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創造性思維的小學作業變革與實踐

2023-04-23 18:45謝晨蕾
基礎教育論壇·上旬 2023年4期
關鍵詞:基礎教育創造性思維

謝晨蕾

摘? 要:作業變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重要途徑。如何通過作業變革實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是教師不可忽視的問題?;诖?,在變革小學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正視現存的問題,創造性地設計作業,并以評價促進作業轉型,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助力學生長遠發展。

關鍵詞:基礎教育;作業變革;創造性思維

作業是連接理論與經驗的中介,是教師了解學生學情,診斷和檢測學生的重要手段。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關注到學生缺乏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而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必需的關鍵能力。如何設計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作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儼然成為教師亟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小學作業重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性

創造性思維是人腦在客體的推動下,突破原有的思維范式,以語言或符號為中介,將現有的信息、經驗和知識等進行重新分析、加工、改造和整合的過程,是建立在想象力、遺傳與天賦、智商、思維聯結的基礎上,發展為強調獨創性、發散性和適切性的原生性思維。

1. 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1世紀是由知識經濟主導的時代。知識經濟的本質特征是創新。學校教育要樹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教育觀念,實施創新教育已經成為新時代的新要求。然而,當前的小學作業變革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適應之處。教師既要重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發現、發明和創新的能力,使他們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具有創造性思維的新青年。

2. 提高學生學習內驅力的有效途徑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的。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學生要擁有對學習的興趣,才能自主地獲取和吸收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在于讓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矛盾,激發學生思考和質疑,以此喚起學生求知和創新的欲望,發自內心地享受和學習新知識,從而提高學習的內驅力。

二、當前小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綜觀小學作業形態的變化,逐漸體現出“五育”并舉的趨勢?;谂囵B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前小學作業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 作業目標忽視學生的知識水平差異

小學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打好學習基礎,不僅指掌握基礎知識,更包括能力培養。教師要重視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然而,在知識化目的下設計出的作業將學生的發展視為線性的、可量化的過程,以單一的知識訓練為目標,枯燥乏味,極易遏制基礎不牢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劇學生之間的知識水平差異,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寬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2. 作業設計缺乏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問題意識是創新和創造的原動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實施創造性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社會、知識經濟和科技發展對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作業有助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然而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小學作業布置以常規性作業為主,無法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缺乏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僵化學生天馬行空的思維,導致作業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3. 作業評價易忽視學生的增值發展

學生作業是供教師研究學生的一個媒介,而不只是讓教師簡單評判的。從這個角度出發,教師要轉變批改作業的觀念,使作業評價發揮出更大的價值。然而,教師在批閱作業時仍以量化打分和自主批改為主,缺乏增值性理念,難以作出從只關心作業完成情況到同時重視學生完成作業的態度和過程的轉變,甚至可能會忽視部分學生的變化和發展,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作業的認同感,降低作業的實效性。

三、基于創造性思維的小學作業變革建議

創造性的教育離不開創造性的作業設計。教師可以從作業設計連接生活、注重發散性思維訓練、寓增值理念于作業評價三個方面設計作業。

1. 作業設計連接生活,發揮學生的彈性思維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對于鞏固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能力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過分強調以作業鞏固學業的功能會加劇學生思維的僵化,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當前許多作業的設計與生活脫節、與實際脫離,有時學生甚至難以理解題干的意思,作業失去“溫度”,很難引發學生產生思想共鳴,束縛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作業的變革應該加強教育、課程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教師要轉變作業觀,重新審視作業的功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作業。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小學階段兒童的認知結構已經發生了重組和改善,思維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作業設計要聯系生活,以期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彈性思維,提高思維的活躍程度,這樣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迸發。

2. 注重發散性思維訓練,促進創新觀念轉化

創造性思維的本質是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引導人們在遇到問題時從多角度、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又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在傳統的作業設計中,以鞏固知識為主的作業占主導,題型單一,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良好的發散,加劇學生的思維定式。

創造性思維的本質是思維的發散與轉化。人的思維經過發散與轉化,既能提供觀念的數量,又能保證觀念的質量。為了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的教學有時可以點到為止,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根據鞏固已學的知識悟出未教的知識,舉一反三,不局限于通過教材學習得到的方法。作業可以增加討論探究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多種解題思路的探討,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3. 寓增值理念于作業評價,引導作業轉型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起始時期,為其后續的學習和發展提供重要的續航,很多能力和習慣都在這個階段養成。教師要發揮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寓增值性評價理念于作業評價中,設計出符合教學規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深入思考,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四、結束語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堅持科學有效原則,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要以提升教師的素養為突破口,引導教師關注所有學生的變化,運用多層線性模型,將學生和作業兩個變量同時嵌入模型中,根據學生兩個或多個時間點的表現,對學生的進步和變化作出相應的評價,通過多維介質展現學生學習水平的變化,獲得小學作業的良好轉型。

參考文獻:

[1]詹澤慧,梅虎,麥子號,等. 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思維:內涵辨析、聯動與展望[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9(2).

[2]林崇德. 創造性人才·創造性教育·創造性學習[J]. 中國教育學刊,2000(1).

[3]熊和平,沈雷鳴. 作業:課程哲學意涵及改革思路[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8).

[4]郎筠. 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簡析[J]. 科技信息,2011(15).

[5]多湖輝. 創造性思維[M]. 王彤,譯.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6]J.P.吉爾福特. 創造性才能:它們的性質、用途與培養[M]. 施良方,沈劍平,唐曉杰,譯.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陳金梅. 小學生作業方式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19).

[8]劉春生. 再出發:小學作業設計的創新與實踐[J]. 新課程評論,2018(3).

猜你喜歡
基礎教育創造性思維
河南省基礎教育信息化現狀調查
高等師范??茖W校兒童水墨畫課程教材研發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如何運用數學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數學建模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教育均衡發展: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境界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基于微課應用的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