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E”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23-05-15 10:38屈思怡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文稿環節信息技術

屈思怡 陶 佳

(安徽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創新型國家的建設[1]。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教授學生學習信息知識與技能的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國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注重教師的講授及知識的直接灌輸。這種教學突出教師對教學的作用,忽視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不利于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個人能力。

《綱要》強調教學要更新教育觀念,要求教師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多種培養方式,推進課程改革。但是,當今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如:課堂教學設計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偏重教師主導課堂,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滿足于簡單的探究教學,忽視思維方法的引領;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等等。這一系列發展任務及現實問題使得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與時俱進,開展適合發展學生素養、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

為此,筆者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際中結合學科特點,應用“5E”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學生能力存在差異,忽視信息技術課程

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經歷過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和部分軟件應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認識僅在基礎層面。由于地區發展差異等原因,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初中是小學向高中過渡的時期,信息技術課程不在升學的必考科目范圍之內,學生更關注如何順利通過升學考核,會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主要課程的學習上。這導致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存在消極、倦怠的學習心理,不認真對待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嚴重影響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效果及教學質量,不利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發展。

(二)教學模式單一,忽視思維方法的引領

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和觀念的影響,仍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菰锏膶W習氛圍和單一的學習方式,難以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不愿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探索信息技術知識。同時,在長期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簡單地認為把知識教給學生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教學中缺乏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和指導,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及創新能力難以提高。

(三)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缺乏科學性

在目前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難以采用有效的評估方法,一般都是口頭評價學生的表現,未采取學生自我評價、互評、量表評價等多樣的評價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評價方式單一,且教師往往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導致學生不能獲得全面而準確的學習反饋。此外,教師較關注那些在課堂上表現優異的同學,未考慮到學生能力的差異性,往往忽視了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評價。

三、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5E”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5E”教學模式的特征

“5E”教學模式起源于Atkin-Karplus學習環教學模式。20世紀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早期,Atkin和Karplus認為學生通常無法自我建構科學概念,通過研究,他們提出包括初步探究、概念引入、概念應用3個環節的學習環教學模式[2]。1989年,美國生物學研究會(BSCS)在原有基礎上修訂和完善,提出了“5E”教學模式,這是一種包括參與(engage)、探究(explore)、解釋(explain)、遷移(elaborate)和評價(evaluate)5個環節的教學模式,每個環節各有特點,如表1所示,由于每個環節的首字母都是字母“E”,因此稱為“5E”教學模式[3]。

表1 “5E”教學模式各環節的特征

(二)“5E”教學模式的優勢

初中信息技術課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實際操作能力為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模式等是關系這一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4]?!?E”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能促進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當今信息技術社會的發展。

1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教學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以聽課為主,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E”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新的知識經驗,學習者主動地學習,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E”教學模式的每個環節都注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從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作為引導者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學習,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2 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有不少學者的研究表明“5E”教學模式能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如:王健、李秀菊等人認為“5E”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幫助學生構建科學概念[5]?!?E”教學模式以學生探究為核心,注重通過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并不直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新知識。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不斷思考與探索,從而獲取與建構新知識,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注重教學評價的應用

當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采用的評價方式較單一,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的培養?!?E”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教學評價要將學習過程與結果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評價。雖然“評價”是“5E”教學模式的最后一個環節,但教學評價貫穿始終。為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反思,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5E”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5E”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構建

“5E”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每個環節各有特點又相互聯系。在實施過程中,如何靈活地實施每一環節,在各環節應用何種策略,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至關重要。

1 策略分析

(1)“參與”環節的策略分析

“參與”環節主要是暴露學生的錯誤觀點,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吸引學生學習新知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為后面的環節打下基礎。

第一,創設問題情境,引起認知沖突。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情境的創設要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在“參與”環節,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有針對性地提出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把知識蘊于情景之中,引發學生先前知識與新知識的認知沖突,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為“探究”環節作好準備,促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活動探究。

第二,聯系生活實際,引發學生關注。目前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偏重知識的記憶及操作技能的模仿,學生并未深入理解知識,也不能較好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然而信息技術是一門與社會發展、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在“參與”環節,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引入新知識,引發學生對生活的關注,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術知識與生活的關系,學會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探究”環節的策略分析

“探究”環節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環節的特點,幫助學生打破傳統慣性思維,促進學生的思維由封閉向開放轉變,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一,明確探究任務,引導學生有效探究。在“探究”環節,首先,教師要明確探究任務,避免因教學任務不清晰而影響學生的探究。其次,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當前情境或問題進行積極討論,鼓勵學生以“問題”為導向,深入思考問題,大膽探究并提出質疑,避免出現學生討論與教學要求無關內容的現象。同時,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適宜的指導與幫助,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也有助于在“解釋”與“遷移”環節,安排給學生更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學習任務[6]。

第二,提供豐富的材料,探究形式多樣化。由于每個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有所不同,為了更好地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如與探究活動相關的背景知識、探究任務單、微課學習視頻等,幫助學生高效地完成探究。如果是操作技能類的知識,還需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軟件及操作講解等。此外,教師也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差異合理選擇探究形式,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在探究中促進學生的思想與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

(3)“解釋”環節的策略分析

在“探究”環節,學生已經對知識有了初步的理解,因此,在“解釋”環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觀點進行補充解釋,向學生講解正確的概念,使學生掌握新知識。

第一,鼓勵學生表達,尊重學生的觀點。初中生思維活躍,渴望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同時又害怕出錯而不敢表達自己。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灌輸,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特別是對性格較為內向的同學,要適時地鼓勵他們大膽嘗試,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與肯定,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同時,教師可以口頭表揚那些積極發言的學生,以此激勵更多有想法的學生發表意見,促進課堂的交流討論。在學生展示后,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與補充,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新知。

第二,采用多種形式,輔助知識講解。信息技術知識與社會發展聯系緊密,有些概念具有前沿性,如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教師的口頭講解較難激發學生的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采用展示圖片、播放視頻等多種形式生動直觀地將信息技術知識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學科與生活聯系的緊密性,深化他們對抽象性知識的理解和全面掌握。但是,教師要注意的是講解形式是為了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獲得新概念的建構,不要因為形式有趣而忽略了其在教學中的實際作用。

(4)“遷移”環節的策略分析

“遷移”環節強調學生將獲得的新知進行綜合應用,舉一反三。但是,要使學生能夠真正實現知識的遷移應用,需要深化新知,拓展學習內容。

第一,安排新任務,利用情境遷移。信息技術知識應用廣泛,適用于很多生活場景。在“遷移”環節,教師可以安排與“探究”環節相似的新任務或者新情境,考察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有助于學生利用情境進行遷移,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體會到信息技術知識的重要性,提升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提供練習題目,布置梯度作業。在“遷移”環節,教師可以發布提前準備好的練習題,讓學生自主完成練習。在設置相關問題時,教師要注意初中信息技術知識的分布,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及能力發展的差異,問題應該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檢驗學生新知的基礎上,再設置難度較大的綜合題目。同時要注意問題太簡單,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化和能力的培養;問題太難,學生不能完成練習,會使學生失去學習信心。

(5)“評價”環節的策略分析

“5E”教學模式中的“評價”環節不是獨立的,它能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對信息技術教學十分重要。

第一,靈活運用評價,評價方式多樣化?!?E”教學模式注重教學的整體性以及環節之間的關聯性,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各個環節的表現,將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而不只在“評價”環節進行。同時,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小組互評、學生自評、評價量表等。這樣有助于學生獲得清晰準確、客觀全面的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改善自己的學習,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

第二,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多角度進行評價。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只對課堂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評價,而忽略了對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評價。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教師在評價的時候,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僅要表揚表現優異的學生,也要看到其他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同時,要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不僅要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也要看到學生的不足,全面準確地給予反饋,幫助學生反思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學習情況。

2 過程分析

(1)教學內容的選擇

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深入分析與研究教學內容,認真考慮此內容是否適合在課堂中應用“5E”教學模式進行教學?!?E”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概念轉變理論的教學模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一般而言,初中信息技術知識分為理論類和操作類。對于一些介紹性質的理論知識,不需要學生深入掌握,則可以不采用“5E”教學模式。而操作類知識以一定的理論知識為基礎,比較適合采用“5E”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探討操作類知識中蘊含的概念與原理,在操作實踐中靈活運用新知識。

(2)教學對象的分析

在學習興趣方面,初中生對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有趣的主題感興趣。單純的信息技術知識點和技能的講授往往使其感到枯燥,不易激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知識背景與初始能力方面,初中生經歷過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和部分軟件應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們對于計算機知識認識不夠全面,知識結構較散亂。同時,由于地區發展差異等原因,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在學習特點方面,初中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相對于小學階段有所增強,但自覺性和主動性不能持久保持,容易受外界誘惑而影響自己學習。此外,由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重視程度較弱,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往往需要教師維持課堂秩序,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在認識特點方面,初中生處于形式運算階段,已具備抽象邏輯思維和一定的邏輯推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并且他們思維活躍、精力充沛,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

(3)教學目標的確定

主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教師通過分析課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要求,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读x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信息科技課程目標要圍繞核心素養,培養初中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形成信息意識;提高他們的數字化合作與探究能力,發展計算思維,發揚創新精神,使其安全、自信、積極主動地融入信息社會[7]。

(4)教學流程的構建

依據以上教學分析,結合“5E”教學模式各個環節的特點,分析每個環節中的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如表2所示。

表2 “5E”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行為分析

在對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及培養目標,構建出了初中信息技術的“5E”教學模式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5E”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流程圖

(二)“5E”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

筆者以“設計與制作演示文稿”為例,選取江蘇某中學的一個班級采用“5E”教學模式進行實踐教學。

1 教學實踐

(1)分析教學內容

“設計與制作演示文稿”是蘇教版七年級《信息技術》第五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內容包括演示文稿的制作流程和演示文稿的制作結構兩個方面,是這一章的重要內容。本節課重在引導學生進行作品的規劃設計分析,掌握作品設計的思路與方法。教材上對操作要點講解過多,內容枯燥。因此,教師要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有趣的任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歸納總結出制作演示文稿的五個步驟,培養學生制作演示文稿的能力,從各方面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與信息素養。

(2)分析教學對象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初中一年級學生。雖然學生對演示文稿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每位學生的知識基礎各不相同。據了解,學生沒有系統學習過如何設計出優秀的演示文稿,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以及真實的操作設計體驗。此外,有些學生缺乏學習信心,不敢大膽地表現自己。因此,本節課要在指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分析與設計的同時,鼓勵他們根據所學知識自主探究,設計一份獨特的演示文稿。

(3)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設計演示文稿的一般流程,能夠設計出一份演示文稿。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與評價,能夠對演示文稿進行分析與點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美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善于分析、樂于探究、獨立思考。

(4)確定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演示文稿的組成部分;掌握制作演示文稿的簡單操作。

教學難點:設計演示文稿的封面頁及正文頁。

(5)分析教學環境

信息技術課通常在計算機教室進行,一般計算機教室會配備1臺教師機和多臺學生機。教師通過安裝遠程控制軟件實現對學生機屏幕控制、文件傳輸、上網限制等功能。學生機上安裝了教學所需要的各類軟件,只有在教師允許訪問的情況下,學生才能夠上網瀏覽網頁。

(6)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為“設計與制作演示文稿”,教學環境為計算機教室,教學過程如下:

“參與”環節: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復習上節課學習的關于演示文稿的知識。其次,播放一段采用演示文稿匯報的小視頻,讓學生感受演示文稿在生活中的作用。再次,以宣傳“疫情防護知識”為活動情境,要求學生設計出一份演示文稿。

在此環節中,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復習舊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其次,通過視頻和作品展示,讓學生初步了解演示文稿的強大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創設與生活相關的學習情境,引起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加強學生生活經驗與知識之間的聯系。

“探究”環節:教師請學生打開電腦桌面上的“疫情防護知識”文件,根據文件內容及書本上的知識介紹,思考如何設計演示文稿。在學生探究之前,教師提出思考問題:“作品的主題是什么?封面內容有哪些?采用什么結構進行排版布局?選擇什么樣的字體樣式?”教師請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在學生思考后,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請各小組結合成員的想法,提出封面頁的設計思路。學生討論后,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教師對學生的想法進行點評,學生繼續修改并完善作品。

在此環節中,教師首先為學生提供相關學習材料,并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問題,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方向,引導學生積極探究,鼓勵學生主動地尋求恰當的問題解決方法。其次,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探究如何設計演示文稿,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再次,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并較好地進行學習反饋,增加教師和學生間的交流互動。

“解釋”環節:教師首先和學生一起歸納出設計演示文稿的流程,結合PPT為學生講解一個完整的演示文稿的組成部分。然后,以具體的實例,為學生介紹演示文稿制作的流程,強調封面頁制作的注意事項。最后,展示優秀作品,請學生欣賞學習。

在此環節中,教師首先和學生一起歸納出設計演示文稿的流程,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有助于學生在遷移環節對知識的應用。然后,通過具體的例子直觀地為學生展示封面頁的制作。最后,展示優秀作品,提高學生的美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

“遷移”環節:教師在講解新知識之后,請同學們打開電腦桌面上的“演示文稿”文件,按照相關要求,完成正文頁的設計。給予學生10分鐘的設計時間,然后請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為大家介紹設計思路。在學生分享后,教師點評學生的作品,并鼓勵其他同學提出改進建議,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

在此環節中,教師通過布置新任務,檢驗學生在新任務中應用知識的情況,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解決具體問題。然后,請學生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鼓勵學生發表想法。同時,學生的反饋有助于加深教師對學生的認識,了解教學效果,為教師后續的教學提供了思路。

“評價”環節:教師對學生的作品和表現進行評價,表揚表現積極的同學,然后總結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并和學生一起復習首頁和正文頁的制作方法,回顧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在課堂的最后,進行總結性評價,幫助學生反思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學生反思。此外,通過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總結與強化新知,進一步深化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2 教學反思

基于上述設計,筆者開展了教學實踐。教學實踐后,選擇2位觀摩此次課堂教學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及5位學生進行了訪談,了解“5E”教學模式的實施情況及評價。

(1)教學成效

教師訪談:“5E”教學模式應用于信息技術教學中是一次新鮮的嘗試,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方面,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教學案例貼合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范圍。教師作為引導者和幫助者,引導和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進行活動探究,學生們集思廣益,討論熱烈,共同完成了學習任務。對于有些不善于表達自己想法的學生,教師通過鼓勵和引導,使他們從一開始的不敢說、不愿說向敢于發言轉變,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學生任務完成情況方面,雖然學生的完成質量存在差異但是各小組都按時完成了學習任務,能跟上教師的授課進度??傮w而言,在本次課上,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度有所提高,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少數學生利用討論的時間做一些無關的事情,還有學生偏離學習主題,實施情況與預期還存在一定的差異。

對于“5E”教學模式的整體評價較好,此模式整體過程有條不紊,五個環節相輔相成,各有特點。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此模式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更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能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獲得、理解與運用,有助于學生探究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符合當今社會的教育觀念。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們愿意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嘗試應用,融合學科特點不斷完善。

學生訪談:以往的信息技術課,學生們只是跟著老師的操作步驟練習,很少有自己探究的機會,并不能感受到探究帶來的樂趣。但是在本節課中,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多次嘗試,在小組合作共同完成項目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信息技術的魅力。通過“探究”和“遷移”環節,學生能夠積極思考與解決問題,獲得全新的課堂體驗。此外,自主探究與小組討論相結合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新知識與舊知識的結合、內化,學生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將新學習的知識及時應用到新的情境中,產生強烈的滿足感。大多數學生能接受這種教學模式,甚至有些學生還很喜歡。但是,有部分學生還不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上課容易分神,也不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實踐不足

教學反思是為了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雖然“5E”教學模式在教師和學生中獲得了較好的評價,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通過實踐分析,在信息技術課程中運用“5E”教學模式還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時間把控不到位,課堂秩序混亂。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時間制約了“5E”教學模式的實施。一般情況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授課時長為45分鐘。學生到達計算機教室,開機準備及調整學習狀態,教師強調課堂紀律會占用一部分時間,導致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事情占用了授課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探究,可能會造成探究時間過長,學生還可能會偏離教學內容,嚴重影響教學進度,甚至有可能出現知識傳授與“5E”教學模式實施效果都未能保證的結果。

第二,學生探究能力較差,教學效果不佳。由于學生總是依賴教師的教學,習慣于接受教師的講解與照著教師的操作步驟練習,不習慣自主探究。第一次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學生還不太適應。有些學生在學習中碰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不能學會將所遇到的問題和學過的知識進行有效聯系,不能通過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而是立刻向老師請教。這種學習行為不僅不能有效體現“探究”環節的作用,也影響其他環節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效果。

五、結語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表明要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倡導真實性學習。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從追求“知識的系統性”轉變為強調以學生為本的“體驗性”[8]。本研究將“5E”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實現了課堂教學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注重學生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高度契合課程理念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對學生的培養要求。

猜你喜歡
文稿環節信息技術
文稿規范
文稿規范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本刊文稿中參考文獻的要求
必要的環節要寫清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在農民需求迫切的環節上『深耕』
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頂崗實習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