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2023-05-10 16:55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民族發展

鐘 瑛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歷程中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習近平在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準確把握和全面貫徹我們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民族地區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團結奮斗?!盵1](p.243)習近平的重要講話體現了新時代新發展階段中國共產黨關于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當前,推動各民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斗,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以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促進各民族緊跟時代步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順應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深刻認識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一致性與多樣性,堅持“兩個共同”

一致性與多樣性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哲學范疇,適用范圍很廣,反映著社會主義運動在發展中經常遇到的重大現實問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毫無例外地面臨如何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并且在這個問題上普遍出現過失誤。有些社會主義國家由于長期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付出了沉重代價。社會主義國家走過的坎坷道路表明,一致性與多樣性的關系絕不是抽象的理論問題,而是同國家社會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諸多問題緊密相連,同如何處理中央和地方、統一的國家和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以及社會經濟結構和經濟體制等問題密切相關,是關系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的重要現實問題。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一致性與多樣性的有機結合

在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一致性與多樣性問題表現在各個方面,貫穿于社會主義社會建立與發展全過程。

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在如何處理一致性與多樣性的關系上,既有成功,也有過失誤。例如,在成立早期,由于對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缺乏了解,特別是對中國具體國情或矛盾的特殊性缺乏應有的深刻認識,我們黨往往把普遍的東西絕對化,只知照搬現成模式,使革命遭受不少挫折,走了不少彎路。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終于探尋并找到了把普遍性與特殊性、一致性與多樣性結合起來的具體形式與道路。比如,我們黨關于由農村包圍城市開始,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以及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一整套理論、方針和政策,都建立在對中國具體國情的科學分析基礎之上,包含對中國階級關系、階級力量的對比和階級陣線的特殊組合等多樣性的深刻分析與認識。這既保證了無產階級政黨不可分割的領導權,又使政權建立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上,實現了一致性與多樣性的有機結合。

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正確處理一致性與多樣性關系,使得一致性與多樣性相互關系的辯證法鮮明展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第一,在經濟領域。關于所有制結構,我國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格局,既根本區別于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混合經濟”,又不同于傳統社會主義的單一公有制經濟,體現了在所有制結構上中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一致性與多樣性特征。我國施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許并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發揮致富帶頭作用,先富帶動和幫助后富,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一致性的要求,但共同富裕既不是沒有差別的平均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同步富裕。這就是差別性或多樣性的表現,即共同富裕既是有差別的富裕,也是有先后的富裕。

第二,在政治領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體現出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我國實行的這一基本政治制度,既區別于西方流行的多黨制,又區別于傳統的一黨制,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具有協商民主鮮明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架構的重要構成,也是一致性與多樣性在政治生活中有機結合的典范。

第三,在民族領域。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和地區差別是我國社會多樣性的重要表現。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各地區、各民族在自然條件、歷史和現實經濟狀況以及文化傳統等方面都有差別,因而是多樣的。中華民族由56 個民族早已歷史地融合為統一,形成了“多元一體”的傳統民族格局,這也是我國相對于世界上其他許多民族國家的一個優勢。但民族問題又是一個歷史范疇。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中國才為我國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創造了社會前提。我國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取得了偉大成功,關鍵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和發展了各民族平等互助、團結合作、共同繁榮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特別是通過經濟發展和實施正確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改善和提升,增強了國家政權的民族凝聚力,從而促進和完善了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由此可見,既要承認民族問題上的差別性或多樣性,又要堅持一致性,而堅持一致性最根本、堅實的基礎,就是經濟不斷發展,為各民族共同繁榮創造條件。

(二)“兩個共同”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重要內涵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國家。在革命戰爭年代,民族團結是中國人民戰勝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重要保證。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民族團結更是重要保證。正如鄧小平指出,“沒有安定團結,就沒有一切”。[2](p.252)我國各民族的安定團結,是國家安定團結的重要內容。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總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處理民族問題的成功經驗,確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榮和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為核心的民族政策基本框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明確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作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

1982 年,黨的十二大強調:“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對于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關系到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盵3](p.279)

1982 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盡一切努力,促進全國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盵4](p.7)1984 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指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堅持和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5](p.81)

1992 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強調:“在新的歷史時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盵6](pp.1839-1840)

進入21世紀,黨中央立足我國發展戰略機遇期,鮮明提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①參見《民族工作文獻選編》(2003—2009年),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90—108頁。明確將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地區困難和問題的關鍵,深入闡釋了“兩個共同”的科學內涵,把團結和發展有機統一、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堅持國家幫助、發達地區支援、民族地區自力更生相結合,不斷推進實現邊疆民族地區繁榮穩定、和諧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堅持把民族團結作為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把發展作為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始終把經濟工作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對維護民族團結、加快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經過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奮斗,當前我國民族自治地方420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民族八省區312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整族脫貧。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民族地區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廣泛深入,各族人民凝聚力、向心力極大增強?!皟蓚€共同”將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國家發展上來,形成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的生動局面。

綜上所述,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必須把民族團結作為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必須把發展作為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二、準確把握“兩個大局”,推動民族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習近平反復強調,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7](p.716)“兩個大局”要求我國各族人民緊跟時代步伐,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總體形勢,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保持戰略定力,持續增強民族工作和民族事務治理效能,推動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立足“兩個大局”清醒認識中國和世界發展局勢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是國內大局,即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叭帧倍直砻鬟@是全體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夢想,關乎“國之大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國際大局,“變局”二字體現為世界經濟格局、全球治理體系、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變化。立足“兩個大局”,需要我們清醒認識中國和世界當前的發展局勢。

一方面,需要清醒認識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長期來看,我國經濟恢復與持續發展的基礎尚不牢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一些地方包括民族地區的工業發展還在依靠拼資本、能源、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缺乏,高技術高效益的高質量發展步伐緩慢;我國在國際產業鏈和價值鏈分工的位置還處于中低端,高端產業供給短板明顯,關鍵核心技術面臨的“卡脖子”問題非常突出,產業鏈安全問題凸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嚴重,城鄉區域、東西部地區尤其是南北部地區差距愈來愈大;等等??梢哉f,當前我國發展既具備過去難以想象的良好發展條件,也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為嚴峻復雜的發展環境、安全風險最多最大、困難挑戰前所未有。

另一方面,需要清醒認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外部國際環境,其中有四方面趨勢: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加快重塑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的趨勢;二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加快推升全球治理變革的趨勢;三是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加快促進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的趨勢;四是大國戰略博弈不斷加劇,加快推動國際體系深刻變化的趨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國際環境日趨錯綜復雜,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尤其是近年來,經濟逆全球化趨勢漸顯,同時,國際上民粹主義、排外主義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導致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世界已進入動蕩變革期。

總之,國內大局與國際大局同步交織,既相互影響又互為機遇?!皟蓚€大局”是當今中國的謀事之基,只有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推動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才能披荊斬棘、破浪前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快促進民族地區融入新發展格局

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盵7](p.791)這進一步明確表達了我們黨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決心。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內涵的新發展理念,體現了實踐性、人民性、發展性、整體性、歷史性的社會主義性質特征,明確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從我國具體國情實際來看,我國民族地區的整體發展進程與其他地區具有一定共性,但由于經濟發展、社會文化以及地理區位等因素,又呈現出若干獨有的發展狀況。

第一,資源稟賦豐富,產業結構落后。民族地區資源儲備豐富,如有色金屬、天然氣、林業資源和水資源等,因此采掘業與原材料工業是大多數民族地區的支柱產業,但開采方式粗放、低效,加上生產加工工藝落后、管理組織粗放,導致能源強度和污染物排放強度較大。同時,民族地區大多地形地貌奇峻,有利于發展旅游業等較為綠色環保的產業。然而,土地沙化、水源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生態環境退化,不僅威脅到旅游業本身以及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更不利于少數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

第二,共享發展不足,區域差異較大。民族地區區域內居民分散程度較高,城鎮化發展有限,城鄉收入差距較大,同時就業機會較少,人力資源短缺,產業結構仍以農業為主,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居民收入較低,文化娛樂活動有限,要加快區域發展面臨許多困難。雖然近年來從縱向來看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迅猛,但與東部、中部區域橫向比較差距仍然不小。民族地區大多為沿海發達地區加工業的原料和原材料輸出地,加工制造業能力薄弱,產業趨同,競爭力不強,所以區域開發合作起點低、進展慢、推進面窄,要融入國家整體發展難度不小。

第三,創新能力有限,對外開放程度不夠。由于教育資源和人才匱乏,科研投入不足等因素,民族地區創新研發能力薄弱,研發人員數量和專利授權數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多年來形成的對資源型產業結構的路徑依賴,造成利用技術創新來完善工藝流程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驅動力小。民族地區獨特的文化、習俗和語言,也使少數民族存在封閉慣性,抬高了市場交易成本,無形中對經濟要素的進入形成壁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族地區全面參與國內外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同時,民族地區至今主要仍是貨物和服務的凈流入區域,出口對于當地經濟的推動作用較小,出口驅動較弱,對外開放程度與國內其他區域還有較大差距。

當前需要清晰認識到,當今時代是人工智能、數字化時代,推動民族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獲取新的增長動能,僅靠勞動力、資本、土地、自然資源等要素驅動難以實現,需要進行結構性體制機制改革和依靠技術創新,實現從要素驅動向效率驅動、創新驅動轉變,真正提高效率和激發創新力。近年來,我國重視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其建設意義在于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這也將會為民族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良好助力和重要機遇。

習近平在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民族地區要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實際,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盵1](p.247)對此,就民族地區發展找準切入點和發力點,從經濟角度來說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發力。

第一,應立足能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抓住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的良好機遇,推動“新基建”項目落地實施,著力提升民族地區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當前,以“新基建”為主的信息產業正在成為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民族地區要抓住機遇,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鞏固優勢產業,布局新興產業,打破產業發展困局。通過能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在5G建設、特高壓建設、高速公路和軌道交通建設等方面加強投入,刺激市場發展動力,培育未來發展的主導產業和經濟增長新動能。

第二,應立足成本優勢和地理優勢,抓住承接國內國際產業轉移的良好機遇,以產業轉型升級刺激市場活力,為傳統優勢產業提供新增長動力。經濟逆全球化抬頭疊加新冠疫情沖擊,導致全球原材料運輸受阻,產業鏈中斷,但為民族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機遇。一方面,民族地區作為國家重要的資源富集區,是現代制造業生產必需的原材料產區,極具成本優勢;另一方面,民族地區作為亞歐大陸的中心地帶,既背靠國內經濟發達地區,又可通過陸路運輸充分輻射中西亞和東歐國家,是天然的經濟洼地,極具地理優勢。因此,對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經貿文化交流,民族地區能夠以極低的交易成本擁有中西亞和歐洲國家廣闊市場,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有利優勢。

第三,應立足民族特色產業優勢,抓住構建以或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良好機遇,激發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促進城鄉民眾就近就地就業和勤勞致富。我國西部縣域人口基數大,擁有大量剩余勞動人口,潛在消費能力有待進一步開發,內需消費潛力巨大??梢哉f,沒有西部縣域經濟大發展,則難言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難言加快實現富民強國新跨越。而且,縣域與農村地區的密切度高于城市,縣域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隨著我國城鄉協同發展,鄉村振興戰略也應逐步將政策重心放至縣域。一方面,要立足民族地區特色產業優勢的多年積累,促進產業升級和集群,助推衍生諸多新業態,如服務于核心的周邊產業、新型產銷模式等;另一方面,要通過城鄉要素互動,打造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的民族地區特色農業全產業鏈,讓以農業為基礎的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并以此源源不斷創造出非農就業崗位。經濟活,則就業活;城鄉興,則共同富。

總體上,當前從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創新”“協 調”“綠色”“開 放”“共 享”來 說,各 要素對于民族地區發展的促進作用具有一定差異: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對民族地區的拉動作用最顯著,而創新發展、協調發展和共享發展的推動潛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三、切實增強反滲透免疫力和反分裂主義戰斗力

意識形態安全關系國家政治穩定、社會安定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國家利益的重要精神凝聚力。當今世界并不缺乏因意識形態失守最終導致亡黨亡國的典型案例,如蘇聯;再如,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西方勢力在中東歐一些國家策動的“顏色革命”。這些法治無力、政府治理能力明顯不足的國家,被強行推行所謂的“西式民主”,最終導致核心價值觀混亂、政權倒臺。

20 世紀90 年代末以來,中國經濟迅速崛起、國家實力不斷壯大,引起西方世界極大憂慮。近年來,西方勢力尤其是美國,更是將中國視作其霸權力量的最大挑戰者,總是企圖通過各種手段在中國邊疆民族地區實施價值觀滲透和分裂主義行徑,我國民族領域的意識形態安全和社會穩定面臨嚴峻挑戰。

(一)西方勢力各種滲透顛覆手段不斷花樣翻新

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西方勢力關于民族分裂、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顛覆手段不斷翻新,圖謀將思想滲透引向我國少數民族經濟社會各領域,企圖搞亂中國、遏制中國的發展勢頭,主要包括:

第一,西方勢力在理論上構建了一整套宣言民族分裂主義的理論體系,涉及包括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等各方面,體現的是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觀,不可謂不系統完整。他們從理論上刻意惡化中國歷史上的漢族與少數民族關系,將中華各民族融合的歷史顛覆為漢族對少數民族掠奪和侵略的歷史。其目的就是以意識形態領域作為突破口,制造各種分裂輿論,煽動分裂情緒,先搞亂我國邊疆民族民眾的思想,進而弱化各族人民對黨、對祖國的思想認同。

第二,在我國境內的某些國際非政府組織(NGO)的幕后金主具有西方政治勢力背景,這些組織以慈善、公益、學術等面目出現,以潛移默化的“和平手段”進行思想形態滲透,真可謂久久為功。某些國際金融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還通過小額貸款、金融資助等方式企圖對普通民眾進行滲透、教化甚至組織利用,策動民粹主義抬頭,進而激發底層各族民眾的反政府和反社會情緒。有的甚至以金錢利益手段拉攏扶持各種違法勢力,企圖借用個別宗教力量培植戰略內應,伺機誘導不明真相的學生、民族群眾制造群體性事件。

第三,西方勢力常態化利用網絡虛擬空間,極力鼓吹各種極端價值觀念,大肆宣揚所謂的“普世民主”“自由”“人權”價值觀等,直接沖擊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質疑中國的社會主義方向;實施新媒體意識形態入侵,與我國主流媒體爭奪虛擬空間話語權,沖擊我國思想文化陣地;以歷史虛無主義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與豐功偉績,抹黑黨的執政現狀;混亂嫁接中華各民族歷史、丑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將對華意識形態偏見刻意糅合融入網絡游戲、動漫、小視頻等所謂“酷文化”,大肆宣揚所謂“文明沖突論”,企圖影響和誘導我國各族青少年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偠灾?,互聯網絡已成為西方勢力向我國進行思想滲透的重要渠道。

(二)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效抵御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顛覆

習近平在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決防范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要守住意識形態陣地,積極穩妥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識形態問題,持續肅清民族分裂、宗教極端思想流毒?!盵1](p.248)對此,我國各族人民應不斷強化提高政治敏銳力和政治鑒別力,切實增強意識形態反滲透免疫力和反分裂主義戰斗力,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效抵御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顛覆。

第一,對于敵對勢力建立的一整套民族分裂主義理論體系和有關宣言,我們的思想理論界應有的放矢,強化針對性系統研究,通過構建完整而強有力的反民族分裂主義理論體系,從理論上各個擊破、全面而精準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切實深化各族人民對黨對祖國的認同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同時,樹立張弛有度的戰略思維,有效規范和管理我國境內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對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的活動范圍和行為設立負面清單,嚴禁竊取我國機密、思想滲透煽動“民意”、支持“街頭革命”等各類危害我國國家安全的行為。認清一些國際金融基金會等西方意識形態滲透老手打著合作交流、資助科研、獨立媒體等幌子進行思想滲透的實質,嚴格限制其落地我國境內。

第二,應加大力度提升各少數民族地區的現代文化素質水平,引領民族地區各民族文化由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轉型,加快適應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要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目標,這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基所在。當前我國民族地區仍存在部分民族文化與現代文化沖突現象,以及部分民族地區落后保守的思想觀念等,使得部分民族文化背離我國主流文化價值觀,這就需要正確處理歷史傳承與現代發展的關系:一方面,傳統民族文化中的落后部分亟須發展與完善;另一方面,傳統民族文化的優秀部分需要及時與時代相融合進行創新發展,否則同樣不能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引領作用。

第三,應加大力度堅定不移推行民族地區中小學雙語教育,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教育宣傳,教育引導各民族青少年從小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熟練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各民族文化的有機聯系,促進當下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縱深發展,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總而言之,近年來國際間意識形態斗爭日趨復雜多變,大國之間的博弈、意識形態較量正在從高政治領域向低社會空間延伸。對于一國而言,意識形態是國家制度體系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具有強烈價值傾向的信仰體系,能夠成為凝聚社會資源、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防范外部意識形態滲透,構建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是維護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安全和政權安全的關鍵,是保持我國社會主義江山不變色的根本前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歡
民族發展
我們的民族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民族之花
多元民族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民族之歌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