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活力英語”學科育人教學實踐

2023-05-30 10:48謝建民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學科育人核心素養

【摘要】“活力英語”是基于目前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內容選擇死摳教材、教學方式死抓讀寫、學習方式死記硬背和評價方式死盯分數等現象而提出的,旨在推動國家課程剛性化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英語學科育人價值的實現。本文以《江蘇牛津譯林版》八年級上冊 Unit 7 Seasons (Integrated skills)為例來闡釋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活力英語”學科育人教學實踐。

【關鍵詞】核心素養;活力英語;學科育人

【作者簡介】謝建民,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實驗學校(江蘇無錫,210019)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英語特級教師。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盵1]近年來,初中英語教學有了較大程度的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逐漸從知識與能力導向轉向核心素養導向?!叭欢?,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常是孤立的單項技能機械性訓練,且常流于形式、碎片化、表層化,表現為無主題,活動設計未能緊密聯系學生生活,教學目標設計不合理,教學內容欠邏輯性、關聯性,難以在語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2],尤其是對如何在英語教學中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等的深層研究仍然不足,不能有效地發揮學科育人的價值。具體表現為內容選擇死摳教材、教學方式死抓讀寫、學習方式死記硬背和評價方式死盯分數等。

一、“活力英語”課堂教學范式

“活力英語”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貼近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教師創設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充滿活力的英語課程體系中主動地學英語、用英語,讓英語教與學真正“活”起來。

“活力英語”課堂教學旨在通過改革創新,融合課堂各要素,扭轉教師過于關注訓練學生的閱讀解題技能的傾向,引導教師關注教學過程,注重各要素(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組織、教學實施、教學結果等)之間的邏輯關聯,形成“活力英語”(活學、活用、活化、活辨)ACTIVE ENGLISH的教學范式——“實現(Actualization)、內容(Content)、活動(Task)、探究(Inquiry)、評價(Value)、延伸(Extension)”,最終落實“活力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學、評一體化。

1.實現(Actualization):提升自身素養,把握育人理念

英語教師要把解決“為什么教”的問題作為英語教學的“頭等大事”,把課標的育人目標“培養什么樣人”與英語教學有機關聯,了解英語教學的理念是為了學生的“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也就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由此,教師可以依據反向教學設計(backward design)理論來進行語篇分析、教學目標制定和教學活動設計。

2.內容(Content):分析語篇學情,制定教學目標

教師基于英語教學的理念和要求,分析單元主題、文本和學情,重點聚焦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六要素,明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等?;谡Z篇分析和學情分析,“圍繞語篇,明確學生在語言、文化、思維和學習能力等方面應達到的水平”[3],制定教學目標。

3.活動(Task):整合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的設計主要體現教師“怎么教”和學生“怎么學”的問題。教學活動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選擇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三個層次的活動形式,以達成既定目標。[3]學生在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特點的學習活動中,逐步提升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4.探究(Inquiry):注重學習過程,開展學習探究

在英語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活動。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這一過程既是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整合發展的過程,也是思維品質不斷提升、文化意識不斷增強、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還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

5.評價(Value):綜合學習表現,實行教學評價

評價活動一方面助力教學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關注學生學習效果實現的過程和證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持續觀察學生的實際表現,評價學生在語言、文化、思維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為調整教學提供參考(王薔、李亮,2019)。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用提問、觀察、檔案袋、表現性任務(如體演評價、讀者劇場等)等方式監測學生表現,實施互動評價。

6.延伸(Extension):根據評價反饋,進行拓展延伸

教師根據課堂評價反饋,確定學生當前水平與期待或潛在水平之間的差距,反思并作出調整,為日后教學改進或補救提供參考。通過學生反思、師生面談等方式經驗學生的豐富、轉變學生的態度,通過課后作業、單元檢測等手段考查學生知識的增長、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提升。

二、“活力英語”學科育人教學實踐

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是通過具體的語言學習過程逐步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基于具體的主題及語篇,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運用各種學習策略,學習語篇呈現的語言和文化知識,分析、理解主題意義并使用所學語言進行思考、表達和交流,逐步發展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4]

本文以牛津譯林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 Module 2 Nature and environment 8A Unit 7 Seasons (Integrated skills)為例,闡釋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活力英語”學科育人教學實踐。Integrated skills為本單元的第五課時,重點訓練學生的聽、說、讀、看、寫等綜合語言技能。

(一)語篇及學情分析

1.語篇分析

語篇的主題語境為人與自然——自然生態(世界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氣候特征)。語篇類型有天氣報道、日記、對話。本課內容分為以下兩大部分。第一部分:A Weather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places,A1是北京一年不同季節的天氣報道。學生通過閱讀天氣報道,找到不同季節的特點,推測文中所描述的的季節,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A2是聽力。學生通過聽世界各地的天氣預報,填出所缺信息,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A3根據天氣預報的內容,補全丟失信息,完成天氣日記,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

第二部分:B Speak up: How’s the weather in Nanjing?通過聽對話了解北京和南京的天氣狀況,并運用所學的有關天氣的知識談論天氣,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技能。

2.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經過了本單元的導入、閱讀、語法等輸入準備,對有關季節和天氣的單詞和短語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夠用英語提取、處理信息,簡單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闡解釋意義和批判評價的能力可能較弱。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設計思路

1.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1)從文本、聽力中提取有關天氣信息,并掌握有關有關天氣(季節、天氣、溫度)方面的知識、短語和句型,并用來談論天氣和做天氣播報;(2)比較和分析不同地方的天氣差異及成因,主動為他人提供幫助,并能提出合理建議;(3)理智面對環境問題,對某些行為作出批判評價,形成環境保護從自我做起的意識。

2.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時采用產出導向法,通過擬人的手法,設置兩只喜鵲作為貫穿整個課堂的線索,進行整體教學。從兩只喜鵲面臨的環境問題引出話題任務——幫助兩只喜鵲尋找最佳的居住環境,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具體的情境中使用所學語言完成任務,通過比較、分析不同地區天氣差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習慣、主動為他人提供幫助的意識,并能提出合理建議;通過最后兩只喜鵲不愿離開家鄉或祖國的行為,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例如:勇于面對困難、理智對待移民等等;通過對霧霾等惡劣天氣的認識,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

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基于本課的主題語境,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運用各種學習策略,學習英語語言和文化知識,分析、理解主題意義并使用所學語言進行思考、表達和交流,逐步發展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最終達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國際公民。

(三)教學實踐過程

1. 活學(Learning smartly):提高學習能力

(1)小組合作學習,積極主動探究

本課以小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單位進行積分競賽,通過回答問題獲得卡片的方式促進組員間交流合作、組間展開競爭的學習氛圍;同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照顧后進學生。這樣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持續學習英語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成就動機,形成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設計意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協助下,能在學習活動中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發現并嘗試使用多種策略解決語言學習中的問題,積極進行拓展性運用。[1]

(2)靈活導入新課,引出話題任務

在上課之前,筆者收集了我校一年四季的美景圖片,并制作成短視頻。上課之初在課堂上播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視頻導入,讓學生了解四季的季節特征,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已有的知識基礎。

根據本課及模塊、單元整體教學的實際情況,筆者對教材的文本進行了整合、擴充、改寫和順序調整,并加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任務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利用視頻中反復出現的兩只喜鵲——來自北京Jack和南京的Jill的對話,引導學生發現環境問題——霧霾的嚴重性。

Jack: Hello, I am Jack! I come from Beijing.

Jill: Hello, My name is Jill! I’m from Nanjing.

Jack: I don’t want to live in Beijing any more. I can’t stand the terrible weather any more! The haze is terrible.

Jill: I don’t like living in Nanjing, either. I can’t bear the awful weather!

Jack: What should we do then?

繼而列出環境問題對Jack和Jill產生的一些列危害,并拋出本課的產出導向任務:Give Jack and Jill a weather report in different places around the world and help them find a perfect place to live。

【設計意圖】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從兩只喜鵲面臨的環境問題引出話題任務,利用產出導向設置信息差,學生可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英語。學生有了具體的動機就能自主地學習,并且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主動地用所學語言去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學語言進行思考、表達和交流,發展語言能力。

2. 活用(Applying properly):發展語言能力

(1)聽力對話練習,感知天氣特征

教師改編課本的聽力文稿并重新錄音。課上播放兩只喜鵲的電話通話音頻,學生聽錄音并回答問題“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和“How’s the weather in Nanjing? ”,然后學生兩人一組模仿對話。

Jill: Hi, Jack. This is Jill speaking.

Jack: Hi, Jill.

Jill: How are you doing?

Jack: I’m fine, but it’s really cold. There was a strong snowstorm in Beijing yesterday. How’s the weather in Nanjing?

Jill: It’s a bit cold and dry, but there are no snowstorms here...Sorry, I can’t hear you. The wind is blowing hard. Can you speak louder please?

Jack: That’s OK. I’ll ring you later. Take care. Bye.

【設計意圖】改編Speak up部分的對話,讓學生通過對話的形式了解北京和南京的天氣情況。由于天氣原因,Jill聽不清與Jack的通話,為后面的談論北京的天氣做好鋪墊。此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在聽力過程中,識別不同語調與節奏等語音特征所表達的意義,同時獲取關鍵信息,積累常用的相關主題的單詞和短語。

(2)根據天氣特點,歸納季節特征

由于天氣原因,Jill聽不清與Jack的通話,所以她到網站上去搜索有關北京天氣的信息Weather reports for different seasons in Beijing。(見圖1)

學生通過不同的季節特征判斷圖中所描述的季節,并歸納出北京不同季節的特征。

Spring: showers, warm, daytime temperature: 18-19℃

Summer: hot, sunshine, temperature: in the thirties

Autumn: dry, sunny, temperature: 4-9℃

Winter: snowstorms, stronger wind, haze, temperature: below zero, -10℃

【設計意圖】在閱讀文本中捕捉有關溫度和季節的信息,并掌握英語中溫度的寫法,歸納北京四季的特征。這樣的教學貼近學生生活,為后續談論天氣打下基礎。學生能識別語篇季節主題,理解隱含意義,提取并歸納關鍵信息,歸納季節氣候特征。

(3)搭建任務支架,完成天氣播報

兩只喜鵲打算飛到無錫尋找最佳住所,首先它們需要了解當地的天氣。教師展示天氣預報信息(見表1),讓學生學會天氣和氣溫的表達方法,例如:It will be (adj.)…;There will be (n.)…; with the temperature between … and …; with a high of …and a low of …; stay above/ fall below/ rise to/ drop to... 并了解不同天氣使用的標志符號系統,貼近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比較熟悉,對話題感興趣、易于理解,為表述不同地方的天氣做好知識儲備。

然后,教師播放聽力音頻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tomorrow?學生認真傾聽,并捕捉聽關鍵信息,完成課本A3關于世界不同區域天氣日記中所缺的信息。接著,教師呈現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氣信息,先示范如何播報天氣預報,然后安排學生小組聯系。每個小組推選一名學生到班級的講臺上當一回無錫電視臺的天氣預報員播報世界各地的天氣。學生們從“季節,天氣,溫度,適宜做事”這幾個方面來進行天氣播報,根據世界各地的天氣情況,播報注意提醒事項,為Jack和Jill尋找新的家園提供幫助。

S1:Hi, everybody! This is Wuxi TV and I am Tan Qingyue with tomorrow’s weather report on the main cities in the world. Chengdu will be rainy with the temperature between 8℃ and 2℃. You’d better take an umbrella with you when you go out.

S2:There will be heavy haze in Shanghai. The temperature will stay above zero, but the lowest temperature will drop to 4℃. It’s not good for you to do outdoor activities. You’d better wear a mask when you are out.

S3:There will be a snowstorm in Beijing, with a high of -2℃ and a low of -9℃. It’s quite cold in Beijing during this time of year. You’d better wear more clothes to keep warm.

【設計意圖】收聽世界天氣預報,可以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學生在此過程中準確捕捉天氣信息,了解不同地方的溫度和天氣,為后續完成任務打好基礎。學生小組合作播報天氣預報,是本節綜合技能課的重要輸出部分之一。在前面搭好語言知識支架的基礎上,通過應用實踐類活動,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如何播報天氣播報,“內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加深對文化意涵的理解,鞏固結構化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1]

3. 活化(Cultivating humanly):培育文化意識

(1)辨別氣候特點,了解文化差異

在完成聽力活動的同時,學生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氣溫差異。教師通過Jill對Jack的提問來引導學生探究氣溫差異的原因:I have a puzzle. Why are the temperatures so different between Beijing and Sydney? 教師在屏幕上呈現世界地圖,引導學生從北京和悉尼的地理位置差異來尋找答案,北京地處北半球(northern Hemisphere),然而悉尼位于南半球(Southern Hemisphere)兩地的季節是相反的,并從課本中找到依據:It is always so snowy and cold in Beijing during this time of year, but Sydney is quite different. When it is winter in China, it is summer in Australia.

【設計意圖】拋出北京和悉尼的氣溫差異,學生“能在教師引導和協助下,采用合適的方式、方法認識與中外文化有關的具體現象和事物”,辨別南北半球氣候的特點,“并在理解和比較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判斷”[1]。

(2)比較問候用語,提升文化意識

兩只喜鵲飛到倫敦來尋找最佳的住所,教師通過Jack對Jill的提問引發學生思考:“I also have a puzzle. Why do British people usually start a conversation by talking about weather? While we Chinese greet each other by asking “Have you eaten yet?”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總是與特定的文化緊密聯系,社會的獨特文化也蘊藏在語言中。[5]中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農業文明“民以食為天”,因此中國人喜歡用“你吃了嗎?”來問候對方。而英國的天氣變幻莫測,忽晴忽雨,這是由于西歐所處的特殊的地理環境。英國人特別關心天氣的變化,他們見面往往第一句話就是說天氣。教師在這里可以特別補充一些問候的英語句型:“What a nice day!”“Lovely weather,isn't it?”“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等等。

【設計意圖】本環節講述通過中國和英國見面問候語的差別,引導學生探究問候語背后的文化差異,提升他們的文化意識,“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進而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方法策略和思想觀念,多角度認識世界”。[1]同時建議學生和外國人進行溝通交流時,要包容對方的文化,同時也要堅持文化自信,努力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4. 活辨(Thinking critically):提升思維品質

(1)觀察辨析歸納,提取相關信息

在A3語篇中,學生根據天氣預報的內容,補全關于世界不同區域天氣日記中的丟失信息,并根據語篇內容,觀察、辨析、歸納語篇中的相關信息,并提取有關天氣預報的句型。

There will be a snowstorm in Beijing tomorrow. The lowest temperature will be -9℃.

It will be sunny in New York and cloudy in London. The temperature in New York will stay above zero, between 9℃ and 5℃, but it will be colder in London. The lowest temperature will be below zero, at -1℃.

Tomorrow there will be showers in Sydney and the temperature will be between 26℃ and 21℃.

It is always so snowy and cold in Beijing during this time of year.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學生需要在把握語篇的整體意義和結構特征的基礎上,描述不同國家的天氣的句型,辨識信息之間的相關性及銜接手段,判斷段落之間、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為天氣預報儲備語言素材。

(2)小組分析評價,完成產出任務

學生小組討論Which is the perfect place for Jack and Jill to live? Why?比較并分析世界各地的氣候,評價各個小組的天氣預報,推斷這兩只喜鵲最佳的居住地是哪個地方。兩只喜鵲通過比較分析,最終決定留在國內改善環境,減少霧霾,并號召大家一起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保護家園。

Jack: I really don’t want to leave my home.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Jill: I agree with you. There are so many kind and helpful people here.

Jack: What can we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Jill: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Let’s work together to make our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live.

Jack: Good weather is important to the health of both wildlife and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比較世界各地的氣候,為這兩只喜鵲尋找最佳的居住地,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推斷等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主動幫助他人解決困難的意識。強調最后兩只喜鵲不愿離開家鄉的行為,激發大家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愛國意識,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判斷。

(3)總結回顧評價,實現遷移創新

教師代領學生回顧復習本課所學知識,鞏固提升學生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同時,對小組合作進行評價;也可開展手抄報、仿寫、角色扮演、閱讀競賽、好文介紹等活動全面評價學生在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根據評價目標進行自評或互評,“讓學生從評價的接受者轉變為評價活動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從而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進程并從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3]。

在課堂的最后,筆者將家庭作業確定為輸出任務——寫作:你作為本地環保組織的成員,請寫一個家鄉的天氣情況報道,同時關注環境污染對天氣的破壞作用,并對人們提出合理化的建議,號召大家一起行動起來保護環境。

【設計意圖】總結回顧評價,讓學生發現自己和目標之間的差距。布置課后任務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上課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語言寫作技能,在社會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性地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理性表達情感、態度和觀點,促進能力向素養的轉化”[1]。同時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人人都從我做起,服務社會,體現英語的學科育人價值。

四、教學反思

本課遵循整體教學、小組合作、任務驅動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語言進行積極探究,完成任務,基本達成教學預設目標,真正達到了讓英語教與學“活”起來,發展了英語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學科育人。在教學中,筆者編入兩只喜鵲因為環境導致的天氣問題而尋找最佳住所來作為貫穿全課的線索,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幫助喜鵲完成任務。然而喜鵲屬于留鳥,不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遷徙,故任務設計不夠真實。

如何把英語課堂和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有機結合起來,使課堂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更加有效、使用,最大程度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使立德樹人落到實處?教師應大力落實課標精神,努力設計學思結合、學用結合和學創結合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活動,引導學生圍繞主題表達自己真實的個人觀點和態度,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讓英語教與學“活”起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徐靜芳. 產出導向法在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Integrated skills板塊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2(4):21-25.

[3] 王薔、李亮. 推動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評一體化:意義、理論與方法 [J]. 課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4]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5]過晶. 感悟文化知識,塑造文化品格 [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9(8):56-60.

猜你喜歡
學科育人核心素養
英語教學中的教書育人探索
運用陶行知教育理念 發揮高中地理學科育人價值
關于協同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學科育人的思考
以審美的方式教學歷史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