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大學生心理危機家庭因素的影響研究

2023-05-12 09:05張雨萍趙藍希石微子鄭愛明
關鍵詞:教養公共衛生危機

張雨萍,王 越,趙藍希,石微子,鄭愛明

南京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6

心理危機通常是指,當遭遇地震、火災、疫情、家庭暴力、破產等突發事件時,個體以往的應對方式失效,心理上和生理上產生系列的應激反應,精神上感到痛苦的心理失衡狀態[1]。大學生思想行為和心理狀態處于活躍發展階段,極易受到社會環境、價值觀念、突發危機事件的消極影響。探究大學生心理危機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發現,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女性、高年級(畢業年級)、自身或家人處于高風險環境[2]等,是大學生出現心理危機問題的風險因素。除此之外,受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大學生與家庭的相處時間增多,家庭經濟狀況[3]、家庭關系的親密度和適應性[4]等家庭因素也是心理危機問題的重要成因?;诖吮狙芯繌募彝シ諊?、家庭經濟水平、家庭教養方式、家庭相處方式等因素出發,探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影響,以便豐富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研究視角,降低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概率。

一、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于2022 年1 月13 日—2 月27 日在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揚州大學、南通大學等高校開展線上問卷調研,共發放并回收問卷915 份,其中有效問卷879 份,有效問卷占比96.07%。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通過廣泛查閱文獻論著,訪談部分大學生,在國內學者趙倩[5]、栗文敏[6]等編制的心理危機量表基礎上,自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大學生心理危機問卷,并借助“問卷星”等平臺開展網絡調查。調查問卷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參與調查的大學生基本信息(學校、性別、專業、家庭氛圍、家庭教養方式等)。其中,參考相關領域已有研究的劃分,將家庭氛圍劃分為冷淡、平和、融洽、對抗四個種類[7]。家庭教養方式層面,采用廣泛認可的邁克比、馬丁的劃分方式,分為權威型、專制型、民主型、放任型四種[8]。家庭經濟水平分為好(家庭年收入20 萬元以上)、中(家庭年收入8 萬~20 萬元)、差(家庭年收入8 萬元以下)三個等級。

第二部分在趙倩等學者編制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量表基礎上,結合文獻與訪談,制定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大學生心理危機自評問卷,測量大學生的心理危機水平?;谛鹿诓《靖腥疽咔槭墙诎l生影響深刻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問卷主要針對大學生在此期間的感受進行調查分析。此部分共38個條目,有情緒、認知、行為和生理四個維度,四個維度的相關題目見表1。測量與平時相比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出現的一些癥狀與感受的發生程度,并采用李克特五級評分法,將發生頻率與程度分為五個等級:完全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一般不符合、比較符合和完全符合,分別計分為1~5 分。在數據處理階段計算出每位受試者的心理危機總分。得分越低,說明研究對象的心理健康狀態越好,心理危機產生的可能性越小。經過統計學分析,四個維度以及整體范圍的Cronbach’s α值均大于0.8,說明信度良好。此部分問卷的KMO 值為0.986,Bartlett近似卡方值為73 230.294(P<0.001),說明效度較好。驗證性因子分析(CFA)顯示,四個維度對應的平均方差提取量(AVE)值均大于0.5 且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7。因子載荷(factor loading)呈現顯著性,且各條目的標準載荷系數值均大于0.7,其中行為表現維度中“時刻注意周圍人是否防護(例如佩戴口罩)到位”條目系數值為0.534(<0.7),意味著測量關系較弱,因此在問卷中移除。通過因子協方差表格(factor covariance)可知,各維度之間均呈現出顯著性,且標準估計系數值均大于0.7,各維度間有著較強的相關關系。

表1 心理危機自評問卷的基本問題

第三部分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危機認知程度和受影響程度。主要通過“您對新冠病毒感染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了解多少”“您對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知識有多了解”等問題進行調查,了解程度采用李克特五級評分法,從“非常了解”(1 分)到“非常不了解”(5 分),得分越低,說明認知程度越高。受影響程度主要通過“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學習與生活是否受到影響”“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期間的信息來源”“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期間遇到心理問題的求助傾向”等問題進行探究。

2.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6.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探究主要人口統計學因素下的心理危機得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認知程度和心理危機認知程度差異。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 果

(一)人口統計學特征

剔除時間過短、過長,邏輯錯誤,漏選的調查問卷后,得到879份有效調查數據。其中,普通高校人數占比最大,有846例(96.25%);男性349例(39.70%),女性530例(60.30%);以碩士為主,有689例(78.39%);專業方面,理工類(42.55%)和文史類(26.85%)居多;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人數占比相當;城市生源和農村生源分別為47.44%和52.56%;家庭氛圍方面,平和氛圍占比最大,達81.69%;家庭教養方式方面,民主型占比最大,為72.95%;家庭相處方式方面,69.28%的學生表示相處和諧融洽,溝通順暢;家庭經濟水平方面,多數處于中等水平(表2)。

表2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二)心理危機總得分的家庭因素差異分析

由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可知(表3),性別、學歷、專業、生源地、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水平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總得分的影響無統計學意義。家庭氛圍、家庭教養方式和家庭相處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總得分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其中,家庭氛圍冷淡、專制型及權威型家庭教養方式、家庭相處方式為沖突和拘束組別的心理危機總得分高于其他組別,說明心理危機產生的可能性較大。為進一步分析和驗證心理危機的危險性因素,選擇影響心理危機總得分的重點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表3 心理危機總得分的人口統計學因素分析 (分,±s)

表3 心理危機總得分的人口統計學因素分析 (分,±s)

組別學校普通高校雙一流高校性別女性男性學歷??票究拼T士博士專業理工類文史類文體類醫學類獨生子女心理危機總得分心理危機總得分t/F 值1.540 P 值0.215 t/F 值2.065 P 值0.151 92.06±49.32 80.39±35.26 93.44±49.76 90.11±48.23-1.367 0.172組別生源地城市農村家庭經濟水平1.216 0.297 93.52±48.77 88.91±49.20 1.832 0.140好中差87.41±49.23 93.49±48.80 92.55±48.98 90.71±48.01 83.70±50.09 93.55±48.70 96.09±43.38 5.241<0.001 0.217 0.885 89.18±49.93 112.00±34.06 120.82±53.05 98.15±39.79 90.41±49.77 93.56±48.90 91.24±45.95 92.62±43.38 8.111<0.001-0.311 0.756 109.97±47.49 99.94±52.64 111.80±45.02 87.06±47.61否是92.20±47.68 91.17±50.28家庭氛圍平和對抗冷淡融洽家庭教養方式專制型放任型權威型民主型家庭相處方式相處和諧融洽,溝通順暢相處拘束,存在觀念差異相處存在沖突,觀念不合7.056<0.001 87.23±49.86 101.07±43.71 111.08±54.51

將心理危機總得分作為因變量,家庭氛圍、家庭教養方式和家庭相處方式作為自變量,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重要影響因素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貧w方程的F值為3.428,P<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可知(表4),與參照組相比,冷淡和對抗家庭氛圍、專制和放任型家庭教養方式、相處拘束和沖突的家庭相處方式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重要風險因素(P<0.05)。

表4 心理危機家庭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對大學生的影響及認知程度的差異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學習與生活方面,60.1%的大學生認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對學習與生活有一定影響,但可以很快調整適應,19.6%的大學生認為其對學習與生活的影響很大,完全打亂了學業與工作計劃;信息來源方面,65.5%的大學生會從父母、親戚等家庭成員渠道獲取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僅次于微信、微博、電視等網絡媒體渠道(84.8%);心理危機問題來源方面,學業、就業、家庭、人際關系、情感問題占比分別為66.7%、39.4%、29.1%、29.6%、22.6%;心理危機問題求助對象方面,69.4%的大學生表示遭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會尋求父母等家庭成員的幫助,占比高于專業教師(31.3%)、朋友(35.9%)、專業人員(24.5%)等選項。超過半數的學生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其中“一般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分別為39.8%、39.1%。針對“心理危機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這一問題,選擇“一般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占比為39.5%、33.8%,表明參與調查的大學生關于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危機的認知程度較高,有助于預防心理危機問題的發生。

性別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心理危機知識的認知程度上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女性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心理危機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低于男性。家庭氛圍、家庭相處方式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認知程度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家庭相處方式在心理危機的認知程度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冷淡、對抗的家庭氛圍不利于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認知,拘束、沖突的家庭相處方式不利于大學生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心理危機知識的認知,增加心理危機問題產生的風險(表5)。

表5 家庭因素對認知程度的差異比較

三、討 論

(一)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大學生對家庭依賴增強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往往不確定性高、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嚴重威脅大學生身心健康,極易滋生負性心理情緒,如壓力、焦慮以及抑郁等[9],甚至出現心理危機問題。面對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相關防控政策使大學生原有校園學習和社會交往模式發生改變,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增強[10]。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家庭因素是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的重要來源,且大學生更傾向于尋求家庭成員的幫助。因此,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不能僅依賴于學校,還應從學生的家庭環境入手尋找根源性問題[11],需要家校雙方協同育人,共同呵護大學生心理健康。

(二)家庭氛圍、家庭教養方式、家庭相處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影響顯著

家庭作為大學生出生后直接接觸的生活環境,家庭氛圍[12]、家庭教養方式[13]對一個人的生理、心理發展有很大影響,良好的家庭氛圍[14]、民主的家庭教養方式有助于降低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頻率。本研究顯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家庭氛圍冷淡和對抗是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重要風險因素;家庭教養方式層面,處于專制和放任型家庭教養方式組別的大學生更易出現心理危機問題,這與張輝等[15]關于父母教養方式通過成人依戀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結論相似;家庭相處方式層面,相處拘束和相處存在沖突兩個組別的大學生出現心理危機的風險增加。

(三)家庭氛圍、家庭相處方式對心理危機相關知識認知的負向影響

有研究顯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認知度和信息獲取度不僅直接影響社會公眾心理狀況,同時還對生理產生間接影響[16]。結合本研究可知,冷淡、對抗的家庭氛圍,不利于大學生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知識的認知;拘束和存在沖突的家庭相處方式不利于大學生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心理危機知識的認知,增加心理危機問題產生的風險。

究其原因,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和民主的家庭教養方式,有助于大學生安全感[17]和社會情感能力[18]的培育,進而增強其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危機的了解與認知。本研究結果發現,65.5%的大學生會從父母、親戚等家庭成員渠道獲取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發現家庭因素是心理危機得分、心理危機認知程度和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認知程度的重要風險因素,但心理危機得分與心理危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認知程度不呈現顯著的相關關系。其原因可能是,調查時間為2022 年1—2 月,受疫情的持續影響,大學生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心理危機有一定的認知基礎。

四、對策及建議

結合本研究可知,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家庭氛圍、家庭教養方式、家庭相處方式等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及相關知識的認知具有顯著影響。為提高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應對能力,從家庭因素視角出發,提出以下建議。

(一)重視家庭因素負向影響,建立重點關注學生心理檔案

首先,學校應重視家庭氛圍、家庭教養方式、家庭相處方式等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負向影響,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團體輔導、心理咨詢、心理微電影等方式,提高大學生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心理危機問題的自我調適能力,培育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幫助大學生逐漸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

其次,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通過專業心理危機量表,定期開展學生心理普查與訪談工作,推動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長檔案,重點關注因家庭因素存在心理危機問題的學生,針對不同的家庭因素細化預防和干預方案,通過獎助學金政策、勤工助學崗位申請、學業就業指導、談心談話、家校合育等精準幫扶措施實現精準預防。

同時,依托社交媒體等大數據技術,動態分析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下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及行為特征[19],及時發現大學生心理危機潛在風險,構建醫院、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家庭全員參與的心理危機預防體系,對重點關注人群的家庭狀況、學業就業、人際關系等問題給予全方位的關懷與照顧,做到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早發現早預防。

(二)強化家校溝通質量,提升家校合育成效

學校和家長應形成合力,在心理健康教育層面做到信息共享與交流[20]。首先,學校應高度重視家校合育的重要性,構建積極高效的家校溝通渠道,加強學校與學生家庭的密切聯系;深化家校合作的聯動程度,及時與家長溝通重點學生的在校情況,全面了解潛在心理危機問題學生的情況,避免合作淺層化、表面化等現象,提高預防和干預的全面程度;注重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的后續跟蹤反饋,總結提煉心理危機的典型案例和干預經驗,建立學校和家庭的長效聯系與溝通。

其次,學校和社會應注重宣傳教育,加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危機相關知識的科普與宣傳,增強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認知程度,減輕家長對心理危機的誤解和信息偏差。通過家長會、學校開放日、公益講座等方式和途徑向家長傳遞學校教育理念和心理健康教育舉措,增進家長對學校的了解與認識,鼓勵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明確家庭在大學生身心發展中的教育責任,緩解消除學校與家庭的觀念差異和溝通分歧,提高家校溝通的效率和質量。

(三)多措并舉轉換教育理念,營造良好家庭環境

首先,家長應加強家庭教育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知識學習,明確家庭責任與義務,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督逃筷P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文件強調,家長要系統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品質。家長應秉持謙虛好學的態度,積極參加社區和學校開展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教育理念講座、家長培訓實踐活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在科學民主家庭教育理念指導下,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情感支持與陪伴、學業就業規劃、人際交往指導。

其次,家長應采取民主、理解和包容的家庭教養方式,尊重鼓勵大學生的差異性觀念和做法,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和交流,在關注學業之余,注重健康心態和積極心理品質的塑造,培養大學生對家庭的歸屬感,從而在面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激發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的積極影響。家庭氛圍層面,父母應以身作則,用和諧溫馨的夫妻關系、豐富有趣的家庭活動、親切有愛的家庭互動、親密團結的家庭情感,營造溫暖和睦的家庭氛圍,潛移默化地引導大學生保持陽光健康的心態,汲取家庭的能量和溫暖促進身心發展,提高大學生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

猜你喜歡
教養公共衛生危機
高等教育的學習危機
《首都公共衛生》征訂啟事
教養方程式
《首都公共衛生》征訂征稿簡則
教養,就是選擇做個更好的人
“危機”中的自信
十二位果敢媽媽不同尋常的教養筆記
公共衛生服務怎加強
公共衛生監督不是“陪襯”
熊孩子的超市教養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