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肢體位擺放在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2023-05-30 20:18高雅
健康之家 2023年1期
關鍵詞:康復護理腦卒中作用

高雅

摘要:目的 探討良肢體位擺放在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70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35例。研究組在常規康復護理中加用良肢位擺放護理,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肢體功能運動評分(Fugl-meyer)、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護理前,兩組Fugl-meyer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明顯改善,且研究組改善效果較參照組更優(P<0.05);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低(P<0.05)。結論 在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采用良肢體位擺放干預,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肢體功能,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腦卒中;康復護理;良肢體位擺放;作用

腦卒中是老年群體中的常見病,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對患者有較大的危害,同時也會造成患者多項功能損傷,對患者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1]。如何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患者早日自理生活,回歸家庭和社會,是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康復醫學也越來越完善,經過多年的應用及改善,在腦卒中治療中獲得了確切的療效,有效降低致殘率。本研究旨在探討良肢體位擺放在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70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35例。研究組:女13例,男22例;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42歲、79歲,平均年齡(63.29±3.17)歲。參照組:女14例,男21例;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42歲、80歲,平均年齡(62.21±3.1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參照組患者康復期間采用常規護理方法

對患者情況進行分析,依據醫囑消除腦水腫,改善腦供血狀態。另外,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正確面對疾病。護理人員還要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指導其多給予患者鼓勵和陪伴,使患者情緒更加穩定,建立治療信心。加強病房環境管理,一方面營造出溫馨舒適的病房,保持室內干凈整潔;另一方面,定期通風,使室內空氣清新。還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通過合理的營養干預提高患者機體抵抗力。護理期間,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各項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定期為患者翻身,避免壓瘡等不良事件的發生。

1.2.2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良肢體位擺放干預

(1)仰臥位調整:護理人員將患者體位調整為仰臥位,并將頭部偏向一側,延展患者患側肩胛骨,并選擇枕頭墊入肩胛骨處,從而保證肩關節處于外旋位和外展位。選擇軟枕墊入肘關節上方部位,保持肘關節和腕關節處于伸直狀態,防止上肢出現內收情況。采用旋位和中立位對前臂進側進行調整,向外伸展手指,選擇一個枕頭將其防止在患側肢體髖側部位,以此減少骨盆后傾的情況發生,同時還能夠避免患者出現伸直痙攣情況發生,對于患者的膝關節和踝關節等部位,采用枕頭進行支撐,指導關節活動,完成外展和內旋等運動。為了避免患者足下垂的情況發生,可給患者穿丁字鞋[2]。

(2)患側臥位:為了使患者患側肩胛骨部位得到良好的刺激,需要對患者的患側上肢肩胛骨進行調整,使其處于前屈狀態,保持90°,同時伸指、伸肘并將手心向上;患側肩胛骨下肢,進行踝、髖伸展,完成90°的屈背和屈膝,對患者情況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進行患側肢體擺放,保證體位舒適[3]。

(3)健側臥位:于患者患側肩胛骨上肢處墊軟墊,控制頭部高度,使其低于頭頂,并將肩關節向前屈曲90°,伸展患者腕部、肘部,掌心朝下。于患者患側髖部、膝關節和骨盆處墊軟枕,在足部不懸空的基礎上呈邁步狀。

(4)橋式運動:給予患者一定的輔助,將體位調整為仰臥位,屈伸雙腿,使雙足底部與床面保持平行接觸,并指導患者抬高臂部。

(5)椅座位:指導患者雙手手掌朝上并放于桌上,以90°屈曲位為基礎,調整患者踝關節、膝關節和髖部,小腿與地面保持垂直。

(6)完善康復護理流程:在指導患者運動的過程中,提前制定好相關方案,采用圖譜結合文字的方法,將運動的具體方式及注意事項說明,讓患者通過圖譜了解運動的相關內容。同時將圖譜通過微信或其他方式發放到患者及家屬手中,提前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適當的運動。

①如果患者屬于腦卒中偏癱,觀察是否符合運動標準,若能夠參與康復運動,則對其采用平衡量表進行平衡性測量,明確后制定針對性的平衡訓練方法,在患者訓練期間結合視頻和圖譜,給予患者全程的康復指導。

②如果患者平衡量表評分在20分以內,說明其平衡能力較弱,則采用坐位訓練,在實際訓練期間,首先應用靜態平衡訓練方法,協助患者行坐位,并指導患者向不同的方向活動,對軀干進行旋轉,在進行上肢活動的過程中保持坐位的平衡性。同時也可對患者采取拋球訓練方法。

③如果患者平衡量表評分在21~40分,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可在輔助的基礎上進行步行訓練。首選對患者進行站立的靜態平衡訓練,可指導患者扶著拐杖或助行架完成。其次,指導患者進行動態平衡訓練,指導患者在訓練室內面對鏡子向不同的方向活動,采用交替負重的方法讓左右下肢負重,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平衡測試儀訓練。

④如果患者平衡評分在41~56分,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指導患者獨立完成行走訓練。首先指導患者將身體挺直站立,并前后晃動身體,重復10次腳尖和腳跟循環著地的動作。在聯系的過程中,患者身旁應有扶手。囑咐患者晃動幅度不宜過大,以30°為宜。其次,指導患者完成直線行走,提前標好直線,指導患者重合直線行走10~20步,在訓練過程中要保持前腳腳跟緊貼后腳腳尖,往返訓練5次左右。

(7)加強宣教:指導患者按照上述方法進行早期康復訓練,詳細告知注意事項,制作相關視頻供患者或家屬觀看,使其有效掌握相關訓練方法。另外,詢問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保證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1.3 觀察指標

(1)護理前后對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進行評估:采用Fugl-Meyer評分進行評估,分數與肢體運動功能成正相關。(2)護理滿意度:制定滿意度調查問卷,并發放到患者手中,完成統計后進行整理回收。(3)記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的Fugl-Meyer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護理后,兩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均明顯改善 ,且研究組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腦卒中為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為,該病的發生與腦血管閉塞、痙攣等因素有關,腦部血液供應不足或異常,腦組織無法得到可維持正常的血供和氧供,從而出現腦組織及相關細胞壞死,進而引起腦血管神經疾病,且為不可逆損傷。腦卒中不僅有較高的發生率,臨床中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4~6]。腦卒中發病率近年呈現上升趨勢,極大地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大部分腦卒中患者會患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偏癱是最常見的后遺癥之一。據統計,腦卒中發生1年后具有較高的復發率,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還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對患者生活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7]。當前,醫療行業不斷地發展,腦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不斷提高,但患者治療后仍然存在肢體功能障礙等不良現象,生活質量仍然無法得到顯著提升。因此臨床中需要對患者的康復工作加強重視,從而為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提供基礎保障。

良肢位擺放早期康復護理可以防止患者出現痙攣,對患者患側肢體、關節功能以及肌肉功能進行有效保護,使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地恢復。及早進行良肢位擺放,還可以大大降低偏癱患者足內翻、肩關節半脫位及肌肉痙攣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在腦卒中患者康復階段,采用良肢體位擺放可提高肌肉功能,有利于預防肢體功能障礙,不斷提高肢體運動功能[8~10]。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明顯改善,且研究組改善效果較參照組更優(P<0.05);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低(P<0.05)。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采用良肢體位擺放干預,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肢體功能,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黃秋鳴.改良良肢體干預應用于腦出血偏癱患者的價值[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0,35(9):19-22.

[2] 蔡平,韓扣珍,張敏.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良肢位擺放的應用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9(15):149,151.

[3] 馮麗燕.早期良肢體位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應用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5):48,53.

[4] 李慧芬.良肢位護理對于急性期腦卒中患者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6):271.

[5] 山青.良肢體位結合中醫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的影響[J].河南中醫,2017,37(8):1379-1381.

[6] 楊麗莉.良肢體位擺放在腦卒中康復護理中作用及臨床研究[J].心理醫生,2018,24(10):312-313.

[7] 曹霞.對比分析探討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過程中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23):39-40.

[8] 高欣.良肢體位擺放在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作用探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7):152-154.

[9] 陸金雯,厲坤鵬,陳文華.CARF理念指導下的腦卒中康復護理新模式[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4):69-71.

[10] 郭其花,張會君,鐘毓賢.智能運動服在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價值研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7(3):48-50.

猜你喜歡
康復護理腦卒中作用
康復護理對解鎖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的觀察
盆底肌鍛煉對產后尿潴留康復護理效果的臨床分析
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良肢位擺放結合中藥熏敷降低腦卒中患者肌張力的療效觀察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