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社會參與的對策研究

2023-05-30 09:39林瑞
國際公關 2023年3期
關鍵詞:社會參與對策建議大學生

摘要:隨著社會活動的不斷豐富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文化理念、行動方式和實踐開展變得愈發的豐富多彩,對大學生的社會參與產生了深遠影響。當前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在不斷提高,但仍存在部分大學生動機與行為背離、整體社會參與度相對不高的現象?;诖?,梳理影響大學生社會參與中個體、學校、家庭、社會等因素,為引導大學生積極有序進行社會參與,筆者提出了包括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主動投身社會參與;整合教育模式,提高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拓寬社會參與渠道,重視社會參與能力;凈化網絡環境等在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社會參與;大學生;對策建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1]這要求青年要積極投身到社會參與中去,社會參與是指在現實和網絡中對社會各領域事務的參與,包括在現實和網絡中對社會公共事務的討論、調研、監督和具體實踐等。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的中堅力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引導其積極有序進行社會參與已是社會建設的現實要求。

一、大學生社會參與的現狀

厘清當代大學生社會參與現狀,是提高社會參與度的秉軸持鈞。如今大學生社會參與主要以校園為載體,以互聯網為工具,社會參與意識不斷提高,整體呈現良好狀態,但也不乏覆蓋面不全、活動片面、參與度兩極化等缺點。

(一)互聯網涉足域廣,參與形式多樣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寬和改善。其中,人們的社會參與方式得到了極大變革,網絡成為獲取信息、互動交流及各領域社會參與的重要空間。大學生作為能快速接受新鮮事物的社會群體,能夠熟練掌握基本的互聯網技能,對網絡的使用也較為頻繁。網絡衍生出的瀏覽、轉發、網友互動交流、社會事務的評論建議、投票、監督等都是大學生社會參與的重要形式。網絡交流具有便捷、時效性高、匿名等特點,受到了大學生群體的廣泛青睞。而傳統的社會參與形式如社團組織、平面媒體等也依然存在,生命力依然活躍,在大學生社會參與關注與實踐途徑的選擇上,并沒有完全拋棄傳統的社會參與形式。由此可見,大學生社會參與既有線上各種途徑的社會參與,也有線下傳統形式的社會參與,參與形式多樣化。[2]

(二)社會參與的動機與行為存在一定背離

隨著校園社會參與的發展壯大,有一部分學生社會參與的特征呈現出功利性強、目的性明顯的特征,沒有帶著學習態度和興趣愛好來進行社會實踐與社會參與,甚至有些大學生毫不避諱地表示參與大學社團就是為了加學分、評優評先、發展入黨、增加就業優勢。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與社會參與獎懲機制息息相關,而社會參與獎懲機制又是社會參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換句話說,與動機初衷脫節這種現象是社會參與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和無法避免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合理規避這種現象,提前預防,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參與觀。

(三)大學生社會參與度相對不高,社會參與兩極化嚴重

一般來說,大學生作為社會建設的新生力量,其社會參與熱情度普遍較高,社團覆蓋面廣闊。但是通過調查研究后不難發現,那些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對社會參與感興趣的同學往往是這樣一部分人:性格開朗外向、學習成績較好、交際圈廣、綜合能力強、是學生干部或者是曾任職過班級干部的人。然而對于那些性格內向,對社會參與不感興趣的人,幾乎自始至終都不會進行社會參與。因此,大學生社會參與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局面。

二、大學生社會參與的影響因素

(一)個體因素

大學生在未進入大學之前,社會參與經驗缺乏;進入大學之后,平臺多樣,社交經歷變得豐富。同時處于青春成長期的大學生自我獨立和自我提高的欲望強烈,再加上整體社會氛圍提倡提高青年的獨立自主意識。因此,是否進行社會參與、選擇怎樣的社會參與,基本上由大學生個體來決定。[3]其中,性格因素影響較大。性格外向的人落落大方、說話流利、不在意小節、喜歡社交、主動性強、適應能力強、大大咧咧、做事爽快,往往社會參與意識比較強烈;與之相對應的是性格內向的人,這類人喜歡獨處、不喜歡社交、適應新環境能力差,尤其是對于剛剛來到大學、人生地不熟的大學生來說,對社會參與的好感度非常低;年齡因素也有很大的影響。高年級學生社會參與度比較小,而低年級學生社會參與度較高。因為,高年級學生面臨著畢業、考研、考博和就業的多重壓力,留給社會參與的時間不多。相反,新生和低年級學生,正對大學生活熱情高漲,沒有學業和就業壓力,對社會參與的向往程度較高。但是,高年級學生社會參與往往效果更好、質量更高,因為他們已經構建起了比較成熟的意識形態和一定的專業知識框架體系,懂得應該選擇怎樣的社會參與、在社會參與中應該干些什么、怎樣進行社會參與對自己才能有所幫助和提升。

(二)學校因素

立德樹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而社會實踐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4]社會高速發展產生的需求為高校的大學生社會參與能力培育提供了現實依據。學校作為大學生步入社會前的“煉丹爐”,學生能否良好適應社會并最終實現其社會價值,學校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高校在大學生社會參與上能否給予高度重視,可能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社會參與的能力和社會參與的質量。一方面,高校大學生社會參與思政課程的理論知識指導的強度會影響到大學生社會參與的社會責任意識和主體意識;另一方面,高校能否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參與實踐鍛煉,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社會參與的實際效果。當前,隨著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愈發重視,大學生社會參與在形式、內容等方面也逐漸開始多樣化,這就要求高校相關部門和教育管理人員要切實將精力投入到大學生社會參與能力的培育上來,指導監督大學生社會參與方向,端正大學生社會參與動機,使其能夠理性看待社會參與,全面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提升自身社會價值,從而推動自身和社會的發展。

(三)家庭因素

中國家長普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出發點雖然好,但是對孩子的全面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卻關心不夠、認識不足,甚至是過度寵溺和放縱,使大學生自負自我、缺乏集體意識、沒有團結協作能力、社交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也比較差,極大影響了社會參與度的提高,影響了大學生社會參與的積極性。

在大學生社會參與教育中,大學的校園環境對年輕人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家庭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方方面面。家庭影響不光體現在孩子的遺傳、生活和教育上,父母對孩子的獨立能力、融入集體能力、社會責任和個人社會價值意識的培養對大學生社會參與能力的形成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得當,可以極大提高大學生自主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提高社會參與質量??偠灾?,家長和家庭在為孩子創造社會參與條件、幫助其建立自信心理、培養獨立自主思考能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方面大有可為。

(四)社會因素

大學是一個多種意識形態交流碰撞的場所,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社會上各種價值觀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頭腦。功利主義、唯我主義等沖淡了中國多年的傳統價值觀念。集體主義被淡化,個人主義被搬上了平臺,使得大學生對社會參與熱情存在差異。

網絡是一個龐雜的平臺,它打破了空間的限制,使不同地域、國家的大學生能夠自由、隨意地交流互動。但在互動中難免因自身因素或外部環境產生分歧,部分缺少自控力或身心不健全的群體會享受網絡的匿名性所帶來的零風險快感,肆無忌憚地對他人進行恐嚇或攻擊。雖然網絡暴力已被日益關注,但由于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約束,可能會孕育更多的不穩定因素。同時,網絡信息的傳遞相較于傳統社會參與對大學生而言更具親和力,其便捷、時效等優勢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社會信息獲取領域。但網絡的匿名性、虛擬性又意味著信息的可操作化。當前網絡環境中存在著大量的虛假信息,不法分子為謀取個人私利經常利用大學生這一群體制造輿論或恐慌,造成了一部分大學生盲目進行社會參與或不愿進行社會參與。

三、引導大學生社會參與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主動投身社會參與

就大學生自身而言,作為社會建設的新生代力量,應當不斷認真學習科學理論知識,提高自己思想覺悟,培養艱苦奮斗、敢于擔當的精神,作為祖國的殷切期望,應主動拓寬社會參與渠道,豐富自己大學生活,學會團結協作,不要自負也不要自卑,尋找屬于自己的穩定的社會支持格局和健康廣闊的社交圈關系網,帶動他人積極有序地進行社會參與。大學生不應一味重視學習成績而忽略社會參與能力,要明確學習成績、工作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之間的關聯,使其互相促進。

(二)整合教育模式,提高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

校園作為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培育的主要載體,其作用至關重要。一方面,學??梢栽谒颊n程中加強對大學生社會參與理論知識的指導,開展相關培訓活動及思想教育宣傳工作,通過各種途徑向大學生宣傳平等、民主、法治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核心價值觀,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培養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另一方面,學??梢詫⒗碚摵蛯嵺`有機融合,為大學生參與校園管理或社會參與實踐增加途徑,發揮大學生社會參與能力。

(三)拓寬社會參與渠道,提高社會參與能力

政府可以建立科學的社會參與評議制度以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參與水平。部分大學生只關心學習成績或礙于就業壓力,對社會參與的關注度相對較低,社會參與實踐相對匱乏。因此,對大學生的評價不應僅僅局限于學習成績、學歷水平和工作能力上,更要融合社會參與能力以體現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梢酝ㄟ^將社會參與志愿服務和公益相融合的措施拓寬社會參與渠道,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意識,使其能夠把公益當作大學的一門必修課并落實于實踐中。同時,政府要為社會參與提供政策保障,保證學生在社會參與中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讓學生能夠在社會參與中真正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提高,從而反哺社會,促進社會參與發展。政府還可以建立獎勵機制,表彰社會參與能力較強的學生或宣傳大學生優秀社會參與案例,以此來激勵大學生積極有序進行社會參與。此外,政府和學校要注重發揮身邊民眾及網民群體的示范作用,這些人的社會參與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參與態度。通常來說,擁有黨員身份的大學生具有較高的社會參與熱情和社會參與能力,在社會參與行為上表現得更為積極。因此,政府和學??梢詫⒕哂心7蹲饔玫墓伯a黨員和社會參與能力出眾的大學生組織起來開展網絡宣講和先鋒模范示范活動,宣傳社會參與先進案例,營造有序進行社會參與的優良之風,時刻為大學生樹立社會參與的模范榜樣。同時,還可以開展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社會參與素養,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到國家社會生活中,充分施展學生黨員的帶頭示范作用。

四、總結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社會參與的途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參與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也滋生了一些不穩定因素。網絡以其低門檻、匿名性等特點,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虛假信息,部分大學生也借此發表不理性言辭和出現不當行為,這些都制約著社會參與的健康發展。因此,一方面要完善網絡法制法規以對網絡環境予以警示和約束,保障大學生權利的合理行使;另一方面要加強網絡環境監督力度,改善互聯網環境,營造良好的互聯網氛圍,讓一些極端的、錯誤的、分裂的思想無機可乘。同時,要充分整合互聯網資源,讓互聯網與社會參與相輔相成,既讓互聯網融入社會參與,又讓社會參與落實在互聯網中。

參考文獻:

[1] 本報評論員.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N].北京日報,2022-10-25(005).

[2] 王慧慧.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社會參與的特點與促進策略[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8):33-34.

[3] 趙奕斐,張傳宇,陸軒源,等.移動社交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社會參與與信息錯失焦慮研究[J].校園心理,2022,20(3):

169-175.

[4] 蔣兆雷,葉兵.當代大學生社會參與特點分析與對策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2):21-25.

作者簡介: 林瑞,男,漢族,河北唐山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歡
社會參與對策建議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網絡民粹主義近十年(2007—2016)的研究梳理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