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問候語表達差異分析

2023-05-30 05:54武凡琪楊麗娜
今古文創 2023年2期
關鍵詞:問候語對比研究文化內涵

武凡琪 楊麗娜

【摘要】 問候語作為交際溝通重要的一部分,對于人際關系建立和處理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頻繁。語言的不同,文化的碰撞,都對我們了解更多的差異,避免尷尬提出了新的要求。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掌握語言的同時也要求了解文化。本文從語言問候和肢體語言問候兩個角度對中外問候語進行了對比研究,探究問候語差異背后的文化原因。

【關鍵詞】 問候語;對比研究;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G11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2-011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2.038

一、問候語概述

問候語一般被分為狹義問候語和廣義問候語。狹義的問候語主要指見面時說的話語,是社會長久以來約定俗成的、簡單的、體現禮貌的問候語句,一般比較短小,也并不要求對方做出具體的明確的回答,例如:“你好”“幸會”;還包括現在比較流行的外來詞問候,例如“Hello”“早安”“晚安”。廣義的問候語,范圍較廣,形式多樣。一個問詢“吃飯了嗎”可以是問候,一個感嘆“你今天穿的真漂亮”也可以是問候,家長里短,時事八卦都可以作為廣義問候語的問候內容。寒暄語,招呼語,可以歸為廣義問候語;肢體問候:點頭,微笑,握手等也可以歸為廣義問候語。本文主要是從廣義問候語入手,并將無聲的肢體問候單獨作為一部分進行探討,進行了中西方有聲問候語和肢體問候語的差異分析。

語言社會學家Chen.LP總結了問候語再社會交際中最重要的功能,一是交際功能,即人們通過問候確認已建立起的社會關系;建立與陌生人的社會交往。二是打開話題進行交際,引導話語走向。引導功能可分為有目的引導和無目的引導。沒有特殊目的,只是為了進行簡單的禮貌問候而隨便找到的話題,不帶有目的性。而在商業談話開始,或想從某人得知信息時,常常凸顯出問候語有目的性的引導功能。三是問候語所具有地域性和個人性還使問候語具有了識別功能,幫助判斷問候人的國家地域,特點性格。

二、中西方問候語在類型上的差異

稱呼問候是問候中重要的一部分,中西方都有其獨特的稱呼問候體系,本文中將稱呼型問候語分為了直系親屬的稱呼問候和普通適用型稱呼問候,探究形成中西方稱呼問候語差異背后的文化和歷史原因。

(一)直系親屬稱呼問候差異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文化源遠流長,有一套嚴謹的稱呼體系,在問候中稱呼要符合輩分,尊卑,長幼。宗親是宗法制度的衍生產物,在現代社會中宗法制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內外親疏的傳統還是遺留了下來。同一輩分也要分出大小,顯現出長幼有序的特點。中國的問候同樣受儒家文化影響,要求人們要遵守等級次序和尊卑貴賤,以此來符合道德的要求的同時也體現了“禮”的本質思想。

在西方與中國不同的是無論是“祖父母”“外祖父母”還是都用“Grandfather”“Grandmother”來表示;叔叔和舅舅都用“Uncle”來稱呼;姑姑和阿姨都稱為“Aunt”。英文中“輩分”地位降低,孩子可以直呼父母親的名字。英語國家受到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的影響較大,追求的是人格和地位上的平等。

文藝復興中倡導人文主義精神,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強調人的作用,主張平等自由。中國封建統治時間長,封建帝制根深蒂固,儒家文化影響深遠,而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的萌芽以及發展要超過中國,對于經濟的發展和思想的解放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二)普通適用型稱呼問候差異

在中國,對于非親屬的人來說,可以根據和父母親的年齡大小進行比較選擇適當的稱謂。這個時候的稱呼不用分辨宗親與外親的區別,為了體現對對方的尊重一般都是以宗親稱呼對方,規則是“姓+稱謂+好”,例如爸爸姓王的女同事就要叫“王阿姨好”。中國人在稱謂中一方面要體現對對方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要體現自身的謙卑。轉稱在中國也很講究,如果對方職業帶有特殊性,可以以職業來稱呼對方,通常是“姓氏+職業”,如:“李老板”“于老師”“馬警官”等。這樣體現了對方的職業備受尊重和認可。

西方在問候中使用的稱謂則相對簡單很多,可以用Mr.+姓或者 Mrs./ Miss.+姓稱呼對方,用于初次見面體現禮貌。在英語中,一些受人尊敬的職業,如Doctor Lee(李醫生)、Professor Davis(戴維斯教授)等,有職業加姓氏的表達方式,但對于普通職業的名稱,使用Mr.或Mrs.則更為常見。更多的時候打招呼一般直接稱呼對方的名字,例如“Mark”“Jack”“Sam”等。直呼其名體現了大家都是平等的,雙方的面子都得到了維護,在英語中直呼其名十分正常,無論是長輩還是朋友,直呼其名表達了一種互相的親密關系。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講究每個人獨立的受尊重的人格。

(三)詢問型問候語的差異

1.常用詢問型問候

中國人打招常用的“吃了嗎”,這是因為中國古代自然經濟長期占據導地位,小農經濟發達,農業自給自足。在農耕文明時期,吃飯是一個大問題,見面時詢問對方“吃了嗎”就成了一種習慣。隨著時代的發展,潮流的變遷,中國人的問候方式也豐富起來,“去哪里呀”“好久不見”經常用來表示問候。

在美國,問候常常詢問近況好嗎,我們以前在教科書中學到的“How are you”已經成為老套的問候方式,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使用“How's it going?”“What's up?”這種詢問近況好不好的問候方式。其回答方式大多也不用我們最早學的“Fine thank you,and you?”這種生硬呆板的回答,按照近況如實回答“Just so so”“Not bad”都是很自然的很不錯的選擇。

2.隱私詢問型問候

在漢語問候語中可以對對方各個方面的情況進行問候,來體現對他人目前狀況的關心,例如:“今年多大了?”“最近工作怎么樣???”被問者有時也會反問提問者,以表示相互的關懷。而在英語文化中,這些都屬于個人隱私問題,西方人的問候通常不涉及私人話題,問候也顯得更加的抽象。中國數千年以來受儒家文化影響,講究“仁愛精神”,“博愛”是儒家仁愛精神內涵深邃,講究推己及人,關心愛護別人。中國人是一種群體型社會,對人際關系更加重視,群體生活方便彼此之間情況的了解,也就不對這些問題進行避諱。

西方地理環境導致西方國家很早就以農耕經濟為主的社會經濟結構轉變為以手工業和商業為其社會經濟結構。西方人重視個人性,更加注重個體價值的實現,要求對于個體意識的尊重。因此,私人生活的各個方面不會拿來作為問候和寒暄。有些問題甚至是他們所忌談的,如詢問年齡、婚姻、收入、宗教信仰等都是不禮貌的。

3.明知故問型問候

還有一些明知故問式的問候,在英文中也是沒有的。例如,當從外面回到寢室,室友可能會說“回來了?”這種顯而易見的問候,并不是要求被問者回答,而是代表對被詢問人的目前狀態的一種掌握,對被詢問人“回來”表示一種歡迎,可以相當于“歡迎回來”。而“回來了?”更自然,更隨意。當看到別人看書時,問一句“學習呢?”表示詢問者沒有無視,并且表示在知道“學習”這個狀態后,不會再打擾。英語國家的人很難理解為什么明明已經看到這個人在干嗎還要再問一遍,所以一些西方國家的人會說“Hi,you do a good job”(“嘿,你做得真棒”)。

三、中西方肢體語言問候語表達上的差異

(一)中國肢體語言問候語的表達方式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古代文化中精髓眾多,中國現在的肢體語言問候一部分是中國古代禮儀演變而來,如拱手和鞠躬都流傳了下來,在如今仍是經典的問候方式,還有一部分來自西方的禮儀,在改變了閉關鎖國的現狀后,西方文化的傳入,改變了中國肢體問候語言的習慣,握手、擁抱也開始流行起來。

1.跪拜

跪拜禮是中國封建專治制度尊卑有序的重要體現,維系著封建的倫理綱常、等級制度和封建制度。近代以來,隨著封建統治的沒落和瓦解,跪拜禮也被當成糟粕而廢除。最初的跪拜禮只是席地而坐的人們相互致敬的一種禮儀,體現雙方互相的尊重。由于封建統治的需要,儒家文化中體現三六九等,尊卑高低的禮儀被君主作為鞏固地位的工具,在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中一直受到遵從。鴉片戰爭之后,清政府與西方外國使節的交涉中處于被動地位,外國使節不愿行使跪拜禮,認為其有礙國家尊嚴,在取消外國使節的跪拜禮之后,中國人心中對于這一禮節的不滿情緒也高漲了起來。戊戌變法期間,跪拜陋習受到了維新人士的抵制,主張破除跪拜禮的文章也沖擊著國人的心靈。隨著國人思想的進步,民主自由平等觀念深入人心,對封建思想和專治的批判也更加透徹,辛亥革命之后終于開始全面地廢除跪拜禮。廢除跪拜禮的過程,是中國長期封建專治制度的瓦解的過程,是國人思想解放的過程。

2.拱手

拱手禮是中國古代適用范圍廣,使用頻率高,應用人群多的一種問候禮儀,是中國古代最具特色的肢體問候,是傳統文化中的美好習俗。拱手禮又可稱為作揖,起源于西周時期,多為平輩熟人之間日常見面或告別時的禮儀。古時拱手禮應用廣泛,婚喪嫁娶,日常交往皆可應用,還具有可同時向多人行禮的優點。近代以來,隨著中國大門的打開,西方國家的文化禮儀握手,擁抱等傳入中國。由于其具有行禮方便,世界范圍認知度高等特點,中國傳統拱手禮逐漸被西方禮儀所替代?,F代的拱手禮使用頻率降低,手勢也略有變化,除了握拳以外還應該有節奏的晃動兩到三下,應用場合也較為單一,一般只應用于新年互相拜年之時。

3.鞠躬

鞠躬與拱手同為古時問候禮儀,不同于拱手禮的衰落,鞠躬禮現在也被廣泛應用,不僅在中國依然火熱,在日本、韓國、朝鮮等國家也依然被普遍使用。鞠躬禮源自古代祭天儀式,古時人民信奉上天,認為“君權神授”的皇帝是“天之驕子”,具有不可褻瀆的高貴。人們通過祭天來感謝上天對萬物的哺育之恩,同時祈禱風調雨順,收成穩定,表達了農耕經濟下百姓想要衣食無憂的愿望。在現代演變成日常的禮儀,多用于比較正式的場合,在朋友初次見面,上下級之間可以輕輕彎腰鞠躬表示尊敬,晚輩對長輩,上下臺表演都可以行鞠躬禮以表示問候和尊敬。

(二)西方肢體語言問候語的表達方式

西方人受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影響早,思想解放程度高,性格更加開放熱情。因此在問候中會有許多肢體上的接觸。與中國內斂性肢體問候相比,西方的肢體接觸更多,更加親密和豪放。

1.握手

握手禮作為當今流行范圍最廣,普遍認知最高的問候禮儀,受到了中西方許多國家的推崇,成為當今無論是在國際范圍,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問候禮儀。握手起源于英國,在戰爭年代,騎士們身披戰甲,全副武裝,隨時準備作戰。在交往的過程中,為了展示自己的手中沒有武器,表示自己的誠意和友好,騎士們會脫下右手的盔甲,互相伸出右手,握手表示沒有敵意,這種方式流傳下來,演變成了現在的握手禮。英國曾涉足多個大洲,殖民地眾多。殖民地受到英國文化禮儀影響,握手逐漸開始適用于多個國家。由于和本土文化進行結合,握手禮在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細節要求,如在美國人握手時,通常會緊握對方的手,上下數次后松手,同時雙目直視對方表示尊敬和真誠,相反一個人無法或不愿直視別人會被認為是心虛或不誠實。而在中國握手時一直直視對方的眼睛是不禮貌的。

2.擁抱

擁抱禮是流行與歐美的一種見面問候禮節,比起握手禮,擁抱禮更顯得親密,適用于許多官方或者民間迎送親朋好友場合,或者是上層社會交往場合。行擁抱禮時應注意要在兩人相距20厘米處相對站立,彼此都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扶著對方的左后肩,左手扶著對方的右后腰,如果更為密切的關系,還應該向右擁抱之后再向左擁抱,但也應注意不宜貼得太緊,尤其是異性擁抱時,另外擁抱時間也不宜過長。美國人性情豪爽,感情外露適合擁抱的問候禮儀。在埃塞俄比亞接觸的次數越多證明關系越熱烈,所以為了表達深厚的友誼擁抱時間也會很長。一些東方國家的人民性格比較內斂,不喜歡接觸他人身體,在交往中則不適合擁抱禮。

3.親吻

親吻禮源自法國,作為見面問候禮儀逐漸盛行于許多的西方國家。據說它產生于嬰兒與母親間的嘴舌相昵,也有人說它產生于史前人類互舔臉部來吃鹽的習俗。有人認為,古羅馬人愛嚼香料,行親吻禮足以傳口中芳香。也有人說,古人親吻時用唇的形狀來表示愛情的心形。親吻禮可分為吻臉禮和吻手禮,一般來說戀人或者兄弟姐妹之間會吻面頰,女人之間互貼臉頰,男人對尊貴的女士會行吻手禮以展示自己的紳士。之后還形成了飛吻的方式,當兩個人距離稍遠時,將手放在唇邊,親吻一下,再將手朝著對方方向伸出,表示將吻傳遞給別人。這種方式在中西方的年輕人身上都十分盛行。

4.貼面

貼面禮流行于歐洲南部和南美洲,當用于正式的社交場合如晚宴、慶典時,只適用于較為親密的朋友或者是親人。但是在比較隨意的社交場合,初次見面的人也可以行貼面禮。在阿拉伯國家,只有同性間才能行貼面禮,男女之間不宜行貼面禮。大多數的國家,都是先貼右臉,再貼左臉,同時右手輕輕搭在對方的左肩,嘴巴在空氣中輕輕發出親吻的聲音,但是不能真的親到對方。在行貼面禮的時候,要注意臉頰一定要貼上,不然會被視為討厭對方。

中國古代的肢體問候語言極具代表性,是中國悠久歷史的縮影。近代以來,思想的解放,使得肢體問候語言也豐富起來,逐漸演變成現代以握手揮手為主,擁抱鞠躬為輔的肢體語言問候格局。西方國家的開放和中國的內斂在肢體問候上形成鮮明對比。

四、結論

中西方問候無論是在語言還是肢體都有較大的差異,從古至今問候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在網絡快速發展的現代,人們問候的語言和形式更加豐富起來。除了問候語的內容差異,本人將肢體有關的問候語也單獨作為一章進行簡單的分析,在避免語言問候誤會的同時,肢體問候也應該避免尷尬,掌握分寸。

參考文獻:

[1]陳秋娜.漢語寒暄語的語用闡釋[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1).

[2]祝麗麗.淺析英漢問候語的跨文化語用對比[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19):132,88-90+110.

[3]張琳琳.跨文化交際中漢語問候語語用失誤探析[D].河南大學,2014.

[4]徐強.現代漢語問候語研究[D].華僑大學,2012.

[5]李桔元.英漢問候語的文化語用闡釋[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

[6]唐君.文化差異視角下英漢問候語的比較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5,(32):188.

[7]劉保春.中西問候語跨文化語用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7.

[8]牟茜.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語問候語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2.

[9]胡明揚.問候語的文化心理背景[J].世界漢語教學,1987,(2).

猜你喜歡
問候語對比研究文化內涵
越南問候語中的交際文化特征及其在中國大學生中的教學應用
禮貌原則視角下英漢問候語應用實證研究
詩歌里的低訴,蒼涼中的守望
模因論視角下的英漢網絡語言對比研究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對比分析
漢藏數詞對比
傳統中藥學與生藥學的對比研究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涵
別扭的問候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