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時代基于產教融合的教學管理創新機制研究

2023-04-20 03:16王湘蓉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產教教學管理數字化

■ 王湘蓉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轉型發展的主要路徑,深化產教融合是提升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是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堵殬I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指出,通過產教融合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深化產教融合的改革任務。近年來,各高職院校先后啟動注重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核心的轉型發展,取得較好的進展,校企合作模式不斷創新,推動了人才培養與產業的對接。

一、數字經濟時代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教學管理內涵

高職院校的產教融合指高職院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通過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把產業與教學融合在一起,資源共享、彼此借力,集綜合力量,把專業辦成適應社會需要、社會認可的專業,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研研究、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高水平院校。形成專業與企業相互促進,進而形成學校與企業、行業彼此依靠的一種辦學模式。產教融合體現產業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是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一種非常重要和可行的模式,有助于實現校企合作的共贏[1]。

數字經濟時代信息技術變革很快,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相繼交錯登場,促使高職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變化。信息技術的變革也為高職院校的數字化改革提供支持,滿足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創新的需求,也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基于產教融合的教學管理內涵相應也發生了變化,形成了以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需求為基礎,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核心,以信息技術和數字化理念為依托,架構區域產業生態與學校專業以及專業群之間的貫通橋梁,實現校內專業橫向有機拓展融合,校外專業與產業縱向無縫密切銜接,推進學校教學管理動態化、精準化和規范化、數字化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時代下產教融合本質上是一種跨界融合,強調的是數字化賦能產教融合,在產業生態和專業生態之間架構起有效的合作橋梁,實現社會崗位需求與學校人才培養的有序對接、行業產出與學校教學的深度融合、經營管理數字化與教學過程數字化的彼此耦合,從而構建互為反饋、相互協同、資源共享的智慧生態系統。

二、數字經濟時代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面臨問題

(一)產教融合處于低水平,合作突發性事件多

產教融合的主體可以涵蓋多個方面,除學校是產教融合的主體外,還可以包括政府、企業,也可以包括部門或行業組織。但是從實際來看,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推動方目前主要為學校,企業和行業并不是很積極[2]。這其中的原因,一是很多高職院校將產教融合和傳統的校企合作概念混淆,即認為學校和企業簽訂合同,訂單制培養,學校為企業培養學生;或者學校派出學生,企業出實訓項目,即學生免費或低報酬為企業服務,不過這些服務雖然比較容易實行,但往往技術含量不高,對學生幫助不大[3]。二是企業與學校信息溝通不暢,教學內容往往與企業需求相去較遠。產教融合的真正價值在于把先進工藝和技術等融入教學、課程和相關資源建設中,使專業能夠與產業有序對接。但由于高職院校教師專業教學壓力較重,較少有空閑時間去吸收相關專業知識和先進技術以提升自己,專業教師難以適應產業升級和技術更新較快的要求,以致于企業與學校合作興趣不高,現有的合作處于較低的培養學生的的領域。此外,由于教學、科研任務繁重以及相關激勵機制的缺乏,教師對推動產教融合也存在消極情緒。如此種種原因造成目前高職院校產教融合還處于較低水平,且在簡單的校企合作中依然問題重重,突發事件比較多。譬如,企業突然要學生去企業實習,學生不愿配合等事件時有發生,給教學管理帶來較多難題。

(二)產教融合評價體系不健全,教學管理針對性不強

產教融合,教育部和相關部委比較重視。但具體到地方執行時,由于各種原因,職業教育領域產教融合方面相關條例的力度還顯得不足,條框和實施方案的操作性和約束性還有待加強。由此對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發展也造成影響,大多高職院校沒有形成產教融合的長效機制。任何一個合作方,如學?;蚱髽I,都可以任意退出合作,而不會給自身造成太大的影響,相反對合作者帶來了較大的損失。因而,在這種情況下,產教融合過程中對于任何一方來說都充滿風險,產教融合的相關參與者在合作中都比較保守,基本不會全部付出[4]。事實上,高職院?;緵]有成立相應的單獨組織機構進行檢測和評價自己院校產教融合的進行和發展情況,也沒有構建相關的指標體系來評價產教融合實施的效率和效果。相反,在產教融合過程中,學校強調的往往是短暫的數量指標,即學校和多少家企業簽約合作,和多少企業合作開展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班培養。協議簽訂后,執行中如何考核和評價,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明確的說法,僅憑老師的自覺性。如此,造成產教融合中的教學管理難以有規范流程,難以提高管理效率,難以有針對性、改善式地開展工作。

(三)高職教育專業建設受制約,教學資源管理數字化建設滯后

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滲透在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職業教育的發展也不例外。這要求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發展要融入數字化因素。要使得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教育專業結構、學生規模、教學內容、實訓模式與區域經濟發展趨向、區域產業結構、市場人才需求規模相適應,特別是要與目前的企業數字化轉型變革所需的崗位能力相適應。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風起云涌,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向也應適應這種轉變,相應的教學和教務管理也應趨向數字化,教學管理體系應進行數字化重構。

為此,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已經做了一些工作,重點塑造“數字化”“智慧化”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推進大數據、數據分析、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新零售、智慧旅游和智慧制造等新興專業和專業群發展。但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高職院校僅僅改變了專業名稱,或組建了此專業,但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還是以往的內容,對數字經濟時代特點、人才需求特征、行業發展走向、崗位發展變遷、綜合素養關鍵的研究分析不到位,沒有深入內涵,適應行業發展的數字化課程體系開發緩慢,具備地方經濟特色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滯后,相應數字化教學管理的推進也比較緩慢。

三、數字經濟下產教融合的教學管理創新環境架構

(一)構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深化產教融合合作深度

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是高職院校深化產教融合的主要載體之一。協同育人平臺建設想要取得實質性進展,一方面要求平臺建設具有一定的規模;另一方面要求平臺建設要具有合理的類型結構。當前,高職院校在推進協同育人平臺建設中,普遍缺乏長期規劃,并且協同育人平臺大多由某個分院單獨推進,學校層面統籌少、協調安排推進力度小,難以匯聚資源優勢、信息優勢、技術優勢和溝通優勢,難以形成上下合力。而改變這個現象,要注重學校全盤的統籌規劃,依托優勢專業或專業群建設,堅持政產學研深度協同推進的思路,多方磋商并高度協同,共建、共享、共推育人平臺。依據行業和企業發展現實需求,通過引進創新創業項目、共塑雙師高素隊伍、構建全真生產和經營場景等多種實效措施,如搭建產業學院等,協同多方力量圍繞產業經濟發展與人才培養,調動更多社會資源與力量,共同探索推進復合型人才培養,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完善產教深度融合機制,以數字化賦能產教融合

高職教育與產業發展必須融合發展,才能逐漸推動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和科研服務更好地面向市場,更好地適應行業、企業需求,才能提高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數字經濟時代,促進高職院校產教融合顯得尤為迫切,因為企業對數字化的理解更深。這就需要轉變人們對產教融合的認識,從思想上高度認識二者融合的必要性,需要設法激發二者融合的動力和活力。要設法豐富融合渠道,促進學校專業或專業群和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要拓展合作空間和合作形式,開闊視野,即產教真正融合不能僅停留在思維共識層面,還應切實落地為推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知識轉化,并付諸于行動,所以企業、職業院校需要探索構建技術、人才、技能協同一體的產教融合落地機制,即構建產教融合的深度合作機制,為產教深度融合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同時,要適應數字化發展趨勢,強調數字化資源在產教融合中的合理利用,以數字化賦能產教融合深入推進。這里可以采用相關范式的形式,規定產教融合中相關資源數字化開發的形式和使用路徑,提高產教融合的效率,培養學生的數字化視野。

(三)架構企業全過程參與機制,共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

教育教學創新是高職院校發展最核心的動力源泉,可以提升高職院校建設內涵。而這種創新較多程度來源于產教融合過程的啟發。為此,高職院校必須讓專業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的需求相適應,將專業人才培養標準與行業標準、職業標準和企業公認標準保持一致,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無縫銜接。這就需要高職院校進行教學教育創新,進行教育改革,要以產教融合為契機,推進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學校教學改革,并由此推動教學管理相應的變革。要推動行業、企業專家以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或專業群的人才培養規劃、教材和課程開發,以多樣化形式參與教學設計、實習實訓和師資培養等,實現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要設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新設專業的可行性論證和已有專業相關事宜改善論證,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中行業專家不少于1/3。要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干參與人才培養評價,并擔任專業課授課老師或創新創業指導老師[5]。

(四)探索產教融合與就業內在聯系,構建數字化評價指標體系

2022 年,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人,就業形勢嚴峻復雜。為此,教育部號召各高校開啟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近幾年,畢業生就業幾乎成為各高職院校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作為學生專業起步的第一站,高職教育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成長以及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推動高職學生平穩就業。高職院校,需要考慮將學生就業作為指標體系,納入產教融合中。高職院校與企業或行業洽談合作時,需要明確就業問題的探討,借助雙方資源,共同提升產教融合中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和專業能力的提升,高職學生足不出校就可以實現與資深企業家零距離接觸,使其更充分地了解社會發展趨勢。高職院校也能在產教融合的助力下達成“更充分、更高效”的新時代就業目標。為此,高職院校要建立數字化評價指標,要構建產教融合與就業關聯的數字化評價體系,及時發現問題,改進問題并通過產教融合促進就業。

四、數字經濟下產教融合的教學管理創新機制構建

產教融合既是高職院校發展的戰略,又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趨向市場的戰術。所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必須從教學改革入手,基于數字化,形成科學、系統、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從而夯實產教融合的基礎,同時也使產教融合的發展更加符合專業、專業群的發展和學校的長期規劃。

建議高職院校建立教務管理、檢測和評價系統,將產教融合機制納入系統中。通過系統可以時刻檢測產教融合下教學情況、人才培養情況、專業實踐情況、教師綜合素養變化情況等,教務管理人員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對教學計劃作出調整,并匯報,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一)優化培養方案,明確教學管理重點

各專業要嚴格按照專業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拓展課等課程設置、學時安排既要體現有扎實的理論學習,又要有豐富實踐實訓的要求。既要在知識體系上形成系統,也要與社會行業要求、崗位要求相適應,與行業發展保持一致。既要讓學生清楚知識的內容和體系架構,也要讓學生明白實踐怎樣進行,如何操作。教學管理既要著眼于增強專業教學的崗位導引性、任務明確性、要求具體性,又要倡導基于行業標準和崗位工作標準的實訓教學。通過線上或線下,邀請產教融合合作企業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行企專家進行多輪探討,確保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符合企業和行業需求,并具有前瞻性。

(二)合理規劃,推動應用型課程體系建設

高職院校要推動五年一周期的課程建設規劃,構建應用型專業課程體系。高職院校要強化課程體系的內涵建設。專業和課程建設的目標要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相互匹配。校企合作加大力度編寫應用型教材,開發應用型課程,選拔典型的應用型特色系列課程和教材作為示范。要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干參與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參與課程建設、教材編寫論證,逐步多輪循環,最終形成以知識傳授為依托,以實戰項目為主體的應用型課程體系[6]。同時,要進一步邀請產教融合企業參與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并讓數字化的課程資源外延拓展,建設成市場需要的資源,被業內認可、采納,提高市場對專業、專業群的認可度和對學校的認同度。

(三)規范教學計劃,完善具體業務管理機制

高職院校要完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要有規范性要求,有標準的格式。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和內容,對教學方法、教學時間和教學地點的安排要確切,不能隨意更改、隨意調換。具體制定過程中,產教融合企業、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要參與,定稿的教學計劃應獲得企業、專業建設委員會的一致同意。此外,為保證教學計劃的實施,教務管理方面需要制定具體業務的指導機制,這個指導機制應較為完善,考慮到盡可能多的情況,并有指導性原則,來應對不在指導機制范圍內的情況。教務管理人員在執行時,要嚴格按照指導機制進行實施,確保執行過程中不會有爭議,或把教學管理風險降到最低。

(四)強化雙師管理,實行動態評價優化機制

一方面,通過聘請行業、企業中實戰經驗豐富、表達清楚、專業技術強,并對行業前沿知識通曉和掌握的專家、技術骨干擔當專業或專業群兼職教師、產業教授等,充實專業或專業群的師資隊伍結構,校企教師專兼結合,優勢互補,提高專業或專業群師資隊伍的專業實踐能力[7];另一方面,對雙師型教師教學管理應該加強。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構建,即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從而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要督促教師到企業鍛煉等形式持續提高實踐教學能力。這就要求制定可執行和可操作性的雙師型教師崗位規范任職要求和評價標準,要堅持對雙師型教師實行動態評價機制。教務管理人員要定期(如每年或每三年)對雙師型教師依據評價標準進行評價,考核雙師型教師是否依然有雙師型水準,如果發現問題,要督促雙師型教師及時下企業實踐,保持與社會需要技能和技術的一致性。學校也應出臺激勵措施,應將雙師型作為專業技術職稱晉升的必備條件之一。

(五)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管理,提升實踐教學水準

教學管理應強化實踐教學管理。實踐教學必須有足夠學時,不能簡單設計實踐教學安排,更不能“放羊式”安排放任不管,浪費資源和學生時間,要確保學生真正能夠在實踐教學中進行實操或模擬操作,要讓學生感受到相關職場氛圍和行業崗位需求[8]。這就要求,一方面,要加強高校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包括實踐教學教材、實踐教學材料、實驗室、工廠企業和實踐基地,從而滿足實踐教學要求。教育管理應定期查驗實驗設備、實驗資源的使用有效性,確保不存在資源浪費和閑置的情況。另一方面,要確保項目化實踐,培養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教學管理要核查項目化教學是否以實際項目帶動學生主動去學和做,要檢查所有的實踐環節項目是否是從實際項目中來,要求在實踐環節學生既能提高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又能在親身體驗中了解項目流程,從而增強學生進入這個領域就業和創業的適應能力。

(六)加強課程思政建設,規范課程思政教學考核

將產教融合作為“專業思政體現”的重要載體。高職院校要基于產教融合,構建課程思政、學術思政以及實踐思政等多渠道融合的思政教育體系,并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要以思政教育和專業建設協同育人,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的高素質數字化人才。產教融合既是提高學生專業實踐水平的最佳路徑,也是促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理想途徑?;诋a教融合的課程思政將能更加強化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實現專業實踐和思想提高的同頻共振。要在專業課程與實踐教學中深挖科學探索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元素,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學生對數字經濟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科學思維、合作思維以及奮斗思維,從而培養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高度統一的具有數字化體驗的人才。為此,教務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專業課程思政的考核,讓產教融合課程既注重校企合作、實踐互動,又注重對思政知識的貫通,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培養新一代思想、知識和實踐素養較高,并具有數字化思維的社會需要人才。

(七)實施“雙導師”選擇機制,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輔助體系

設計“雙導師”選擇機制,實行校內導師和校外企業導師協同合作的模式,確保對學生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雙重指導;“雙導師”要帶領學生承接實際項目,深入調研,借助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提升學生科學研究和對實踐知識的理解[9]?!半p導師”機制實施中,可以通過開設“小課”,探索創新學分、學分銀行、替換學分等方式,實行導師彈性指導?!半p導師”除指導專業知識外,還可以擴充領域,指導就業和創業、職業生涯規劃、專業和創新創業競賽等。教務管理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雙導師”考核機制,對于通過考核,表現優異的導師給予獎勵;對于表現不好的校內外導師要撤換,并在實施中動態完善“雙導師”的選擇機制。實現“雙導師”的動態選擇和考核評價機制,促進產教融合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猜你喜歡
產教教學管理數字化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教學管理信息化問題研究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新時期高中教學管理改革與實踐
談教學管理的藝術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