中國發難,在具體方式上,表現為拋出聳人聽聞的話題,引起國際社會關注,釋放真假難辨的各類消息,攪弄和混淆是非對錯,挑唆國家間對立和民眾間仇視,通過利用人為制造的分裂使其霸權利益最大化。

過去幾年,美國極力拉攏盟友,并散布中國新疆“種族滅絕”“強迫勞動”“強制絕育”等世紀謊言,一定程度上對我國際輿論環境造成破壞。為保持熱度,“毒化”國際輿論,國際反華勢力不斷挖掘和拋出民族領域的各種“新話題”,為編織新的話語提供素材。除已成為斗爭熱點的涉疆涉藏等問題外,過去沒有或很少受到國際關注的民族也被反華勢力拿來“熱炒”,雖然目前其影響有限,但美國全力推動對華競爭博弈的戰略取向,在一段時期內或進一步助推我國民族領域涉外斗爭輿論戰場繼續擴大。

從總體發展趨勢特點看,海外反華勢力繼續在語言文化、宗教信仰、寄宿制教育、少數民族“難移民”等實務領域進行反華政治操弄的同時,其解構中國邊疆地區與其他省份關系、質疑中國主權合法性、否定中華民族共同體等方面的動向相比過去也有所增強,主要表現在所用話語直接套用存在諸多謬誤的“新清史”邏輯,矮化和否定古代中央王朝與周邊地區的政治隸屬和文化經濟聯系,將清朝奠定當代中國版圖的歷史和性質曲解為與西方殖民主義類似的“18世紀火藥帝國對外征服”的結果,試圖從“歷史合法性”上挑戰中華民族共同體概念,并以此為“依據”,將當代中國政府對邊疆民族地區的治理妖魔化成“內部殖民主義”“新帝國主義”。該現象反映出,民族分裂的政治行動與“受限于自身社會訴求”的西方特別是北美中國研究學界至少在理論認知層面存在著密切關聯,后者既在一定程度上為民族分裂活動提供可依賴的話語建構來源,也通過民族分裂主義的主張、訴求和行動的發展獲得有助于理論“自洽”的現實“支撐”,呈現“自我實現”的特征。這一由西方學界部分學者、政界、媒體界和流亡海外的民族分裂分子試圖建構的關于中國邊疆“合法性缺失”“殖民統治”“現實壓制”的認知邏輯,其實質上是為解構中華民族共同體提供新的理論說辭,將過去零散的、針對具體問題的攻擊,升級為對中國在邊疆地區合法性的解構與排斥。

(二)國際反華勢力加大滲透伊斯蘭世界

作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同盟軍和推動重大國際倡議實施的重要支持力量,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伊斯蘭國家一直以來在關系民族領域問題的國際斗爭中給予中國理解和支持,其正義之舉是對國際反華勢力的有力回擊。當前,在中國立場得到大多數國家支持、少數國家“隨美起舞”的態勢下,“東突”等海外分裂組織在美西方授意下,加強對伊斯蘭世界的滲透,企圖破壞中國在伊斯蘭世界的形象,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加強游說伊斯蘭國家政府、伊斯蘭國際組織等官方機構,二是煽動伊斯蘭國家民眾的反華情緒,通過社會動員倒逼伊斯蘭國家政府采取涉疆反華立場。

針對伊斯蘭國家政府,盤踞美西方、以“世維會”為代表的“東突”組織聯合其他反華勢力,以公開信的方式挑唆伊斯蘭國家政府和“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簡稱OIC)就所謂“穆斯林境況”“宗教政策”等問題對華施壓,持續散布假消息,試圖混淆視聽。由于伊斯蘭世界支持中國、抵制反華動議,特別是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合作組織等代表來華參訪了解我國民族宗教政策,“東突”組織和一些國際反華勢力對之大加“撻伐”,污稱支持中國是“由于‘一帶一路’帶給很多國家的巨大收益”。同時,為了進一步挑撥仇恨情緒,反華勢力還特別在宣傳游說中加強捏造、散布有關中國與伊斯蘭世界之間“意識形態對立”的假消息,以“宗教情感”為抓手,挑動穆斯林社會對華不解與怨恨,試圖通過當地民間組織施壓伊斯蘭國家政府,使其采取反華立場。一些伊斯蘭國家內部宗教派系林立,部分宗教組織反對執政當局的訴求與“東突”組織反華野心一拍即合。

近年來,“世維會”“教協”等“東突”組織對東南亞伊斯蘭國家加快了公關步伐,主要目標是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的穆斯林非政府組織和社區?!皷|突”組織在當地建立辦事處,與當地民間宗教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以此為跳板,與當地反華政客建立聯系,拓展政府人脈,騙取同情和支持。2022年,“世維會”與活動在德國的巴基斯坦俾路支分離勢力“俾路支民族運動”(Baloch National Movement)建立聯系,“世維會”頭目多力坤與該組織主席納塞姆(Naseem Baloch)在共同舉辦的研討會上大談“維吾爾問題”與“俾路支問題”的“相似性”,渲染共同“受害者情結”,攻擊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妄稱在未來加強“合作抗中”的步伐。

美西方虛假信息的傳播和反華組織的滲透,增加了部分伊斯蘭國家涉華輿論被“毒化”的風險。受此影響,一些宗教激進組織發動示威游行,煽動穆斯林民眾反華情緒,表達對“東突”的支持,甚至對中國駐外機構發起滋擾活動;網絡輿論出現雜聲,利用涉疆問題攻訐當局政府“不作為”,鼓吹發聲“譴責中國”,施壓當局政府改變友華立場。伊斯蘭世界是國際多邊領域舉足輕重的力量,是中國拓展對外發展戰略和海外利益的主要覆蓋區。國際反華勢力利用涉疆問題挑撥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矛盾,可能增加中國在當地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風險。

(三)周邊地區安全形勢變化給我國西北邊疆穩定帶來潛在風險

2021年8月,阿富汗發生劇變,給中亞、南亞地區安全帶來沖擊和影響。美國倉促撤軍引發地緣政治和地區安全震蕩,給阿富汗和外來恐怖組織釋放了活動空間。阿富汗塔利班經過二十年武裝斗爭后再掌政權,地區和國際恐怖組織紛紛效仿之,中亞國家和我國西北邊疆面臨的恐怖組織“回流”壓力有所增加。

盤踞在阿富汗的“東伊運”是對我國西北邊疆穩定的直接外部威脅,其在阿戰斗人員有數百人,同時有上千戰斗人員在敘利亞參加內戰。阿富汗塔利班執政后,對“東伊運”采取約束管控舉措。但是,由于阿富汗塔利班反恐意愿和能力相對不足等復雜原因,“東伊運”實際上在阿富汗并未停止活動。例如,阿富汗塔利班雖將其遷入阿其他省份以加強控制,但“東伊運”又暗中派人回到巴達赫尚、巴格蘭等靠近中國邊境的阿富汗省份,重建訓練營,擴大活動范圍,購買武器裝備,加強了軍事訓練。2022年齋月期間,“東伊運”公開了此前被外界認為死于空襲的頭目仍在活動的照片,同時公布了其領導層調整情況,并在視頻中大肆炫耀獲得的美式裝備,揚言襲擊中國目標。根據聯合國報告,“東伊運”已在中亞國家一些城市建立了“回流”中轉站,并嘗試在中亞國家和阿富汗獲得“合法身份”。種種跡象表明,“東伊運”加快了通過輾轉中亞國家和其他國家“回流”中國進行暴恐的準備工作步伐。

美國由“反恐戰爭”轉向大國競爭,利用涉疆問題挑撥中國與伊斯蘭世界關系,洗白“東伊運”,縱容對己有利的恐怖組織,搞選擇性反恐,對國際恐怖主義回潮起到了很壞的助推作用,其中便包括反華傾向大幅度增加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呼羅珊省”(Islamic State Khorasan Province,以下簡稱ISKP)。當前,ISKP已成為阿富汗及其周邊地區的主要安全威脅,并多次揚言要針對中國對阿富汗政策和中國反恐政策實施“報復”。2021年10月,ISKP使用疑似中亞國家籍維吾爾族“人彈”襲擊阿富汗昆都士什葉派清真寺,稱是“對中國的報復”。2022年12月,ISKP首次對中方目標發動襲擊,塔吉克斯坦裔恐怖分子以自殺方式襲擊中國人經營的喀布爾桂園酒店,造成5名中國公民受傷。ISKP積極拉攏“東伊運”等本土“三股勢力”,為向中亞國家擴張做準備,在其極端意識形態和高薪水“誘惑”下,已有至少50名“東伊運”成員投靠其麾下,此舉或進一步提升我國在中亞、南亞地區機構、人員、項目等海外利益遭受ISKP襲擊的風險。

周邊地區形勢變化對我國西北邊疆安全產生傳導風險長期客觀存在。目前,由于地區形勢晦暗不明、各派勢力交錯混雜,加之域外大國持續干涉,阿富汗仍有可能淪為恐怖主義滋生地、庇護所、擴散源,阿富汗安全形勢惡化,對“東伊運”等“三股勢力”而言是鼓舞和難得的擴張之機。中國西部周邊國家經濟發展徘徊低迷,社會秩序較為脆弱,發生恐怖襲擊和騷亂的風險居高,一些國家與我國存在較密切的跨境民族聯系,相關群體被“東伊運”視為可資“回流”的暴恐滲透對象?!耙了固m國”勾結“三股勢力”,勢必增強地區恐怖組織的野心,并可能刺激潛伏我國邊疆地區社會內部的暴恐分子,對我國持續開展的反恐、去極端化工作的韌性構成新的考驗。

三、新形勢下做好我國民族領域涉外斗爭工作的應對舉措

新形勢下做好我國民族領域涉外斗爭工作,加強對民族領域問題影響我國外交、安全等整體利益的重視,要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刻認識當前我國民族領域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時空領域、內外因素的發展變化,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積極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協調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我國內部繁榮發展、和諧穩定提供更好的外部保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為此,應著重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加大資源投入力度;不斷鞏固和擴大國際友華統一戰線;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加強國際反恐務實合作。

(一)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加大資源投入力度

民族領域涉外斗爭已成為我國外交斗爭的常態,美西方和境外反華勢力推進反華行動“合流”,我國的相關應對要更加統一和集中,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完善體制機制建設,促使資源調度和使用更廣泛、更高效,統籌應對我國民族領域新的風險和挑戰。要在大安全視角和大歷史視角下,全面、宏觀把握促進涉外安全建設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聯合各有關部門加強對民族領域涉外工作的指導。要在與民族領域相關工作中增強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意識,牢固樹立和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提高從外部安全角度看待民族領域問題的敏銳性。

(二)不斷鞏固和擴大國際友華統一戰線

國家間關系好壞對人權領域雙多邊的溝通、合作有著直接影響。要進一步團結好廣大發展中國家同盟軍,特別是伊斯蘭國家,對美西方國家要分類施策。要加強社會資源的利用和調動,加大公共外交領域的投入,動員智庫、高校、媒體、企業等社會力量,加強對民族研究領域不同專業學者的智力利用。涵養國際友華民間資源,進一步動員好、使用好“外嘴”“外筆”。加強對民族研究領域外籍留學生和專家的培養,增強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民族事務治理的話語建構和傳播。

(三)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要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加強對海外相關人群的精細調研,了解“基本盤”,多組織有助于凝心聚力的文化宣傳活動;要精簡工作流程,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海外各族同胞解決實際困難;加強對海外留學生群體的行前教育,提升其政治辨別力;及時就國內外重大敏感事件對海外人員做好宣介、闡釋工作,對不良信息及時“消毒”;引導海外人員自覺筑牢抵制滲透的心理堤壩,自覺成為宣傳祖國、服務祖國的先進力量。

(四)加強國際反恐務實合作

大力宣傳全球安全倡議,推進國家間安全對話與合作。揭批美國洗白“東伊運”“以恐遏華”的惡劣性質。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依托,協調成員國加強涉華恐情預警與防范,增進情報共享,協助地區組織和國家加強反恐能力建設,繼續深入推進“境外清源”。促進跨國警務合作,完善聯合巡邏執法機制。跟蹤“東伊運”與“伊斯蘭國”“俾路支解放軍”等恐怖組織的勾結動向,加強防“回流”、防“滲透”、防“倒灌”網絡建設工作。

四、余論

民族領域問題的國際熱度升高和實體危害上升,是國際政治博弈助推的結果。在大國競爭格局背景下,涉外斗爭工作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多邊外交作為主戰場,在伸張道義、維護國家利益與尊嚴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內外安全因素聯動性的增加,要求政府、企業、社會各方必須加強協調,積極應對美西方“長臂管轄”,及時消除國際反華勢力散布虛假信息給中國國家利益帶來的危害。有效應對外部壓力的全局工作,不僅是對反華活動的堅決反擊,還有助于傳播正確觀念,還原事實真相,對提升全體國民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民族分裂組織“合流”,可能進一步干擾國際輿論和危害中國海外利益等動向,除揭批其惡劣本質、多做國際社會工作外,還要不斷鞏固和擴大海外統一戰線,以提高海外各族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以及提升其對民族分裂主義的“免疫力”。要加大重視解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消極動向在海外學術界、反華團體和美西方對華政策中增強可能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加強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研究工作,推動相關理論成果向實踐層面轉化。安全與發展同等重要,在內外環境較為復雜、條件較為苛刻的一些邊疆地區,重視安全才能保障發展,要堅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慎始慎終地促進發展和安全協調并進,打造邊疆民族地區新安全格局,以更好保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從根本上提升抵御周邊安全影響的能力,將恐怖主義“倒灌”的相關外來和內生風險降至最低。

注 釋:

①劉萬俠:《新舊國際秩序轉換進程中的國家安全》[EB/OL],https://new.qq.com/rain/a/20211104A01TBY00.

②李學保教授認為,民族問題既是影響多民族國家政治走向的重大因素,也是影響后冷戰時代國際關系和地區安全局勢演化的重要變量。國際關系中,外部力量對多民族國家內部民族事務形成更多掣肘,多民族國家要減少其對本國民族事務的消極影響,后冷戰時代民族宗教問題對推動國際紛爭作用顯著。研究民族宗教問題是理解當前國際政治的重要途徑。參考李學保:《跨學科視角與中國陸地邊疆治理研究——基于民族問題與國際關系交叉研究的分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7期,第11頁。

③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每年召開三次屆會,主要就地區重大人權議題展開國際討論。特朗普政府時期,美一度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拜登上臺后,美國以“重返”國際社會的名義再次加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自2018年第38次人權理事會屆會以來,美西方連續提出涉疆涉藏等反華議案,試圖將有關問題包裝為“人權熱點”,強行推動國際社會表決,但接連被中國和國際友華力量挫敗。

④《美國涉疆惡法生效,美媒:在華美企擔憂物流中斷、成本上升》[EB/OL],環球網,https://m.huanqiu.com/article/48WZG83fI1x.

⑤《外媒承認:美駐成都總領館是搜集西藏和新疆情報最寶貴的外交前哨站》[EB/OL],觀察者網,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0_07_24_558871.shtml.

⑥美國眾議院版H.R.4785,由美國加州共和黨籍韓裔眾議員金映玉(Young Kim)提出,美國參議院版S.4073由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馬爾科·魯比歐(Marco Antonio Rubio)提出。該發案是繼美國會通過并獲總統簽署成法的“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以及相關無約束力決議之后的第五項涉疆立法活動。

⑦《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35頁。

⑧數據來源于“世維會”網站?!笆谰S會”宣稱其組織分布18個國家,但實際標明數量為15個。分支所在國家數近些年總體變化不大,但分支組織數量增長較快。[EB/OL],https://www.uyghurcongress.org/en/affiliate-organizations/.

⑨現任美國國籍宗教自由委員會委員、“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分支“美國維吾爾協會”(Uyghur American Association,簡稱UAA)原主席“東突”分子努里·特克爾(Nury Turkel)曾宣稱:“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給予了UAA以巨大支持,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幫助和必要的資金支持?!眳⒖?Ajit Singh,“Inside the World Uyghur Congress:The US-backedright-wing regime-change network seeking the‘fall of China’theGrayzone,[EB/OL],https://thegrayzone.com/2020/03/05/world-uyghur-congress-us-far-right-regime-change-network-fall-china/.

⑩有“第二中情局之稱”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簡稱NED)是“世維會”等境外“東突”組織的最大金主,2004年至2020年,其向境外“東突”勢力提供了875.83萬美元資金。NED涉疆資金中重點項目包括“增強婦女和青年在宣傳和公民參與方面的能力”,對海外維吾爾婦女、青年兩大群體進行重點培訓,挑唆其開展反華活動?!笆谰S會”及其下屬組織“美國維吾爾協會”“維吾爾運動”作為其主要資金接收方和反華傀儡,多次開辦能力建設“工作坊”“培訓班”,直接推動境外反宣滋擾活動的擴大和激進化。參考《關于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一些事實清單》[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russiaembassy.fmprc.gov.cn/web/wjb_673085/zzjg_673183/xws_674681/xgxw_674683/202205/t20220507_10683088.shtml.

95937.htm.白樂:《霸權邏輯:“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及其實質》[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年7月12日,第3版;劉雪蓮,朱瑞:《美國“基于規則的秩序”的本質內涵及現實分析——東亞海洋秩序視域》[J],《國際展望》2023年第4期,第86頁。

055.html.

20919211603/.

s-indonesia-is-helping-china-persecute-the-uyghurs/.

an-islamic-movement.

猜你喜歡
東突反華領域
本期導讀
本期導讀
領域·對峙
土耳其為何成“東突”庇護所
新常態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與質疑:“慕課”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
3D 打?。合冗M制造領域的必爭之地
“東突”囚犯為 未來去向焦慮
“東突”囚犯要來 帕勞耕田捕魚
“東突”囚犯被指太受美軍“禮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