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策略

2023-05-24 08:21徐培鈞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創新意識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摘 要: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界的重點關注內容。而小學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在傳授學生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等方面效果顯著。但從以往的數學教學來看,教師一味重視學生的解題能力,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很多教師仍然存在“唯成績論”傾向,從而使學生的未來發展受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將教學的重點從提高學生的成績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進行轉變,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積累數學知識的同時,獲得創新意識的培養。下面,文章將結合作者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下的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進行分析,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創新意識;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3-0059-03

引? 言

目前,在素質教育普及的大環境下,“核心素養”

這一理念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關鍵,所以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此才能培養出符合當前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才。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讓學生可以就某一數學知識展開探究,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不被束縛得到發展。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如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式單一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所以教師應該予以重視。

一、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落后,學生易陷入定式思維

多年來,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受應試教育影響較重。這些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以一種固定的模式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而且一些教師為了讓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快速提升,還會讓學生嚴格按照自己給出的解題步驟進行作答。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數學解題方法,但長此以往,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式[1]。這樣一來,當再面對一些新型的題目時,即便學生已經學過相關的知識,但是依舊無法利用已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嚴重影響學習效果。

(二)教學方法單一,難以激發學習興趣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會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弊端很多:一方面,教師只從自己的角度思考,給學生灌輸各種知識點,忽略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另一方面,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考慮到學生今后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數學課堂淪為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習,思維會變得越來越不活躍,最終失去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2]。

二、基于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策略分析

(一)構建教學情境,鼓勵自主提問

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想基于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不應使數學教學脫離實際,而要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規律,從而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提供契機[3]。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多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提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營造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學情境的應用還可以加強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使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形象,這樣學生在學習和認識數學知識時也會更深入,從而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六年級“折扣問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購物經驗來開展情境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超市貨架圖,并為學生構建超市購物這一教學情境;然后教師可以超市購物有折扣的情境,將學生代入購物員、顧客的角色中,并鼓勵學生自主提出一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有的學生會模擬超市購物的場景,提出問題如:“某汽車模型原價186元,現在打8折,請問價格是多少?”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其他學生進行作答。通過這樣的方式,本節課所講解的折扣問題就可以穿插于情境中,如此不僅可以帶動課堂氣氛,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自主提問的意識,讓學生輕松掌握購物過程中存在的價格關系,提高學生對百分數這部分知識的應用能力。

(二)引導學生實踐,打破思維定式

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想基于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采取一系列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實踐和探索,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以此來達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4]。因此,教師可以從學生自身出發,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并引導學生利用手邊的工具實際操作,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多角度考慮問題,尋求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解答方式。在具體的實施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一些課堂實踐活動,同時根據學生給予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和完善課堂活動,促使每名學生都能樂在其中,從而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例如,在解決“大樹有多高”這一問題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思考:“我們校園中有一棵大樹,已經長了二十年,現在學校想要了解這棵大樹有多高,同學們有什么好辦法來測量呢?”有的學生會想到物高和影長可能存在一定的關系,在學生提出這個猜想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幾根已知長度的木棍來驗證這個猜想,得到“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物高和影長比值相同”,最后再通過測量大樹的影長來計算出樹高。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在“猜想→驗證→實踐”中不斷探索,感受數學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多種可能,打破思維定式和課堂框架,培養創新意識。

(三)整合教學內容,拓寬數學視野

在小學時期,教師要基于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展開課堂教學,就不應將目光局限在數學教材上,而是要借助各種有效的教學資源,將其與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整合,這樣才能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掌握多角度分析數學問題的方法,實現視角的多元化[5]。

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就必須拋棄以往“唯教材論”的教學觀念,將數學與實際生活以及其他學科知識等進行整合,為學生創造更多元的教學方式,營造更豐富的教學環境,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

例如,在六年級數學“確定位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將實際生活和地理知識進行整合。首先,教師可以借助相關地圖軟件,將所在城市的地圖用多媒體設備呈現給學生,并在地圖上標注出學校的位置。然后以學校為中心,讓學生辨別自己家的位置在學校的什么方向。在學生辨別了方向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連接學校和自己家的位置,并借助量角器、尺子等工具,測量自己家與學校之間的各項關系數據。最后,教師再讓學生結合所測數據,計算學校和自己家的距離,說說自己的家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偏離多少度。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地圖說一說自己回家的路線,以及在路上會經過哪些明顯的標志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不再局限于教材,其知識面會得到拓寬,創新意識也會得到培養。

(四)激發探究興趣,學會獨立思考

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6]。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展開探究,通過自主探究來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诖?,教師可以借助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活動來開展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探究,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例如,在“體積單位進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回顧面積單位進率的推導過程,出示一個邊長為1分米和一個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形,讓學生說一說它們面積的關系及邊長的關系。學生可以很自然地得出它們的面積相等,第一個正方形有1個1平方分米,第2個正方形有100個1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在學生充分感受面積進率的推導過程后,教師再提出問題:“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你能說說其中的道理嗎?”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這樣學生從已有知識和方法出發,能夠順利推導出一個新的知識點,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實現獨立思考的創新過程。

(五)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創新意識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所設計的數學題目大多條件充分且必要,解題方式和結論單一,這種數學題目很容易禁錮學生思維,影響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7]。因此,教師有必要為學生設計一些開放性的數學題目,如問題本身開放、問題條件開放等,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問題條件開放為例,其主要是通過改變已知條件,促使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或者得到不同的答案。通常來說,問題條件開放可以分為“條件有余”和“條件不足”兩種。另外,教師還可以只給條件不設問題,讓學生自主提問,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以“條件有余”類問題為例,這類題目是指題目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存在多余的部分,這部分的已知條件不僅能帶來不同的解題方法,同時也會給學生帶來干擾,學生必須區分清楚,才能順利解答問題[8]。例如,

在蘇教版數學六年級“百分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小花家位于小林家和學校之間,且在一條直線上,小林家和學校的距離是小花家和學校距離的2倍,而小花家和學校的直線距離是800米,如果小林放學回家采取步行的方式,耗費的時間是20分鐘。請問,小花家和學校的距離是小林家和學校距離的百分之幾?”這個問題存在多余的條件,而且由于學生使用條件的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其一,從已知條件“小林家與學校之間的距離是小花家與學校距離的2倍”就可以直接解答這個問題,即50%,而其他條件為多余條件。其二,利用“小花家與學校之間的距離是800米”和“小林家到學校的距離是小花家到學校距離的2倍”這兩個已知條件,可以分別計算出小林家和小花家到學校的距離,即小林家與學校的距離是800×2=1600米,小花家是800米,然后再計算百分比,即800÷1600×100%=50%。

再以“條件不足”類問題為例,這類題目是指題目中給出的已知條件不全,需要學生結合實際去補充條件。例如,在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百分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在一個停車場里,停有摩托車和汽車,車輪總共有42個,請問摩托車是汽車的百分之幾?”在這個問題中,汽車的輪子是四個,而摩托車卻分為三輪摩托和兩輪摩托,所以學生在計算這個問題時,需要自己補充條件,如假設摩托車都是兩輪的,或者假設摩托車都是三輪的等,而由于學生補充的條件不同,計算出來的答案自然也不同。

在學生自主提問環節,教師可以給出一些條件,并提出問題:“你能針對以上條件提出什么問題?你能提出一個兩步或三步計算的問題嗎?”這既能讓學生深入思考條件,又能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此外還可以讓學生之間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教師鼓勵學生將問題寫到作業本上,給其他同學“布置作業”,既能激發學生的提問熱情,又能促進學生之間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結? 語

總而言之,創新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它是國家和民族得以不斷發展的源源動力。小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其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可忽視。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通過構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實踐、整合教學內容、激發探究興趣、設計開放性問題等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馮梅.基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下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1):278.

黃玉香.小學數學基于核心素養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J].讀與寫,2021(7):177.

蘇綠端.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8):101.

蔡志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生創新意識培育策略淺談[J].基礎教育參考,2019(18):48-49.

尤麗潔.小學數學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46.

張靜.小學數學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32):14-15.

楊卓.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對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J].基礎教育論壇,2021(25):40-41.

付小麗.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東西南北(教育),2020(12):89.

作者簡介:徐培鈞(1986.4-),男,福建壽寧人,

任教于寧德市華僑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創新意識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淺析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