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單元教學背景下的課堂學習活動設計與實施

2023-05-30 19:04陶穎慧
教育·教學科研 2023年3期
關鍵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素養

陶穎慧

一、單元教學設計的定義及背景

單元整體教學一般指以單元為基本單位,對教學進行統一規劃、統籌安排的教學方式,具有系統化、科學化的教學特點。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重點突出了兩個關鍵詞,一是核心素養,二是學習任務群,這代表了高中語文教學開啟了新的時代。單元整體教學一改單篇教學的傳統授課模式,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不僅能解決單篇教學存在的碎片化問題,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作為教師,做好高中語文單元教學的設計,對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成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思維提升的重要抓手。

二、基于單元目標的教學目標分析

在本次區?!半p新”聯合展示活動中,我以統編教材第五單元第11課的兩篇課文《與妻書》《諫逐客書》作為授課內容進行了公開教學,第五單元屬于“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人文主題是“使命與抱負”。單元導語中提示通過專題研討,可以提升學生對抱負與使命的理解;要注意這些作品切于實用、關注特定對象、具有針對性的特點。據此,我確定了如下五個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精神品質和人生價值,激發學生對社會現實的關切之情;

2.理解和賞析作品的藝術性表達和說理、抒情之間的聯系,感受作品的情感力量,深刻理解作者的光輝思想;

3.把握課文各自的文體特點,體會文章的實用性、針對性;

4.積累文言現象,掌握文中出現的典故,做到自主疏通文意;

5.學習實用性文體的寫作。

依據如上單元目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品讀實用性文本的寫作技巧,體悟林覺民與李斯的使命與抱負。這兩個教學目標對應單元教學目標1和3。

三、基于教學目標的學生活動設計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多次提及“項目學習”,所謂項目學習,對學生而言即參與了一項長期的學習任務。要求他們通過工作,探究問題,得出正確結論。

那么,何謂基于語文學科的項目學習呢?我認為,語文學科的項目學習是以《課標》為基準,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背景,通過開展大量閱讀與鑒賞、表達與溝通、整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項目,進而解決學習及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最終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學習模式。

關于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有效落實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習任務群,《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給出了這樣的指導意見:“通過比較閱讀、項目學習等方式,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p>

在全國統編教材《語文(必修)下冊》的單元學習任務中,不乏項目化學習的范例,如第二單元的單元學習任務是“從本單元的《雷雨》選段和《哈姆萊特》選段中任選其一,在班上組織演出?!钡诎藛卧灿羞@樣的學習任務:“圍繞責任與擔當”的話題,小組選定一個議題,準備發言提綱,召開一次專題研討會。這些項目化學習活動,一改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了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實施者,增加學生的參與度的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發掘學生的潛能。

在本次《與妻書》與《諫逐客書》的群文教學中,我設計了如下兩個活動:

活動一:創作歌詞,用學生熟悉的方式體驗和解讀家書,錘煉勤思和善思,升華情感抱負。

信息化時代,讓交流變得方便和快捷的同時也讓人們遠離了書信,所以學生對于書信中表達的豐富情感以及書信的寫作方式不太理解。如何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書信?參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的建議:“應當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做好學生語文活動的設計、引導和組織……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研討交流活動,鼓勵學生以各種形式相互協作,展示與交流學習成果?!蔽也捎脤W生熟悉的方式——歌詞創作,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第一個學生活動設計:

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和觀察,對小組活動的程序進行指導。很快,各個小組在組長的指導下,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對于作品整體情感的認識,這樣的方式離不開我們學校長期以來倡導的“三思課堂”教學形式,勤思的習慣和善思的方法在小組活動中的優勢顯而易見。思想在碰撞中豐實,情感在交流中升華,學生漸漸感悟出林覺民舍小為大的人生抱負。接著,學生進行具體的分工,有的負責歌詞的整合,有的負責書寫,有的負責交流。整個過程持續了二十多分鐘,在交流過程中,我還邀請一名學生將其中的亮點或不足之處都打在了屏幕上,作為過程性評價的資料保存,以供互相借鑒和完善。

活動二:縮寫文章,用最高效的方式提煉奏章的主旨,體悟行文的奇思在文章和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諫逐客書》是一封戰國時期的奏章,距離我們比較遙遠,學生理解起來相比《與妻書》會更加有難度,于是我設計了第二個課堂學習活動——縮寫,讓學生體會李斯的這封奏章能達到使秦王收回成命的效果的原因。

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將文章縮寫成這樣四句話: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假設)

“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否定)

“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肯定)

“求國無危,不可得也”。(雙重否定)

通過比較,分析得出,以上四句話均從秦國立場出發,且語氣一句比一句強烈,層層遞進,闡釋了客卿對秦國的重要作用。學生很自然地就能體會李斯之所以能打動秦王,是因為他抓住了秦王想統一天下的心理,處處在“為秦謀”。李斯如此的奇思妙想也在學生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當然,這樣的智謀既是奇思的內驅力,也是李斯這位謀士對秦國的忠誠與使命的體現。一名學生在課后與我交流,他認為這也是一種說服他人、與人辯論的方式與手段,在我們實際生活中也能用到。

四、基于教學目標的生生互評及實效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課堂評價”提出如下建議:“語文課程評價應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評價要注重展示學生自我發展的過程……引導學生參與多種評價活動?!?/p>

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改變了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評價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體系中,在生生互評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碰撞、思想爭鳴。

例如,在小組派代表展示創作的歌詞環節,學生根據創作即興提問,被提問的同學即時作答。記得當時第三組創作的歌詞是這樣的:

“天已暮,誰知汝心孤獨,

相思苦,君知安為歸途?

卿卿如晤,一紙家書,

愁思盡露,一身忠骨。

且憂家國作此書,

但愿君亦勿念吾,

待于燈火闌珊處?!?/p>

這段歌詞充分展現了林覺民信中的痛苦與掙扎,一方面不舍妻子,一方面又難棄國家,最后只能舍小為大,充分展現其救亡圖存的抱負與使命。在展示的學生解讀完創作意圖后,有一名學生馬上提問:“‘燈火闌珊處是什么意思?”當時展示的同學解釋“燈火闌珊”是燈火將盡,燈火稀疏的意思。然后提問的同學馬上追問:“為何要寫‘燈火稀疏,為什么不能用‘燈火通明?”進而展示的學生解釋,他想用“燈火闌珊”表達時間的流逝,妻子等待丈夫的時間之久,這樣更能夠體現妻子的悲切,也與林覺民寫信時的內心情感相吻合。

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評價中,成為課堂的主人,不但增加了思考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思維能力,提升了思維層次。

“雙新”背景下,高中語文課程的建設具有很大的復雜性,而單元教學也給了教師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高中語文應立足單元教學,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改變傳統的單項評價模式,力求構建出以學生為本的高效的語文課堂,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素養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嘗試、困境與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擇校生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普通高中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