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的江南水網地區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究

2023-05-03 21:05柳巧云谷魯奇
城市設計 2023年6期
關鍵詞: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柳巧云 谷魯奇

摘 要

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如何打破行政區劃藩籬,推動形成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成為全新議題。本研究以位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的太浦河流域為例,在分析其在新發展時期面臨關鍵問題的基礎上,綜合應用水文、生態、規劃等綜合技術解決江南水網地區的復雜問題,提出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針對性解決方案,并嘗試將研究結論與政策措施相銜接,探索“研究—項目”及“研究—政策”轉化路徑。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co-gree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ow to break the barriers of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ath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has become a new issue. This paper takes the Taipu River Basin,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eco-green integrationdemonstration zon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key problems, it faces inthe new development period. This study applies comprehensive technologies such as hydrology, ecology and planningto solve the complex problems in the Jiangnan water network area, and proposes systematic and targeted solutions forthe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two transformation paths includeing“research-project” and “research-policy”, so that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publicpolicies.

關鍵詞:長三角一體化;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太浦河

Key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strategy;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aipu River

0 引 言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孕育了世界級的城市群,卻也因此對生態造成較大影響,尤其是長三角地區水網縱橫發達,水環境問題尤為突出,在生態文明理念要求下,傳統發展方式亟需轉型。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實現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成為新的區域發展目標,“一體化”概念的提出也意味著地區關系步入新的階段[1],因此從區域整體層面尋找統籌兼顧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全新路徑迫在眉睫。作為我國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地區的保護與發展一直是研究熱點,眾多學者就生態保護與治理[2-4]、發展模式轉型[5-6]、跨行政區協同與合作[7-8]、協作機制構建[9] 等重點議題進行了豐富討論,但仍不可避免地以既有行政區劃作為敘事載體。本研究從流域角度出發,借助流域天然的跨行政區屬性,探索如何共聚地區合力,平衡好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以及流域上下游間的利益關系。

具體來說,研究以貫穿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三地,即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吳江區、浙江省嘉善縣的太浦河流域為例,探索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以太浦河流域為例的研究既具有針對性,也具有廣泛性。針對性體現在針對長三角地區生態保護與發展建設的核心矛盾,提出協調發展的優化路徑,為長三角地區生態文明背景下發展模式轉型和高質量綠色發展提供經驗積累。廣泛性體現在太浦河是江南水網地區眾多跨行政板塊的主要河道中的一條,如吳淞江、望虞河、頔塘河等河流同樣都兼顧生態廊道、防洪排澇、重要航道和支撐沿線城鎮發展等重要功能,對太浦河流域的探索將為這些地區提供經驗借鑒。

1 太浦河情況介紹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河流,西接東太湖,東注黃浦江,故以其起訖點命名為太浦河。太浦河全長57.2km,將上海青浦區、江蘇省吳江區、浙江省嘉善縣三地緊密串聯。作為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太浦河于1958 年動工,1998 年竣工,工程跨越時間之長、動用人工之多在太湖流域水利建設史上是空前的。最初修筑的目的是根治太湖水患,作為排泄太湖洪水的專用通道,同時改善流域灌溉條件。后來經過數十年的治理,增加了航運功能,成為長湖申線的一部分,現狀為Ⅳ級航道(圖1)[10]。在2000 年左右,太浦河成為了下游上海市和浙江嘉興市的重要飲用水水源,區域供水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流域水環境保護與沿線鄉鎮發展的矛盾日益凸顯。隨著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的推進,團結治水、聯合巡河、共治共管,成為了青浦、吳江和嘉善三地探索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和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工作。

2 太浦河流域的識別

太浦河位于太湖流域之中,流域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內部的河網密布,水系交錯復雜。太浦河的研究遠不止是一條河的問題,而是涉及一個十分復雜的水系統,所以識別太浦河的真實流域范圍是開展一切研究工作的前提。因此,我們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模型首次厘清了太浦河真實流域范圍。方法是基于數字高程模型(DEM),通過GIS 對水流流向、流量、河網鏈接關系進行了分析,識別出3 個層次的流域影響范圍(圖2)。一級流域是對太浦河的水生態具有非常強影響的區域,包括震澤鎮、盛澤鎮、七都鎮、太湖新城和汾湖高新區的一部分以及平望鎮的全部;二級流域為中影響區域;三級流域為弱影響區域。太浦河流域范圍的識別,推動地方相關部門的治理思路發生了由“線”向“面”的根本性轉變。

3 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背景下太浦河流域面臨的關鍵問題

3.1 本底問題——如何保障流域水系統安全與清潔

面對錯綜復雜的江南水網系統,如何科學保障流域的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是亟待破解的關鍵問題之一。以太浦河流域為代表的江南水網地區水系密布、水文條件多樣、水流流向復雜、季節性變化明顯,其流域治理應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全局性出發,秉持生態優先的視角,就如何保障流域水安全、提升水環境、保障區域供水等,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

作為上海市四大水源地之一的金澤水庫及嘉興市八大水源地之一長白蕩水源地的主要補水源,太浦河擔負著上海市1/3 及嘉興市1/10的供水任務。因此,太浦河下游的上海市和嘉興市更多從保障用水安全的角度對太浦河提出以“保護”水環境為主的訴求,尤其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要把太浦河打造成一條水質穩定在Ⅲ類水的清水廊道。但就現實情況來看,太浦河水質情況卻不樂觀,由于太浦河沿線地區經濟發達,流域面積大,且流域內水系交織、水流流向復雜,影響水質的現實因素非常多,因此水質的穩定性較差,通常在春秋季水質相對較好,可達到Ⅱ~Ⅲ類,而夏冬季水質較差,僅為Ⅳ~Ⅴ類。具體到不同分段來看,目前青浦和嘉善境內太浦河沿線地區多以生態涵養和鄉村為主,污染物排放較少,而吳江境內太浦河沿線多以工業和城鎮村建設為主,控污壓力很大。

3.2 發展問題——如何平衡生態保護與地方建設間的關系

如何處理好生態保護與地方建設發展之間的復雜關系是亟待破解的關鍵問題之二。長三角地區城鎮化、工業化水平高,地方發展建設動力強勁,但同時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很大,保護與發展矛盾突出。以太浦河流域為例,其流經江、浙、滬3 省市15 個鄉鎮,沿線情況錯綜復雜。對下游上海和浙江來說,太浦河是重要水源地,需嚴格管控沿線生態環境。但對上游江蘇吳江來說,近數十年來,太浦河沿線區域是蘇南傳統鄉鎮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作為江南水鄉地區的重要水脈,早在20 世紀90 年代,眾多鄉鎮、村莊、企業依水而興,發展最盛的時期太浦河周邊分布了上萬家紡織企業,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時至今日,太浦河沿岸仍有大量企業、碼頭、堆場等,是吳江傳統經濟的重要承載空間。因此,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就如何處理好流域上下游“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太浦河沿線地區具有突出性、典型性。

3.3 特色問題——如何彰顯江南地區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

如何解決流域內百姓面臨的民生生計問題,同時彰顯地方特色文化和底蘊是亟待破解的關鍵問題之三。蘇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經典的江南水鄉,文化價值很高。太浦河流域的吳江地區鄉鎮發育成熟,分布有大量居民,形成了山水林田湖等生態空間與城鄉交融共生的詩意棲居、美麗江南。同時,太浦河流域也孕育了江南古鎮文化、吳越文化、蠶桑文化、絲綢文化、溇港文化、運河文化等江南特色文化,也涌現了費孝通、南懷瑾等一批著名人物,并且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

隨著青浦、嘉善、吳江三地成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太浦河沿岸地區還要響應時代要求,承擔起彰顯生態綠色新理念、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的全新任務,因此需在強化生態管控的同時探索出一條綠色發展、保障民生、彰顯特色水鄉風貌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新路徑。

3.4 落地問題——如何推動研究結論與政策措施相銜接

如何強化規劃的政策屬性,讓規劃能落地、見成效、可推廣是亟待破解的關鍵問題之四。針對太浦河流域開展的一系列規劃及研究工作需要轉化成切實可行的地方政府施政綱領和政策抓手,要創新探索有效的流域聯防聯控及生態補償機制;并且要將規劃成果行動化、項目化,推動生成一批可落地、見成效的實施項目,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規劃實施經驗。

4 太浦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思考

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研究結合生態文明新發展語境和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要求提出太浦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思考,以實現“生態之河”與“活力之河”的雙贏目標。

4.1 錨固生態,系統提升流域水安全、水環境

水系統保護與治理是太浦河流域生態綠色發展的基礎保障,尤其是水安全和水環境狀態對流域生態系統穩定和生產生活有序運轉具有重大影響。

4.1.1 通過構建太湖流域水動力模型保障流域水安全

為避免沿線生產生活對太浦河水質的影響,曾有聲音提出可關閉沿線閘口以保障河道水質,為研究該方案的可行性,構建太湖流域水動力模型加以分析。研究發現,沿線閘門關閉將使周邊水網地區的水位線顯著升高,尤其是在每年5—9 月份的太湖流域汛期,關閉閘門將導致陽澄淀泖區、杭嘉湖區等地區的水位明顯升高,其中太浦河兩側水位將抬升10 ~ 55cm,在東西方向越靠近太湖水位上升越明顯,在南北方向越靠近太浦河水位上升越明顯(圖3)。

由此可見,太浦河與流域其他水系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水安全系統,如果采用“一刀切”的工程手段阻礙水系統的聯通以保障供水,勢必會對整個流域水系統帶來大幅擾動,給下游地區帶來防洪壓力甚至是洪澇災害,因此保持太浦河的開放性是保障區域水安全的關鍵前提,要立足開放的水系統進行流域綜合治理。

4.1.2 采用示蹤劑模擬技術精準提升流域水環境

在開放水系統網絡前提下對太浦河流域的水環境進行治理,需著重研究影響太浦河水質的三大主要因素:一是太浦河源頭太湖水質對太浦河的決定性影響;二是京杭大運河和頔塘河兩條重要匯流水質對太浦河的重要影響;三是太浦河流域大量水系的污水排放對太浦河的長期性影響。研究采用示蹤劑模擬技術,在分析太湖來水影響時,疊加太湖風場分析和湖流運動模擬,發現每年夏季盛行東南風和秋季連續吹西風時,太湖的污染物易對太浦河水質造成不利影響(圖4)。針對京杭大運河及頔塘河等主要交匯河流來水的分析發現,一年中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太浦河水位高于京杭大運河,此時京杭大運河對太浦河水質沒有明顯影響,在其余時間段,通過對兩條河水流量、流向的模擬,發現由于太浦河水流流速較大,京杭大運河來水進入太浦河后主要集中在沿岸地區,對主河道的水質沒有明顯影響(圖5)。但頔塘河則不同,分析發現頔塘河帶來的化學需氧量占太浦河總化學需氧量的50% 左右,氨氮量占太浦河總氨氮量的30%,可見頔塘河對太浦河水質存在較大影響。針對流域內其他區域來水的分析發現,太浦河流域大量的紡織印染企業是太浦河水域主要污染物銻的主要來源,對水質造成較嚴重的影響。

通過上述分析,精準發現太浦河的污染物來源主要是每年夏秋季節的太湖來水,全年的頔塘河來水,以及含紡織印染廢物的其他區域來水,為太浦河水生態和水環境治理的重點區域和抓手指明了方向。

4.2 先底后圖,保護流域藍綠生態網絡格局

太浦河流域生態保護不僅要關注水本體問題,還應協調處理好城鎮村空間和生態空間的關系,構建高效的生態格局及健康的圖底關系。

4.2.1 識別關鍵生態要素形成高效生態網絡格局

首先,利用生態網絡要素識別技術及生態效益量化技術構筑最高效的流域生態空間格局, 基于ArcGIS 進行生態空間網絡分析,識別出對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最具價值的生態核心區、橋區、孤島、孔隙、邊緣、環道、分支等七大類生態要素,并構建生態效益賦值模型,形成科學的流域生態系統保護格局,梳理出真正影響太浦河流域生態效益的重要生態空間,具體包括東太湖浦江源、長漾、北麻漾、雪綠漾、鶯脰湖、草蕩、汾湖、元蕩等重要的生態源,以及太浦河流域中下游地區重要水系等生態廊道。通過對上述關鍵生態要素的管控和治理,形成太浦河流域生態網絡格局,達成在同樣保護面積下產生最高生態效益這一目標(圖6)。

4.2.2 構建低影響的江南水鄉城鎮村空間組織模式

同時,利用生態遙感多波段解析技術分析城鎮村建設對生態空間的干擾情況?;?987—2017 年40 年間遙感影像顯示,2000 年后太浦河北岸以太湖新城和開發區為中心,南岸以盛澤為中心,建設用地向太浦河方向快速擴張,形成兩岸夾擊態勢,且從植被綠度和地表能量的分析看出,城鎮村用地的快速增長不僅帶來生態空間的壓減,導致整體生態環境承載力下降,更造成生態網絡的破壞、生境的蠶食和種群遷徙路線的阻斷等問題,使流域生態安全格局變得更加脆弱(圖7)。

由此,本研究通過分析不同城鎮村建設模式對植被綠度和地表能量的影響,選取出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的空間組織方式,即以“組團集聚、藍綠交織”為典型特征的低影響的江南水網地區建設模式,促進城鎮村和生態空間和諧共生(圖8)。

4.3 綠色發展,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對于經濟活躍、開放程度高的長三角核心區域,尤其是鄉鎮密集、歷史悠久、江南水鄉文化積淀豐富的太浦河流域地區,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還需積極探索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高質量綠色發展新路徑,本研究提出以“優”“美”“活”3 方面為突破點,將生態和文化特質轉化為綠色發展動力源。

4.3.1 優化流域空間格局

以流域生態空間網絡格局為基礎,提出“黑白灰”三度空間管控策略。其中“黑空間”即重要的生態源和生態廊道,需進行剛性管控,“白空間”是未來重點發展地區,可進行適當的增量發展,“灰空間”是流域特有的人與自然共融的水鄉空間,應采取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低生態影響的建設模式進行存量優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一帶、三片、四節點”的空間布局結構指引,包括太浦河生態活力帶、汾湖橋頭堡發展片、平望活力游憩片、環長漾美麗鄉村片以及多個特色節點,針對性地引導空間功能布局(圖9)。

4.3.2 美化沿河特色活力帶

同時,以太浦河為紐帶,整合流域資源,對太浦河沿線地區進行重點引導。一方面結合太浦河流域的生態資源、空間形態和功能特征,將沿線地區分為鄉村生態風貌、人文古鎮風貌、現代城鎮風貌三大風貌區段,提出差別化的管控引導措施。其中鄉村生態風貌區以生態保護和文旅休閑為主體,新建項目以環境友好型和低強度開發為主,塑造開敞活力的生態游憩岸線,人文古鎮風貌區以古鎮體驗和文創活力為主體,整合沿線歷史人文資源和風貌特色,提供連續的文化體驗,現代城鎮風貌區以水綠融城和現代活力為主體,布局低層高密的中式街區或高度漸次遞進的現代商務中心區,打造帶領未來長三角轉型發展的前沿地帶。

同時,引導形成多個活力節點。系統挖掘太浦河沿線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依托濱水綠化帶和生態斑塊,建立濱河慢行通道,形成網絡化的公共空間布局,打造多樣活動集聚帶和人文休閑游憩帶(圖10)。

4.3.3 活化特色產業和功能

在產業功能引導上,需利用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契機,結合新經濟發展趨勢,在生態優勢顯著的地區布局適宜的新興產業,加快推動太浦河流域的產業轉型。重點布局具有極強區域分散效應、自然資源節約及生態環境友好以及具有上下游帶動效應的業態,如科研學鎮、會議會展、文化博覽、康養產業、主題樂園、花園企業坊等,將有風景的地方打造成為有新經濟集聚的地方,培育生態綠色新經濟增長點。

5 太浦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抓手與政策建議

太浦河流域的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既需要以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為導向,做好空間上的文章,更需要將研究結論轉化為政策措施,讓研究結論可操作、可落地。

5.1 推動“研究—項目”轉化

探索將空間對策細化為具體建設實施項目,形成分類、分期、有序的項目建設指引,推動流域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相關研究結論能落地、見成效。強化與相關部門和規劃的對接,謀劃生成太浦河流域綜合整治提升三年計劃重大項目,包括整治優化類、生態保護類、產業提升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類等幾大類型,從多個維度重點突破,率先推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示范效應的節點項目,為流域整體保護與提升的具體推進提供切實有效的抓手。

5.2 推動“研究—政策”轉化

同時,探索將研究結論轉化為政策語言,為太浦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提供長期政策支撐。一是要建立全流域聯防聯控機制,建議吳江、青浦、嘉善三地政府緊密聯動,打破行政界線藩籬,建立定期會商、信息共享、聯合監測、聯合溯源、應急處置、聯合治理等機制,推動形成長效管理的公共政策,實現長三角地區生態的“共治共?!?;二是要建立跨區域生態經濟利益協調機制,明確跨區域補償依據、補償要素、補償范圍、補償標準、補償支付模式等內容,尤其補償標準是協調機制的重點內容,要構建不同水資源利用方式對社會經濟影響的定量分析模型,建立一套污染賠償和生態補償評估方法的技術規范和指標體系,調節好跨區域生態保護與地區發展的利益沖突。

6 結 語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意味著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生態綠色和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期的關鍵目標,如何打破行政區劃界線、整合地區合力共同達成這一目標亟需探索。本研究以流域這一天然具有跨行政區屬性的地域單元為研究目標,選取位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的太浦河流域為研究對象,在識別其流域范圍的基礎上分析其在新時期面臨的關鍵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發展對策。在保障流域水系統安全與清潔方面,利用水動力模型和示蹤劑模擬技術提出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的有效措施。在平衡生態保護與地方建設以及彰顯江南地方特色方面,應用多種生態分析技術構建高效生態格局及健康圖底關系,篩選出適宜于江南水網地區的城鎮村空間組織模式,并提出優化空間格局、美化沿河特色帶、活化特色功能等高質量發展路徑。在強化研究與政策措施相銜接方面,探索“研究—項目”與“研究—政策”轉化路徑,提高研究結論轉化為公共政策的可行性。本研究為長三角一體化新背景下江南水網地區以流域為單元開展生態保護治理與高質量發展探索了相關經驗,下一步將繼續加強推廣驗證和研究,結合更多地區的探索提煉出更具普遍價值的經驗和路徑。

參考文獻

[1] 崔功豪. 長三角: 從區域合作到一體化發展[J]. 上海城市規劃,2018,143(6):7-8.

[2] 孫娟, 林辰輝, 陳陽, 等. 長三角生態型發展區空間治理研究[J]. 城市規劃學刊,2020,257(3):96-102.

[3] 馬曉武, 徐昔保. 區域尺度生態保護紅線連通性優化與管控: 以長三角為例[J]. 自然資源學報,2022,37(12):3088-3101.

[4] 劉迪, 趙憲峰. 制度經濟學視角下跨界地區生態治理實踐反思: 以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生態治理規劃為例[J]. 上海城市規劃,2022,163(2):126-132.

[5] 王垚. 從“效率優先”轉向“兼顧均衡”: 長三角城市群全球要素流動的網絡空間與規劃引導[J]. 城市規劃,2022,46(7):68-77.

[6] 王劍, 李銳. 長三角智慧城市群建設探討: 促進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J]. 上海城市規劃,2019,145(2):11-17.

[7] 鄭德高, 劉迪, 趙憲峰, 等. 跨界地區一體化規劃編制創新: 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為例[J]. 城市規劃學刊,2022,274( 增刊2):3-8.

[8] 陳雯, 楊柳青, 張鵬, 等. 長三角區域合作類型、障礙和治理路徑[J]. 城市規劃,2021,45(3):15-20.[9] 王梓懿, 張京祥, 周子航.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視角下生態補償機制研究[J]. 上海城市規劃,2020,153(4):26-32.[10]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蘇省志·水利志[M].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年.

SYNOPSIS

Study on Ecological Protectionand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o f J i a n g n a n W a t e r N e t w o r kArea Under Yangtze River DeltaIntegration Strategy:Take Taipu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Qiaoyun Liu, Luqi Gu

The rise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a national strategymeans that Chinas largest urban agglomeration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ecological gree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asbecome a key goal in the new era. How to break theboundaries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nd integrateregional efforts to achieve this goal urgently needsto be explored. This paper takes the basin, a naturalregional unit with trans-regional attributes, as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s the Taipu River basinlocated in the eco-green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zon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the researchobject, analyzes the key problems. It faces in thenew era on the basis of identifying its basin scope,and comprehensively applies technologies suchas hydrology, ecology and planning to solve thecomplex problems in the Jiangnan water networkarea. Systematic and targeted solutions for basin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are proposed.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thatthe Taipu River Basin faces in the new developmentperiod including: first, how to ensure the safetyand cleanliness of the basin water system; second,how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protection and local construction; third, how tohighlight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heritage of Jiangnan area; fourth, how to promotethe convergence of research language and policymeasures.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path of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in Taipu River Basin is proposed. In the aspect ofensuring the safety and cleanliness of watershedwater system, hydrodynamic model and tracersimulation technology are used to put forward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water safety andimprove water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balance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local construction andhighlight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nanarea,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analysis techniquesare applied to build an efficient ecological patter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lth map andthe bottom, screen out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model of towns and villages suitable for theJiangnan water network area, and propose highqualitydevelopment paths such as optimizing thespatial pattern, beaut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 beltalong the river, and activating the characteristicf u n c t i o n s . I n t e r m s o f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 econnect ion bet w e e n r e s e a r c h a n d p o l i cymeasures, two conversion paths of “researchproject”and “research-policy” are explored toim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ranslating researchconclusions into public policies.

T h i s s t u d y e x p l o r e s 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o f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in Jiangnan Water network area with river basin asorganizational unit under the new background of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In the next step,we will combine empirical studies in more regionsto refine experiences and paths with more universalvalue.

猜你喜歡
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下蘇州市城市候機樓發展研究
重議城市邊界的空間屬性及其變遷
長三角一體化:省界毗鄰基層政區治理的發展路徑
上海青浦:依托“長三角一體化”開展未成年人考察幫教
“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的盛澤思考
關于長三角地區吸引人才聚集的關鍵因素研究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