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關于斗爭的重要論述核心要義分析*

2023-05-10 16:55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斗爭革命

楊 俊

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被賦予“領導一個幾萬萬人口的大民族,進行空前的偉大的斗爭”[1](p.533)的歷史使命。黨的奮斗歷史證明了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通過不斷斗爭取得的?!盵2](p.69)《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問題的決議》通過總結黨的奮斗歷程,明確概括出黨的鮮明政治品格:“是敢于并善于領導人民百折不撓地向敵人作斗爭的政黨?!盵3](p.792)由此,正確認識“斗爭”之于中國共產黨的本質意義、獨特價值,有利于準確把握進行斗爭的原則和方式方法,形成敢于斗爭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中,毛澤東對“斗爭”進行了較多論述,科學系統地回答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問題。這些論述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開展社會革命:“工作就是斗爭”

毛澤東言簡意賅地概括了中國共產黨人工作的本質:“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爭?!盵4](p.1161)這是從世界觀方法論的高度強調工作即實踐,而共產黨人的實踐需要斗爭?!拔覀児伯a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最徹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鋒隊。我們要為完成這一任務而苦戰到底?!盵5](p.42)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了它的歷史使命及全部工作:團結帶領人民群眾通過社會實踐改造客觀世界,開展“把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加以改變”的斗爭,同時“跟自然界作斗爭”。

馬克思、恩格斯把破除舊的生產關系及上層建筑和建立新的生產關系及上層建筑的實踐活動稱為“社會革命”。他們強調,社會革命解放發展生產力,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因此,“任何一次真正的革命都是社會革命?!盵6](p.327)他們認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根源于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7](pp.196、400)不同階級的斗爭,“每一次都不免要爆發為革命,同時也采取各種附帶形式,如沖突的總和,不同階級之間的沖突,意識的矛盾,思想斗爭,政治斗爭,等等?!盵7](p.195)換言之,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類社會一個基本事實就是存在著“歸根到底都是圍繞著經濟解放進行的”斗爭。[8](p.257)他們著重強調:“這個斗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盵7](p.380)由此,馬克思、恩格斯歸納出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領導人民群眾進行人類歷史上最為深刻、最完整意義上的社會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以實現無產階級專政作為最近目的,以消滅階級、實現人的徹底解放為最終目標。毛澤東正是從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人民群眾進行斗爭的科學理論即無產階級的“精神武器”的角度,概括出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革命的科學”。[5](p.533)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幾千年來總是說,壓迫有理,剝削有理,造反無理。自從馬克思主義出來,就把這個舊案翻過來了。這是一個大功勞?!盵9](p.152)馬克思主義之于中國革命的貢獻也在此,“謝謝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他們給了我們以武器。這武器不是機關槍,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4](p.1496)

開展社會革命意味著要開展斗爭,并且往往以開展政治革命斗爭為先導。原因在于,代表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先進階級需要改變舊的生產關系及其上層建筑,但舊生產關系中的統治階級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正如毛澤東所言:“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4](p.1131)社會主義革命是最徹底的革命,會帶來一個“充滿劇烈的政治和經濟動蕩、最尖銳的階級斗爭、國內戰爭、革命和反革命的時代?!盵10](p.551)

五四運動時期,中國先進分子在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時,首先就把它概括為階級斗爭理論。在回憶自己如何成為馬克思主義者時,毛澤東說最初看到《共產黨宣言》后,“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斗爭’,老老實實地來開始研究實際的階級斗爭”。[5](p.379)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從誕生時起就明確規定“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11](p.1)后來,毛澤東把社會革命進一步概括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指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偉大的近代和現代的中國革命,是在這些基本矛盾的基礎之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1](p.631)必須“動員全民族一切生動力量,為克服困難、戰勝敵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1](p.523)。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作用就是“為群眾制定了符合他們利益的斗爭綱領,并組織他們進行斗爭”。[12](p.257)毛澤東特別強調:“搞上層建筑、搞生產關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產力?!盵13](p.351)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是全部社會生活的物質前提,生產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在取代了資本主義的共產主義社會,每一個人的能力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發展。異化的消除、人類的根本解放、實現共產主義要以社會生產的充分發展為前提?!巴ㄟ^社會化生產,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盵6](p.670)因此,無產階級在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后,“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14](p.52)毛澤東發揚光大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唯物史觀。在《實踐論》中,毛澤東提出物質生產、階級斗爭、科學實驗是實踐的三種基本形式,強調“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15](p.282)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文中,他用“生產斗爭”一詞替代“物質生產”,提出社會實踐包括“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13](p.320)毛澤東深刻指出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實質是“推翻妨礙生產力發展的力量,目的是為著解放生產力,發展經濟”。[16](p.109)在取得全國政權后,中國共產黨必須團結帶領人民擴大生產、提高效率、增進財富。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立足于中國革命形勢和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毛澤東指出:“革命戰爭是當前的中心任務”,但“必須注意經濟工作”,要求在各根據地和解放區“進行各項必要和可能的經濟建設事業”。[15](p.119)毛澤東強調:“我們的第一個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人民以東西?!蔽ù?,“我們才能取得人民的擁護,他們才會說我們要東西是應該的,是正當的”。[5](pp.467-468)

在抗戰時期,中共中央發起“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號召,在各抗日根據地掀起軍民大生產運動高潮。對大生產運動,毛澤東評價道:“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未有的奇跡,這是我們不可征服的物質基礎?!盵17](p.894)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提出:“我們的目標是要使我國比現在大為發展,大為富、大為強?,F在,我國又不富,也不強,還是一個很窮的國家?!盵18](p.495)他要求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開展社會主義改造,“使生產力大大地獲得解放。這樣就為大大地發展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創造了社會條件”。[19](p.1)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黨的八大明確指出: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盵20](p.248)

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澤東一方面指出:“在社會主義時代,矛盾仍然是社會運動發展的動力”,[13](p.133)因此仍需要革命;另一方面又指出此后革命的內容和形式不同于新民主主義革命:“階級消滅以后,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政治斗爭,或革命,繼續進行,但性質變了”。[21](p.25)毛澤東向全黨提出轉變工作重心的要求:“我們的根本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面保護和發展生產力”[19](p.218)“由過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和后頭的社會主義革命到技術革命,到文化革命”“要學會率領整個社會跟自然界作斗爭,要把中國的面貌加以改變。政治面貌改變之后,必須要使經濟面貌加以改變?!盵22](pp.112-119)在黨的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形成了波瀾壯闊建設社會主義的動人場面,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生產力迅速發展,各方面事業取得重大突破。

為什么社會生產也叫“生產斗爭”?這首先在于,社會生產是“另外一場戰爭”,要通過斗爭來改造自然、克服困難。對此,毛澤東指出:“階級斗爭、革命搞了幾十年,革命僅僅是為建設開辟道路,建設時間長得多。建設是另外一場戰爭。過去我們是跟階級敵人作戰,現在是團結人民向自然界作戰,這是一場新的戰爭?!薄耙獙W會率領整個社會跟自然界作斗爭,要把中國的面貌加以改變。政治面貌改變之后,必須要使經濟面貌加以改變?!盵22](pp.112-123)其次,進行社會生產也需要在社會關系層面開展斗爭。1962年1月,毛澤東指出:“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中國,五十年不行,會要一百年,或者更多時間”“處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同過去時代的斗爭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特點的偉大斗爭?!盵13](p.302)

二、勇于自我革命:進行“自我斗爭”以保持黨的本質

“共產黨及工農在政府中的優勢與領導地位,不能依靠任何法律或強力去實現,而只能依靠真理,依靠政策的正確性,黨員模范的工作,及人民對于它的擁護等來實現?!盵23](p.119)馬克思主義政黨之所以能夠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奮斗,關鍵在于其先進性和純潔性,包括: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修養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擁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黨員能夠模范地實踐黨的要求;等等。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需要通過黨的自身建設來保持和發展。在毛澤東看來,黨的自我斗爭,包括黨內思想斗爭、反官僚主義、反蛻化變質斗爭等,都是開展黨的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黨的團結統一是形成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的基礎。實現黨的團結是解決黨的一切任務的關鍵。同時,黨的思想一致是“根據馬克思主義原則形成的思想一致”,[24](p.526)黨的團結必須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因此為保證黨的真正團結統一,就必須開展以馬克思主義為原則的黨內思想斗爭。毛澤東指出,由于中國共產黨存在于復雜的社會環境之中,“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受到“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17](p.1096)黨內思想斗爭是保持黨的純潔與獨立、保證黨在代表無產階級最高利益的路線上行進、保持黨的無產階級性質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毛澤東號召“每個共產黨員和革命分子,應該拿起這個武器”。[1](p.359)在延安,毛澤東總結了歷史上黨內思想斗爭過火的慘痛教訓,提出了一系列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方針政策,創造性地提出了黨內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主要斗爭方式。關于黨內斗爭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提出:第一,黨內思想斗爭是為了教育黨內犯了錯誤的同志,斗爭是一種教育,教育也是一種斗爭,機械地把教育與斗爭分開是不對的;第二,應該歷史地、具體地分析黨的歷史上的錯誤及其責任人,“應著重于當時環境的分析,當時錯誤的內容,當時錯誤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17](p.938)第三,實行“團結—批評—團結”政策,從團結的愿望出發,正確進行黨內思想斗爭,使黨在新的基礎上達到團結;第四,采取“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既弄清思想,又團結同志。關于黨內思想斗爭的主要方式,毛澤東認為,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能夠及時清理“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所受到的“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他要求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秉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17](p.1096)毛澤東特別強調,要拿出敢于批評的勇氣,拿出敢于自我批評的勇氣。對此,他比喻道:“牛之所以長兩只角,是因為要斗爭,一為防御,二為進攻?!蔽覀児伯a黨人也要“長‘角’”,進行嚴肅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因為這是合乎馬克思主義的?!盵18](p.406)

“政權是人民的,黨是人民中前進部分,替全體人民爭取政權的?!雹賲⒁娭x覺哉:《三三制的理論與實際》,《解放日報》1942年3月26日。毛澤東旗幟鮮明地強調,民主主義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必要條件,中國共產黨領導爭取民主的歷史實踐是“走歷史必由之路”。[1](p.559)不寧唯是,在毛澤東看來,實現民主也是保持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重要條件。毛澤東強調,一方面需要進行黨內教育和黨內斗爭,另一方面需要“打開大門”,同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并讓人民對黨的方針政策進行批評監督,“這樣的內外夾攻,才能把我們的毛病治好,才能把國事真正辦好起來”。②參見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解放日報》1941年11月22日。

在著名的“窯中對”中,毛澤東系統闡述了這一思想:“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盵9](p.611)

新中國成立后,如何在新形勢下保持黨的人民性、如何防止黨員干部由“公仆”蛻變為凌駕于人民之上的“主人”、如何防止以權謀私和貪污受賄等腐化墮落現象,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的一項重要而嚴肅的斗爭任務。為此,毛澤東總結和繼承黨的建設的經驗和傳統,對全國執政條件下的黨的建設進行了積極探索,提出了包括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建立黨內監督制度、把黨的活動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反對官僚主義和腐化墮落、充分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一系列思想。毛澤東強調,權力必須堅定地依靠人民,接受人民的制約和監督,黨和政府的領導干部要本著謹慎、真誠、謙遜的態度,學會聽取不同意見,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毛澤東深惡痛絕脫離人民、“當官做老爺”和貪污腐化等官僚主義現象。他告誡全黨,如果黨員干部的蛻化變質嚴重到一定程度,黨和人民政權就會喪失人民性這一最大本色,最終毀滅我們黨和我們黨的事業。因此,毛澤東反復強調,必須加強人民群眾對黨的監督。他領導進行了一系列反官僚主義、反腐敗、反蛻化變質的斗爭,其中就包括“整黨”“整風”等群眾性運動。毛澤東指出:“我們所以要整風,把我們身上的錯誤的東西整掉,就是為了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擔負起這項任務,更好地同黨外的一切立志改革的志士仁人共同工作?!盵19](p.275)

三、始終保持斗爭精神

在通過自我革命帶動社會革命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斗爭精神。立足毛澤東論述中國共產黨人“斗爭”的文本可知,毛澤東強調的“斗爭精神”主要包括四方面:斗爭意識、敢于斗爭、斗爭信心、英勇奮斗。

(一)斗爭意識:“一切新的東西都是從艱苦斗爭中鍛煉出來的”

斗爭是主體與客體或主體的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之間的對抗。矛盾是推動事物運動發展的動力,而矛盾是由矛盾的主要特性即斗爭性決定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這是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類社會的歷史也是如此,“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于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于這些矛盾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15](p.302)

以前是“奴隸主、封建主、資本家,他們就向被壓迫的人民進行斗爭”。[16](p.316)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就要團結帶領被壓迫人民與他們“斗”。因此,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強調:“這世界上有一個‘爭’字,我們的同志不要忘記了?!盵16](p.316)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隊伍取得勝利的關鍵在于有無斗爭意識:“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再斗爭,積一百零九年的經驗,積幾百次大小斗爭的經驗,軍事的和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流血的和不流血的經驗,方才獲得今天這樣的基本上的成功。這就是精神條件,沒有這個精神條件,革命是不能勝利的?!盵4](p.1484)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毛澤東強調:“社會總是充滿著矛盾。即使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也是如此,不過矛盾的性質和階級社會有所不同罷了”[19](p.164)“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19](p.214)“在社會主義時代,矛盾仍然是社會運動發展的動力”。[13](p.133)既然有矛盾,就仍然需要斗爭,這就是斗爭意識!

(二)敢于斗爭:有骨氣、“不怕鬼”“不信邪”

敢于斗爭首先是藐視困難,有戰勝一切困難而不被其壓倒的氣概。對此,毛澤東總結道:“我們共產黨人是以不怕困難著名的”“我們可以藐視而且必須藐視人世遭逢的任何巨大的困難,把它們放在‘不在話下’的位置。這就是我們的樂觀主義?!薄安还苋魏尉薮蟮睦щy,我們一眼就看透了它的底子?!盵19](p.117)敢于斗爭,其次要有骨氣,“不怕鬼”“不信邪”。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多次通過古代傳說和故事表達過這一點。例如,他多次諷刺京劇《法門寺》中賈桂“站慣了不敢坐”的戲詞,提出要打倒“奴隸氣”。[21](p.195)他以《聊齋志異》中“狂生夜坐”的故事告誡大家要破除迷信,“經驗證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沒有鬼了?!盵13](p.51)此外,毛澤東還委托專人編寫了一本《不怕鬼的故事》,強調“一切革命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折,都不過是暫時的現象”。[21](p.426)

(三)斗爭信心:“勝利的信念是打出來的,是斗爭中間得出來的”

首先是要有黨的事業通過斗爭就一定能夠成功的信念。毛澤東深刻指出:“一切新生力量,就其性質來說,從來就是不可戰勝的。而一切舊勢力,不管它們的數量如何龐大,總是要被消滅的?!盵18](p.393)從這個角度看,“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4](p.1195)正是有了這一“敢于勝利”的信念,在力量對比懸殊和國際形勢不利的條件下,我們僅用了三年就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姑涝瘧馉幹阅苋〉脛倮?,也是因為我們有“敢于勝利”的信念。正如毛澤東所說,“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就充分證明,美帝國主義是可以打的,而且可以將它打敗”。[22](p.121)其次是要有“以斗止斗”的信念。在斗爭中,對手不會因為我們忍讓和退縮就放棄對我們的斗爭和打擊。只有通過實際而有效的斗爭,對手才會有所忌憚,才不敢貿然發起打擊。毛澤東強調:“世界上的事情總是那樣,你準備不好,敵人就來了;你準備好了,敵人反而不敢來?!盵25](p.492)特別是在軍事斗爭中,止戈為武,能戰方能止戰。

(四)英勇奮斗:“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一是要“有一種拼命精神”,[22](p.121)不畏艱險,勇于拼搏,增強斗爭本領。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開展革命,必定充滿艱辛、困難和挑戰。中國共產黨人以大無畏的斗爭精神,開啟了驚心動魄的革命偉業。正如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所言:“我們黨嘗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斗。從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干這樣的大事?!盵16](p.292)二是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通過艱苦奮斗改變中國、改造中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號召全黨努力奮斗,以“愚公移山”精神挖掉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這兩座的“大山”。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毛澤東又號召大家以“愚公移山”精神去改造大自然,戰天斗地、改天換地、移山填海。

四、正確把握斗爭策略

如果說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源于對客觀世界是矛盾構成的哲學認識,是世界觀層面的問題,那么善于斗爭就是實現斗爭目標的“政策和策略”,即方法論層面的問題。按照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是內在統一的,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因此,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既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生動體現,又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實踐要求,二者本質上是統一的,缺一不可。對此,毛澤東一語道破:“無產階級要取得勝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黨——共產黨的斗爭策略的正確和堅決?!盵15](p.115)

第一,能否正確開展斗爭,關乎黨的路線是否正確。中國共產黨“一出生就銘刻著斗爭的烙印”,但是,在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由于對斗爭政策和策略的認識錯誤,導致中國革命遭受了幾次大挫折。對此,毛澤東總結道:“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是一切聯合,否認斗爭;而在土地革命后期,則是一切斗爭,否認聯合(除基本農民以外),實為代表兩個極端政策的極明顯的例證。而這兩個極端的政策,都使黨和革命遭受了極大的損失?!盵1](p.76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獨立自主開展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日益豐富。在延安,毛澤東把能否正確開展斗爭提到黨的路線的高度,指出黨內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不能準確把握斗爭的“度”,違背“‘中’或‘中庸’或‘時中’”,[26](p.146)出現了“過”和“不及”這兩種脫離實際的錯誤。通過總結經驗教訓,毛澤東提出,中國共產黨要實現領導權、最大范圍內獲得支持,就必須組織千千萬萬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毛澤東把這個歷史經驗總結為“統一戰線”,稱為黨不斷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自此,“廣泛團結同盟軍,明確相對有限的奮斗目標,盡可能地縮小敵人含義的界定范圍”,成為毛澤東戰略中一個“有代表性的特征?!盵27](p.80)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進一步提出:“什么叫‘左’?超過時代,超過當前的情況,在方針政策上、在行動上冒進,在斗爭的問題上、在發生爭論的問題上亂斗,這是‘左’,這個不好。落在時代的后面,落在當前情況的后面,缺乏斗爭性,這是右,這個也不好?!盵18](p.403)

第二,把握斗爭和團結的辯證關系,以斗爭求團結,在團結中有斗爭。毛澤東深刻指出:“斗爭的目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這叫原則性,這是一只手。另一只手講團結,團結的目的是給他一條出路,跟他講妥協,這叫做靈活性。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則,這是一種對立面的統一?!盵19](p.332)他強調:“在抗日統一戰線時期中,斗爭是團結的手段,團結是斗爭的目的。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盵1](p.745)這就是說,共產黨人的斗爭不是為了斗爭而斗爭;斗爭是為了實現真正的團結,進而實現黨的根本目標。

第三,“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必須“善于斗爭”。必須堅持原則,敢于斗爭;在各個策略階段上,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講究斗爭策略和斗爭藝術。毛澤東對此有過很多精辟論述,提出了許多原則性要求:一是要劃清界限,回答好是“西安還是延安”的問題,[4](p.1444)即分清楚斗爭對象的性質,決定斗爭的方法方式。譬如,在社會主義革命完成后,要區別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采取不同的斗爭方式。二是在分清“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個革命”的基礎上,采取不同斗爭策略。譬如,在抗日統一戰線時期中,采取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反對頑固勢力的策略實現斗爭目的。三是“絕不可樹敵太多”,“不要四面出擊”,即“在一個時候,打擊的敵人不能太多,要打少數,甚至對大地主也只打擊少數最反動的。什么都打,看起來很革命,實際上為害很大?!盵19](p.135)因此,正確的方式是“‘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一個一個地打破,總有矛盾可以利用”。[25](p.490)四是即便對于反動勢力,也要講究斗爭藝術和策略,不能不加區別地亂斗一氣。譬如,對待抗日統一戰線的國民黨頑固派,就必須注意下列幾項原則:自衛原則、勝利原則、休戰原則,就是“有理、有利、有節”。五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皩τ诿恳粋€具體的困難,我們都要采取認真對待的態度,創造必要的條件,講究對付的方法,一個一個地、一批一批地將它們克服下去?!盵18](p.393)

在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偉大夢想而進行“社會革命”“生產斗爭”“黨內斗爭”的歷史實踐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和發揚了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品質,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和斗爭本領,這是我們黨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關于“斗爭”的思想,在進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革命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28](p.143)并指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黨和人民事業取得成就的制勝法寶,是中國共產黨人最可寶貴的精神品質,是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重要依靠。習近平關于“斗爭”的系列重要論述,賦予我們黨的鮮明品格以新面向和新內容,為新征程上打開新發展局面提供了根本方略。

猜你喜歡
斗爭革命
將革命進行到底(節選)
朱允炆和叔叔們的斗爭(下)
正當防衛正當斗爭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與謊言斗爭到底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穿越時空的設問——觀看話劇《這是最后的斗爭》有感
舊政協關于停戰問題的斗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