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社會化”與“個體化”傾向的思索

2023-05-30 10:48林勁博
理論觀察 2023年1期
關鍵詞:社會自由個體化

摘 要:人的誕生發展過程本質上也是人作為個體尋覓自身,以及人類社會作為群體不斷形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發展呈現出兩面性,一方面,人作為一個實在的個體,傾向于自我發展與掙脫束縛,彰顯個性,強調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人自從誕生起長期以群居方式共同生存,在發展過程中,為了群體利益以及相應的個體利益,人們會選擇讓渡某些個體權利,而去在群體中得到庇護、尊重與承認。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思想界關于上述兩種傾向始終處于爭論不休的狀態,并且相應地形成各種理論,互相之間也時常發生論戰。相比于比較各種理論孰優孰劣,探討這兩種理論傾向背后的原因或許有更大的價值與意義,在探索的同時,發現這兩種思想各自的優點,并擇善而從,或有更大裨益。

關鍵詞:人;社會化;個體化;社會;自由

中圖分類號:C9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3)01 — 0044 — 05

人類自誕生之日起,便在“社會化”與“個體化”兩種傾向之中徘徊。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長期受到基于這兩大傾向的各種理論的影響。

在人類發展歷程中,我們很難確定人的個體意識與群體意識中何種意識覺醒的更早,但不否認的是,這都是在人的社會歷史中逐漸產生的。對于個體意識,人類可能首先產生于與自然之間的分離,在與自然環境的交互中,人類逐漸與自然之間出現分化,這種分化可能基于人與自然之間的分工,自然負責供給,人類負責索取,形成一種主客二分的狀態,“即以人的勞動換取自然的產品”①而這種分化并非到此為止,隨后則開始了人與人以及每個人自身的分化與重組,這同樣可以從分工的角度理解,各人意識到自身的“比較優勢”,更愿意用這種比較優勢去換取自己需要的產品。在這種物質基礎上,每個人開始意識到了自己與他人的區分,個體的思想逐漸產生。

但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人也存在互相之間的協作,從人與自然的角度而言,人類個體的力量在自然當中勢單力薄,難以從自然中獲取生存資料,因此會傾向于合作以獲取各種物品。而從人與人的角度上來說,分工后必然要有交換來幫助每個人獲取生存所需的各種物品,通過相互協作,進行帕累托改進,人類社會逐漸形成,人的社會屬性進一步加強,這對以后人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從“社會化”與“個體化”兩個方向分別進行分析,探索各自理論形成的原因、發展動向,并博采眾長、擇善而從,對于各種社會理論的發展以及現實社會的建設都大有裨益。

一、人的社會化傾向的現實基礎

在這一部分中,我們將首先來探討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曾經經歷的幾個群體組成方式。從這些群體發展的脈絡中,我們可以探索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人類群體組織形式在不同時期的組成特點,并通過分析這些特征,研討人類在不同歷史發展時期遇到的難題與挑戰,以及采用這種組成方式的原因。

首先,我們來關注人類社會較早期的族群組成形式。這種形式有很多人將其稱作“原始社會”或者“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針對于此,在下文中將統一使用“原始社會”這一稱呼,并針對性地介紹這種群體組成形式的特點。應該說,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組織形式。人類作為一個群體產生的過程就是原始社會持續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階段,人類的意識逐步覺醒,最明顯的便是開始使用勞動工具,并在勞動中產生了簡單的協作。這一時期人類本身的力量較為弱小,幾乎無力同自然界展開斗爭,在與其他物種爭奪生存資源的斗爭中經常處于下風,在這種形勢下,人類為謀取生存資料必須共同勞動,發揮合作的力量。這個時期人類的結合與協作,更多的是為了求取作為一個群體的生存權。所以人們之間的連接關系,大致以血緣關系為紐帶,進行簡單地分工、協作、生產、生活。

隨后,人類的組織形式進一步發展,其社會屬性愈發凸顯,社會表現為人與環境形成的關系總合,人類的生產、消費、政治、教育等都包含其中。也就是說,作為社會存在的人類,相互之間的聯系不再依靠簡單的血緣聯系以及分工勞作,其聯系已經由單純的生存需要逐漸蔓延到其他領域,這也體現了人類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延伸出的對其他領域的需求?!吧鐣本哂幸欢ǖ慕M織性和文化性,是人類以及多個共同體有機的組合,其作為整體,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這些個體之和,這與其特點是相關的,不是簡單的個體的加法,而是更加有機的組合。譬如墻和磚,墻不是磚簡單的數量的集合,當磚集合起來形成墻的時候,其具有磚本身所不能具有的一些特征,而這并不是同等數量的磚能達到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組合不當,那么則會使其功能更加削弱。

當社會進一步發展后,人類社會新的組成形式,即延續至今的主要組成形式——國家便誕生了。從一個角度上來講,國家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們之間的聯系不斷加強,相互之間的依賴不斷加深的情況下的產物,而從一定角度上來說,國家也是共同體不斷發展的結果。如亞里士多德所言,“其國家之起源,即由于人類繁殖所需的一對男女以及生來就為主人與奴隸的相互保全欲求,自然而然地構成家庭,由此逐步形成一個自然村。人類天性向往美好生活,為了滿足這種本性欲望,繼而在自然村的基礎上自發地建立一個共同體。這一順其自然發展形成的共同體,就是國家?!雹賴业谋旧?,將比原始的共同體、社會的組織形式提供更多的國家所特具的特點,在國家中,我們看到了諸如立法、行政、司法等全新的分工,也看到了警察、軍隊等國家暴力機關的出現,同時國家也開始了教育、文化、醫療等新的功能。在國家中,統治者以及官員變得專業化,同時人與人之間原始的平等被打破,權力中心的集中化開始出現,對于整個族群的管控開始脫離了原始的血緣紐帶,政治權利逐步制度化、非人格化、非家族化,體現了社會進一步發展為國家后的新特點。但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國家無疑是一種人的社會化傾向明晰的現實體現,也是一種比之前的所有制度都更體現人的社會化傾向與群體結合性的社會組織形式。

二、人的社會化傾向的演變路徑

在前文中,我們主要介紹了幾種人類的族群組織形式,他們均有不同的特點,但在一定程度上都顯現了人類在歷史進程中,進一步分工、合作,依賴于集體不斷發展的特點。在這一部分中,筆者將以“社會化”來代表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對集體的渴求與依賴的特點,并對其進行分析。

人類在進入智人時代之后,其自身便擁有了意識,而在人類個體相互合作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集體與社會的思想,并在其中開始擁有了社會化的傾向。人本身便是兩性關系的產物,從其出生起就與血緣關系等紐帶有了不可脫節的聯系。

從原始社會起,人便生存在一個群體之中,對于整體有了不可脫節的依賴性。在原始社會開始出現分工、合作的時候,人便已經被納入了社會的大集體,在這個集體中,人們將要去完成自己更加擅長、更加適合的工作,比如打漁、捕獵、采集等等。在這種形勢下,人們自我所完成的工作實際上不能滿足自身以及家庭成員的需求,同時通過勞動所得到的東西需要在社會集體之間得到承認,并進行交換。在許多原始部落,都會按照性別、年齡、身高等分配工作,比如男人打獵猛獸,女人編織籃子等。而在一些部落,為了照顧部落中處于弱勢的群體,以及維持整個部落的存在,不會由于某一位成員過于優異的能力而使他想要脫離這個整體,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法國著名人類學家與社會學家Pierre Clastres的著作Society Against the State(《社會反對國家》)中就講到南美洲的瓜亞基人,男人和女人的分工極其明確,男人負責打獵,女人負責采摘,各司其職,絕對不可以有一點混淆。而因為男人在打獵過程中由于個體差異巨大,每個人所得到的獵物數量是有較大差異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照顧那些因身體柔弱而難以獲得大量野獸又需要養家糊口的男人們,同時也為了保證這個群體對每個人都有一種約束與束縛,而不至于使個體的人萌生脫逃這個社會的想法,瓜亞基社會建立了一個制度:每個男人不能吃自己打獵得到的獵物,否則會受到來自神的詛咒。此時,每個男人打獵得到的獵物都必須上交,每個人實際上拿到的便是他人的獵物,這樣的話,每個人都必須依靠這個社會,和這個社會中其他人的勞動成果來完成自我的生存。這也是最原始的將人束縛于社會之中的方式。

在隨后的社會發展中,人類首先進入了奴隸社會。在奴隸社會時期,最大的特點莫過于奴隸主完全掌握了生產資料,甚至對奴隸本身也擁有所有權。奴隸喪失了個人自由,被以一種實際上充滿血腥與不光彩的方式挾持進了社會化的潮流,他們必須依賴于社會整體才能進行生存與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個體融合于整體之間,達到了初步的一種社會化。在這個過程中,人們自身不得不走向了社會,奴隸主為了在其自身階級內謀得更大的利益而進行交流,而奴隸自身則在奴隸主的強迫下在集體中進行勞動、搏斗、戰爭……這是一種較為原始與殘酷的社會化,人在脅迫下走向了社會這個整體。

在封建時代,地主階層占據了主導地位,土地資源并且通過對土地的占有,來對農民等階層進行控制。在這一階段,人們的社會化,與奴隸時代相比,進步并不是特別巨大。自給自足成為了這一時期的主旋律。在中國,小農經濟盛行,男耕女織式的生產、生活方式在這一時期非常廣泛,在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方式下,人們完成了糧食、衣物等多種生活必需品的自我生產與自我消費。在歐洲,莊園式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幾乎是將一個莊園變成了一個生產單位,在這個單位中幾乎能完成人們日常生活所有的需求。因此人們將更少地走向社會,在與社會的交流中主要還是交換鐵具、食鹽等不能自我生產的生活用品。在這一時期,國家這個新生的社會組織形式變得活躍起來,人們在自身生產單位之外最大的合作與交往便是與國家之間的交往。人類的社會化在這一時期主要體現在與國家交往之中所擁有的權利以及義務。人類沒有走出自己所局限的小圈子,而是在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圈子里逐漸發展,以至經過了數千年。

當蒸汽機的聲音隆隆作響,人類開始步入了在許多國家還延續至今的資本主義時代。在這個時期,首先以小工場、小作坊為起點,人們開始告別自己所局限的家庭或莊園式經濟,走向社會,與社會上的各種人,各種資源開始了深入的交流,而人也進一步加快了自身的社會化進程。人們走入工廠,走入社會,其自身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都需要在社會集體的背景下實現。在這一時期,社會分工進一步精細,越來越多的人在時代潮流的裹挾下,開始成為社會運轉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社會的整體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每個人都不再可能以自己本身或幾個人的小群體滿足人類生存的需要。他們只能將自己待到社會上參與社會的分工勞動,又或者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帶到社會上尋求承認以及交換,而這些,都是人不得不走向社會化的原因。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學者們開始意識到社會化的問題,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與看法。馬克思在1845年《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舊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市民社會,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①這直觀地體現了在資本主義時代來臨之際,哲學家們對于人類本身的研究也開始以社會化的人類作為起點。人類個體具有適應社會、發展自我的需要,而社會本身又有延續自身、有序運行的需要,兩者相互結合,尋求統一,將更加促進人的社會化,而這種社會化統一于資本運作下的社會化的生產和勞動之中,馬克思除了在論述社會化的人以外,還使用了社會化了的人類、社會化的工人等概念,同時使用了生產資料變為社會化的、社會化的生產、社會化勞動、社會勞動等概念。在這些概念中,很明顯地將這一時期的人、生產資料與早期的生產主體、生產資料等對立起來。在這一時期,人變為社會化的,生產資料變為社會化的、社會化的生產、社會化的勞動成了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要求。

三、人的個體化傾向的現實基礎

應該認識到,人的個體化傾向同樣是一種潛藏于個人思想中的重要傾向。但是如前文所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人類需要通過相互之間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自我的生存,因此社會化更像是一個順理成章的結果。而人的個體性傾向雖然潛在于人的思想之中,但是從強調個體的自由,強調自我的價值的相關思想則是在封建社會末期才大規模地被推上歷史的舞臺的?!皞€體化”的概念源自于社會學,指的是“人的解放”過程,即個人從宗教信仰、封建社會體制和階級隸屬關系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不再“被他人所約束,而進入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過程。個體化的哲學表現形式為“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在西方世界作為一種正面的價值和社會道德準則被普遍認同:一方面,其強調個人有權利追求自身的利益與幸福;但在另一方面,也指出個人為追求自身利益而做的任何事都不得侵害他人。在啟蒙運動中,“自由、平等、博愛”受到了廣泛的推崇,在這一時期的文藝作品也都以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為重要的宣傳對象。

而在人類社會走入資本主義時代之后,雖然社會合作明顯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斷加深,但伴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加劇,個體化傾向也開始越發明顯,并且隨著私有制的發展而發展。所謂經濟決定思想,當個人的經濟走向私有之后勢必會導致人們更加重視個人利益,強調通過個人的努力而達到世俗層面的成功。而當社會通過個人的成功去評判他人的時候,輿論導向也會促使人們個體化的傾向更加明顯。

在后現代,社會的交流合作也在持續增多,人們的社會化依然也在不斷增強,但是社會的“去一體化”和多元化也在不斷增強,伴隨而來的是人類對“個體化”的進一步崇拜,人們在多元選擇下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價值取向,自己的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社會階層的流動性也變得更加巨大,網絡時代互聯網的迅速普及,讓每個人都想發出自己的聲音,都想取得更高的地位。人們在掙脫了原始的所具有的社會紐帶的束縛后,開始謀求成為一個選擇和規劃自己生活,具有明確的自我認知、自我人格的人。人在某些方面的“個體化”、“原子化”、“單子化”似乎已經成為了一股時代洪流。

四、人的個體化傾向的理論維度

人的個體化傾向除了現實基礎的演進路徑外,其同樣存在自身的理論維度與視野。在人的個體化傾向當中,自由無疑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進一步探討。而談起自由,也總會要提到它的“孿生兄弟”自然,自由與自然各有什么特點,有什么相似,有哪里不同,為什么會演變出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的重重理論特點?

首先,自然在原初有三重含義:一是自己如此,自然而然,所謂客觀性,便是“萬物興歇皆自然”,強調自然的本真性以及純潔性,其自然而然地存在,不加任何修飾與改動。二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作為一個實體而存在的大自然或自然界。第三則是自然物,作為人的對象意識中所認識的可用之物與無用之物。人的本身在一開始毫無疑問也作為一種“自然物“存在,其不加修飾,以一種本真的特性而存在,更多地體現其動物性的一面,如求食、求生、求偶等。其與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動植物相似,保持自然所擁有的狀態,這種狀態也稱為“自在”。

而“自由”則來源于“自然”,卻又高于“自然”?!白匀弧钡谋旧砀嗟氖巧鲜鏊岬降摹白栽凇?,而人類的自由既需要“自在”,又需要大量的“自為”的行為,通過“自為”來表達自身的需要與訴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更像是自然界的“逆子”,來源于自然界卻不甘心受制于它,而在尋求自我的突破與提升。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便很好地反映了人類這樣的心理,我們的身體是大自然給予的,掙脫不了動物其本身就必須經歷的生老病死,逃脫不了出生、發育、成熟、衰弱等種種生命周期中必須經歷的過程。但在動物身體之上,又有人自身所具有的意識,以期望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抬頭看世界,追尋真理。而這大概也就是文明的起源。

在“自在”的基礎上進行“自為”,人類開始追尋其自身所認為的“自由”。關于“自由”在人類價值觀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自由與愛情》想必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①這首詩歌的代代傳承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類這個群體對自由的向往。自由意指人類可以自我支配,擁有自身的自由意識,但同時也需要對自身的行為負責。在這種語境下,人類試圖擺脫過去那種奴隸社會情況下受制于奴隸主以及后期受制于地主階級的境地?!白杂伞痹谥袊盼睦锏慕忉屖恰坝捎谧约骸?,就是自己做主,自己決定自己的一切,在歐洲則含有“解放”、“解脫”之意。雖然在許多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的作品中都提到了“自由”,但至今沒有一個準確明晰的定義。據著名的自由主義大師、英國劍橋大學歷史系教授、歷史學家阿克頓勛爵統計,對“自由”的界定竟有200余種之多。但就其實質,基本都強調個人與自我的主導地位,傾向于“個體主義”。人類在“自在”的基礎上進行“自為”,追尋的是自我看來的心中的自由,不再拘泥于自然界所賦予的動物性的本性,而追求更多的精神財富與更高的精神境界。對于自由的劃分,以賽亞·伯林提出了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兩種,為當代的自由觀提供了一種思路。所謂消極自由指的是沒有收到別人干涉或沒有受到人為束縛的自由,根據這一定義,就是說一個人有做絕大部分甚至是所有事的自由,別人與外物不得加以阻止,他能不能做到是自身能力的問題,但任何人都不能去阻止他做這件事。另外一種則是積極自由,倡導的則是個人做自己的主人,希望自己的生命以及決定是取決于自己而非他人的,知識期望自己成為自己而非受別人意志所支配的工具,其重點在于”能做自己的主人“。

綜合來看,人的社會化取向與個體化取向的本身并不是完全對立的,比如在封建時代,以小規模生產單位存在的人類群體,其社會化傾向于個體化傾向都不夠明顯,而是一種介于其中的“中間態”。而當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后,人們不得不走向社會,進行廣泛的分工、合作、交流,對社會的依賴進一步提升,社會化進一步增強。但是同時,人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自我價值,期望能夠通過自我奮斗實現自我成功。人既無法脫離社會,卻又期待個人成功,在筆者看來,擺正兩種傾向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認識到自身生活于社會之中,需要與社會中的其他人進行交流;另一方面,也應當適當強調個人,鼓勵個人在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也為社會帶來價值。也就是說,在這一時期,人的社會化傾向與個體化傾向都得到了更加充分的發展,這也說明,人的社會化傾向與個體化傾向并不是完全對立的,其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是可以協調存在與相互促進的,并最終促成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參 考 文 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陳虹秀,譯.北京:臺海出版社,2016.

[4]斐多菲.斐多菲文集[M].興萬生,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5]張一兵.奇異諸眾:個體化與先個體化——維爾諾的《諸眾的語法》解讀[J].南京社會科學,2018(06):47-53.

[6]章國鋒.后現代:人的“個體化”進程的加速[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1(04):5-10+158.

[7]趙克榮.論人的社會化與人的現代化[J].社會科學研究,2001(01):97-99.

[8]尹巖.現代社會中“個體化”的哲學審視[J].天津社會科學,2020(04):43-50.

[9]張雙喜.“人的社會化”研究的若干問題[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3):17-20.

〔責任編輯:侯慶?!?/p>

① 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收稿日期:2023 — 01 — 06

作者簡介:林勁博(1999—),男,浙江溫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猜你喜歡
社會自由個體化
《風平浪靜》黑色影像的個體化表述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民法公平原則的倫理分析
縱向社會的人際關系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問題研究
個體化治療實現理想應答
脂肪肝需要針對病因進行個體化治療
美國壟斷不了“自由”“民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