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傳統文化強化學生品德教育芻論

2023-05-01 22:21張清生
成才之路 2023年8期
關鍵詞:品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

張清生

摘要:當前,各學校對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并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品德教育對學生健全人格、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首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概述,然后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德育資源開發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最后探討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品德教育的策略,以期為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品德教育、提高學校德育效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品德教育;融入;現狀;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8-0037-04

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強化學生品德教育,是目前教育的重點內容和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年歷史的沉淀,孕育出中華民族特有的優秀精神品質和精神追求,并始終影響著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品德教育,能夠豐富品德教育的內容,也能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凸顯積極的精神價值和教育價值,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品質,進一步提升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另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品德教育,還能幫助學生樹立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

我國在長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論體系,并在該體系的影響之下,形成了獨屬于我國人民的精神特質。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依舊煥發著十足的活力。具體來說,其體現在我國的治國方針和教育政策之中。儒家思想體系的內容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基礎,中華民族在其影響下逐漸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道家傳統教育重視個體本質的道德修養,主張人性“復歸”,培養“質樸”,其“崇儉寡欲”思想告訴人們應節制個人的私欲,重視精神上的追求,反對鋪張浪費和炫耀的行為,這對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樹立正確價值觀念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墨家思想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能夠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互幫互助、互敬互愛,能夠為我國建設和諧社會提供精神支撐。而法家思想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法治觀念,引導學生遵守法律法規,促進社會和平,加快社會建設的步伐。

1.學校教育方面

學校是重要的教育場所。學生能否在學校接觸到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品德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能否積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自身的教學過程之中,二是學校能否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而結合當前學校教育情況來看,很多教師能積極轉變自身教育觀念,立足于教材內容,結合教育主題和思想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教學,積極開展學生品德教育。同時,學校也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之中,通過設置傳統文化長廊等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環境。在此基礎上,學校和教師能夠積極開展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2.家庭教育方面

對學生開展品德教育離不開家校合作。作為最早給予孩子教育的家長,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庭教育對提高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教師在學校開展學生品德教育的同時,需要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幫助家長轉變陳舊的教育思想,掌握最新的家庭教育理論知識,并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很多家長能夠在家庭教育中適當融入傳統文化內容,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習慣。這樣,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就都能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全的人格。

3.社會教育方面

社會因素作為影響學生思想水平和道德素養的重要外部因素,也是學生品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由于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出及社會各界對品德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積極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同時,時代的進步也對傳統文化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將時代精神與傳統文化進行了有機融合,并用傳統文化詮釋時代精神,為傳統文化帶來了新的發展活力,不僅提升了我國文化軟實力,也有效整頓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印象,并使學生更為主動地參與到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之中。

1.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

(1)與現實生活脫節。一些學校在利用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時,仍然難以擺脫傳統教育思維的桎梏。具體來說,學校為了確保品德教育的有效性,通常會制定一系列的行為守則及規章制度等,要求學生按照規定去做。但事實上,學校的規章制度與學生應遵守的道德行為規范并不完全相同,學生在學校所遵守的規章制度無法套用到社會生活之中,他們對社會現實生活中道德規范的了解并不全面、深入。同時,部分教師利用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時,沒能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導致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割裂,雖然學生在課堂上了解了傳統文化,但在生活之中卻無法聯系相關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所學知識產生疑惑,并降低對其的信任度,從而影響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

(2)品德教育內容急需創新。教師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時,其立足點通常是教材中的內容。要想更好地對學生開展品德教育,教師可以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其作為對教材內容的有效補充,這有利于進一步拓展教育內容,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教育應該是與時俱進的,結合現實生活的,所以教師所使用的教材在現實生活中會顯現出一定的滯后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結合時代背景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帶給學生更豐富的學習體驗。但是,部分教師仍然單純依賴教材內容開展品德教育,并沒有結合當前時代背景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拓展和創新。還有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了時代精神內涵對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融入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并沒有將其與時代精神內涵相結合,為學生進行綜合講解,以致最終影響品德教育的效果。

2.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家長教育方式不當。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在幼兒階段,父母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十分深遠,這使得家長自身的素質和教育方法在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凸顯出來。如果家長在生活之中言行舉止不得體,就會影響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如果家長有錯誤的教育觀念,并將其施加到孩子身上,就會使家庭教育步入誤區。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要么會在家長的壓力下形成不良的性格,在后續學習和生活中缺乏自信心,甚至在思想品德方面出現問題,要么會缺乏義務感和社會責任感,無法經受挫折,無法戰勝困難,且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都較差。

(2)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良好的家庭氛圍能夠帶給學生正向的積極引導,且在日后學生形成健康人格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如果學生處在不良的家庭環境之中,不僅會對形成健康人格產生阻礙,還會在日后接受學校品德教育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具體來說,如果學生的家庭環境不好,就容易在品德教育學習過程中遇到阻礙,從而影響品德教育的效果。一般來說,在幼兒時期的學生最喜歡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如果家長在這個階段不能給予孩子正向引導,則會對孩子日后行為養成和人格形成造成不良影響。另外,還有部分家長沒有認識到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沒能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教育,導致孩子對傳統文化缺乏基本的認知。

3.社會教育存在的問題

社會大環境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能夠產生重要影響。如果社會環境存在問題,且不重視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就會影響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質量。就目前來看,社會環境能夠帶給學生多方面的影響。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豐富學生的認知,但有時也帶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潮。這些不良思潮會對一些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也會影響到品德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另外,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有時也存在一些弊端。學生正處于“三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期,然而網絡中的一些不良信息或不實信息,會干擾學生的認知,影響學生的判斷,容易使一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侵蝕,導致部分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不認同感,以致影響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

1.建立健全品德教育的體系

(1)注重傳統文化與生活的聯系。教師在品德教育中需要將傳統文化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之間搭建橋梁,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過后能夠將所學傳統文化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應用到自身的人際交往和為人處世中,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為此,教師需要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研究和思考,并將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生活融入進去,保證傳統文化與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另外,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及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自身言行舉止,給學生帶去積極的影響,同時要多學習和研究傳統文化知識,做好知識積累,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教學水平,這樣才能保證將傳統文化與品德教育進行深度融合,從而提高育人質量。

(2)結合時代精神對品德教育進行創新。為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需要將時代精神內涵與品德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并利用相關傳統文化對時代精神進行解析。這樣,就能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的同時,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意義,進而提升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因此,教師要加強對時代的關注,加深對時代精神內涵的理解,這樣才能在教學講解中更好地融入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特征散發出更大的魅力,進一步提升品德教育的效果。

2.家長要有效開展家庭教育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家長要認識到自身對孩子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家長應積極與教師展開合作,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意義,向教師學習家庭教育理論知識和方法等。家長可以直接為孩子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或故事,還可以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以身作則,讓孩子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逐漸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養。

(2)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豐富教育內容和方式。家長在運用傳統文化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的過程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斷學習先進的家庭教育理論知識,掌握多種多樣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孩子樂于接受的方式滲透品德教育。

3.學校要積極發揮自身引導作用

學校作為學生教育的中心,應當積極發揮自身引導作用,立足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首先,學校要加強讓教師能夠共享的品德教育資源庫建設,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內容和先進的、豐富的教育方式,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其次,學校應加強自身內外部硬件設施的建設及文化氛圍的營造,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校園中,都要積極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梢岳脗鹘y節日開展主題活動,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身心愉悅、緩解學習壓力的同時,還能加強對傳統節日和文化的理解。再次,學校要注重對教師教育能力的提升,可以以培訓、座談的方式幫助教師積累開展品德教育的經驗,豐富教師開展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而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教師作為品德教育的直接參與者,其觀念、能力、素養等都會帶給學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學校應重視對教師的培訓,保證教師的觀念、能力和素養與時代同步,與社會同頻。最后,學校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績效和評價體系,以調動教師利用傳統文化開展品德教育的積極性。

4.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

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可以使品德教育由課堂向課外拓展,讓學生在教材內容基礎上了解更多的品德教育知識,了解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教師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開展品德教育,以提高品德教育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開展品德教育。第一,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相關電子設備為學生營造傳統文化氛圍,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這不僅有利于后續教學的順利開展,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品德教育的有效性。第二,教師可以通過學校的信息平臺給學生推送品德教育相關內容,并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等,讓學生在課外也可以進行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相關德育網絡平臺,為學生搜集優質的學習資料,并通過微信或QQ等通訊工具分享給學生,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以進行自學。

5.積極融合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

學校要想進一步提升品德教育的效果,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前時代精神結合起來,保證品德教育能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我國社會發展需求建立起聯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進行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助力品德教育,才能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現代社會的認同感,培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幫助學生樹立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而努力學習的信心和信念,并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煥發出新的生機,從而得到有效繼承和弘揚。為此,學校應立足于品德教育,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國當前的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發展戰略進行生動詮釋,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國家發展的動力,是幫助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教師在品德教育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符合教育改革要求和社會發展需要,能夠使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和思想精華,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培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養。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品德教育的策略有:建立健全品德教育的體系,家長要有效開展家庭教育,學校要積極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積極融合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

參考文獻:

[1]王云瑞.習近平文化育人論述的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21.

[2]李麗.優秀傳統家文化促進新時代文明家庭建設研究[D].濟南大學,2021.

[3]李廣寬.國學在我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發展路徑[J].文學教育, 2020(07).

[4]楊玉梅.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生品德教育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 2019(11).

[5]夏傳峰.在小學思品教育中滲入優秀傳統文化[J].江西教育,2018(03).

[6]于姍姍.運用傳統文化強化學生品德教育的實踐研究[J].黑河教育,2016(06).

Discuss on Strengthening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by Using Traditional Culture

Zhang Qingsheng

(Xiqu Town Teaching Guidance Station,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07,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schools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nd actively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extensive, profound and rich in connot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eachers to integra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moral education for the formation and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sound personality and good character. The article first outline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then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resources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us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to conduct mor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better integrate into mor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 moraleducation;integration;presentsituation;problems;strategy

猜你喜歡
品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
通過家園共育提升幼兒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養體系構建 提升品德教育質量——基于“互聯網+”的品德教育實踐策略
圖畫故事書對兒童品德教育有積極作用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中小學生品德教育分類指導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