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融媒體環境下城市電視臺紀錄片創作

2023-05-31 10:11秦建鋼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融媒體紀錄片創作

秦建鋼

摘要:隨著5G時代的到來,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受眾隨時隨地可以在網站、手機客戶端觀看自己喜歡的、有吸引力的紀錄片,觀看時還可以發送彈幕互動、與朋友分享。融媒體環境給紀錄片的創作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本文著重探討在融媒體環境下,拓寬紀錄片發展空間,提供發展機遇,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紀錄片創作方法,提高電視紀錄片的創作品質,推進我國電視紀錄片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融媒體;紀錄片;創作

我國廣播電視是三級辦臺,按照行政級別劃分,分別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級電視臺和市級電視臺。由于行政級別不同,地方電視臺與央視傳播的效果和受眾群體也不同。央視承擔著對內宣傳,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樹立中國形象的任務,而城市電視臺主要服務于所在地城市。紀錄片拍攝是城市電視臺的重要工作,也承擔著記錄一座城市歷史變遷的重要歷史使命。面對遠比城市電視臺實力強大的央視和省級臺,城市電視臺在制作紀錄片時,人才、資金、技術等方面正面競爭毫無優勢,普遍出現了人員流失嚴重、設備差、投入小、產量低的現象,只能在夾縫中求得生存。

重視力度不夠,發展思路不明確

城市電視臺沒有把紀錄片的攝制放在事業發展的全局、戰略高度,對紀錄片產業缺少整體規劃,沒有充分認識到紀錄片產業的重要意義,在思想上認為紀錄片是中央、省臺的專利,而對于城市臺只是“風花雪月”,得不到市級領導的重視。紀錄片創作財力、人力投入大,而產出收入少,因此紀錄片發展還不足以納入電視臺自身發展的規劃,在團隊組織、設備購置、政策支持、營銷推廣、傳播渠道等方面未引起足夠重視。

制作經費不足,側重小成本制作

城市電視臺紀錄片的資金基本來自電視臺內部資金,而社會或財政資金對紀錄片則沒有市場認知度。同時拍攝一部好的紀錄片除了選題好以外,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且生產周期長,投入市場后收效不大。對此,許多城市電視臺為了降低拍攝制作成本,選擇減少省外、市外的長途拍攝,更多地側重在本市拍攝容易拍攝、操作成本低的紀錄片,這樣導致城市電視臺紀錄片選題狹窄,無市場競爭力。

市場運作范圍小,傳播推廣渠道單一

城市電視臺由于覆蓋傳播范圍有限,缺乏面向市場的策劃、制作、營銷能力等因素,即使有自己的網絡平臺渠道、手機客戶端,市場競爭力依然十分薄弱。另外,決策層沒有重視發展革新的規劃,導致城市電視臺紀錄片的創作發展脫離了市場軌道,失去了紀錄片的商業運作,制作的紀錄片最終成了本臺的“自娛自樂”,背離了融媒體下因融而生,因融而大,因融而強,因融而發。這些因素極大地遏制了城市電視臺紀錄片的發展。

面對困境,如何破解難題?許多城市電視臺積極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為城市電視臺紀錄片發展爭取了更大空間,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上下聯動,爭取政策和相關部門支持,實現雙輪驅動

早在2010年,國家廣電總局就出臺了《關于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紀錄片產業加速發展。之后,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為加快推動中國紀錄片產業繁榮發展,每年還拿出1000多萬元表彰獎勵優秀國產紀錄片作品、人才、制作播出機構,并連續出臺面向全國開展優秀國產紀錄片創作人才扶持項目評審工作等有關政策。城市電視臺可系統地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積極爭取國家、所在省市、自治區相關政策資金的支持,實現本臺紀錄片創作發展。比如資陽廣播電視臺以三位老藝人為線索,將鏡頭對準了93歲高齡、“資陽河”流派“活化石”人物——朱俊臣;一直堅守川劇傳承人張紹軍;自費籌款堅持三十年川劇廟會演出的陳建國。通過一年的跟蹤拍攝,300多個日夜的經歷見證,拍攝制作的紀錄片《守“河”》于2019年通過四川省的選拔推送,再經過國家廣電的評比,最終入選2019年度第一季度全國優秀紀錄片,獲得了國家廣電總局的支持。

立足城市特點,進行差異化創作的實踐與探索

城市,是城市電視臺發展的立足之地,更是發展之本。用鏡頭記錄城市的點滴變化,記錄城市人群的喜怒哀樂,這是城市電視臺的基本責任。城市電視臺只有抓住地域選題的獨特優勢,依托本土資源進行創作,拍攝制作出本土特色、本土文化的故事表達,才能提高紀錄片的市場競爭力,拓展城市電視臺紀錄片的發展空間。例如,石家莊廣播電視臺在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開工以后,進行了連續報道。在確定了這個選題之后,石家莊廣播電視臺依據這個選題的本土性和獨特性,系統梳理積累了相關素材。前期的豐富準備為后期的成功拍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相關素材收集完成后,石家莊廣播電視臺圍繞這個選題,組織最佳團隊正式立項,圍繞當地本土特色,舉全臺之力拍攝了國內第一部以滹沱河為主題的紀錄片《滹沱筑夢》。該紀錄片歷時6個月攝制完成,展現了母親河滹沱河的厚重歷史、生態修復歷程和新時代的嬗變,表現了石家莊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熾熱情懷和奮斗精神。該片得到了石家莊市委的大力支持,播出后不僅獲得了石家莊市人民的點贊和口碑,還斬獲2019—2020年度中國廣播電視大獎,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實現跨界合作,擴大紀錄片影響力

城市電視臺目前的播出內容主要分為三塊:電視劇、紀錄片和綜藝節目。其中,紀錄片的發展對于城市臺的發展而言至關重要,是展示城市魅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此,要不斷創作優質紀錄片,以擴大城市臺的影響力。提升紀錄片的影響力,除了要不斷進行本土紀錄片的創作,還要與高校、科研院所、學術團體、博物館、本地企業等建立戰略合作、一般合作關系,利用彼此的優勢,實現資源互補,選擇市場價值前景廣闊、社會效益良好的選題,加上自身專業化的創作、拍攝隊伍,制作出有傳播價值的紀錄片,做到用紀錄片講好新時代的本土故事,傳播好新時代故事的價值,從而擴大城市臺紀錄片在本土乃至全國的影響力。另外,還可以通過參與中國(廣州)紀錄片節、上海電視節和四川電視節搭建的國家級專業平臺,進行經驗交流,進而提升城市電視臺制作紀錄片的能力,創作出有傳播價值的紀錄片,擴大城市電視臺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此外,積極運用新媒體的優勢,進行商業化運作,對于城市電視臺紀錄片的發展而言同樣是一條不錯的選擇。比如,在媒體不斷融合的時代背景下,許多城市電視臺在商業化運作模式中,通過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將紀錄片作為與企業合作的共贏點,已經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當前,紀錄片的運作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在這方面,央視和優酷、愛奇藝等頭部視頻網站做了非常好的嘗試,比如鳳凰視頻為東風本田量身定做了紀錄片《重返風沙線》,為一汽大眾制作了紀錄片《行者無疆》。這些微紀錄片不僅宣傳了企業,也為受眾帶來了良好的視聽享受,紀錄片體現出的傳播效益和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企業投放廣告帶來的社會影響力。愛奇藝為福特公司、王老吉集團定制的《逆時光之旅》《平衡》,都以企業文化、企業價值為切入點,在創作中潤物細無聲地代入商品品牌價值,紀錄片一上架,從點擊量和留言就能看出取得了良好的商品推廣效果。在這方面,新媒體的運營模式做了非常好的典范。目前,我國的新媒體紀錄片的創新發展已經步入了多方合作、互利共贏的階段,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在媒體融合時代,城市電視臺必須融合新媒體的運營模式,與專業視頻網站、企業合作,不斷拓展電視紀錄片多元化的發展空間,在自有資源的基礎上實現傳統媒體與合作方的共贏,實現自身影響力的不斷提升。

利用大數據,精準分析受眾群體心理需求

融媒體環境中,城市電視臺紀錄片創作團隊應該積極廣泛地收集現代網絡技術和大數據平臺的信息,這樣才能精準找到紀錄片選題的目標受眾,從而對目標受眾的年齡段、知識層次和觀看喜好等信息進行研究和分析。有了主要目標受眾的畫像,紀錄片創作才不至于盲人摸象,才能在紀錄片創作時做到有的放矢,主題創作才能更加豐滿,創作團隊對選題的把握、故事節奏的掌控、畫面的銜接、音樂的創作也能游刃有余,結果才能最大化滿足目標受眾的心理需求。另外,紀錄片創作團隊還要了解國際和國內與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這樣才能在復雜多變的融媒體市場環境中,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實現城市電視臺紀錄片的良性發展。

創新技術理念,強化影視美學特征和視聽元素

在紀錄片美學中,強調要將多種拍攝手段和信息處理技術進行綜合應用,從而提高紀錄片整體的美學特性、故事性以及藝術性,這就對紀錄片創作者的敘事藝術以及整體的攝錄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紀錄片在進行內容敘事時強調整體敘事的方式、故事的結構以及故事空間上綜合地把控,并在此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借助攝錄的技術將整體的故事情節有節奏、有層次地進行推進與銜接,或者創作人員能夠借助攝錄技術和網絡軟件等技術對故事的不同部分進行板塊式描述。此外,在新媒體背景下,紀錄片創作也需要針對受眾對紀錄片的觀賞需求,合理地利用文字、音響、視頻、三維動畫等多種創作技術來提高紀錄片畫面的感染力和滲透力。拍攝人員可以通過提高對拍攝鏡頭的運用能力來實現拍攝目標,例如結合場景的需求,綜合利用空鏡、特寫、長鏡頭等攝錄技巧,或者通過能夠反映影片思想的微觀畫面,增加一些輔助的音樂以及旁白等,烘托紀錄片的氣氛、升華故事的情感,進而提高紀錄片畫面的感染力。

內容碎片化傳播,實現最大化的傳播效果

在移動網絡時代,喜歡紀錄片的人群呈現出碎片化的收看習慣。在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中,1分鐘以內的短視頻是傳播最高效、最有影響力的,其次是1至5分鐘的中型視頻,8分鐘以上的視頻在PC電腦網絡端更受歡迎。如果紀錄片創作團隊想實現紀錄片的最大化傳播效果,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紀錄片的觀看互動,那么在紀錄片選題創作時,就需要全面統籌選題故事的段落結構,有目的地把故事講述成易于簡化和拆分的結構,在整體制作完成后,就可按照融媒體的傳播規則導向,在全網以精短、簡化和垂直屏的播放方式發布高質量紀錄片內容,吸引用戶觀看、評論和分享。此外,還可以把紀錄片長視頻細化和碎片化,精剪成引流的短視頻,通過短視頻在抖音、快手等頭部視頻網站、客戶端引流,實現長視頻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如果有資源,城市電視臺還可以與抖音、快手和西瓜視頻等各種類型的紀錄片博主合作,他們每天通過精簡,可以分集數、分階段性地完整發布原本冗長的紀錄片,更有一些博主會對紀錄片進行再次創作,通過有趣生動的旁白解說,吸引大批觀看用戶。喜歡紀錄片的網絡用戶就能在碎片化的時間里在不同場景中,輕松觀看紀錄片。

參考文獻:

[1]趙惠芬.滹沱河邊是故鄉——評紀錄片《滹沱筑夢》[J].大舞臺,2021(02).

[2]李穎.新媒體環境下的紀錄片創作[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20):105-107.

[3]易娟.地方電視臺紀錄片突圍之道——以萬州區廣播電視臺紀錄片創作之路[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1):244-245.

[4]曹立棟.媒介融合下的電視紀錄片敘事方法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8,2(09):45.

猜你喜歡
融媒體紀錄片創作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一墻之隔》創作談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論紀錄片中的“真實再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