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鄉村文化振興的主要問題與現實路徑

2023-04-20 03:16王柯入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湖南省建設文化

■王柯入

(湖南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繼續明確了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振興中,鄉村文化振興是重要版塊。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充分發揮文化的作用與功能,既實現鄉村文化本身的建設,又通過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凝聚精神動力、保障文化環境、提供智力支持,繁榮發展鄉村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湖南省作為中部大省,擁有深厚的文化傳統與豐富的文化資源。黨的十九大以來,湖南省在文化振興的建設中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績,探索出諸多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現實性的鄉村文化振興路徑。然而,鄉村文化建設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有待改善、解決。通過湖南省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困難、方略和路徑,可以為我國鄉村文化振興提供現實參照與路徑借鑒。

一、鄉村文化振興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正如張中文所說:“從一般意義上說,‘文化’是一個社會及其成員的理想、價值和意義所在,是一個國家、民族和社會存在與發展的‘精氣神’‘軟實力’?!蔽幕邼櫾谏鐣袡C體之中,表征著一個國家、民族和社會的文明程度,涵養著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左右著一個社會的民風、民俗和社會習慣,形塑著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精神風貌和理想價值追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社會成員對自身存在方式、存在狀態、存在意義和存在價值的認定與選擇等[1]。具體來說,鄉村文化振興之于鄉村振興戰略具有五個方面的意義。

第一,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和實施,需要從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多個維度共同開展,每個環節都不可或缺,互為支撐,共同促進鄉村振興的實現。作為構成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鄉村文化振興同時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文化建設在思想觀念、精神面貌、道德風氣、意識形態、文化素養等方面可以提供堅實保障。

第二,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文化基礎。鄉村振興的目的不僅是讓鄉村實現經濟發展與物質繁榮,而且要讓廣大農民提升道德修養與文明素養,具備更高的文化水平,從而既在物質上富足,又在精神上富足。尤其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中國人民在生活上與精神上都具有更高的追求。單純的物質基礎無法滿足人們對于更高生活質量的需求。而鄉村文化振興,可以滿足鄉村民眾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娛樂需求,從而在鄉村振興的實現中,為人們具有更高的生活質量、文化品位、思想活力提供基礎。

第三,鄉村文化振興是維系鄉村情感的紐帶。鄉村振興是為了建設更加富裕、和諧的鄉村,其最終指向是鄉村成為建立在物質富足基礎上的和諧社會。因此,鄉村人民之間的關系與情感,是鄉村振興不能忽視的維度。一個鄉村的富裕如果是建立在情感割裂、人情冷漠、互相獨立、矛盾重重的社會基礎之上,這個鄉村也無法實現真正的振興。而鄉村文化建設,是維系鄉村情感紐帶的重要助推。因為,文化往往是情感維系的重要紐帶,人們對于他人擁有情感認同,除了與血緣關系、共同利益等原因相關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擁有共同的文化認同。當人們對于同一種文化擁有相同的認知與情感,那么人們相互之間會更容易建立起融洽的關系。所以,鄉村文化建設可以維護、建構鄉村中具有共同性、集體性的文化,從而通過文化加強情感聯系,促進鄉村情感的融洽與社會的和諧。

第四,鄉村文化振興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精神動力。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持續性的戰略,它的實現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在鄉村振興的實施與建設中,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長久的戰略實施與不同的困難處境,需要有堅強的信念與強大的精神力量作為依撐。否則,鄉村的振興事業可能不會堅持長久,容易半途而廢。文化建設可以提高人們的精神力量與理想信念,從而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保持持之以恒的精神動力與堅定追求,不會因為一時的困難而阻滯鄉村振興的實現。

第五,鄉村文化振興是培育鄉土觀念的重要手段。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讓鄉村更加繁榮,更有人氣。因此,鄉村振興離不開廣大鄉村居民。一方面,鄉村居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是實現鄉村振興最根本性的力量;另一方面,鄉村居民是鄉村振興的直接服務對象,是鄉村振興的目標人群與受眾人群。然而,近些年鄉村人口流失嚴重,尤其是有能力、有知識的年輕人大量離鄉,這不僅使鄉村振興缺乏主體力量,而且使鄉村缺少實現振興的人氣與動力。所以,鄉村振興必須讓更多鄉村人口留在鄉村,聚攏人氣,提供智慧,奉獻力量。而讓鄉村人口留在家鄉,需要讓他們熱愛家鄉。熱愛自己的家鄉,就要熱愛傳統文化與家鄉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眰鹘y文化既是國家、民族的根本和精神命脈,又是鄉土的根本和精神命脈。它可以讓鄉村居民具有鄉土觀念,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對家鄉產生深厚情感與眷戀,從而定居在鄉村,奮斗在鄉村,把個人的前途與鄉村的未來融為一體,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助力。

二、湖南省鄉村文化振興的現有問題

在鄉村文化振興戰略中,鄉村文化建設與振興起著關鍵的作用。然而,就全國范圍看,鄉村文化振興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以湖南省為例,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鄉村文化建設中存在多種不均衡。首先,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硬件設施、有效服務、財政投入不均衡。鄉村與城市相比,在文化設施的覆蓋率、品質度方面有著不小差距,在財政投入的比例上少于城市,在文化服務上也不如城市到位和豐富。其次,產品供需不均衡。鄉村中相對單一化、標準化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無法與鄉村群眾的多元需求形成對應。目前湖南省的鄉村文化平臺趨同性嚴重,以滿足鄉民基本的文娛需要為主,絕大部分是圖書館、文化站、健身器械等最基礎的場所和設施,與當前人們對于多元文化需求的現狀不匹配。最后,文化傳播方式不均衡。雖然依托“廣電湘軍”的優勢,湖南省在鄉村文化建設中大量使用了新媒體形式與數字技術,但總體上,文化傳播的方式仍然傳統方式多,現代方式少。尤其是以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文化推廣在鄉村之中并沒有被鄉民廣泛接受。絕大部分鄉民對于互聯網的使用仍然以休閑娛樂為主,真正的文化受益和精神洗禮較有限。鄉村文化要想實現更加長遠的健康發展,鄉村文化傳播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借助短視頻傳播有深度的文化、自覺摒棄低俗文化[2]。然而目前的現實卻是,大部分農民依然受到娛樂甚至不良網絡文化的影響,網絡力量并沒有得到正面利用。

第二,政府主導的文化投入多,企業、民間的投入、參與少,社會力量參與度不夠。目前的鄉村文化建設,主要以政府為主導,文化部門為主要執行者,但是政府力量畢竟有限,不能完全覆蓋所有的建設領域,也不能完全深入到鄉村的每一個角落。所以,社會力量的參與對于鄉村文化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文化建設還面臨著定位模糊、治理低效、激勵不足等困境,未能充分發揮村委會、地方企業、農民團體、民間組織、非遺組織、民間藝術傳承人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力量。社會力量參與度的薄弱,會加重政府部門與職能部門的負擔,從而影響鄉村文化振興的廣度、深度、效率,無法形成良性雙贏的機制。

第三,鄉村文化實施利用率低。鄉村文化振興的物質載體是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不少農村地區相繼建立了文化廣場、文化講堂、公共閱覽室、農村圖書館、百姓舞臺等,并購置了圖書、報紙及體育健身器材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鄉村文化振興。但是受人才、資金及素質等因素制約,鄉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服務功能未能充分發揮,這是因為公共閱覽室、圖書館及文化廣場等地方舉辦活動少,利用率低,或是成為農民晾曬衣服、谷物的場所,或是淪為農民閑聊、打牌的娛樂之地[3]。鄉村文化設施往往是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修建的,其目的是為廣大鄉村居民提高文化素養提供場所和設施,豐富鄉村的文化生活。然而文化場所的利用率不夠或者異態利用,無疑造成資金投入的浪費,同時也無法真正實現鄉村文化建設的最初目的。目前,造成文化設施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設施管理、經營不到位,缺乏專門的運營、負責人員。文化場所和設施建好后,需要長期擁有固定人員經營、負責的,否則很容易被荒廢,或者被異態利用。所以,只有硬件而沒有人員維護的設施、場所難以實現其應有的價值。二是鄉村居民的整體文化意識不強。絕大部分鄉民,并不懂得文化場所和設施的重要價值和應有意義,他們對于此類硬件沒有充足的熱情和興趣。當人的思想意識尚有不足的時候,他們便難以真正的利用這些硬件。所以,如何有效利用這些硬件設施,使它們真正用得其所,是未來鄉村文化建設需要解決的重要命題。

第四,農民文化素質提升有限,文化建設人才不足。鄉村文化建設使得鄉村的道德風尚、文明狀況得到很大改觀,但是農民的文化素養依然沒有獲得較大提升。這是因為,鄉村文化建設主要依靠外力進行,在政府人員、志愿團隊以及專業的文化人士的主導下進行,而鄉民自發參與度較低。一方面,在某些鄉村,擁有一定數量高文化水平的農民,比如,有的農民在鄉村的墻壁作畫,手繪文化墻;有的農民創作詩歌,出版詩集。但是總體上,這類農民文化人、農民藝術家的數量極少。另一方面,鄉村的平均文化素養有待提升。尤其是中老年農民,由于他們在年輕時缺少基礎教育,現有文化素養有限,因此在文化知識和素養的提升上更加困難、緩慢。然而,目前這些人是鄉村人口的主體,鄉村文化振興,不能忽略這部分人的文化素養提升問題。此外,由于大量青年人外出讀書、工作,鄉村本土有文化的青年人稀缺,不能為鄉村文化建設帶來具有潛力和活力的持續性的文化建設。并且留在鄉村的基本都是文化程度較低的青年,導致鄉村常住青年群體的文化素養并不高,無法對鄉村文化建設提供有效支持。

第五,文化相關的產業產出不理想,文化的經濟轉化力有待提高。文化振興與經濟振興相輔相成,文化振興的同時必須保證鄉村經濟的發展。雖然,湖南省在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上已經取得喜人的成績,但總體上依然面臨文化產業的經濟產出不夠、部分鄉村的文化產業難以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從而不能長效持久的挖掘文化資源,無法形成“一鄉一村一品”的產業模式,最終導致鄉村文化產業缺乏健康的市場內生力,結構、規模、投入與市場環境面臨長久性的隱性危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因此,鄉村文化振興,必須與經濟振興、產業發展形成共生關系,用文化帶動產業發展,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如果文化與經濟發展相脫節,沒有形成理想的文化產業產出,文化的建設是建立在經濟損耗基礎上,那么最終也會對文化建設造成負面影響。

三、湖南省鄉村文化振興的現實路徑

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繼續堅定鄉村振興的發展路線依然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邳h的十九大以來的鄉村文化建設的主要問題,湖南省可以從七個方面開展施政工程,采取積極措施,完善文化服務體系,保障農民的文化權益,提升農民的文化素養,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進一步推進鄉村文化的建設水平。

第一,高屋建瓴,搭建文化振興的制度框架。近些年,湖南省在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例如,2021 年6 月,湖南省文旅廳聯合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出臺《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 年)》,對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建設提出政策性指導,把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質量作為各級黨委政府、文旅部門、文化單位績效評估的重要考核標準。2022 年4 月,湖南省委通過《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實施意見》,要求在2025 年初步完成湖南特色、多層級多要素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構建,使湖湘歷史文化實現創新性發展。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有效推動了各地開展鄉村文化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對于湖南省鄉村文化建設、文化建筑保護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與方向引導。

第二,完善鄉村公共服務文化體系。首先,建設相對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和設施,建設文化廣場、鄉村講堂、鄉村戲臺、法治宣傳欄、體育健身設施、小型數字文化場所和基礎文化服務設備。其次,建設一系列公益性質的文化惠民工程。例如,開展“最美瀟湘文化陣地”評比,鼓勵縣、鄉積極建設免費的文娛場所。積極推進公益性質的文藝工程和藝術創作,實施“陽光工程”“圓夢工程”,以“歡樂瀟湘”“送戲曲進萬村·送書畫進萬家”“湖南公共文化進村入戶·戲曲進鄉村”“我們的中國夢·湖湘文化進萬家”“中國農民豐收節”等活動組織文藝作品到鄉村巡演。最后,積極培育文化建設志愿隊伍,充分發揮文化志愿隊伍的服務和組織功能,使他們成為宣傳新時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第三,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鄉村文化促進鄉村振興,最直接的方式是文化產業。湖南省可以由政府牽頭,企業參與,打造文化與農業、旅游、生態等產業的融合發展。首先,大力開展鄉村文旅產業,打造以文化為核心,兼具自然風光、農業生態、休閑養生的旅游示范基地。其次,以文旅產業帶動鄉村農副產業。例如,永州祁陽縣下馬渡鎮雅園沖村正在建設的雅園碑林,本來將是擁有園牌樓、羅漢閣、孔子廟以及500 余塊碑刻的“網紅”文化勝地,但它同時設有蔬菜種植、臨池垂釣、農作體驗等配套設施, 從而有力促進了農副產業的發展。最后,大力發展文創產業,開發文創產品,舉辦文化節慶。例如,汨羅積極推廣“傳統文化+民俗節慶”的發展模式,推出抬閣故事會手機殼、烏木龍舟、川山毛筆等時尚的文創產品,通過節慶活動有力推廣了各類鄉村文創產品。

第四,結合地域文化特點開展文化振興。湖南省不僅擁有歷史悠久的湖湘文化,而且擁有豐富多元的少數民族文化和底蘊深厚的紅色文化。湖南省可以充分結合本省的文化特點,積極利用本省的鄉村文化資源,深挖富有特色的文化內涵,加強鄉村文化建設。首先,我國鄉村地區的紅色文化與當地民俗文化共融共生,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價值,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農村地區的精神財富,為鄉村振興提供社會支撐與文化源泉,對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4]。因此,湖南省各地積極挖掘本地的革命歷史、紅色文化,用紅色文化帶動文旅等其他產業發展。其次,深挖傳統文化資源與民俗文化特色,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例如,東安縣積極推進東安武術、大盛漁鼓、剪紙以及東安雞制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打造了“東安樣板”的文化品牌。瀏陽市小河鄉積極推廣擁有160 年歷史的“反字直刻”工藝,以全國僅存3 處的木活字印刷活態傳承為中心,建造了可以容納百人的陳列館,同時發揮其印刷機能,為民間族譜、古籍、線裝書提供印刷服務,以此作為產業,極大的促進了小河鄉的經濟發展。這些地方的文化舉措,一方面,可以有效傳承淡出鄉村生活的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就地取材,以貼近鄉村文化理念的方式振興基層文化,進而推動實現傳統民俗文化發展與民族文化繁榮的雙贏格局[5]。

第五,依托“廣電湘軍”,充分發揮新媒體、互聯網、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的文化宣傳作用。當前,互聯網與新媒體已經在鄉村實現普及,手機成為鄉村最主要的通信、娛樂設備之一。觀看短視頻、瀏覽微博成為鄉村人民的主要休閑方式。所以有學者指出,在鄉村文化建設中要大力倡導在文學藝術、教育、現代傳媒領域以優秀農耕文化為素材進行宣傳與藝術創作,使農耕文化題材的相關文學藝術作品在廣播電視欄目以及移動客戶端、社交媒體等現代媒體平臺包括抖音、短視頻、H5 等形式的新型融媒體產品全面開花。同時鑒于新媒介形式的傳播特點,國家宣傳及相關部門應從宏觀上把握正確方向,加強指導,要通過深入的學術研究,挖掘并梳理優秀農耕文化的人文精神,將中華農耕文化中的勤于進取、自強不息、敬天愛人、崇德向善、和諧共生、和衷共濟、守望相助、勤儉傳家等植入現代文明當中,利用先進的媒介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推進優秀農耕文化的傳播[3]。湖南省可以利用本省在媒體上的優勢,結合新媒體的不同形式,推出了大量宣傳鄉村文化、培育人文精神的作品,對鄉村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助力。同時,也可加強“湖南公共文旅云”“智慧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的開發建設,實現省、市、鎮、鄉的文化信息與資源共建共享,通過數字技術互通促進鄉村文化的發展。

第六,大力開展移風易俗的鄉村活動,改善鄉村落后的思想意識,促進精神文明與道德文明的進步。湖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文明鄉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為此,可以采取一系列舉措。一方面,重視發揮黨組織在鄉村中的領導作用與先鋒模范作用,以新時代的精神文明思想引導思想道德建設,推進鄉村文明建設;另一方面大力開展移風易俗、道德培育的具體活動,比如,很多縣鄉評比“身邊好人”“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和新時代“好媳婦”“好公婆”“好少年”,又比如,東安縣開設勸學勸孝榜、戒賭承諾欄、全民閱讀長廊、鄉風文明創建紅黑榜,大廣村開設清廉文化宣傳欄,專門張貼“鄉風文明公約”“清廉公約”“厚養薄葬、推行火葬”等公約,車江街道恒星村打造了以廉潔漫畫、廉潔故事、廉潔語錄、廉潔燈謎為特色的“清風長廊”,茅市鎮九龍村設立“清廉書屋”。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措施,可以引導農民樹立誠實守信、敬老愛幼、勤儉節約、鄰里和睦的人文精神、道德風范,從而為鄉村振興營造和諧、穩定、融洽的社會環境,為產業發展、生產經營、經濟貿易提供具有誠實品質、社會規則的良好市場環境。

第七,引導高校對于鄉村文化振興的幫扶、交流。高校是地方文化的龍頭和高地,湖南省可以積極利用高校在科學研究、文化創造上的優勢,引導高校對于鄉村文化建設進行幫扶,這不僅對于鄉村文化建設帶來有益幫助,而且對于鄉村經濟發展也帶來積極促進。例如,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以安化縣梅山文化生態園為實習教育基地, 該基地集梅山文化博物館、吊腳樓群、萬家大院為一體,是3A 級旅游景區、五星級鄉村旅游景區。在與高校的交流中,梅山文化生態園又積極開展種養產業,每年增收達10 萬元,為高校與鄉村的結合提供了有益探索,可供其他地方借鑒學習。

猜你喜歡
湖南省建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湖南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何時何地召開
湖南省懷化市通聯站訂戶展示之窗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誰遠誰近?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數學聯合競賽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