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購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模式研究

2023-05-30 03:58高鵬懷劉繼為周雅琳
關東學刊 2023年1期
關鍵詞:社區居家養老三位一體供給側改革

高鵬懷 劉繼為 周雅琳

[摘要]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養老服務需求規模不斷擴大,需求類型更加多元。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綜合了傳統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模式的優點,實踐成效顯著,成為當前普遍關注的養老模式。以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研究場域,以實地調研方式對老年群體的多元化養老需求做出精準識別,從供給角度闡述了經開區政府購買公共養老服務的實踐路徑。研究發現,目前老年人群體存在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等基本養老服務需求以及人居環境適老化改造、文體活動、精神慰藉以及信息咨詢等個性化服務需求。經開區以政府購買基本公共服務的形式,從供給側出發構建了便捷型、拓展性、對應型的“三位一體”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未來應立足高新企業和數字產業優勢基礎,打造智慧養老標桿社區和區域化養老服務綜合體。

[關鍵詞]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社區居家養老;三位一體;供給側改革;經濟技術開發區

[作者簡介]高鵬懷(1971-),男,法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繼為(1987-),男,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河北環境工程學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秦皇島066102),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訪問學者(天津300350);周雅琳(1996-),女,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81)。

一、引言

自2000年邁入老齡化社會之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持續加深。2021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0%,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1億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3.5%,老年人口日趨呈現規模大、增速快、高齡化特征。2022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沈陽市皇姑區三臺子街道牡丹社區調研時強調,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越來越長壽,對老年人的服務要跟上。由此可見,隨著老齡化的持續加快,老年人群體數量不斷擴大,養老服務的需求規模顯著增加,政府養老服務供給能力不足和供給質量不高的問題也愈加凸顯。如何推動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向縱深推進,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重要社會議題。

一方面,加快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是國家關于推進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的整體布局。目前,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是三種主要的養老服務模式,其中家庭養老是傳統的養老模式,機構養老則興起于改革開放以后,社區養老則是更為“年輕”的新鮮事物。不能忽視的是,上述三種養老服務模式在實踐中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運行限度:家庭養老模式下,子女贍養負擔過重、衍生家庭矛盾等比較突出;機構養老模式下的社會養老機構服務質量不高,收費標準突破老年人群體承受范圍等問題較為普遍;社區養老模式下,服務能力有限、長效運營難等問題比較明顯。相比之下,以家庭和社區為場域開展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既契合中國傳統養老的觀念,更容易被老年人所接受,又相對提升了養老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及性,降低了養老服務供給成本,成為應對養老服務供給困境的新路徑?!笆奈濉币巹澲谐浞挚隙松鐓^居家養老的積極作用,提出了“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整合利用存量資源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的總體要求。以居家為載體、以社區為依托,兼具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優點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在各地的探索創新中逐漸成型,如蘭州市城關區開展的虛擬養老院模式、深圳市福田區的“五有”都市社區養老模式等。

另一方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重大創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4年,財政部、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和全國老齡辦聯合發布《關于做好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工作的通知》是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標志性的指導政策,從基本原則、工作目標、基本模式與工作責任四個方面做出統籌安排。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成為解決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供不應求難題的重要舉措,通過將競爭機制引入養老服務領域,能夠在進一步優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同時,更好地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創新養老服務供給模式,構建起多層次、多方位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

202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構建完善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要求“制定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服務標準”。中央和市級層面的相關政策為北京市各地開展政府購買社區居家養老提供了有力支撐。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目前常住人口17萬,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4萬,占比達23.5%。區內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高齡和失能失智老人數量不斷增多,養老服務需求持續增長,將對養老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北京市經開區行政區劃的調整,區內的公共服務體系和機構尚在初建階段,在服務機制和人員隊伍方面存在較大短板。面對區內巨大的老年群體人口壓力和旺盛的養老服務訴求,經開區政府積極推進區內基本服務的“供給側改革”,以政府購買基本公共服務的形式,在養老服務、為幼服務、助殘服務和退役軍人服務等領域做出了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探索性轉變,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尤其在養老服務方面,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實踐成效顯著,較好地滿足了區內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據此,本文以北京市經開區為研究案例,從需求和供給兩個角度對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進行分析,以期能夠為當前城市社區養老問題提供新的思路。

二、經開區養老服務需求分析

(一)北京市經開區老年人口結構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區面積59.6平方公里,由核心區和拓展區構成,下轄榮華、博興兩個街道辦事處。近年來,伴隨著經開區各類產業的快速發展,區域人口呈現“增長快、流動多、結構單”的顯著特點。根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事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經開區常住人口17萬,流動人口30萬,其中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約4萬,占常住人口的23.53%?;谡{研發現,由于經開區的功能定位于承接中心城區適宜功能和人口疏解,區內的居民群體以產業工人群體和市內就業群體為主,經開區內的老年人群體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子女不在身邊的北京市戶籍的獨居老人或空巢老人;另一類是大量前來幫助照看孫輩的老人。從年齡結構和居住形式上看,經開區的老年群體呈現兩個主要特征:一是老年人口結構呈“金字塔型”分布,60歲至80歲的老人比較多,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比較少;二是老年群體中“獨居空巢居多、老小相伴居多”。這些老年人在日常照料、醫療保障、精神慰藉、社區融入等方面存在較大需求。

由于全區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結構日趨多元化和復雜化,精準識別老年群體需求成為提升供給質量的關鍵前提。2021年11月,課題組對經開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調研,依托街道和社區,以個體層面隨機抽樣、區域層面代表性覆蓋為原則,選取四個社區的七個居民小區,采用集中座談、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的方法對經開區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以及供給現狀進行了全面了解,力求準確呈現經開區重點群體層次性、個性化的公共服務需求結構。根據《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涵蓋生活照料、醫療健康、精神慰藉等方面

楊曉冬、武永祥、姚嘉玉:《面向用戶滿意的養老社區服務體系構建》,《中國軟科學》2016年第3期。。國內學者也大多按照這一分類模式對社區養老服務進行劃分周紅云、陳曉華、董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影響》,《統計與決策》2018年第17期。

吳芳、馮冬燕:《城市空巢老人社區養老服務需求類型及其差異化分析——基于陜西省的調研數據》,《調研世界》2018年第6期。。本研究亦按照這一分類,對經開區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做出歸納。通過調研發現,經開區老年群體需求涉及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和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兩個大類,涵蓋生活照料、醫療保健、適老改造、精神慰藉、法律維權和文體活動六個方面。

(二)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包括生活照料和醫療保健兩大類。其中,生活照料需求主要包括日間托管服務、餐飲服務、家政服務和助行助購需求等方面。當前,經開區低齡老人普遍承擔著照顧孫輩的責任,用于做飯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高齡老人則受困于行動不便等原因,自主做飯的能力受限;而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對膳食供應的需求更為迫切。因此,經開區老年人對于“老年餐桌”和送餐上門的需求較為普遍。90.82%的老人表示需要“老年餐桌”、送餐上門等飲食服務,其中表示非常需要此類服務的老人占50%。由于行動能力或出行不便,老年人對日托服務、生活用品代購與配送、衛生清掃、出行優待等服務的需求也比較大。需要“日托服務”的老年人占總數的70.21%,其中有27.86%表示非常需要“日托服務”;83.84%的老年人表示需要助餐、助潔、助浴等家政服務和助行助購服務,其中57.57%的老年人表示出了強烈需求意愿(圖1)。

老年群體的醫療保健需求最為迫切且相對集中。老年人出行不便,且大多不熟悉醫院普遍推行的現代智能化、網絡化的診療系統,在就醫預約、掛號、就診、繳費和取藥等方面存在困難,因此對陪同就醫、代取藥物、用藥咨詢和指導、定期診斷護理等需求比較大。如圖2所示,80.85%的受訪老人表示需要陪同就醫、代取藥品、病人護理等助醫服務,有61.7%的老年人表示非常需要此類服務。此外,隨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老年人群體對康養保健的需求日漸增多。老年人群體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老年病等疾病的比例相對較高,對義診、慢性病防治宣講、健康講座、建立健康檔案等保健服務需求比較大,有90.91%的調查對象表示需要醫療保健服務,以掌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自我保健、防病強身的意識和能力。

(三)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

除上述基本養老需求外,不少老年人還存在更多的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主要包括生活環境的適老化改造、文體活動、精神慰藉以及法律信息咨詢等方面(圖3)。

一是對生活環境的適老化改造需求,主要包括公共生活空間和私人生活空間兩個方面。在公共生活空間方面,老年人對社區環境、交通出行、人文環境等公共空間的適老化改造需求尤為迫切,對小區內部和周邊公園等區域內的健身器材、健身步道和友好環境的需求也比較大。78%的受訪老人表示需要公共活動場所的適老化改造,97%的調查對象表示需要健身器材、養生步道、室內活動室等文體活動場地和設施,以改善公共服務、交通出行、智能應用等領域對老年人不夠友好、康養設施不夠齊備的現象。私人生活空間方面,根據2015年全國老齡委開展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有58.7%的城鄉老年人認為住房存在不適老問題,包括沒有呼叫和報警設施、沒有扶手、光線昏暗等三大主要問題,以及廁所或浴室不好用、門檻絆腳或地面高低不平、地面易滑倒等諸多問題。這些不適老的問題,即對老年群體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同時還形成安全隱患。老年人對于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的需求十分迫切,希望能夠在考慮安全、便利、舒適等因素的情況下,從樓宇加裝電梯、住房采光通風、衛生間設置、自來水供應、房屋質量、安全防護性能等方面入手,改善居住條件和環境。

二是精神慰藉的需求。呂宣如(2022)的研究顯示,相較于健康服務,生活照護和精神慰藉服務對老年人健康的改善作用更明顯

呂宣如、章曉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響》,《中國人口科學》2022年第3期。。隨著老年期的心理變化,老年人普遍存在與社會脫節、被子女嫌棄、給他人添麻煩的認知心理,容易出現自我認同低、孤獨等心理狀態,因此老年群體普遍存在精神慰藉的需求。尤其是經開區內京外務工群體較多,父母隨同居住照護孫輩的情況比較普遍,這一群體在社區融入方面的需求更為普遍,希望能夠得到家庭和社會的關注與接納,并形成社交群體的有效融入。從調研結果來看,經開區內73.68%的受訪老人表示需要精神慰藉服務,希望通過參與多樣化文體活動,解決孤獨、社交脫節等問題。調研顯示,經開區老年人對于加入柔力球隊、舞蹈隊、書法社、合唱團等文化體育團隊,參與各類文體活動和比賽表達了較強的意愿。92.93%的受訪老人表示期望參與到文體團隊和文體活動之中,對豐富多樣的文體活動呈現較高熱情。

三是信息咨詢服務,以法律信息需求居多。隨著消費、理財、保健、房產、遺囑、家事糾紛等領域的涉老侵權問題日益增多,老年人的維權意識普遍覺醒,但由于法律知識欠缺,因此在法律咨詢、風險評估、法律援助、法律幫扶、公益遺囑等方面的法律服務需求也日益增長。從調研結果來看,82.8%的受訪老人表示需要法律服務。

三、“三位一體”:經開區政府購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養老服務是政府購買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領域。2014年,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做好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了政府購買養老公共服務的基本原則、工作目標、工作程序、工作責任,成為政府購買養老公共服務的重要政策指引。目前,經開區核心區在養老服務供給方面按照“基本需求全力保障、個性需要基本保障”的原則,圍繞社區老年人群體的多元養老需求,積極創新工作形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生活照料需求的便捷型供給模式

一是以養老服務驛站為依托,提供便捷的生活照料服務。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是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就近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護理、心理支持、社會交流等服務,由法人或具有法人資質的專業團隊運營的為老服務機構

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關于開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的意見》(京老齡委發〔2016〕8號),2016年。。養老服務驛站作為城市的終端養老服務設施、老年人家門口的“服務管家”,對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至關重要

張健、蘇玉、呂元:《健康中國公共服務體系下養老服務驛站功能分類及其設計策略研究》,《建筑學報》2020年第S1期。。自2016年北京市啟動全市推廣驛站式養老以來,經過幾年發展,養老驛站已經在全市“落地開花”。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已建成運營養老驛站1087家,成為就近精準養老服務體系的基礎,被稱為老年人“第二個家”

民生周刊:《養老驛站,老人的第二個家》,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509103656688813&wfr=spider&for=pc2022.4.8,2022年11月8日。。當前,經開區內已建成4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政府通過購買公共服務形式選定第三方機構,以委托運營方式負責驛站日常運行。目前,這4家驛站由北京愛尚暖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進行日常管理,為老人就近提供日間照料、健康指導、呼叫服務、文化娛樂、心理慰藉、助餐服務等六項基礎養老服務。通過驛站責任片區劃分和基本養老服務對象的認領工作,建立并完善了老年人檔案,同時驛站創新服務內容,推出了中醫調理、按摩理療等特色服務,形成了“一站式、多元化”的“6+N”為老服務體系(圖4),較好地滿足了老年人生活照料、陪伴護理、心理支持、社會交流等日常需求。

二是以一刻鐘便民商圈為載體,提供便捷的日常生活服務。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社區商圈的形象化表達,指位于社區內部或周邊,面向所在社區消費人群,滿足步行15分鐘范圍內日常生活需求和品質消費需求的商圈?!氨憬荨笔菍τ谝豢嚏姳忝裆钊Φ牟季忠?,包括早點快餐店、便利店、中小型超市、菜市場、洗染店、美容美發店、維修店(點)、藥店、書籍音像店、照相沖擴店和家庭服務等業態,實現“小的需求不出社區,大的需求不遠離社區”的便捷服務

張榮齊、樊新榮、張尋:《“一刻鐘”消費圈發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為例》,《中國市場》2014年第23期。。北京市經開區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以“亦城家園中心”為載體打造。亦城家園中心是經開區政府購買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內容之一,按照“委托運營+資源集聚”的形式,通過招投標形式確定北京亦莊商業有限公司為建設運營管理方,通過資源集聚的方式統籌轄區內的一刻鐘商圈服務商資源,從而意圖打造成為一站式的便民服務綜合體,滿足居民“最后一公里”的商業需求。目前,經開區已經建成5家“亦城家園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務綜合體,為周邊居民提供菜籃子、老年食堂、書店、兒童托管等服務使得綜合便民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例如,榮華街道關注老年人就餐難的問題,根據居民需求及社區推薦,亦城家園中心簽約了轄區內10家餐飲服務商,為轄區內年滿60周歲且持有養老助殘卡的社區居民提供“老年餐桌”服務,此外還聯合了部分社會商戶為老年居民提供理發、修腳等服務,極大地滿足了老年群體的日常需求。

三是以社會組織為支撐,提供便捷的巡視探訪服務。目前,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主體“一體多元”的發展趨勢,從屬于政府主導的“一體”下的市場、社會組織以及家庭均作為養老服務提供主體參與其中

房莉杰、周盼:《“多元一體”的困境: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個理解路徑》,《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20年第1期。。北京市經開區以政府購買形式,依托第三方社會組織積極開展巡視探訪服務,構建了“建檔—巡訪—反饋—響應”的政社互動式巡視探訪服務體系,有效滿足了區內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的陪伴關懷、精神慰藉需求(圖5)。睿祺社工事務所是經開區榮華街道引入的一家社工組織,服務群體包括轄區內80周歲及以上的獨居老年人、與重度殘疾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無子女或子女均不在本市的獨居老年人、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較差的獨居老年人等。該組織首先建立了巡視探訪服務檔案,摸清了轄區內巡視探訪服務對象底數。其次,以“電話+上門”的形式開展巡視探訪服務,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精神狀態、安全情況、衛生環境、居住環境等方面進行定期詢問、提醒和評估。通過上述工作,事務所能實現對老年群體的健康信息和身體狀態的實時把握,并依托居家養老服務巡視探訪服務系統、手機APP等信息化手段,建立服務對象需求臺帳,以月度為單位匯總整理,報送至街道。街道根據社工組織反饋的信息,做出針對性響應,從而及時有效滿足老年人及其家庭養老服務需求。

(二)醫療保健需求的拓展型供給模式

針對老年人的廣泛基本就醫需求,經開區采取了擴充區域醫療資源供給容量和豐富醫療保健服務形式的思路來滿足需求。一是拓展區域內醫療衛生保健的供給服務容量,通過持續推進北京同仁醫院亦莊分院二期工程、北京急救中心開發區分中心的建設施工,啟動了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全面擴充醫療保健資源供給能力。二是拓展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的供給形式。經開區轄區內的公立醫療機構均提供了疾病診療、家庭醫生簽約和健康檔案管理等醫療服務,豐富了醫療保健服務形式,總體上滿足了全區老年人基本就醫需求。此外,積極與第三方社會組織合作,通過志愿服務、區域共建的形式,拓展了老年人衛生保健服務的供給形式。以天華園一里社區為例,該社區聯合博濟體檢中心、聽濤養老驛站等組織,開展了健康知識講座、健康咨詢、慢病宣傳、定期義診、免費體檢等活動,幫助老年人樹立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了老年人自我保健、防病強身的意識和能力。還邀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為社區老年人開展了心理健康輔導講座,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圍繞老年人在生活中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調適能力進行講解,引導社區老人認識到調節心理和排遣壓力的重要性,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狀態。

(三)個性化需求的對應型供給模式

一是以適老改造為抓手,推進人居環境友好便捷。生活環境和居家環境的適老化改造,既能提升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也是消除各種安全隱患的必要選擇。經開區的適老化改造主要以政府購買市場施工工程服務,引入第三方施工隊伍進行改造施工,政府和社區負責質量監督。改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小區、公園、綠地等公共活動場所的適老化改造,包括在小區內加裝樓梯扶手、對單元門進行坡道改造、為轄區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便利、健康的生活環境。二是居家環境的改造,包括室內地面防滑、浴缸拆除、線路改造、智能家居等各類服務,基本覆蓋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各個方面,有效地排除了各類安全隱患。三是提升老年文體活動場所和設施的覆蓋率。針對老年人較大的文體活動場所和設施的需求,在轄區內各個社區實現了健身器材、健身步道、乒乓球室、舞蹈活動教室的全面配備。

二是以老年興趣社團為載體,豐富各類文體服務供給形式。例如,博興街道以政府購買形式,委托北京泰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亦城茗苑社區內開展“文化潤茗苑”活動,通過組織開展日?;顒?、籌備對外宣傳及展覽等形式培育書法社、話劇社兩個社區自組織文化群體,以此帶動社區老年居民參與文化活動,滿足老年群體在文化體育、精神娛樂方面的多樣化需求。此外,經開區各街道和社區也組建了柔力球隊、舞蹈隊、模特隊、書法班、工筆畫班、合唱團、乒乓球隊等各類老年人興趣社團,開展各類文體比賽和活動,滿足老年人的文體活動需求。

四、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在中國人口老齡化、高齡化持續加深的背景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已成為城市發展養老事業的另一種選擇。本文以北京市經開區為研究場域,以實地調研的方式,對老年人群體的養老需求進行了系統全面了解,并介紹了經開區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提供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現狀。結果表明,老年人群體在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方面普遍存在較大需求滿足和提升空間,同時也存在生活環境適老化改造、精神慰藉和法律維權等諸多需求。據此,北京市經開區以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為基本形式,圍繞老年人群體的多元需求,針對性地優化供給方式、豐富供給內容,以政府購買基本公共服務的形式引入社會組織、市場主體等構建了多元主體參與的養老服務供給模式。通過打造社區養老驛站、一刻鐘生活商圈、社會組織巡視探訪服務體系等滿足老年人群體最為迫切的生活照料服務需求;以擴大醫療衛生服務容量和服務方式、社會組織參與衛生保健服務供給等方式消解了老年人群體最為關注的醫療保健需求;以人居環境的適老化改造、多樣文體活動形式和設施供給彌補了老年人群體的多樣化養老需求供給短板。經開區以政府購買養老公共服務為核心的諸多探索,成效顯著,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社區居家養老的“經開模式”,為其他城市社區提供了有益借鑒。

(二)建議

立足經開區高新企業多、數字產業強的特點,未來經開區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應以高端養老為定位,以智慧養老為特色,加快打造智慧養老標桿社區、區域化養老服務綜合體,建設養老服務新高地。

一是依托智能終端和信息技術,打造“智慧養老”標桿社區。作為一種新型養老模式,智慧養老融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于一體,日益表現出強大的功能優勢,成為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品質的全新路徑

任楊、朱宇、關博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的政府作用》,《學習與探索》2022年第9期。。在老年居民多、基礎條件好的社區探索建立“平臺+終端+應用+服務+內容”全方位的智慧養老互聯服務體系,將居家老人、社區、政府、服務提供者有機聯系起來,實現需求全面檢測、信息高速傳遞、服務精準供給。探索提供集“智慧照護、智慧呼叫、智慧監測、智慧安防、智慧物業”等智慧養老服務于一體的社區整體解決方案,全方位保障老年人應急救助、生活照料、睡眠監測、獨居監護、健康管理等需求。例如,可通過智能手環、智慧水表、攝像頭、智能馬甲等智能終端,依托室內傳感數據的集群系統、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構建老年人居家健康監測系統,動態及時地收集和分析居家老年人身體狀況和生活狀態。此外,還可以探索建立街道社區養老服務監測平臺。依托監測平臺和智能終端,對老年人的狀態進行安全監測,及時發現、前瞻預測老年人意外情形,為相關部門快速開展醫療、救助、生活服務提供需求信息和預警支持。

二是發揮“大驛站+”平臺的作用,打造區域化養老服務綜合體。綜合考慮老年人口分布特點、養老服務資源布局等因素,依托轄區內養老服務驛站,以“大驛站+養老”的開發模式,科學設定服務半徑,進行整體性、系統性的規劃設計,打造區域化養老服務綜合體。推動養老服務供給模式從“零散式、嵌入型”向“區域化、復合型”轉變,為老年居民提供涵蓋日常照料和醫療保健相結合、文體活動和精神慰藉相結合、共性需求和個性需求相結合的服務保障體系。

猜你喜歡
社區居家養老三位一體供給側改革
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的探索
基于“三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途徑研究
南昌市社區居家養老照護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論“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在商務禮儀課程中的運用
淺析高職院校三位一體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