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驅動,以“戲”促“思”:指向學科育人的英語教學實踐

2023-05-30 11:32劉陽
教育·教學科研 2023年3期
關鍵詞:戲劇育人文本

劉陽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素養導向的培養目標,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關注并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靶禄A教育”研究提出:“應關注學科的育人價值,推動課堂教學的轉型、轉向與改變——從‘教書走向‘育人,從知識傳遞走向生命價值的挖掘與提升?!闭Z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和工具,思維則是語言的內涵。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課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在培養學生語言素養的同時,應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日常的英語教學實踐應從學生的個性特點、發展需要和語言素養所承載的價值觀入手,選擇適宜的切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發展。

教育戲劇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實踐表征是為學生創造感知體驗、身臨其境的參與機會和學習空間,使之在互動中進行創造。教育戲劇的核心價值取向是基于問題,運用分析、演繹等方法,激發學生思維,使之獲得全面提升和發展。通過教育戲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設計有效的關鍵性“主問題”,凝練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促進學生去思考、去體驗、去創造、去合作;從教學內容的情境性和主題性入手,推進教學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橫向延伸,縱向拓展,選擇適當的教育戲劇方法和范式,引導學生自然融入,自發探索,最終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

一、問題的主題凝練

思維由問題產生,又因問題而得到持續不斷深入的發展。關鍵性的“主問題”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的“路線圖”。戲劇學者喬·溫斯頓認為:“故事因其引人入勝的人生議題而成為戲劇教學的重要題材來源?!币虼?,教材文本是尋找和整合關鍵單元教學問題的載體。兼顧趣味性和引導性的問題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問題引領的教學內容是對文本內容的邏輯體現和有序表達,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深入,在話題、感情與脈絡的遞進中獲得邏輯思維的訓練和培養。

根據單元整體的教學內容,圍繞大主題,解構文本,凝練課時“主問題”,設計脈絡清晰、具有啟發效果的問題,以激發學生興趣,自覺參與課堂活動。

以牛津版英語教材2AM4 The natural world,Unit1 In the sky為例。

(一)深挖主題領域,增進戲劇理解

在教育戲劇課程設計的相關理論中,學習主題領域(Them of learning area)是課程設計的主要要素之一,是戲劇活動所集中的焦點和關鍵,值得深入探索并加深理解。本單元的話題是“人與自然”,單元功能為“詢問、介紹”。學生通過情境體驗,能感受到天空的美麗、有趣。模塊話題為The natural world,在進行關鍵“主問題”提煉時,自然是學習的主題領域,通過整合單元文本內容,聚焦“人與自然”的主題領域,基于“in the sky”的單元課題,銜接第一課時“外出露營,觀察天體”的語境,第二課時將文本故事的“主問題”確定為“Do you like the sky in the day or the sky at night?”這樣一個選擇性的問題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對之進行演繹和討論,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語境,結合自身思考“喜歡白天的天空還是夜晚的天空”這一基于現實的真問題,從扮演文中人物,到結合自身和所在場景,由易到難訴說理由,層層遞進,增進戲劇理解,并激發思維。

(二)基于認知層次,推動感情遞進

根據皮亞杰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得知,二年級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獲得新知時需要具體事物的支持。本單元的語用任務是:能從名稱、特征(顏色、大小、像什么)等方面詢問并描述所看見的天體,介紹天空中的景象。通過欣賞天空中的真實景象,結合視頻和圖片,學生能夠準確說出moon、star、sun等核心詞匯,通過情境的推動,詢問所見天體。在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具體的“In the day(白天)”和“at night(黑夜)”的不同和對比,在“反觀他人”的基礎上“推及自身”,感情逐步加深,思考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美麗。

(三)抓住教材線索,巧設問題脈絡

基于教材,對文本進行深度解讀,從而得出文本的線索和脈絡是關鍵。通過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厘清內在關聯,巧設符合邏輯性的問題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學生感知并理解文本內涵,提升思維品格。

在對2AM4U1 P2的故事文本進行問題設計時,以關鍵性的核心問題:“Do you like the sky in the day or the sky at night?”為支撐,分段推進,從“Tom likes the sky at night.Why?”到“Dad likes the sky in the day.Why?”兩個并列性主問題,逐步呈現本課時的三段主文本,層層推進,激發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自主學習。

從戲劇理論中的學習主題領域入手,明確本單元的焦點問題,扎實教學的問題準備,遵循學生的學習實際和思維發展規律,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拓寬學生視野,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趯W生的認知水平,逐步推進感情的遞進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獲得扎實的訓練,思維能力獲得提升。在掌握核心詞匯的基礎上,內容和難度循序漸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接受程度,依次設定文本的呈現方式和方法,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思考。與此同時,整體對接綜合知識點,橫向層面重構內容,縱向層面把握難易度,從整體的視角感知、把握文本內容,將思維融入其中,彰顯戲劇文本的內容和思維在整體中的邏輯關聯。

二、問題的橫向延伸

戲劇融入英語課堂,將賦予課堂和學生以共情力,明晰文本的知識結構和問題脈絡,無痕融入戲劇范式,從而凸顯文本沖突和矛盾,為學生個體提供更加立體的空間和發展。在問題的橫向延伸下,學生進行洞察、思考、分析和評判,通過批判性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最終以正確、積極的價值觀解決問題。教師運用適時的戲劇范式引導學生在梳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開展相應的任務活動,進行甄別、確認、提煉和表達,最終促進學生辯證思維的形成。

(一)問題引領,梳理知識結構

在英語課堂中巧妙設計關鍵性“主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在特定情境下進行提問、解答、追問并逐步明朗。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辯證和演繹的過程。若缺乏清晰的主線和預設,就不能建構完善的課堂知識,降低教學效率。碎片化的知識不利于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爸鲉栴}”和一系列子問題的結合能夠引導學生逐步掌握不同層次的知識點。熟練掌握知識點是進行甄別和評判的基礎。在對比中感知差異,進行有目的的體驗,從而表達自己的觀點。以2AM4U1 P2中的問題構成為例,以問題整合并串聯語言知識,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邏輯性的前提下,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和融合,設計問題結構表(見表1)。

(二)問題切入,擇定戲劇范式

以問題結構為框架,結合戲劇范式在教學環節中設置相應的任務,驅動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交流合作進行自主探索和嘗試,以提升其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品質。整合文本教材,選擇適宜的故事內容、情境、沖突,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結合相應的戲劇范式,讓學生在立體化的體驗中獲得真實和深層次的意義,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逐步掌握不同層次的知識點,結合自身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根據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在2AM4U1P2主文本推進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了“教師入戲”“建構空間”“專家外衣”“百寶箱”等戲劇范式。首先,“教師入戲”鋪開教學主文本,“建立空間”并扮演角色,學生身臨其境,感知問題,結合圖片、音頻等直觀刺激激發學生進行“即興創作”,大膽說出自己眼中或者心目中的“What can you see at night?How is the star/moon?What?s it like?Is it beautiful?”從而獲取更多與主文本相關聯的信息和內容。最后運用“專家外衣”表達自身感受,打開思路。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經驗,甄別所見所聞,對之進行甄別和評判,得出較之他人獨一無二的“It?s...It?s like a /an...”語言輸出。

三、問題的縱向深入

英語學科的教學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需要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素養以及理解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能力。情境認知理論認為:“知識具有情境性、協商性的特征。學習具有情境性、社會性的特征。要將學習活動拋錨在真實的知識生成和應用的情境中,促進學生在情境、實踐中建構知識?!蓖ㄟ^問題的設置,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戲劇情境,并與教育主體的個人生活經驗相關聯,遷移到學生自身,給予學生質疑、嘗試和探究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涵養人文精神,提升文化自信。

(一)問題串聯,戲劇情境生成

課堂中問題的設置能夠提供一條主要的“情境路線圖”,將相互割裂的語言知識串聯起來,推動戲劇情境的變化,促進新的語言情景的發生。戲劇情境的設置需關注問題的“真實性”,即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相似和重合。在符合日常生活邏輯的語境中,學生的成長需求得到了滿足。在易于理解的對話環境和節奏中,學生能夠理解、適應并融入其中,自然而然引發學生內心的沖突。正如英國心理學家Margaret Donaldson所認為的那樣:“個體的學習在與情境的互動作用下能產生最大程度的效果?!眴栴}衍生于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方能激發其認知和情感發展。

2AM4U1P2通過戲劇內容,即Tom一家探討各自所喜歡的大自然,Tom喜歡黑夜,他陳述了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I like the sky at night. Look at the sky,I can see the star.”由于核心詞匯star(星星)的相關內容較難,在問題的引領下,推動戲劇情境的轉換并對夜空中的星星進行描述。Tom喜歡黑夜的第二個原因是“I like the sky at night. Look at the sky,I can see the moon.”在對moon(月亮)進行描述的過程中,Mom(媽媽)向大家展示更多關于月亮不同形狀的照片,學生在不脫離戲劇情境連貫性的過程中了解full moon(滿月)、half moon(半月)以及crescent moon(新月)的知識,為后續學生身臨其境般體驗和探索月亮的形狀、大小奠定經驗基礎。

(二)問題追問,促成戲劇張力

“戲劇沖突是教育戲劇活動的核心和靈魂?!睉騽〉膶嵸|是沖突和矛盾。拋出一系列問題,引發沖突,促成戲劇張力,推動其進一步的發展。當問題與學生主體形成共鳴或引發其極力反對時,學生的表達意愿和訴求較高,在緊張的氛圍中學生積極關注,并對之產生強烈的期待。在進行問題追問的過程中,要考慮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邏輯關聯,也要為學生的思考提供發散空間??紤]戲劇矛盾的焦點和路徑,如何從已知推出未知,弄清楚“主問題”和“子問題”之間的并列、主次、層第、因果等關系。適宜的戲劇情境、合理的問題及戲劇張力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從而為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提供空間,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并用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摒棄固有思維和習慣的束縛,通過“學思結合、學用結合、學創結合”,聯系個人生活實際,在遷移中進行創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并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判斷。

筆者仍舊以2AM4U1 In the sky第二課時的教學為例。本課時以主問題“Do you like the sky in the day or the sky at night?Why does Tom like the sky at night?Why does Dad like the sky in the day?”呈現戲劇文本,給予學生表達不同感想的機會,衍生出“What can you see ...?How is the ...?What?s it like?Is it beautiful?”的思考。在互為因果中描述自己的理由,為學生的思維空間留白,學生在戲劇情境中建構出自己的語言框架結構并感受日月交輝、晝夜更替,大自然令人驚嘆的美麗。

在學科育人的大背景下,英語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和戲劇方法的有效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英語教學應始終堅守育人價值的本真,穩固英語學科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利用主問題明晰教學路徑,將課堂還給學生,提高教學效率,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把握英語的本質,在深度思考中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內化戲劇理論和方法,逐步發現語言深層和高端的美,通過課堂有意義的問題引領和行之有效的戲劇方法,回歸到真實的生活和世界中,使之成為傳播知識和幫助思維的工具,最終真正體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本文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教育戲劇促進學科育人方式變革的實踐研究”(項目批準號C202210812)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戲劇育人文本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有趣的戲劇課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戲劇類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