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課線上教學實踐問題與對策

2023-04-19 10:59柏家文
銅陵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理論課思政疫情

柏家文

( 銅陵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安徽 銅陵 244061)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 網絡逐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和教學手段。 伴隨網絡新媒體的開發和應用, 超星爾雅網課和慕課等真正意義上的線上教學方式在教學中逐漸應用, 為疫情時期思政課線上教學的開展帶來新的教學方式嘗試。 新冠疫情突發后,中國政府本著“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道德理念,采取了“動態清零”的積極防控措施,在取得較好抗疫成效的同時, 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特別是教學方面傳統的線下課堂不得不轉為線上課堂。 思政理論課是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核心課程,為確保思政理論課不因疫情影響而斷學,線上思政理論課教學也在一夜間于全國各高校全面推行。 線上思政課堂的推行對確保正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秩序的開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在實踐中也暴露出思政課線上教學方式的諸多不足。 疫情結束后的后疫情時代, 有必要重新審視線上教學模式在思政課教學實踐中的優點和不足, 克服其不足,發揮其優勢,探索優化線上與線下優勢互補的思政課混合教學模式。

一、思政課線上教學實踐綜述

線上教育理念肇始于19 世紀40 年代英國艾薩克·皮特曼以郵政函授方式授課,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生產與生活方式因之改變,傳統教育方式也隨之不斷發展。 高校思政理論課作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干課程,承載立德樹人、培根鑄魂重要任務,理應緊跟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出一代又一代致力于民族千秋偉業的有用人才。

高校思政理論課線上教學發展到今天大致經歷了萌芽、成長、發展的過程。 相對而言,因為思政課“培根鑄魂、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人才的課程特殊性,國內高校思政課線上教學比其他專業課起步早。 由于敵對勢力時刻不忘從意識形態入手試圖影響我們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思想,特別是通過年輕人比較青睞的現代信息技術、 網絡平臺等入手,因此用馬克思主義占領網絡意識陣地成為培養合格接班人必要舉措。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日益普及,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開始萌芽。1998 年,國內第一個紅色網站清華大學“黨課學習小組”上線,隨后又出現北京大學“紅旗在線”、華中科技大學“黨校在線”、南開大學的“覺悟網站”等思政網絡平臺。 2000 年,在中央要求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策指引下,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高校主動占領網絡思政教育的新陣地。 不久,基于校園網開辟的思政專欄、思政專題網頁等在各高校初步建立起來,但據2001 年北京市教委對北京幾所高校的調研報告顯示,這些思政網頁或專欄也只有本校學生較為了解,而真正通過這些網頁進行思政學習者僅三分之一左右[1],可見其效果并不理想。 2004 年中央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進一步推動了網絡思政教育的發展,一種新的線上思政教育平臺“校園BBS”出現了,如清華大學的“水木清華”、北京大學的“未名”、復旦大學的“日月光華”,南京大學的“小百合”等BBS 網站。 BBS 貼吧在開辟了網絡思政教育新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各高校也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引導和有效利用。 十八大后,信息技術發展更為迅速, 媒體融合趨勢更加明顯,隨著2011 年超星爾雅和2014 年MOOC 的相繼問世,中國思政慕課也開始上線,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線上思政課教學的新時代。2014 年3 月15 日,國內首個線上思政理論課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在復旦大學開講,該校的500 多名學生在現場線下方式和全國各地6 000 余名學生線上方式同時聆聽了課程。2014 年9 月,清華大學第一個思政慕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學堂在線”開課。 2015 年秋季學期和2016 年兩學期,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另三門思政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相繼通過慕課平臺上線開講。2016 年9 月,高校思政課研究中心聯合武漢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研制推出首批高校五門思政理論課線上慕課, 在 “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 上線開課。2016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要利用新媒體增強思政理論課時代感和吸引力的號召,各高校積極開展線上思政課教學。 據統計,2018 年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平臺開設的四門思政理論課被全國150 余所高校選用, 受眾大學生達45 萬; 同時“中國大學MOOC” 平臺開設的19 門線上思政課共開課34 期,選課學生也近40 萬人次[2]。 2019 年底,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加速了思政理論課線上教學的發展進程。 在“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和“停課不停教”的教學方針指導下,2020 年春季學期,全國全面開啟了單一線上教學模式,高校思政理論課也全國性地全面開展線上教學。 疫情三年來思政課的線上教學實踐證明:線上教學方式在疫情期間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與線下教學方式相比亦有不可同日而語的明顯不足。

近年來,學界對疫情期間思政課線上教學實踐有了一些探討,肯定了優勢分析了不足,并試圖給出優化完善的思路。黃海蓮認為高校思政課線上教學存在教學資源不足、平臺和線上教學管控體系需完善等問題,要整合線上線下優勢探索混合教學新路徑[3]。 陳琳認為實踐證明,完全采用線上教學模式很難達到預期教學效果,而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具有互動更平等、教學過程更具針對性、資源更豐富、教學反饋更客觀、考核更全面的優勢,不過要處理好線上與線下不均衡、內容不銜接的問題[4]。 周常青分析了線上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教”與學生“學” 存在諸多不足, 并給出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整合思政課教學資源等優化思路[5]。 伊夢竹認為思政課線上教學課堂管理難度大是最直觀的感受, 應創新優化思政課教學方式和思政課話語體系、整合多元化思政教學資源、實施思政專題教學來提升課堂吸引力[6]。 崔宏軼指出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實踐展現其閃光點的同時,也暴露課程內容缺乏“黏性”、教學互動無序、“逃網”和斷網、評價準確度不高等不足。 應完善融合線上線下技術支持,采用思政專題化教學,構建混合教學模式評價體系等進行優化[7]。

從現有的思政課線上教學研究文獻來看, 經過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實踐, 多數學者都對線上思政課教學持更客觀、更理性的態度,肯定了其積極作用并認為它是未來教學發展的一種趨勢, 但還應克服不足、優化融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發揮線上方式在思政理論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二、思政課線上教學現實利弊

近年來,思政課線上教學模式的實踐證明,思政課線上教學模式有其明顯的優勢, 但單一的線上教學模式因其難以克服的不足而使其教學效果與理想的教學目標之間存在差距。

(一)思政課線上教學優勢

思政課線上模式有其明顯的特點和優勢, 憑借現代通訊科技運用, 不僅使傳統刻板的思政課堂增添趣味,也使課堂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增強思政課趣味性。傳統線下教學方式教師一般常用教材、黑板、粉筆等教學工具,引入PPT 后增加了現代科技元素,但總體上還是輸入式教學,難免時有的枯燥乏味。 長期以來,高校思政理論課因其本有的理論說教、枯燥輸入的課程特點,致使部分學生在線下課堂上興致不高,甚至成了“低頭族”。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技術日益成熟,特別是微視頻、視頻通話等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對傳統線下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帶來希望,可以通過微視頻、直播等方式增強課堂的新鮮感和趣味性。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6 年12 月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就曾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8]。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融入新媒體技術,傳統課堂與線上網絡課堂相結合已經成為思政課教學增強趣味性、提高課堂抬頭率和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措施。

2.便捷思政課大班教學。思政理論課是在校大學生的公共必修課, 而目前的高校在校生規模都較大且師資相對不足, 因此思政理論課通常多為合班大班授課,線上教學模式突破了線下課堂的時空限制,可以不再囿于具體班級的物理空間, 提高了思政課合班授課的實踐可能性和班級管理效率。 如為了監管思政課堂的到課率, 傳統課堂通常采取點到的方式, 但這對于大班授課來說既耗時又無法避免替答的情況, 對于上百甚至有幾百人的合班來說更是不切實際的,但線上教學平臺的“簽到”功能可以輕松有效地實現這個目標。 同時線上課堂老師還可以隨堂提問、搶答、討論等,增強了師生互動,也增加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者廣度。

2.2.2 供試品溶液 精密稱取藥材樣品細粉(過4號篩)50 mg,置于2 mL離心管中,精密加入甲醇1.5 mL,稱定質量,超聲(功率:250 W,頻率:40 kHz,下同)處理30 min,放冷至室溫,再次稱定質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質量,12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經0.22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3.靈活思政課學習方式。思政理論課的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 為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和激發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能動性, 思政理論課要有可供學生閱讀或觀看的拓展延伸的文本和影像資料, 線上平臺很方便這些思政課所需的豐富學習資料庫的創建。 學生可以通過資料庫隨時隨地學習觀看,以提升線上學習績點, 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靈活性。 此外,平臺直播或視頻課還具有回看等功能,突破了傳統課堂的一次性和瞬時性, 也使學習不拘泥于傳統課堂時空的局限, 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自由學習和鞏固。

(二)思政課線上教學弊端

線上教學模式在思政課教學中盡管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但近幾年的實踐也表明:思政課單一線上教學模式的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 并且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影響。

1.思政課教師技能有待提升

疫情暴發后,在“停課不停學”政策的要求下,借助新媒體的線上教學全面展開。 由于疫情暴發的突發性,多數線上平臺短時間內倉促開發,再加上思政理論課教師基本沒有計算機專業背景, 因此許多思政課教師也是被迫“趕鴨子上架”[9],難以輕松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線上教學。 具備一定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年輕教師尚可即學即用, 但一些缺乏計算機基本技能的年長教師短時間內要快速掌握線上平臺的直播等操作技能確實有不小的難度。

2.線上思政課堂管控有等加強

線上課堂管控有難度是所有專業授課老師的普遍感受。 思政理論課線上課堂因多數是大班教學,課堂管控難度更大。 線上課堂使傳統具體有形線下課堂的物理空間感不再存在,變得抽象模糊,老師面對的不再是有形可感知的人而是一個個姓名符號[6]。 因此,線上教學平臺給教師感到的最直接、最明顯不足就是無法得知線上課堂學生的學習狀態, 線上思政課堂尤為如此。 由于思政理論課理論說教偏多,話語吸引力不夠強, 一方面很難及時知曉學生在完成簽到后是否還在線上課堂, 另一方面也無法保證線上課堂的學生是否在認真聽課。 如一些學生在上課途中打瞌睡、玩手機,甚至還有玩游戲的情況發生。 疫情線上教學期間, 筆者在走訪學生宿舍時就多次發現有學生將手機端線上專業直播課程打開播放,而自己卻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對于話語吸引力不夠強的思政理論課來說,這樣的線上“掛課”情況就更容易發生了。

3.學習評價公平性有待提高

線上思政理論課堂的教學評價包括平時學習簽到、在線學習時長、討論、影視資料觀看、文獻資料閱讀、期末線上考試等,這些內容評價的重要依據便是網上學習過程的記錄,以學習通簽到為例,在實際線上學習過程中,就有學生簽到完便就離開的現象,一堂課除了簽到之外, 他可能自始至終沒有其他學習過程的實質參與。 目前的一些線上平臺 (如學習通等)似乎使老師無法辨別哪些學生在線上課堂,哪些不在線上課堂,即使后臺有數據記錄,但未能做到在學生離開時及時提醒。 再如因思政理論課的需要,一般教師都會在每章節內容中安排一定量的拓展文字或影視資料閱讀觀看, 但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學生只翻頁而非真正閱讀觀看的情況, 但學習記錄卻與認真學習者的記錄可能是一樣的。 因此,這些弄虛作假的學習行為, 產生的學習評價相較于認真學習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

三、思政課線上教學路徑優化

線上思政課堂的優勢及其目前尚難克服的不足決定了傳統線下課堂方式仍然無可替代, 但未來線上線下優勢互補的混合教學模式必然成為思政理論課教學模式的發展方向。

(一)整合線上優質教學資源

疫情三年來, 涌現了大量思政理論課教學的線上網絡教學資源, 其中有不少是優質的教學資源, 它們有力地保證了疫情期間正常思政課教學過程的開展。 后疫情時代,要整合、提升、推廣這些資源, 為今后的思政課提供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服務。

首先要整合師資優勢。 教師是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計算機技術非思政課專業教師所長,但線上教學期間, 涌現出許多年輕線上思政課教學能手。 鑒于線上教學期間年輕和年長教師所展現的各自優勢和不足, 充分發揮年長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和年輕教師對網絡運用駕輕就熟的優勢, 組建老中青結合的教學團隊,開展集體備課、分思政專題團隊授課等方式[6],充分發揮不同年齡段思政師資優勢,提升線上思政課教學成效。

其次要集成推廣優質網絡思政課學習資源。 思政理論課作為高校唯一具有統一教材和統一標準要求的課程,尤其有必要構建可以推廣的教學資源。 疫情期間, 思政理論課方面涌現了大量網絡教育和學習資源, 尤其是那些優質資源, 如高質量的思政課件、豐富的思政課文本和影像資料庫等,便捷了教學的開展, 應進一步加以分類整合組建適合本校特點的思政課程體系, 使之在全校乃至更廣范圍內得以有效利用和推廣,促進思政理論課教學的開展。 課程指導性資源如思政課程標準、課程計劃、數字化教材和高質量的思政課PPT 課件等; 課程內容性資源如圖片資料、歷史影像資料、思政微課視頻、思政教學案例、文獻資料、題庫等。

(二)提升教師智慧教學素養

利用信息化網絡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未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的必然趨勢。 這對專業課教師必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尤其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要求更高。

首先考驗著思政課教師根據思政教學目標來開展線上教學的設計能力、 組織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思政課教師必須掌握基本信息技術,具備基本的信息技術素養。 由于思政課教師一般都不具備計算機專業背景,因此,要對思政課教師進行網絡授課平臺操作培訓, 使其具備應對和處理如疫情之類的突發情況而可能隨時改用線上教學方式的能力。 學校務必定期組織相關的技能培訓, 組織智慧教學技能比賽, 實施一些激勵措施等促進思政課教師網絡教學水平的提升[7]。

不僅僅是教師技術運用方面的技能提升, 更有教師政治素養層面的能力提高。 思政理論課要求教師不但政治要強、自律要嚴、思維要新,而且視野要廣、情懷要深、人格要正。 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根據培根鑄魂的教學目標發揮能動性, 自覺在遵循思政課教學規律和學生認識規律的基礎上,按照“立德樹人”的總要求,運用好網絡信息化平臺實現線上思政課的育人功效。

(三)完善線上教學質量監控

為保證思政課線上教學質量,學校教學主管部門要通過一系列措施對思政課線上平臺教學過程進行管理和監測。 教學監管要貫穿線上教學全過程,要發揮教學督導員、教學信息員、學生等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也要完善線上平臺課堂教學過程的技術完善。

首先,強化思政課線上教學督導。 學校專門安排一些思政課教學督導員,這些專門教學督導人員要通過后臺數據對老師線上思政課教學過程進行不定期隨時跟蹤監測,掌握教學運行動態,查看監控數據,并及時反饋給教師或學生[10]。 發揮學生教學信息員作用,通過學生教學信息員進行學生學習過程監督和信息反饋,還要完善學生線上思政課聽課評價體系。思政課線上課程的成績評價包括多個方面,如簽到、影視資料的觀看閱讀、課堂問題的討論、回答等等,但應主要突出能體現學生課堂聽課過程的隨堂提問或討論,能夠及時回答或討論老師的課堂問題說明學生在聽課,即突出線上過程性評價。 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應該給分,當然回答正確的可以得分高一些。

其次,完善線上平臺課堂監控技術。 如完善后臺監控措施, 能夠實時監控和反饋教師上課狀態和學生聽課狀況。 再如設置學生模式,必須開啟視頻才能進入聽課狀態, 老師可以通過視頻實時知曉學生的線上狀態,從而監管學生切實在課堂聽課。

(四)促進線上線下融合

線上線下混合模式適應了大數據時代教學改革的發展要求,后疫情時代下,盡管課堂教學恢復到線下, 但利用線上和線下的各自優勢提升教學效果將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運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可充分調動思政課教師和學生的能動性。 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式引導學生課前先通過線上學習資料、課程視頻進行觀看學習,課中課后可以線上線下方式參與課程問卷調查、隨堂測驗、主題討論、作業提交以及課程資料下載、回放鞏固等。 翻轉答疑課堂模式是思政課合理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有效方式之一,它有利于激發學生融入思政課堂的能動性,也實現了教師“教”與學生“學”兩個過程的閉環性[11]。教師通過課前導學,引入章節內容、預習思考題等;學生根據引入的內容在線上自主預習或搜集相關資料等;課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答疑式講解;課后引導學生拓展閱讀,鞏固提高。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并非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簡單相加,但實踐中很容易出現或側重線上、或側重線下的情況。 為提升思政課融合教學實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一方面要避免線上線下教學過程的不均衡問題,有效利用其功能互補、作用互促的作用,實現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有機融合,相得益彰;另一方面需避免線上線下教學內容不銜接問題, 即要求課前、課中、課后線上線下教與學的內容要有機銜接[4]。 后疫情時代的混合教學要求思政課教師合理安排線上線下教學內容:課前的線上環節教師可通過視聽結合的影像教學資源增強教學手段的可視化、形象化、生動化,也增強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課中于線下則以解決學生線上的相關問題、疑惑和教學目標為講解闡釋重點;課后再以這些目標和疑問引導學生于線上平臺資源進行相關拓展鞏固。

四、結語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思政理論課遠程線上教學成為可能。 新冠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方式為確保思政理論課正常教學秩序的開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盡管線上課堂有著很突出的優勢, 但也暴露了線上思政課教學的一些短板。 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可能成為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應總結線上教學的優劣勢, 發揮其積極優勢,努力克服其不足,將線上優勢與線下優勢相結合,做好課程環節設計,利用線下面對面的授課方式,在課堂某些環節上融合線上平臺教學手段,提升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理論課思政疫情
戰疫情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
“721”人才培養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