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方法論啟示意義*

2023-04-17 20:44王東海
新疆社科論壇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同志現代化

王東海

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產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始終堅持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辯證法觀點,綜合運用辯證思維、系統思維、戰略思維等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從而實現由“以俄為師”向“以蘇為鑒”的重大轉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規律性、創造性、前瞻性的現代化建設新思想,展開了規??涨暗纳鐣髁x現代化建設,探索出了一條既不同于西方模式又有別于蘇聯模式、適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建設新道路,為新時代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一、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辯證思維方法

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辯證唯物論的科學世界觀,善于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方法論來分析和解決一切矛盾問題。毛澤東同志在1937年撰寫的《矛盾論》著作中深刻指出,“矛盾即是運動,即是事物,即是過程,也即是思想?!雹偎麖奈ㄎ镛q證法的基本觀點出發,將整個世界對象化為矛盾的集合體,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由同一性與斗爭性、普遍性與特殊性構成的矛盾統一體,人類活動就是一個不斷分析矛盾和解決矛盾的歷史過程,從而將矛盾論上升到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相統一的高度。事物的矛盾通常是以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而問題又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來解決的。一個國家如果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優發展路徑,就要善于運用科學的方法論作指導。毛澤東同志曾明確提出,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不應當用形而上學方法,應當力求用辯證方法?!雹谠谶@個意義上,毛澤東同志可以說是創立了頗具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矛盾分析法,并將其上升為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論,“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雹墼诩姺睆碗s的矛盾集合體面前,一切事物都包含了一種自我否定的力量,沒有永恒不變的固定模式。人的認識不能采取過于簡單化、片面化的抽象方法,而應當運用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辯證觀點,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注意區分基本矛盾與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非主要方面的不同狀況,進而找到解決不同矛盾的不同方法。矛盾分析法可以說是唯物辯證法從線性思維到非線性思維、從簡單思維到復雜思維轉變的關鍵,因而是一種具有革命性的否定辯證法和科學方法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毛澤東同志所創立的矛盾方法論抓住了唯物辯證法的本質和核心,并成功運用于中國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中,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方法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我們深刻領會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及其發展規律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一)對西方式現代化的揚棄

在世界現代化浪潮中何去何從,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從洋務運動到實業救國,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救亡圖強,亦步亦趨地效法西方模式,但結果離自己的夢想不是愈來愈近,而是漸行漸遠。由于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他們對于中國要實現什么樣的現代化和怎樣來實現現代化并不十分清楚。盡管他們以滿腔熱忱嘗試了現代化的不同路徑,但最終還是沒能把一個積貧積弱的中國引向繁榮富強。因而,中國的近代歷史既否定了在腐朽的封建制度下通過改良主義方式實現現代化的可能性,也否定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通過資本主義方式實現現代化的可能性?!霸谝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國里,要想發展工業,建設國防,福利人民,求得國家的富強,多少年來多少人做過這種夢,但是一概幻滅了?!雹苤袊飞蠚v次現代化嘗試終歸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所以始終無法找到一條正確的出路。在排除了其他各種選項之后,社會主義就成了中國人民最終的歷史選擇,成了中華民族通向現代化國家的不二法門,“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可能性:經過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到達階級的消滅和世界的大同?!雹菀悦珴蓶|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及時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開辟了一條先用革命方法謀求民族獨立、然后再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最終實現由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嶄新路徑,既符合世界現代化的發展潮流,又體現中國近現代的前進方向。毛澤東同志的新民主主義理論科學回答了由誰來主導中國現代化進程這樣一個根本問題。毫無疑問,只有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無產階級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統治,實現徹底的制度變革,將新民主主義引向社會主義。這是中國走向現代化最根本的前提條件,也是我們理解毛澤東現代化思想必要的歷史前見。毛澤東同志主張,我們既要與封建專制主義劃清界限,又要與歐美資本主義劃清界限;中國可以借鑒西方一切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但是決不能建立歐美式的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能重復西方式現代化的老路。西方式現代化是以工業革命為契機,以商業資本為驅動,通過殖民掠奪的方式來實現的。中國既不可能復制西方式現代化的歷史條件,也絕不能重犯西方式現代化的歷史錯誤。從“師夷長技以制夷”論者到“全盤西化”論者,中國近現代不知有多少人曾經沉迷于西方式現代化而不可自拔,但先生總是打學生,中國最終沒有選擇這條不歸之路,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否定辯證法在起作用。

(二)對蘇聯式現代化的反思

中國式現代化既是對西方式現代化的辯證否定,又是對蘇聯式現代化的歷史反思。蘇聯式現代化是以工業化為核心,以犧牲農業和輕工業為代價,通過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模式來實現的。盡管毛澤東同志的新民主主義理論主張以俄為師,學習“十月革命”經驗,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并沒有照搬照抄蘇聯革命模式,而是主張走適合自己國情的革命道路,這也決定了他不會重復蘇聯模式的建設道路。首先,中國原本就是一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的農業大國,如果把民族資本全部消滅了,不利于社會主義建設;其次,蘇聯在革命勝利之后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經歷了一些曲折和反復,蘇聯模式在取得某些成功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弊端和問題。這些歷史因素決定了新中國是通過“一化三改”⑥向社會主義平穩過渡,與蘇聯通過暴力方式直接進入社會主義是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沒有重復蘇聯的道路,決定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從一開始便具有了自己的特色。盡管新中國成立初期在計劃體制和工業布局等經濟方面模仿了蘇聯的不少做法;但在政黨制度、文化方針、社會建設等其他方面并沒有照搬照抄蘇聯模式。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毛澤東同志在開啟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同時,也開啟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探索。

毛澤東同志在1949年6月撰寫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正式提出向蘇聯學習工業化。毛澤東同志的新民主主義理論第一次科學地揭示出中國現代化的基本路徑是工業化,把工業化作為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主體力量,同時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進程。新中國成立之初,工業化的差距昭示著現代化的鴻溝,因此,毛澤東同志強調中國現代化的首要目標是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將工業化視為現代化的頭等任務??梢哉f,這既符合世界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切合新中國當時的基本國情。在某種意義上,工業化也可以說是現代化的代名詞,因為世界現代化進程最早就是發軔于工業革命時代的工業化。對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我們由于缺乏自己的歷史經驗和足夠的思想準備,開始階段主要還是懵懵懂懂地向蘇聯學習。經過執行“一五”計劃三年多的實踐,毛澤東同志對蘇聯模式的弊端有了親身體會,認識到其做法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真理,現代化也不完全等同于工業化,于是開始全面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956年4月初,毛澤東同志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在總結蘇聯模式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雹哌@一振聾發聵的探索成果,為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思想準備和理論準備。

從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源流來看,它發端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時期,其重要標志是毛澤東同志于1956年4月發表的《論十大關系》和1957年2月發表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些著作就是以蘇為鑒的結果。毛澤東同志從唯物史觀出發,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大矛盾關系,對一系列基本問題作出了歷史性的探索,奠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系統化邏輯起點?!墩撌箨P系》彰顯了我們黨獨立自主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精神,毛澤東同志一針見血地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雹嗑退枷胝J識而言,毛澤東同志之所以特別強調以蘇為戒,主要是出于對蘇聯模式的深刻反思,是為了探索一條多快好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世界現代化的歷史經驗表明,不同國家的現代化道路有其特殊性,沒有定于一尊的固定模式,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別國模式。中共八大之所以能夠提出一條比較正確的社會主義建設路線,就是因為毛澤東同志在這個時期作出的艱辛探索,他對蘇聯模式的認識比其他人看得更清楚、更透徹,從多方面批評了蘇聯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揭露了蘇聯式現代化過于強調重工業路線而忽視人民生活的危害,強調學習蘇聯經驗要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并進行了相應的改革調整,從而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這是新中國在現代化探索過程中邁出的關鍵一步,是對科學社會主義作出的偉大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錯綜復雜的歷史條件下開始探索和起步的,需要堅持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看問題,運用辯證思維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實踐中碰到的矛盾。毛澤東同志在繼承唯物辯證法思想精髓的基礎上,提出了矛盾分析的科學方法論,并用來指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于更清晰地認識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和歷史方位,更好地回應我國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奮斗目標。毛澤東同志的現代化探索汲取了蘇聯模式的歷史經驗教訓,反思了絕對平衡的形而上學觀點,澄清了社會基本矛盾、社會主要矛盾、人民內部矛盾之間的辯證關系,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實現農輕重協調發展的基本思路。在經歷了篳路藍縷的艱辛探索之后,我們終于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基本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毛澤東同志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提出了獨創性觀點,作出了開創性貢獻,破解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基礎差、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如何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世界性難題。

二、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系統思維方法

依據唯物辯證法原理和現代科學方法論觀點,系統是由諸多相互聯系的要素在相互耦合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觀念是指從動態平衡的角度來分析事物所固有的本質聯系,把握系統與要素、要素與要素、結構與層次、系統與環境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進而在總體層面上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的思維和方法。馬克思主義系統觀念遵循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開放性的思維方式,既是對于客觀世界存在方式的根本看法,又是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方法,體現了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高度契合。從方法論角度看,系統觀念就是堅持用聯系的觀點去探尋事物結構和功能的優化方案,反對機械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重要范疇,是基礎性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既有對系統的整體把握,又有對要素的具體考察,有利于實現統籌兼顧、綜合平衡。

(一)統籌兼顧

中國共產黨繼承了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思想和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思想,十分重視從系統觀念出發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分析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問題。毛澤東同志深刻闡述了全局與局部的辯證關系,認為全局性的東西對于局部性的東西具有統攝作用,我們“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⑨。毛澤東同志堅持運用系統觀念來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深刻揭示了系統觀念的方法論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由諸多要素和關系構成的整體性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系統觀點來認識和看待現代化的有機聯系,運用系統方法來解決現代化的矛盾關系。

系統觀念的核心是關聯性和有機性,即從全局或整體的角度思考問題?!墩撌箨P系》就是靈活運用系統觀念的經典之作,毛澤東同志從系統思維方法出發,全面闡述了中國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國防建設等方面應把握的十大矛盾關系,深入分析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歷史變化,創造性地提出了統籌兼顧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所謂統籌兼顧,就是從全局觀念出發,綜合考慮各種矛盾關系,合理照顧各方利益關切,妥善解決公平與效率問題,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歷史首創精神,以求達到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和最優化。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他更是明確提出,“我們的方針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雹庥纱丝梢?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統籌兼顧的協調作用,并以系統觀念科學謀劃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關系。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橫向來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的關系;從縱向來看,涉及中央、地方、集體、個人各層級的關系。因此,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毛澤東同志指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思路,就是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堅持統籌兼顧,區分輕重緩急,有效解決關系國計民生的各項突出問題。

(二)綜合平衡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運用系統思維方法全面統籌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工作,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規律,創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基本的原則、路線、方針,形成了一個嚴謹的科學方法論體系。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由許多分支系統構成的遞進式的復雜系統,例如,政治經濟文化是其中的大系統,農輕重是經濟的子系統,農林牧副漁又是農業的子系統。堅持系統方法論,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層次矛盾關系,在遵循世界現代化普遍規律的同時,又體現自己的特殊規律;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又不至于人為破壞客觀規律性。正是因為系統與要素之間存在客觀的必然聯系,所以經濟建設是環環相扣的,缺了哪個環節都不行,不能隨意脫鉤斷鏈,必須嚴格遵循價值規律的偉大法則。

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來說,現代化的中心任務就是要構建獨立而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毛澤東同志主張把“四個現代化”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同步建設、全面安排,以解決不平衡不協調的發展矛盾?!熬褪且蚕滦膩?使我們可以建設我們國家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睆闹袊浆F代化的體系和要素來看,工業現代化能夠提高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生產效率,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主導力量;農業現代化可以為整個社會提供更多的農產品和勞動力,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必要前提;國防現代化是維護和平與發展的堅強后盾,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可靠保障;科學技術現代化可以滲透到生產力的各個要素中去,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強大杠桿。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和國防建設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有機系統。這種思想不僅是毛澤東對“四個現代化”總體平衡關系的準確把握,更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實踐證明,毛澤東同志的協調發展思想是完全正確的。

新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是從舊中國一窮二白且發展極不平衡的經濟基礎上起步的,落后可以通過發展來解決,不平衡的問題怎么解決?這是當時碰到的一大難題,包括現在也有這個問題,只不過是具體內容發生了變化。毛澤東同志是怎么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的呢?他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著作過程中,依據矛盾的平衡性與不平衡性的辯證關系原理,系統性地提出了綜合平衡的發展思想,提出“搞社會主義建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綜合平衡”的主張。在毛澤東同志綜合平衡思想指導下,我國針對產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提出要搞好宏觀調控,實行工農并舉,理順農輕重的協調發展關系;針對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提出在繼續發展東部沿海工業的同時,要有計劃地發展內地工業,加快西部開發,促進均衡發展,走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包含諸多要素在內的復雜系統,呈現出協調穩定、動態平衡的有機性特點。我們既要統籌產業集群與區域分布的平衡發展,又要統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既要提高經濟發展效率,又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堅持系統思維方法,才能做到統籌兼顧和綜合平衡。系統思維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認識論,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方法論。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系統思維方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一步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

三、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戰略思維方法

一個國家的發展前途不僅與現實問題有關,而且還要具備長遠的戰略觀念。戰略觀念是戰略思維、戰略方法的總稱,是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的一種全局性思考和前瞻性判斷。唯物辯證法強調,任何矛盾既是相互斗爭的,又是相互轉化的,都包含了偶然與必然、可能與現實、現象與本質的對立統一關系,都有一個產生、發展、消亡的辯證轉化過程。戰略思維方法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是中國共產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一大法寶。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方法論以唯物辯證法為依據,將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機貫通起來考慮,反對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形而上學方法,深刻體現了把握事物發展大勢與趨勢的內在要求。戰略思維方法既是對當前形勢的準確認知和科學判斷,又是一種見微知著的洞察力和預見力,就是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只有運用邏輯性推理,加以前瞻性思考,才能把握發展大趨勢,增強戰略預見性。因此,我們不能為眼前的浮云所遮蔽,而要及時預見新事物產生和新形勢發展,準確作出新判斷和新決策。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思維方法是從全局視野和長遠眼光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的科學方法,對擘畫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具有重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指導意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寶貴的理論經驗和實踐經驗。

(一)高屋建瓴的戰略原則

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戰略與戰術的辯證關系,強調既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又要在戰術上重視敵人,不打無準備的仗,不做沒把握的事。戰略問題涉及長遠的謀劃,戰術問題指向具體的策略。戰略和策略互為表里、相互支撐。戰略是管長遠的,是從全局、大勢上作出的決策判斷,具有前瞻性、整體性、穩定性;策略是管當下的,是戰略實施的具體方式和方法,具有現實性、針對性、靈活性。正確的戰略需要正確的策略來落實,戰略的成功在于策略的精細,在于能夠因應形勢發展變化,及時進行精準施策。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強化戰略思維、保持戰略定力,把戰略與策略、謀勢與謀事辯證統一起來。

第一,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是像西方國家那樣與資本主義制度相結合,而是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因此,在根本原則上,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同時,中國式現代化既是高屋建瓴的宏大敘事,又是具體而微的生活敘事,最終目的無非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在具體方法上,要將戰略定力與策略活力結合起來,既要算大賬、總賬,又要算小賬、細賬。一切以地點、時間、條件為轉移,做到因地制宜、因時而化、因勢而動。

第二,堅持自主性與開放性相統一。對于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遵循的基本戰略原則,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只有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在戰略上贏得主動、防止被動。無論是經濟戰線還是軍事戰線都應當“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干工業、干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毛澤東同志在爭取外援的態度上有一條不能觸碰的鮮明底線,那就是不能以犧牲任何國家主權為代價。他在同蘇聯駐華大使談到有關核潛艇合作問題時一再表明中方獨立自主的堅定立場。根據毛澤東同志自力更生的指導方針,我國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和科學技術體系。毛澤東同志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絕不是搞盲目排外、自我封閉。相反,他十分重視對外開放和洋為中用,強調要充分吸收國外一切先進經驗和有利因素。他反對的不過是崇洋媚外的依賴思想和依附思想。

第三,堅持全面性與重點性相統一。中國式現代化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領域,是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全面推進的現代化。毛澤東同志在堅持整體推進的同時,強調要在某些關鍵領域實行重點突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前后世界科技革命進入爆發式的黃金發展期,也為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是科技現代化,必須緊緊抓住科學技術這個牛鼻子進行攻堅克難。唯有如此,才能實現中國的全面現代化。毛澤東同志倡導的現代化戰略在堅持常規技術與尖端技術結合發展的同時,強調要采取突出重點、打破常規的方法,盡快在尖端技術方面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而帶動整個現代化事業進步,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睘榇?黨中央吹響了“向科學進軍”的號角,組織起國內各路科技大軍協同攻關,大力推行舉國創新體制,重點突破卡脖子技術問題,十年之內相繼成功研制出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等國之重器。這些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大大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實力,奠定了后發國家迎頭趕上發達國家的堅實基礎。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趕超戰略主要基于對后發國家與先發國家之間歷史差距的全面考察,符合從量變到質變的唯物辯證法發展規律。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建立科學的體制機制,將國家現代化戰略謀劃與中長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是毛澤東現代化戰略思想的鮮明特色,是我們黨創造現代化新形態的成功經驗。

(二)高瞻遠矚的戰略智慧

如何看待現代化發展狀況,影響人們對現代化的戰略判斷。戰略思維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能作出長遠的科學謀劃。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接續奮斗的理想目標和不斷探索的實踐過程,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戰略思維來加強前瞻性和預見性。

“四個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目標,是我們黨的正確決策和偉大創舉。其基本內容幾經變化,后被確立為“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它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實踐過程中,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總結經驗、高瞻遠矚,所提出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不能急躁冒進和急于求成,不能像蘇聯那樣急于宣告建成社會主義國家,結果招致西方帝國主義的圍堵打壓。1964年12月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宣布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從此,“四個現代化”成為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宏偉目標。毛澤東同志在審議此次代表大會《政府工作報告》時,將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的時間由“在較短歷史時期內”修改為“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這一小小的修改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同志實事求是的戰略定力。按照毛澤東同志當時的預計,社會主義有發達和不發達兩個階段,中國尚處于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約需要一百年時間左右,中國現代化的時間表應盡量設想得長一點,以便為未來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毛澤東同志當時的戰略判斷比較切合中國實際,與中國共產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基本吻合。

毛澤東同志還從我國具體國情出發,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步驟和目標進行了深入考量,提出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制定了從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向全面實現現代化飛躍的奮斗目標,第一次比較清晰地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路線圖。世界現代化的歷史經驗表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一個國家的戰略定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口、資源、環境等基本要素的狀況決定的,中國作為一個地大物博的東方大國要采取與其規模相適應的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化發展戰略。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確立新中國工業化方針時明確提出,要構建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這一未雨綢繆的偉大構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一是能夠有效防范和化解外部環境帶來的風險,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總體安全;二是能夠更好地發揮大國的責任與擔當,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針對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國作出了三線建設的戰略決策,毛澤東同志認為,抓三線建設,把鋼鐵、國防、機械、化工、石油、鐵路基地都搞起來了,“可以解決一個長遠的戰略性的大問題?!币环矫嬗欣趪拦I向內地轉移,構建穩固的戰略縱深布局;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改善西部地區的工業生產狀況、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發展水平,解決東部和西部、沿海和內地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也就是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高筑墻、廣積糧、不稱霸,居安思危、有備無患。這些舉措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現代化產業集群和區域分布的協調發展,有利于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是毛澤東同志對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作出的深遠戰略謀劃,充分體現了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總攬全局的戰略智慧。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思維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廣大黨員干部要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在把握戰略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加快實施戰略性布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永遠保持戰略定力,不斷煥發創新活力。

總體而言,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式現代化既面臨新的戰略機遇,又面臨不少嚴峻挑戰。我們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努力在變局中開新局、育先機。毛澤東同志歷來主張,中國的現代化必須要放眼全世界,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我們要以世界現代化進程為參照系來考察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以其他現代化模式的經驗教訓來印證中國現代化發展道路的科學性、合理性。歷史經驗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是能夠行穩致遠的希望之路,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我們只有弘揚踔厲奮發、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不斷尋求有效解決各種新矛盾、新問題的科學方法,才能在認識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規律中,創造更加輝煌燦爛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注 釋:

①③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19頁,第299頁,第310頁。

④《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80頁。

⑤《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頁。

⑥“一化三改”是中國共產黨1953年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核心內容,“一化”是指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三改”是指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⑦《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2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557頁。

猜你喜歡
中國式同志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同志
『大元帥』與『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嚴良堃同志逝世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