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音樂課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滲透

2023-05-24 15:26楊芳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研究思政教育

摘 要:一個國家的發展進步離不開教育,而青少年階段則是“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對于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不僅要重視對各學科基礎知識的傳授,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德育的重視,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音樂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實施路徑,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已成為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的重要課題。鑒于此,文章從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對思政教育與小學音樂欣賞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小學音樂欣賞課開展思政教育的實踐方法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思政教育;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3-0013-03

引? 言

思政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方面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強化思政教育價值的引領作用,充分將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已經成為當前各階段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一項重要要求。音樂學科作為小學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傳授學生專業的音樂知識,同時還可以為思政教育的滲透提供良好平臺。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對于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充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潛移默化中將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學活動已經成為當前廣大小學音樂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思政教育簡單來說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思想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1]。以往的思政教育主要是依靠政治課的教育來進行的,隨著國家教育方針的改革,以往單純說教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經逐漸被淘汰,新課程改革更強調思政教育和其他學科的有機整合,即在其他學科教學中潛移默化地為學生滲透思政教育內容,發揮思政教育的育人價值。音樂學科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聆聽音樂、欣賞音樂、表現及創作音樂的過程中體驗音樂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感知音樂作品中蘊含的真善美及美好品德,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智慧的育人效果。音樂教學是美育的重要實施路徑,同時也是德育的重要輔助手段,其本身的特點也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融入提供了良好條件。

二、思政教育與小學音樂教學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音樂學科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美術、體育等藝術類學科越來越受關注,不再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邊緣學科”。相對于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類學科而言,音樂學科更加輕松,更加生動、有趣,也更容易受到學生的青睞和認可,這也為音樂教學中思政教育的滲透提供了良好的契機[2]。同時,對于音樂教學和思政教育而言,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音樂教學中合理地融入思政教育,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體會音樂背后的故事和力量,促使音樂教學更具深度和廣度。同時音樂則能讓思政教育的方式更加靈活,便于學生接受。這也決定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較強的可行性。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欣賞富有愛國主義精神的革命歌曲,或者是一些宣揚愛國主義情懷的歌曲,這既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接受美好音樂的熏陶,又能讓學生在欣賞音樂和演唱歌曲之余接觸到愛國主義思想及愛國主義精神。

三、思政教育與小學音樂教學融合面臨的問題

(一)小學音樂教師缺乏對音樂教學價值的研究

小學音樂課的音樂欣賞能夠為小學生提供審美平臺,提高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具有鼓舞性質的音樂歌曲能激發小學生蓬勃向上的動力,拓展小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音樂教育除了是審美教育,也是對人的精神與思想的教育,但是在小學音樂的實際教學中,音樂教師往往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認為思政教育應該是思想政治教師的工作,和音樂課關系不大,這種思想阻礙了思政教育在小學音樂中的實際應用?!读x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音樂教學把思想政治教育與音樂審美培養融合,使小學生達到思想層面的提高,藝術審美能力的提升教學。

(二)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上融入思政教育受阻

其實,好多音樂教師已經認識到通過音樂教學可以實現對小學生的思政教育,也理解把兩種教育結合能夠給小學生的成長帶來很大幫助。但是受傳統教育理念、教學習慣的影響,很多教師雖然能夠認識到音樂教學和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但是未真正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或者未深入探索實現音樂與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徑,仍然只是按部就班地沿用傳統模式來進行授課。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較多,如教師的個人因素,教師的知識結構有限,對思政教育內容的了解較少,不敢隨意開展融合教育。另外,在應試教育理念下,很多學校、教師及家長仍然將教學重點集中在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上,對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的重視度較低,這不僅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狀態,讓學生產生音樂學科并不重要的錯誤認知,也會對音樂學科的教學質量、音樂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質量造成影響。

(三)學校不重視對音樂資源的整合與應用

當前,很多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只是簡單地根據教材內容講解基本音樂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陳舊乏味,很難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無法讓學生實現思想層面的變化。另外,思政教育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滲透效率低和學校對音樂資源的開發利用不足也有較大關聯:小學重視對音樂資源的整合與應用就有利于思政教育的融入;小學重視分數忽略德育的發展就不利于思政教育在音樂課堂的實現。隨著教育信息化的興起,小學出現了教師教學能力參差不齊,缺乏對現代音樂教學理念與方法的研究的問題,這也會嚴重影響思政教育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融合效果。

四、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具體教學措施

(一)提高教師的審美與思政教育能力

教師是整個音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專業能力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音樂學科的教學質量[3]。因此,想要實現音樂教學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前提必然是要提升音樂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提升音樂教師自身的思政素養。

首先,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政教育能力與審美能力。教師自身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對思政教育內容的了解程度,也決定著思政教育的滲透效果。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念及新的教學方式,促使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得到不斷提高,以更好地為教育工作服務。同時,學校方面也需要定期組織音樂教師進行學習培訓,培訓內容不僅要包含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同時還應包含思政教育內容、思政教育與學科融合的方法及典型案例等,以此來提升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以及思政教育的滲透能力。在完成培訓后,學校還需組織教師進行考核,將考核成績和教師績效掛鉤,以提升教師的重視度和責任意識,充分發揮培訓的價值。

其次,教師要堅持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貫徹審美理念,把審美理念滲透于音樂教學的方方面面。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感知音樂的美,感受音樂的魅力,理解音樂的內涵,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與內容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歌唱比賽、演奏比賽等,通過多元化的音樂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真正熱愛音樂學習,并積極主動投入音樂學習,從而為思政教育的滲透創造良好的條件。

最后,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小學音樂教師想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就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其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學習需求等,然后以貼合學生情況的方式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元素,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音樂課堂上獲得思想教育,有效實現音樂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

(二)深挖教材內容,明確音樂教學目標

小學音樂教材內容體現了愛祖國、愛人民、愛生活的家國情懷。一方面,小學音樂教師要加強對教材的研究,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中所蘊含的審美要素、政治要素及育人價值,并將思政教育要素融入音樂教學目標,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智力特點制訂合理的教學方式,合理地將思政教育融入音樂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時,教師就需要在課前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并將“通過音樂學習激發學生對國旗及祖國的自豪感”作為該課的主要思政教育目標,將“愛國情懷”作為本節課的主要教育基調,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活動設計,讓學生在聆聽音樂、欣賞音樂、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認識國旗,理解國旗的內涵,同時指導學生模擬升旗儀式、向國旗敬禮等,以這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促使音樂課堂從單純的音樂知識學習向思想政治教育、良好品德塑造延伸,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小學音樂教師還要合理地設計音樂欣賞情景,加強學生的親身體驗感,如:利用大合唱培養學生的團體主義精神;在樂器方面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手、腳、腦的綜合協調能力;通過紅色歌曲、愛國歌曲提升小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升音樂教學質量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普及,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網絡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信息技術的應用無疑給各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更多可能。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不僅可以獲取海量的教育資源,同時還可以通過視頻和圖片直觀地分解教學內容,從而讓課堂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同時也更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獲得學生的認可。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教學活動,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來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并為思政教育的滲透融合創造更好的條件。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例,教師在教這首歌時,可以通過視頻播放這首歌產生的背景與原因,讓學生感受到戰爭年代的艱苦環境,認識到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增強學生對國歌的敬畏感。又如,在《歌唱祖國》的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先欣賞這首愛國主義歌曲,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想象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飄揚在空中的情景。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大閱兵圖片、戰士們保家衛國的圖片等,以這樣的方式給學生帶來聽覺、視覺等多感官刺激,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歸屬感。在完成對歌曲的聆聽欣賞后,教師可以適時開展思政方面的引導教學,簡單地介紹一下這首歌的創作背景,以及當時作者是在怎樣的情緒下將這首歌曲創作出來的,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情緒,以及對我們黨帶領人們建立新社會的崇敬之情。之后,教師可以再次帶領學生聆聽這首音樂,讓學生在知曉歌曲背景的基礎上用心去聆聽,讓思政教育隨著歌曲植入學生的內心深處,在學生心底埋下正確的政治思想理念,為其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結? 語

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教育的根本,也是未來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一個必要的教育步驟和前提,只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出來的有正確的“三觀”以及正確的政治思想覺悟的人才能為未來祖國發展、社會主義的進步貢獻出無限能量。通過課程思政的方式將思政教育融入小學生音樂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欣賞美好音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熏陶。如何有效地開展課程思政工作,如何有實效性地將音樂課與思政教育結合起來,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和執行的工作內容,更是未來教育工作的一個試點,值得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張海燕.淺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5):117-118.

童燕.小學音樂教學與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學),2022(4):49-50.

朝日雅.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探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小學音樂教學中踐行思政教育的路徑與方法研究”(立項編號:JSZJ2102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楊芳(1976.7-),女,福建平潭人,任教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樓第一中心小學,一級教師,大專學歷。

猜你喜歡
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研究思政教育
用流行音樂激活小學音樂教學的策略研究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實踐研究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校公體課中的實踐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微課的實踐教學研究
小學音樂快樂學習的三種方法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