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

2023-04-20 04:00朱海嘉殷美玲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黨史思政教育

朱海嘉,殷美玲

(西南政法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1120)

2021 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社會發出號召:“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盵1]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重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高校思政課”)教學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主渠道,推進了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引向深入。為此,本文立足于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歷史、現實與實踐三重價值意蘊,深入剖析二者融合的發展成效及制約因素,面向現實,突出問題,從凸顯雙主體性、突出系統性和賦予創新性三個維度提出實踐路徑,希翼推動二者互融、互通,從而更好地發揮黨史學習教育在高校立德樹人中的作用,推動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一、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價值意蘊

一部百年黨史是“我們黨成長壯大并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和偉大復興歷程的歷史經驗總結,是我們黨的奮斗史,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進步史”[2]。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是全黨上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重大成就與歷史經驗總結的深刻學習與領悟,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在訴求。發揮黨史學習教育的思政功能,引導大學生對百年黨史的深刻理解,從中汲取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的精神力量,堅定自立自強的理想信念,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把握二者融合的價值意蘊,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學守正與創新,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一)歷史價值:學習黨史知識,遵循歷史規律、堅持黨的領導

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讓大學生把握歷史真相、順應歷史規律、總結歷史經驗、堅定歷史自信,將夯實大學生對思政課學習的基石。高校思政課是知識育人與價值育人兼容的主渠道,教師要講清楚在百年崢嶸歲月里,中國共產黨人如何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教師要以豐富的黨史知識引導學生理解到: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時代訴求下不斷推動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在聚焦呈現中華文明發展的恢弘歷程、勠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上,教師要充分運用百年黨史文獻資料,展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能明確提出奮斗綱領、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執政黨,能帶領人民推進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從而引導大學生認識到: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根本保障。

教師在思政課堂上引導大學生研習黨史,要傳承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自我革命精神。這是我們黨雖然歷經百年滄桑歲月,但始終保持政治定力,彰顯其先進性、純潔性的奧秘所在?;仡欀袊伯a黨百年奮斗歷程,從艱苦卓絕的民主革命時期,到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再到趕上時代潮流的改革開放新時期,以及黨的十八大后迎來守正與創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找到了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自我革命。進而言之,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始終以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的社會革命,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走在新時代趕考之路的康莊大道上,持續走向繁榮富強、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中國。理清這一歷史邏輯中的主題、主線以及主流本質,“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盵3]必將增強大學生對“黨的奮斗歷程有總體性與階段性相統一的深刻認識,不斷深化對歷史進程的認知、歷史規律的把握、歷史智慧的運用,堅持把黨的歷史經驗作為正確判斷形勢、科學預見未來、把握歷史主動的重要思想武器”[4]。綜上所述,從黨的歷史規律中預見黨的發展趨向與前途命運,進而增強歷史自覺,堅定黨的領導,使新時代大學生更加自信、自立、自強,砥礪他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奉獻青春力量。

(二)現實價值:樹立正確黨史觀,砥礪使命擔當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坐標上梳理黨的初心歷程,方能找準文明未來走向。今日之中國,早已告別了積貧積弱的時代,也早已告別了物質短缺的時代,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和信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5]但是,中國道路并非一帆風順。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盵6]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從世界環境看,“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6]。從國內環境看,“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性問題,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6]。內外因素的交織影響著新征程?!叭h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盵6]要以“三個務必”砥礪全黨上下“蘊含著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洞察,蘊含著埋頭苦干、勇毅前行的強大定力,蘊含著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主動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進取精神,蘊含著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的思想準備”[7]。也必須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全黨在開啟新征程的關鍵時刻,繼續發揚徹底的革命精神,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保持“趕考”的清醒,以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引領新的偉大社會革命。[8]

進而言之,把握歷史主動,及時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明晰“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方向,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踐行初心使命,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極應對當今國內外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具體于高校立德樹人領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應有之義,是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關鍵工作”[9]。為此,教師應梳理黨的歷史脈絡,講好黨的故事,引導大學生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理性看待我國現階段所處的歷史方位;辨方位而正則,在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進程中善于發揚斗爭精神,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明確歷史脈絡、現實指向與未來趨向的貫通性,從百年黨史中總結經驗,迎接新時代,克服新挑戰。

總之,教師要以豐富的黨史文獻資料作為思政課堂的營養劑。通過對百年黨史主題、主線的梳理與黨史基本理論的提煉,幫助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的情感認同與政治認同,樹立其正確的黨史觀。也幫助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擦亮眼睛、站穩人民立場,以樹三觀、揚正氣,不斷強化“四個意識”與堅定“四個自信”,深刻把握“兩個確立”、自覺做到“兩個維護”。進而言之,要引導大學生從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與偉大創造中“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10],在歷史與現實中砥礪歷史使命,是題中之義。

(三)實踐價值:增強歷史自覺,推動高校思政課創新性發展

中國共產黨百年崢嶸歷史,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世界大黨所應有的歷史自覺、歷史自信與歷史擔當。[11]歷史鏡鑒未來,守正方能創新。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為增強歷史自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提出了新思路。一方面,黨史學習教育推動了高校思政課教學體系的豐富與完善。具體來講,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豐富底蘊開展理論邏輯梳理,明晰高校思政課的理論遵循,必將提升理論高度。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中書寫的豐功偉績、涌現出的先進人物(事跡)予以深刻挖掘,也會拓展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廣度。對中國共產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歷史經驗與重要發展節點的深刻總結,則增強了高校思政課的歷史厚度。[12]另一方面,抓住黨史學習教育契機,則促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方式的優化。教師在運用黨史資源講授思政課中,不僅要抓住思政課堂教學這個主干渠道,更應協同家庭、社區、鄉村、企業以及紅色遺跡等思政育人資源,統籌社會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以豐富的校外實踐基地和廣泛的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支撐平臺,借助互聯網新媒體等載體,讓社會生態構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課堂”。事實上,“家、校、社協同育人既能激發思政課教學自身的創造性,又能增強思政課鑄魂育人的協同創造效應”[13]。

二、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全面審視

(一)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方面的顯著成效

習近平強調:“當前形勢下,辦好思政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盵14]目前,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和制度(機制)保障之下,高校思政課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課程體系不斷完善、教學目標日漸清晰、教學內容趨于豐富。

一是課程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從我國高校課程體系設計來看,思政課作為大學生必修公共課,已形成了相對完善的“5+N”課程體系——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與思想道德與法治為主干的必修課程,又包括蘊含思政及黨史元素的其他課程,特別是為了培養學生樹立了解歷史本真、尋求發展規律的“求善”態度,而開設的“四史”等選修課程。思政課實踐教學方面,各高校積極開發地方紅色歷史資源、提升了學生對黨史學習的興趣度。例如,舉辦有關歷史人物的宣講活動,幫助學生理解中國故事、勇做擔當歷史重任的時代新人。隨著黨史學習教育資源的融入,也為高校思政課教學體系的完善提供了支撐。

二是教學目標日漸清晰。高校思政課兼具知識教育與意識形態教育的雙重屬性,匯聚于價值育人的目標方向。從知識教育層面上講,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黨的歷史知識學習,深化對中國共產黨光輝形象、不懈奮斗歷程的認知,領悟黨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并堅持的優良傳統與高尚精神品質。從價值育人層面上講,教師在思政課教學中幫助大學生對百年黨史歷程中孕育的精神特質賦予認同與理解,這不僅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而且在精神養分的涵育下,使其成長為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進而言之,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政課教學在教育目標上有契合性,即:挖掘思政課中的黨史(知識與價值)資源,汲取黨史精神養分、講好紅色故事,厚植大學生愛黨、愛國的深厚情懷,彰顯思政課價值育人的目標。

三是教學內容趨于豐富?!八颊n教學體系的構建要以思政課教材體系的構建為理論基礎,思政課教學體系是思政課教材體系的實踐形式?!盵15]實際上,高校思政課教材內容涵蓋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演進、理論成果、價值立場、精神力量等多個維度。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主要分為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兩方面。從理論教學層面看,教師聚焦黨史理論內容的優化,“以專題的形式凝練和匯聚史料,以關鍵詞聚焦黨史內容,以黨的核心領導人為主線牽引黨史知識,以總結和把握規律的方式透析黨史信息,有效處理內容,以簡潔明了的形式將黨史內容呈現給學生,供學生學習、吸收、獲得”[16]。就教學旨歸來說,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包含了豐富的社會意蘊。因此,應組織大學生走出傳統的思政課堂,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教學活動。比如,紅色文化基地(遺址、館址)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實踐教學場地。另外,開展歷史人物宣講活動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新載體等??傊?,既要以理論教學為依托,又應在實踐教學中深化學生對理論的認知與把握,恰是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內容趨于豐富的重要體現。

(二)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

當然,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部分高校教學組織機制不甚健全,課程教學內容的凝練缺乏系統性與整體性。二是在教學方法上,個別教師仍采取了傳統“灌輸式”的講授方式,沒有將“啟發式、體驗式、專題式、探究式、情境式等教學方法創造性運用到有效教學過程中”[13]。三是對實踐教學育人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削弱、學習興趣不夠。四是在師資素養方面,部分思政課教師缺乏相應黨史知識儲備能力,教學思維陳舊的問題也亟待解決。

一是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學組織體系不甚健全,負責統籌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機構未能及時成立,部門分工合作的工作機制尚未形成。[17]一些高校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建設過程中,在保障與服務方面的領導力、組織力不足,多元治理的思政課教學協同體系尚未形成。

二是部分教師對課程教材體系轉化教學體系的能力亟待提升。各門思政課程均有涉及到黨史的相關知識點的情形,部分教師仍把黨史知識作為思政課教學的支撐性(輔助性)要點而講述,并未系統性地挖掘黨史知識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雖然黨史知識與高校思政課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價值層面上有一定的重疊性、一致性。但是,如何在備課與教學的環節中挖掘二者之間的契合點,并非是“硬融入”與“表面化”。這對教師課前備課與課堂教學來說,難度不小。事實上,部分教師在對思政課程中涉及黨史重大主題的分析上沒有做凝練歸納與形成相應的教學體系。根源是部分教師“囿于‘功力’不夠或準備不足,對問題的分析、解答欠深欠透,讓學生感到‘不解渴’;也有的教師‘不愿’或‘不敢’碰問題,繞開問題走,滿足于照本宣科、平鋪直敘”[18]。加之,各門思政課程之間在黨史教學內容上也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重合性,導致了學生在對黨史重大問題的認識上呈現碎片化等負面問題。

三是部分教師教學方法欠佳,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弱化。人才培養是高校思政課的中心工作,上好思政課的關鍵在于遵循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但主觀上講,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多采用傳統“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能有效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在教學活動中僅對教材內容(要點)做照本宣科式的講授,缺乏教學情境,導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欠缺,更不能調動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熱情,他(她)們的心靈也被排斥在課堂之外??陀^上講,囿于校內、校外一些社團活動占據學生課余時間,學校教務管理部門實施應試化(刷題)教育等現實境遇,讓學生無暇顧及對黨史知識的系統性學習;加之黨史知識本身具有理論性強、內容繁多等特點,也降低了學生對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情與興趣,從而削弱其學習主體性地位。

四是部分思政課教師的黨史知識儲備能力與教學思維有待提高。毋庸置疑,廣大高校思政課教師具備了良好的教學能力。也須看到,部分思政課教師黨史知識儲備匱乏,缺乏將黨史內容融入思政課教學的能力,教學活動專業素養頗為不足?;蛟S正是受知識水平、歷史視野的限制,部分教師在本、碩、博學習期間,可能只是在某一學習階段接受過黨史知識的學習;甚至有部分教師從未接受過系統全面的黨史學習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很難做到對黨史知識的融會與貫通。還有部分學校具有黨史專業學習(進修)背景的教師數量不足。還需要指出的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如何處理好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之間的關系?;ヂ摼W為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場域,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生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15]。進而言之,“新媒體突破了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校內主渠道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形成了以微信、微博、直播平臺等新媒體載體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理論教學、日常教育管理、社會實踐活動新的工作平臺,給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的教育實效帶來了新機遇和挑戰?!盵19]然而,部分教師在運用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仍停留于傳統教學思維,沒能及時跟上時代步伐、順應信息化和新媒體迅猛發展之勢。由此而言,部分思政課教師未完全開拓黨史知識視野、教學思維陳舊,仍需要改進與完善。

三、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路徑

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步入常態化、長效化的階段,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既是汲取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賦予針對性、實效性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要講話精神的必然要求。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踐路徑看,應從凸顯雙主體性、突出系統性和賦予創新性三個維度出發,做到精準施策,有的放矢。

(一)凸顯雙主體性:提升思政課教師素養與重視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

一是要著力提升思政課教師素養。

其一,強化使命擔當,樹立自覺意識。意識是行為的先導,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達到社會對其所期望的要求,應意識到作為教育主體這一身份與責任,對這一角色產生精準認知與認同,在教學實踐之中認真去履行自己的義務,強化自己的使命與擔當。[20]首先,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具備自覺主動、積極進取和銳意創新的主體自覺與意識,養成對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創新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正確認知與良好態度,這是基礎與前提。其次,可借助外在的保障手段培育教師教學的自覺性、主動性。比如,可以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堂中的實施效果(可以現場教學督導、試卷成績反饋等形式)作為教師教學能力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標,從而促進教師對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自覺性、主動性。最后,涵養高校思政課教師家國情懷教育。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秉持家國情懷,將偉大建黨精神引入課堂,把紅色基因、紅色血脈凝練為大學生思政課學習的重要素材和思想源泉。只有教育者飽含愛國情懷、傳道情懷與仁愛情懷地去澆筑教育事業,才可能使思政課真正地成為一門有溫度、有高度、有厚度,深受大學生喜愛的課程。

其二,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業務素養。這是重要前提條件。廣大思政課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做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人[21],是實現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政課有效結合的重要前提條件。這勢必要求廣大教師要回應學生的訴求,增強對黨史知識學習與教學方式(方法)思考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勢必加強職后培訓學習力度。由此而言,首先,各省區(直轄市)高校重點(示范性)馬克思主義學院要發揮學科建設與教學資源的優勢,完善思政課教師職后培訓機制,定期組織開展教學研討活動。重點以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通過“手拉手”備課與主題研修,提升教師對黨史知識學習的掌握度,提升其對黨史學習教育的領悟力。其次,可在高校圖書館或馬克思主義學院資料室設置專門的黨史類書庫(欄目)與中共黨史黨建類期刊雜志,為思政課教師學習黨史知識提供必要的資源供給。思政課教師要有主動閱讀學習黨史題材論著的自覺性,增強黨史學習的自覺意識。再次,在集體教研活動中建立定期溝通交流機制,共享黨史教學心得與教學資源。這對于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素養和教學凝聚力,促進思政課程改革與建設起著積極的作用。最后,創設交流學習平臺,為高校思政課教師在黨史知識技能方面的提升與發展提供契機。例如,高校定期組織思政課教師進行相關(教材)教研交流活動、實施思政課研修活動等,協調各方資源為他們提供實踐學習途徑。

其三,創新教學思維,開拓知識視野。高校思政課教學重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引導學生具備運用發展的眼光觀察當代中國和世界大勢的能力。為提升這一能力,一方面,思政課教師應拓展廣闊的知識視野,他(她)們不僅要夯實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而且應涉獵豐富的知識。例如,教師既要領會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又要把握國際形勢及演變趨向,從而能引導大學生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國際形勢下,客觀認識當今中國與當代世界。另一方面,也應看到高校思政課教材體系、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性。她是一門時代性很強、極富創造性的課程。而“思政課的創造性在根本上取決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創造性闡釋、創造性轉化及多樣化創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教學方法的運用”[13]。這就要求教師既要熟練掌握教材內容,積極開設“開天辟地”“中流砥柱”“偉大建黨精神”“紅色之旅”等專題教學板塊,將黨史資源納入教學設計,又要善于運用啟發式、問題導向式、沉浸體驗式、探究式、情境式等教學方法去闡釋百年黨史與偉大建黨精神,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把握新思想、新理論,將其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推動教學創新性發展。

二是要重視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

“教學本質上一項師生的協同活動,體現了教師與學生互為的主體間性關系”[13]。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居于主體性地位。高校思政課育人目的是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展開,其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始終在于學生的獲得感。因此,提升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獲得感,則是高校思政課理論課教學的終極價值追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方面要注重啟發性教學,要實現從以教師單純講授為主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轉變。具體策略如下:

其一,教師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講思政課的機會。學生成為思政課學習主體,其有效的辦法是激發學習興趣,讓他(她)們能夠快樂學習并且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角。在思政課堂上,教師聚焦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運用小組研學、情景展示、課題研討、課堂分組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親身體驗黨史主題、主線,深化情感、堅定信念。其二,強化制度權威、增強政策制度的執行力。任何教學制度的制定與實施,都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培養原則。在思政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落實考勤制度、獎懲制度,給予學生適度的學習壓力,養成學生對思政課與黨史學習教育主動性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突出系統性:建立健全教學組織與優化供給教學內容

一是建立健全教學組織。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必須一以貫之、長期堅持。高校思政課教學與黨史學習教育的結合,須把握教學的系統性、整體性,使學生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受紅色資源的滋養,激發他們自覺學習黨史的內生動力。從組織層面上講,要強化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工作的統籌性、協調性,形成多元治理協同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建設的論述中指出:“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盵22]實際上,“多元主體治理不是各自為政,而是要建立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共同體,形成多主體分權治理,組成網格化的科學治理模式?!盵15]因此,要做好統籌謀劃,形成育人合力,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工作納入高校管理制度規范中。校級層面,建立高校黨委對思政課教學的統一領導機制;部門級層面,要以馬克思主義學院為建設主體,健全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學校黨委宣傳部、教務處、學工部等職能部處的定期溝通機制。組建協同工作專班,細化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工作合力;同時,采取相關舉措,配齊建強一支包括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黨政干部、科學家、老同志、先進模范等專兼職思政課教師隊伍,形成協同育人主體,并著力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素質與能力,落實好組織保障。

二是優化供給教學內容。將黨史資源走進教材,實現知識體系向教材體系的轉化。在用好用活指定的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的基礎上,輔以黨史文獻、革命文物材料等教學資源,增強教學的針對性,作為統編教材的有益補充。結合每門思政課課程均蘊含黨史資源的特征(屬性),從不同維度有針對性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如“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程以價值立場為導向,通過幫助大學生深入理解并熟練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使學生深刻理解并自覺樹立中國共產黨具有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場?!懊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側重于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規律、理論成果、實踐主題的維度,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深刻內涵與精神實質,引導大學生把握百年黨史中“四個偉大成就”的精神內核與內在規律?!爸袊F代史綱要”課程側重從百年黨史主題、主線即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艱辛探索并不斷取得偉大成就的歷史之維度出發,注重以中外文明的歷史視野來闡述黨的百年奮斗史,及其對世界發展趨勢、格局帶來的深刻改變,進而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八枷氲赖屡c法治”課程側重于從偉大建黨精神力量的維度,對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道德與法治教育,以黨史中的經典感人案例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因此,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強化黨史學習教育力度,需在把握各門思政課程的屬性、目標的基礎上,做好整體規劃,加強各門課程之間以及各門課程與黨史學習教育之間的配合與銜接,著力將思政課教材中相關黨史知識點與價值元素進行全面性、系統性的把握與梳理、歸納,進而確保教學內容供給的有效性。

(三)賦予創新性:重視開展實踐教學與運用網絡新媒體平臺

一是重視開展實踐教學。2022 年7 月,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指出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因此,推動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在堅守課堂主渠道的基礎上,以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為契機,應組織大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進行價值引導,發揮實踐育人功效。具體來講,充分挖掘本地紅色資源,以最直接、最鮮活的案例和故事,有序地組織“永遠跟黨走”等系列紅色主題實踐活動,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感染力。要重視協同育人機制,積極聘請地方紅色教育基地的專家與骨干等擔任思政課兼職教授,開發現場教學專題,并結合文物展覽、圖片文字展覽等載體,讓大學生在紅色情境的體驗中理解偉大建黨精神、我們黨生動鮮活的實踐成就,以及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先進事跡,從中升華思想,砥礪品格。以筆者所在地域重慶為例,組織大學生開展“追尋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系列活動,“要充分利用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劉伯承元帥故居、楊闇公烈士舊居、趙世炎烈士紀念館、王樸烈士紀念館、川陜蘇區城口紀念館、邱少云烈士紀念館、長征紅一軍團司令部舊址等一批重慶黨史學習教育基地,上好社會實踐課程,讓大學生更為直觀地感悟黨的百年奮斗乃“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從紅色養分中汲取奮斗力量,實現人生理想?!盵23]

二是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政課教育教學活動中,也將發揮網絡育人的功效。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媒體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整合手段的不斷創新,傳播內容實現了圖片、聲音、視頻 等形式的深度融合,知識傳播在新媒體平臺變得更加形象和直觀?!盵19]這為高校思政課堂中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帶來了新機遇。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高校須敏銳地察覺當代大學生群體的網絡行為特征,并以此為根據,有針對性的向學生推送一些與黨史相關的漫畫、影視作品與讀物等,以實現對教與學過程互動交流的強化,全面地提升教學效果。為此,教育者要轉變思路,提高自己理解與運用新媒體進行教學的能力。中青年思政課教師要善于運用大數據技術、數字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新技術助力思政課講好黨史故事,通過設置立體動感的虛擬場景,把抽象的黨史知識講解得生動化、具體化,給學生帶來沉浸式學習體驗,從而呈現黨史知識圖景,調動學生的感官,引發共鳴,取得教育效果。教師也可利用相關的社交公眾號、微博、微信、QQ、抖音和快手等新興媒體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或是積極運用建黨百年之際推出的《1921》《覺醒年代》《革命者》等一批(黨史)影視作品,探索接地氣、有活力的多樣化授課載體,把“大道理”與“小故事”結合起來。[24]另外,教師要積極探索、創新教育形式、手段??蓜撛O日?;?、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結合身邊家鄉黨史故事人物的實例,激發學生情感共鳴。也可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對問題導向的把握,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增強其學習主體性地位??傊?,通過這些通俗易懂、易于理解的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鞏固了他們在課堂所學與解答學習之惑,也激發對黨史學習教育的認知與認同,推動其入腦入耳入心,從而轉化為自覺行動。

四、結語

總之,繼往開來書寫新的篇章,接續奮斗創造新的輝煌。新時代廣大高校思政課教師引導大學生系統學習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史、不怕犧牲史、理論創造史、實踐探索史、自身建設史,引導青年學子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提升理論自覺,追求崇高境界。這為發揮高校思政課主渠道作用、提升育人功能提供了豐厚資源與精神動力。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二者相輔相成、同頻共振,不僅是高校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方式,而且推動了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守正與創新。

猜你喜歡
黨史思政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第一次學黨史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思政課“需求側”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