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同的螺旋:本科護生臨床職業認同形成機制研究

2023-05-12 09:05顏貴明王麗麗
關鍵詞:護士職業過程

黃 珊,袁 娟,顏貴明,朱 宇,王麗麗

安徽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

職業認同(professional identity)是角色認同的一種形式,也是發展社會化的關鍵,指個體對職業角色的價值與信念接受并肯定的動態建構的過程[1]。護生作為護士的職業接班人,臨床實踐是其內化護士角色形成職業認同的關鍵期,護生通過對臨床護士職業角色規范及要求的識別和獲得來發展職業認同。本科護生對臨床實踐期望較高,更易產生角色轉型沖擊、角色沖突、角色模糊等角色壓力。當護生對護士的角色、職責和必要的能力缺乏明確認知,會產生職業價值無力感,難以形成對護士職業的歸屬感和忠誠感,引發護生職業認同危機,可能會導致其放棄護士職業,造成護理教育資源的浪費。目前我國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仍存在護士隊伍數量相對不足、護理服務內涵不足等問題[2],而本科護生是未來護士的后備軍,探索其職業認同形成過程對新時代護理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職業認同具有“過程”屬性,是指個體從經歷中逐漸發展、確認角色的過程,與過程性角色理論的內涵一致。過程性角色理論(process role theory)是美國社會學家特納在角色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其核心觀點是認為個體角色的形成是在角色期望(role expectation)、角色領悟(role apperception)、角色實踐(role practice)三階段中與他人互動進行的動態角色扮演過程[3]。最終,個體在角色實踐的過程中又會產生新的角色期望,形成新的角色認同建構循環[4]。目前,過程性角色理論已被運用到校園霸凌者、女性照顧者、輔導員等角色研究中,但較少有針對護生職業角色形成過程的研究。同時,質性研究可以更深入探索護生臨床職業角色認同的阻礙和促進因素,以及動態發展過程[5]。構建本土化的護生職業認同發展過程能夠更好地為中國護理教育提供借鑒。本研究嘗試運用過程性角色理論,在角色期望、角色領悟和角色實踐三階段的視角下,結構化地探索我國本科護生職業認同形成過程,為本土化護生職業認同教育提供借鑒。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于2022 年4—5 月以兩所醫學院校(安徽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實習結束的在校護生作為訪談對象。目的抽樣中的最大差異抽樣策略能夠為研究問題提供豐富的信息以探索不同條件下產生的共同模式,避免因抽樣過窄產生信息狹隘。因此,以性別、年齡、獨生子女、生源地、報考志愿、實習地點、實習時間、護理榜樣及畢業方向為差異變量,較全面探索實習護生群體臨床職業認同的面貌,豐富理論模型內容。納入標準:①本科護生;②實習結束;③語言溝通無障礙,自愿參與本項研究。剔除標準為自我防御力過強。訪談人數以演繹主題飽和為標準,即在理論基礎上對材料進行編碼處理,直到不再涌現新編碼或新主題。訪談過程中有3 位訪談對象產生較強的自我防御機制(如搪塞、閑聊、饒舌、抱怨),導致研究者無法獲得有效信息,未納入最終結果。在第11 位訪談對象訪談結束后主題已經趨于飽和,為了進一步確認主題,研究者再次追加抽樣,最終納入14 名訪談對象。14 名訪談對象年齡集中在21~23 歲,其中男生4 人,女生10 人;獨生子女5 人,非獨生子女9人;農村生源8 人,城市生源6 人;在專業選擇上,有8 人是自己選擇的護理專業,3 人為他人幫選,3人為調劑;實習時間為8~10 個月的有6 人,大于10個月的有8 人;畢業方向有6 人選擇工作(5 人為護理職業,1 人為非護理職業),8 人選擇讀研或考研(7 人選擇護理專業,1 人選擇跨專業);實習地點包括合肥、上海、杭州、南京、中山、重慶、南昌。

二、研究方法

(一)擬定訪談提綱

角色的過程性包含角色的階段性,是個體通過不同階段的角色認識加深角色理解[3]。因此,以臨床實習前、實習中、實習后三個時間段擬定訪談提綱。經過文獻研究,與心理學及具有質性研究經驗的相關專家商議確定提綱,進行半結構式預訪談,研究小組進行討論進一步完善訪談提綱。訪談提綱包括:①角色期望,你為什么選擇護理專業?實習前你對臨床實習有什么期望?你認為在他人眼中的護士職業是怎樣的?②角色領悟,實習過程中你是如何理解護士角色的?實習過程中你對護理職業有什么評價和想法?實習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實習過程中護理榜樣對你有什么影響?實習過程中有什么收獲?③角色實踐,對于未來所從事的護理職業你做了哪些準備和努力?實習之后你對未來護士職業有什么新的期望?

(二)資料收集方法

質性訪談的過程中可能會導致訪談對象產生情緒創傷、思想及行為異常等較為隱蔽的心理傷害[6]。因此,訪談者進行了專業的心理咨詢培訓,避免對訪談對象產生傷害,利于培養良好的訪談關系進而獲取有用信息。遵循“尊重”“善行”“公平”的基本倫理原則,訪談前告知訪談對象研究目的、內容及意義等,簽署知情同意書,取得訪談對象同意,為保護訪談對象隱私,皆以編號代表(F1~F10 為女性,M1~M4為男性)。研究者以學姐身份進行訪談,并提前通過微信建立良好關系。訪談地點選擇校園內較為安靜的開放性地點如湖邊圓桌,并為訪談對象準備零食飲品,提供輕松、自由、安全的訪談環境,減少訪談對象產生阻抗行為。訪談過程中訪談者通過保持價值中立、適時追問澄清、適時進行自我暴露等訪談技巧,引發訪談對象共鳴,更深入探索其內心世界。每次訪談時間平均保持在30~40分鐘,避免訪談時間過久導致訪談對象產生疲憊及阻抗心理。訪談結束24小時內進行資料整理,對有疑問的地方及時進行微信回訪。最后為確保定向內容分析的可信度,由兩位研究人員獨立完成編碼工作,與小組交流,確定最終主題。

(三)資料分析方法

訪談結束后24 小時內將訪談錄音轉化為訪談資料,采用定向內容分析法分析訪談資料。定向內容分析法是在理論框架的前提下驗證或拓展概念框架,聚焦研究問題,使分析更加結構化[7]。研究者在角色建構三階段模型的基礎上,輔以Nvivo軟件以定向內容分析法對訪談資料進行結構性編碼(表1)。具體過程如下:①基于角色理論,形成角色期望、角色領悟和角色實踐三個階段;②沉浸資料兩天,整體把握訪談資料內容;③歸納相似文本內容,并進行初始編碼;④從初始編碼中歸納出子類別;⑤將子類別納入主類別。

表1 定向內容分析示例

三、研究結果

在過程性角色理論三階段模型下,本科護生臨床職業認同的形成過程包括角色期望(自我期望、他人期望)、角色領悟(職業價值、職業支持、臨床適應力、職業成長)、角色實踐(參與者、旁觀者)。其在角色實踐中形成新的角色期望,開始新一輪螺旋上升的循環過程,具體見圖1。

圖1 職業認同循環模型

(一)角色期望

角色期望是對扮演角色的限制和要求,是個體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預判,個體能否扮演好角色取決于其是否實現角色期望[8]。角色期望中涉及的關鍵人物包括自我、父母、朋友、患者及其家屬、護士、醫生等,護生在自我與社會他者對護士角色期望的推拉過程中,形成護生的基本職業角色意識。

1.自我期望

結合學生考研后計劃從事的研究方向 部分學生會選擇考研。畢業論文的時間一般安排在大四第二學期進行,參加碩士招生考試的學生已然知曉成績和確定錄取情況,對未來的研究方向充滿期待。因此,專業教師應根據學科研究方向,綜合考慮學生的研究興趣,設計一些與當前水文科學研究熱點問題相關的題目,供那些即將讀研的學生選擇。此舉將有助于提前培養科研精神和鍛煉科研能力,從而在研究生入學后,能夠順利進入導師科研團隊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首先是幫助他人。護士的基本職責是幫助患者增進健康、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和減輕疼痛,“幫助”體現了護士職業角色的基本屬性,是實習護生對護士角色品格的內化。比如,“可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就覺得還不錯?!保‵2)“不管能幫到自己、周圍同學,還是家里人,就是還挺受益的?!保‵6)“我長大了,父母也老了,然后就可以幫助他們了,這種成就感也會加強職業認同感?!保‵10)

其次是主人翁意識。護生主人翁意識體現實習護生對自我職業的積極期望,帶著護士的角色要求去實習,按照護士職業要求履行職責?!坝行┎僮魑揖椭鲃訂栁铱刹豢梢宰?,老師就會教我做?!保‵3)“以前都是以患者的身份去的醫院,但是這次是以一名護士的身份去的?!保‵7)“一個護士長夸獎我的主人翁意識很好,雖然我只是實習護士,但是我把自己當作醫院的一員?!保‵9)

最后是學無止境。護生在臨床實習中認識到自身知識的不足,并通過與臨床不同人群的互動進一步學習并鞏固專業知識?!皩嵙曋形覍I養支持挺感興趣的,希望讀研以后可以有具體的了解?!保‵3)“在臨床的時候會發現有很多知識還是沒有學到,這個時候就特別激勵我去學習?!保‵6)“實習的時候發現自己需要學習的還很多,患者的很多看法以及對操作的提議等,從中會獲取很多有用的信息?!保‵9)

2.他人期望

他人期望主要包括認可和固化兩個部分,認可主要來自護士和患者兩個方面。臨床護士是護生職業角色內化的關鍵人物,護士通過對護生的引導、鼓勵、以身作則等發揮榜樣的作用,成為對護生的一種榜樣期望?!芭R床老師會說這是一份很神圣的職業,生死攸關的職業,要為生命負責?!保∕1)“帶教老師告訴我,來科室不是干活的,而是來學習的,要帶著思考去干這些事情?!保∕4)“有一個老師給我印象很深,對我來說就是榜樣,她真的是我們身邊的南丁格爾,很熱愛這個行業,溝通技巧非常高,很多患者都很喜歡她?!保‵2)“在急救室有一個出了車禍的患者,一直在吐,還很臭,但是老師一直在旁邊幫他擦拭,沒有一絲嫌棄和不滿,她真的就是在履行職責?!保‵3)“有一次我在消化內科給患者做健康宣教,患者突然大出血,我當時非?;艔?,老師說沒事,以后你也會遇到這種事情,你看我們怎么做,慢慢學習就好了?!保‵7)

護士的職責是保護生命,減輕病痛,促進健康,護士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患者,患者的認可對護生形成職業認同也具有重要作用?!盎颊邥o我寫表揚信,分水果給我吃,有些還會跟我聊天?!保‵2)“一個老奶奶得了癌癥,但是對我們都是微笑著,經常鼓勵我要好好學習?!保‵6)“患者會說我們剛進來臨床經驗不足,就是需要他們這樣‘樂于奉獻’的患者?!保‵9)

(二)角色領悟

角色領悟是指角色扮演者對角色的認識和理解[8]。在角色領悟中本科護生體會到了護士職業面臨的困境有職業價值被忽視、職業支持不足,以及護生實習文化的適應問題。

1.職業價值

護士的勞動付出和專業價值需要被看到,在與醫生的比較中可以看出,醫院管理和社會評價存在重醫輕護的現象?!白o士要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去參加各種會議,還有各種培訓和考試,這些都是隱形的付出,別人是看不到的?!保‵9)“大家會覺得醫生這個職業很好,醫生很厲害。當我明確告訴他們我的專業是護理的時候,他們還是不太明白,認為我就是醫生?!保‵10)“護士工作中出現差錯,再小的問題都是問題,也可以輕輕松松地開除一個護士(嘆氣),但是對醫生不是,而且對我們的表揚只停留在口頭?!保‵2)“同樣一件事情別人會去怪護士做得不對,但是不會去指責醫生?!保‵5)在與不同學歷護生的比較中可以看出,醫院可能存在對本科護生的培養不足的現象?!皩?粕脑掃€想著干護理,但是本科生好多想跳槽,不干護理這一行?!保∕1)“中專的比我們還強一點,很早就拿了護士資格證,醫院很喜歡低成本的人力?!保‵2)“臨床老師比較喜歡??粕?,因為他們的操作很厲害,我們可能在思維上比較活躍?!保‵4)

2.職業支持

醫院管理對護士群體的支持不足,造成公平缺席的狀態?!凹影嗍亲o士的常態,加班是沒有加班費的,但是可以用來換時間,多出來的時間給你休息,然后年末的時候歸零?!保∕1)“臨床老師跟護理部反映不公平待遇的時候,并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感覺護士就是沒人保護的孩子,自保也很難,也沒有法律來保護?!保‵2)“新聞里說有一個護士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醫院還讓護士繼續上班,我感覺很離譜?!保‵8)

本科護生感受到來自社會他者對護士群體的貶低、否定等,再次印證社會大眾對護士的職業固化?!俺鲎廛囁緳C問我是哪個學校的,他說這個學校挺好的,不要學護士,護士不管用。我男朋友讓我考研,考別的專業,他說護理專業以后只能當個‘破護士’?!保‵1)“大家都認同你的時候,你才會覺得你做的事情是很有價值感的,但是我們的自我都被大環境否定掉了?!保‵2)“男護士進醫院就是在急診、ICU 這些科室,普通的科室不收男護士。一些醫生對護士的態度也很差?!保∕2)

3.臨床適應力

臨床適應力影響護生的人際關系和社交、職業認知、行為表現和情緒,也會影響其在角色實踐中的行為表現。護生通過臨床實踐來明確自我需求,“我去這個醫院實習就是因為我想去一個比較累的醫院,提前適應護士職業?!保‵8)“實習讓我知道我到底需要什么,要是喜歡就繼續,不喜歡就趕緊離開?!保‵10)

適應良好的護生堅定自我選擇,表達對護士職業的認可,體現了護生堅韌的主體意識?!拔覍W了四年的護理了,就算其他人說護理又臟又累,我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方向?!保‵7)“別人的評價并不會影響到我的職業選擇,我會聽別人的意見,但是最終拍板的還是我自己?!保‵8)“現在覺得這個行業并沒有那么糟糕,你明確自己了,就不會受到別人影響了?!保‵10)“男生當護士其實就不好聽一點,但是我覺得沒什么?!保∕3)

但是,還是有一部分護生適應不良,“由于我個人身體的原因,如果按照實習的這個工作量的話,我肯定撐不過三年?!保∕1)“實習第一個月我就跨專業考研了。實習太累了,剛開始會氣哭,別人叫我護士我都覺得是對我的侮辱?!保‵2)“實習很累,都跟輔導員哭了,后來又鬧了一點矛盾,就提前結束實習了?!保∕2)“我每次上完夜班都胸痛,但是檢查也沒啥問題,我不能干這個行業,總有一天我會倒在急救室的?!保∕4)

4.職業成長

臨床實踐不僅鍛煉了護生的臨床操作能力,更提升了護生的溝通、表達、學習、管理思維等能力?!皩嵙暤氖斋@應該就是人類的痛苦并不相通,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吧?!保‵5)“熟悉了臨床工作,掌握基礎的護理能力及思維,更加清楚地做出自己的職業和人生規劃?!保∕2)“除了患者還有家屬,比較考驗自己的溝通能力,人情世故也鍛煉到了?!保‵7)“我對臨床的恐懼沒有一開始那么多了,習慣之后也是能適應的,適應之后還是能從里面找到樂趣的?!保‵10)

(三)角色實踐

角色實踐是角色領悟的進一步發展,是其實際行動中的角色,個體會創造出原來角色不具有的行為規范,建設新的角色文化,形成新的角色期望[8]。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護生最終形成了參與者和旁觀者兩種職業認同結果。

1.參與者

當護生開始像護士一樣思考、感覺和表現時,他們就會將臨床思維與核心價值觀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名真正的護士。本科護生將護理專業知識、人文關懷、護理操作、護理科研融合在一起踐行專業所學?!拔覀冇幸粋€科研指導老師,當時我一點思緒都沒有,但是老師很耐心地指導我?!保‵3)“在急診的時候,有個患者已經心搏驟停了,我參與進行心肺復蘇,后來他活過來了,我就感覺很欣慰,很自豪?!保‵5)“有一個患者想要艾灸,雖然在這個醫院沒有進行過這些中醫操作,但是我在學校里學過,就決定幫助他,當時還挺自豪的?!保‵7)“幫患者辦理入院手續、入院評估、延續護理,和患者接觸的時候,耐心聽他們的訴求,給予他們更多關心?!保‵9)

通過澄清職業身份、拒絕性別偏見、解釋學科發展來維護護士職業形象?!耙粋€患者問男生也能當護士呀,我說不能用一個性別來看待一個職業,否則職業會發展不均衡?!保∕1)“如果別人對這個職業有歧視感的時候,我會站出來?!保‵1)“有些患者會問你們是哪個中專的還是大專的,我說我是四年制,上的是大學?!保‵3)“當患者把我叫作醫生的時候,我會明確告訴他我是護士?!保‵10)

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新的職業期望、社會期望以及實習文化期望。對于未來的職業期望,“工作不出差錯,做一名合格的??谱o士?!保‵3)“實習的過程中發現護士的地位是由自己的專業實力決定的,對于未來職業規劃,我會更傾向于當一名護理教師?!保‵6)“我認為護理將會是一個熱門專業,我要繼續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為以后成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護理工作人員奠定基礎?!保‵9)對于減少社會偏見的期望,“重癥室的老師很厲害,他們對藥物和臨床癥狀都很了解,比那些工作了兩三年的醫生都厲害,但是別人能看到的就是門診那些打針發藥的護士,我希望社會對護理這個職業少一點偏見,護士不是打針發藥這么簡單的職業?!保∕1)“我想改變護士的社會地位,我覺得需要更多的人來看到我們的職業?!保‵10)還有改善實習文化的期望,“想改變臨床老師所認為的實習生就是來干活的觀念,實習生不是理所應當地被使用?!保‵4)“我希望實習生以后可以不那么累。夜班實習生就我一個,每天早上我一個人要清理病區二十幾個患者的尿袋、廢液袋,還要自己去拿血,真的很累?!保∕3)“改善實習生的待遇吧,如果有實習生的話,那么一個下午的患者生命體征測量就都是他的活,大家都會說都是這樣過來的,難道向來如此就對嗎?”(M4)

2.旁觀者

這部分人看到了護士的職業現實所以選擇了逃離,即對護士職業認同建構的失敗,產生角色扮演中斷。職業認同的建構對某些護生來說是螺旋上升的循環過程,對于另外一部分護生則是下降的過程?!靶切侵鹂梢粤窃?,但是外界有很多因素會把這個星星之火給吹滅了。中國的護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看誰會做那個勇者了,我當一個旁觀者希望護理好,我逃離了?!保‵2)“我認可這個職業,但是我不干這個職業(冷漠)?!保∕4)

四、討 論

本研究發現,本科護生在角色期望、角色領悟和角色實踐的三個階段完成了臨床職業認同的建構過程,體現了護士職業現代化轉型過程中護生主體意識與社會結構抗衡的狀態。在角色期望和角色領悟階段可以看出,本科護生職業認同形成過程中的阻礙因素主要集中在角色固化、職業價值低、職業支持不足,以社會他者——患者、社會輿論、醫院管理為主;而促進因素主要集中在護生的自我期望、護理榜樣,以及角色實踐中自我的積極參與,以個體的自我發展為主,形成社會他者與個體意識抗衡的職業認同格局。護生成為護士的過程是在與教師、同伴以及周圍人的互動中,促進其對護士職業角色的理解、適應、接納并重塑的過程[9]。在互動的過程中,個體需要從內部和外部的標準來驗證和校正角色,進而產生行為,行為的一致性是角色建構成功的關鍵,而非服從社會規范的評價標準,也即郝玉芳[10]認為的個體是主動參與到職業角色的塑造過程,而非被動接受的過程,體現在本次訪談對象從最初他人角色期望中的被動者轉變為新一輪角色期望中的主動者,積極參與塑造新時代護士的職業角色,表現出護生的主體意識。護生會帶著這些新的期望繼續護士的成長之路,螺旋上升地循環構建護士的職業認同。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盡管大部分護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護士職業的建設中,但是結構性的壓力可能會對個體自主意識具有壓倒性的優勢,而導致個體處于結構與主體的困境中,產生“自我決定”的悖論[11]。因此,只有社會結構的改變才能為個體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改變。

同時,本科護生在內化護士職業角色的過程中,面臨學生角色與護士角色、實習生角色與護士角色、護士傳統角色與現代角色培養的三重角色困境。護生臨床實習的“累”,表面上看是被安排了低于能力水平的工作、不合理的工作及超負荷的工作等,忽視護生心理及權利進而壓抑了護生角色潛能產生的工作場所欺凌,但其實質可能與臨床使用實習生來縮減用工成本的現實有關[12-13]。內部與外部的雙重結構限制,可能難以滿足新時代本科護生的職業角色發展需要,導致部分本科護生逃離護士職業。從訪談結果也可以看出,醫院對本科護生存在臨床角色培養不足的現象。已有研究者認識到,護生在醫患矛盾中的調節作用,護生也是護理學校和臨床培訓醫院之間的橋梁[14-15]。因此,醫院管理者要認識到護生不僅兼具實習生和護士的雙重角色,還能在臨床護理質量和學校合作中發揮重要的角色作用。相關單位應遵循我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保障護生在實習期間的休息休假、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參加相關保險等權利;對于上崗實習的護生,應當簽訂實習協議,給予適當的勞動報酬;在臨床實習管理中,進一步完善實習護生角色管理,挖掘實習護生的臨床角色價值,豐富其臨床實踐活動,而非僅僅是簡單、重復、瑣碎的臨床操作活動。

盡管我國新時代護理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從訪談結果中可以看到護理職業的脆弱性:護理屬于性別隔離職業,而性別塑造社會分層,女性職業價值被貶低,可能會導致部分用人單位發展出性別用工成本差異效應,使女性處于弱勢地位[16-17];男性的加入會導致其面臨社會性別角色不一致產生社會懲罰——貶損、回避和排斥[18];在重醫輕護的社會背景下,護士在醫療系統中處于邊緣地位,本科護生與醫生的比較側面反映出護士職業“天花板”效應;盡管高等教育中的護士是專業的、知識水平高的,但媒體和公眾對護士職業的看法還是落后于護理學科的發展——學歷低、專業化低等[19];在中國的父權文化中,依然存在“男性主導,女性輔助”的性別固定模式,97%的女性為主體的護士群體也在無聲地遵循著這個模式成為沉默的大多數,導致護士成為看不見的女性勞動者[20]。社會性別成本、女性職業、“玻璃天花板”、傳統角色固著、看不見的勞動是社會結構與大眾共謀的結果,產生社會無意識中的職業固化,而這種職業固化的根源可能與霸權結構的壓迫導致護士在醫療系統中產生的邊緣地位有關[21]。在知識權力、市場權力、分工權力、話語權力及性別權力等社會權力結構的束縛下,導致醫生對護士的權力使用,進而消除了護士的專業性,使其被迫成為“軟”技術勞動[22]。而在社會權力結構的束縛下護士的專業價值得不到承認,不僅會影響臨床護理質量,還會影響護生的職業認同,形成護士人才“培養—流失—培養”的惡性循環。因此,改變護士職業結構是提升護生職業認同的關鍵。首先,在國家層面可以擴大護士的職業權力,提高護士的職業獨立性,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條例》已不適用于新時代護理事業的發展,應積極出臺護士法;在醫院層面優化醫護職業管理,注重醫護合作,而非主從關系,同時增加護理人員在醫院決策層參與決策的比重,提高護士群體話語權;在社會層面通過網絡媒體引導公眾輿論,警惕并避免男性視角的媒體報道,多關注護士專業價值而非女性身份,客觀表達護士群體的聲音。

本科護生職業認同的形成是在歷史與現實雙向維度下發生的過程性事件,盡管面臨職業認同阻礙,但是大部分護生還是積極主動參與到護士職業角色的建構中。本次研究聚焦于本科護生在臨床實踐中職業認同的形成過程,未來可以職業認同三階段循環對在校本科護生的職業認同形成進行探究,以此形成“三階段,兩循環”的職業認同雙循環模式。

猜你喜歡
護士職業過程
最美護士
最美護士
最美護士
最美護士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職業寫作
我愛的職業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