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思考

2023-05-21 23:50張雪
經濟研究導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財務風險防范措施高校

張雪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以及高校的不斷擴招,高校的自主權越來越大,高校的辦學和科研內容也越來越豐富,隨之而來的就是高校的財務風險越來越大。高校大多通過向銀行借貸的方式來解決資金不足的難題,許多高校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目前,全國高校80%以上的基礎建設資金來自銀行貸款,且貸款遠超出總資產負擔能力。隨著還貸期限的陸續到來,部分高校陷入以貸還貸、賣地抵債的窘境。如何有效防范與化解高校財務風險,保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是政府和高校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F28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7-0100-03

一、高校資金的主要來源及途徑

(一)財政撥款收入

高校的財政撥款收入是指由同級財政部門撥付給高校的財政資金收入,其資金主要通過國庫集中支付方式下撥。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在2000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87%,2019年達到4.04%(數據來源于歷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告》)。對于高校來說,財政撥款收入是其主要資金來源,并且財政撥款僅僅按投入導向分配,而不是按高校的產出來分配資金。

(二)事業收入

事業收入是指事業單位因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從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的經費撥款收入,高校事業收入主要包括教育事業收入和科研事業收入。教育事業收入包括招收學生所收取的學費、住宿費、考務費等,學校招收學生越多,所收取的學費、住宿費、考務費等就越多,這也是很多高校進行擴招的原因??蒲惺聵I收入主要包括縱向科研事業收入和橫向科研事業收入,科研事業收入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學校的科研水平和綜合實力。

(三)貸款收入

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鼓勵高校運用信貸、金融等方式融通教育資金。目前我國高校的融資手段主要為政策性融資,融資市場渠道主要來源于銀行。在高校擴招、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產業發展的趨勢下,以及國家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勵下,高校貸款收入成為高校資金來源的一個重要途徑。

(四)其他收入

高校其他收入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轉化收入、開展繼續教育培訓的培訓費收入等。對于一些較為實用的科研成果,可以將科研成果直接投入生產或者進行校企合作,使高校進入產業化,為學校創造收入,這也可以成為高校的一項重要資金來源。

二、高校財務風險的特點

(一)風險的客觀性

財務風險的客觀性是指風險無處不在,無法回避,無法消除,我們只能通過各種手段來應對風險,而無法避免或消除風險。高校財務也是如此。高校的財務活動一定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實現了預期目標,另一種是未實現預期目標。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其所處的市場環境、競爭環境和經濟環境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必然會造成一定的財務風險,這就是高校財務風險的客觀性。高校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高校的財務風險無法回避,無法消除,只能通過各種手段進行有效應對,盡最大可能減少風險發生或消除風險產生的不良后果[1]。

(二)風險的不確定性

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是指財務風險雖然可以事前預估和控制,但是由于財務活動的各種因素不斷發生變化,因此事前無法預估到財務風險的大小。高校財務也是如此,高校往往不以盈利為目的,因此在進行評估時一般也不以盈利能力作為評估指標。并且高校財務活動復雜多變,影響高校財務活動的因素眾多,比如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高校的財務資金使用會受到很多不確定性影響,因此想要事前準確把握高校財務活動能夠產生的財務風險程度是絕對不可能的。雖然高校財務風險具有一定不確定性,但只要在財務活動之前能夠意識到可能會存在或產生財務風險,對那些容易產生財務風險的點進行重點把控,有效地實施財務活動,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控制風險損失。

(三)風險與收益的共存性

財務風險與財務收益一般是共存的,并且成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財務風險越大,所對應的收益也越大。財務風險與收益的共存性,能夠促使高校更加重視財務風險管理,改善財務管理質量,從而提高財務資金的使用效率,高校的財務風險亦是如此。所以說高校的財務風險與經濟效益是共存的,高校的財務風險會影響高校的經濟活動,對經濟活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帶來不好的影響,勢必會影響高校的收益。

三、高校財務風險的類型

(一)債務風險

債務風險是指高校因為急速擴張,基建設施等得不到政府財政經費的足額報賬,采取從銀行或金融機構貸款,而造成的高校債務風險[2]。對于高校來說,面臨著高速發展和資金短缺的矛盾,因此很多高校會進行貸款籌資。但是高校作為非營利性機構,所投資的項目具有長期性,很多高校在舉借貸款的時候也沒有分析資金的需求,存在著過度舉債的情況。如果高校負債率太高的話,就會導致社會信用降低,出現資金流斷裂危機,從而導致學校舉借新債償還舊債的行為,或者為了滿足收支而壓減教學和科研經費,導致自身的教學科研質量受到影響。

(二)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主要分為辦學投資風險和校辦產業投資風險。辦學投資風險是指為了適應高校的發展,在人才引進、基礎設施建設、實驗設備及后期配套等方面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而導致的風險;校辦產業投資風險是指大部分校辦產業都是虧損的,但受體制的影響,高校需要對校辦產業承擔相應份額,這就會導致一定投資風險[3]。

(三)財務管理風險

財務管理風險是指高校在合同控制、預算管理、項目建設、資產管理、核算管理等方面的風險,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不足,就會導致高校的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浪費、決策失誤等風險,就會對高校發展造成很大影響[4]。學校作為事業單位,雖然破產的可能性極小,但是如果財務管理不當,就會出現資金浪費甚至資金短缺的情況,如果連學校的日常公用資金都短缺的話,勢必會極大影響學校的健康發展。

四、高校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一)缺乏風險防范意識

由于高校的非營利性特點,資金來源以財政撥款為主,導致高校工作人員風險防范意識薄弱,總認為高校不會破產,不需要對資金進行過度管理和風險防控。尤其是高校的財務工作人員對風險的防范意識也不夠強,一旦出現財務風險,就會導致無法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風險規避和防范,甚至會使學校陷入財務危機,阻礙高校正常穩定發展。

(二)債務資金管理不善

由于高校擴招、基礎設施建設,甚至是新校區建設等原因,高校對資金的需求急劇增加,但是我國的財政資金撥款規模并沒有跟上高校擴招規模的腳步,這就導致很多高校只能采取舉借貸款的方式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再加上國家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勵,金融機構對于高校的貸款審批條件非常寬松,甚至也不做細致的資格審查就直接貸款給高校,對高校貸款缺乏足夠的防范意識。這也導致很多高校不計后果地進行貸款,只要缺錢就貸款,也不考慮貸款風險和資金使用效益。相關部門對于高校的貸款監督力度也不夠,導致高校隨意使用貸款資金,造成資金浪費。

(三)投資管理不善

隨著高校改革的推進,高校自主性也越來越強,但是隨著自主性的提高,很多高校隨意跟風,追求所謂的“面子”工程,導致資金投資浪費,甚至在沒有得到有關部門審批的情況下,貿然進行高風險投資,極大加劇了高校所承擔的風險。大量購置實驗設備,重復購置相關設備或資產,不科學地高成本引進人才,導致資金浪費,資金使用效率下降,風險增加。校辦產業產權歸屬不清,規章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經濟效益并不良好,甚至存在嚴重虧損,這就在無形中加大了高校的財務風險。

(四)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高校財務風險,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財務預算編制制度不健全,高校預算編制并未將貸款資金的收支納入預算管理,日常經費支出的執行也并未嚴格按照預算編制執行,超預算支出的現象比比皆是,致使無法償還貸款利息或者貸款本金,從而產生財務風險。二是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對于經費支出的控制并不嚴格,有的支出不符合報銷流程。比如,購買一些大型設備的時候,尤其是購買境外企業的設備時,設備并未驗收甚至并未到達,卻提前支付設備款項,這就會導致嚴重的財務風險。

五、高校財務風險防控的措施

(一)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為了防止高校出現財務風險,應當加強高校管理人員尤其是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同時加大宣傳力度,讓所有工作人員了解財務風險,樹立財務風險防范理念,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高校財務部門工作人員應當定期參加相關培訓,提高財務工作的業務水平、風險防范意識以及風險把控能力,把風險管理落實到具體環節,提高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從而促進學校的整體發展。

(二)提高債務資金管理水平

高校作為貸款資金的使用主體,應當建立風險防范機制。首先,貸款之前應當評估各種貸款的成本和風險,對每一個貸款項目都要做可行性分析和風險評估分析,力求用最低的成本、承擔最少的風險來支配最合理的貸款資金。對于貸款資金,在使用過程中應當樹立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的眼光,要注重貨幣資金的時間價值和使用效率,提高貸款資金的管理水平。如果貸款資金不能及時償還,有可能會出現“借新債還舊債”的惡性循環,導致學校負債累累,甚至出現財務危機,從而影響學校各項工作的進行。因此,必須提高貸款資金管理水平,樹立貸款資金管理意識。

(三)加強投資管理

高校應當重點關注基建設施投入、引進人才投入以及校辦產業投入等,重點分析這些投入的產出比,進行投資效益分析。制定相關的投資管理制度和實施辦法,規范投資行為,規避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效益[3]。對每一個投資項目,學校都應當進行可行性分析,對投資規模、目標、成本、方式、風險和收益進行分析,從而選擇合適的投資項目,投資后還應當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對投資項目進行監督和檢查。加快校辦產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校辦企業加強管理,提高經營效率,對于年年虧損的校辦企業,應當予以注銷處理。完善校企合作項目,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加快產業化進程,實現校企合作的雙贏,降低學校的投資風險。

(四)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健全預算管理制度,高校應當根據實際需求統籌安排和使用學校各項經費與資金,做好財務預算編制和財務核算工作,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制度,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學校的財務管理,維護學校正常的財務秩序。加強學校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建立并完善財務會計人員的責任制度、重大事項處理制度、內部牽制制度、財務風險防控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會計信息分析制度等。同時要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對于固定資產及其他實物,定期進行清查,確保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對于財務管理應當加強落實經濟責任制,以有效防止學校各職能部門之間總體財務管理的失衡,促使各級領導和財務人員在工作中嚴格按照財務管理規定行使權力,且承擔相應的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責任[5]。

(五)構建高校財務內控體系

高校構建財務內控體系主要是通過指定系統的財務內控制度以及規范財務有關工作流程等手段,保證相關業務活動能夠有序開展,為財務管理提供精準真實的數據信息,從而確保學校財務安全。高校財務內控體系建設主要是將經濟業務活動流程框架分類,對一級流程,如預決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購管理、工程管理等根據實際工作狀況,劃分為多個二級流程,再將每個二級流程細化為三級流程,并且對每個三級流程進行梳理,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和內控要求,確定合理的程序步驟,針對上述的重大風險和重要風險,找出其中的關鍵步驟和可能發生風險的關鍵控制點,將業務流程進行圖示化,借助專業工具,畫出具體的業務流程圖。

結語

高校財務風險的類型主要有債務風險、投資風險和財務管理風險,一旦出現財務風險,勢必會影響學校的發展。本文重點分析高校財務風險的特點,包括風險的客觀性、風險的不確定性、風險與收益共存性等特點,以及高校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認為主要有缺乏風險防范意識、貸款資金管理不善、投資管理不善以及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對于這些原因也給出具體的防控措施,主要有樹立風險防范意識、提高貸款資金管理水平、加強投資管理、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構建高校財務內控體系,實現對高校財務風險的防控和規避,保證學校的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榮娟.高校財務風險特點及防范機制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35(11):95-97.

[2]? ?張孜彥.高校財務風險的類型及其防范探討[J].時代金融,2020,(20):122-123.

[3]? ?蔣業香,李存芳.新階段高校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財務稅收,2021,(290):5-7.

[4]? ?趙丹妮.基于內部控制視角的我國高校財務風險防控研究[J].中外投資,2019,(9):136-137.

[5]? ?王靜.高校財務人員崗位職責與財務管理風險探討[J].營銷界,2021,(1):195-196.

[責任編輯? ?衛? ?星]

猜你喜歡
財務風險防范措施高校
網絡支付風險及其防范措施
網絡監聽的防范措施
PPP項目中的常見風險識別及防范措施
財務風險預警研究綜述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管理及控制研究
煤礦井下測量的常見問題及防范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