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經濟下食品企業戰略型收購管理體系分析

2023-05-31 00:28陳思任
中國市場 2023年15期
關鍵詞:食品企業財務控制市場經濟

陳思任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進程的加快,食品行業作為我國實體經濟以及社會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產業,總體的生產規模較為龐大、行業發展前景較為良好。隨著食品行業市場進入壁壘的增高、行業競爭程度的加劇,多數食品企業出于戰略發展的目標開展企業收并購活動,以實現規?;a、提升市場份額。戰略型收購管理體系不僅能夠推動食品企業調整業務結構以及優化市場營銷管理效益,還能夠促進食品企業達成宏觀戰略目標。但是多數食品企業在收購管理中尚未深入剖析食品行業投融資痛點以及投融資結構的可行性,以至于食品企業的收購行為存在較大阻礙,無法最優化收購的經濟效益。食品企業亟需構建一體化的收購管理體系,基于多元分析法對收購環境、市場競爭情況以及行業發展進行分析,從而實現規?;l展。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食品企業面臨的行業競爭背景,剖析了戰略型收購收購管理對于食品企業的積極作用以及食品企業構建戰略型收購管理體系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食品企業;投融資管理;財務控制

中圖分類號:F72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5-0000-00

引言

食品行業作為我國民主支柱產業,覆蓋多個產業鏈條,并且食品行業的發展具有穩步遞增的特征。在宏觀食品行業發展前景較好以及國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的環境下,食品行業的競爭結構出現一定程度的優化調整,惡性競爭矛盾不斷較少。由于食品企業的擴大再生產的過程中面臨著多個生產模塊的銜接以及多個業務資源的整合,因此并購重組成為我國食品企業擴張市場規模以及達成戰略目標的主要手段。然而當下多數食品企業在收購管理以及投融資管理的過程中過于注重短期效益,而沒有從中長期發展的角度深入研究并購重組戰略的可行性以及持續性,進而導致食品企業收購的公司并能夠和現有的業務架構相融合,并導致制定的投融策略無法有效推動食品達成既定發展目標。從企業治理的微觀層面而言,隨著集團企業子公司以及分公司數量的遞增,食品集團企業的管理成本將不斷攀升,并且不同下屬公司的會計核算以及財務管理的統籌變得困難,進而導致被收購公司的業務經營模式和食品企業的戰略相違背,以及食品企業的經濟資源配置效益將會大幅降低。食品集團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以及內部控制體系并不能夠將母公司與被收購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相統一,進而使得食品集團企業無法實現一體化、集約化的財務會計管理。此外,部分食品企業在尚未建立全面的財務風險指標庫對并購管理、投融資控制以及業務經營過程中的財務數據進行全過程的監控,并且沒有搭建全過程的投融資風險監控機制,進而導致食品企業無法在收購的過程中精準識別投融資風險、債務違約風險以及資產控制風險。

1??食品行業的宏觀發展背景

食品行業不僅是我國民生建設的重要基礎,還是我國實體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品行業的產值經歷了多輪的增長,目前行業的整體規模較大、發展較為穩定。圖表1展示了2013年至2019年我國食品工業企業的經營收入和利潤的增長情況。2013年至2016年我國食品工業企業的總營收增長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但是近年來在互聯網經濟沖擊以及食品行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食品工業企業的總營收有所縮水,2018年下降幅度最大,達到了20.9%。2019年我國食品工業企業的總營收金額為9.23萬億元,利潤總額為0.67萬億元,總營收同比增長2.3%。圖表2展示了我國2016年至2019年我國食品工業的產銷率的變化的趨勢。近年來我國食品工業的產銷率穩中有增,2019年的產銷率為98.8%,相較于2016年的97.7%增長了1.1%。食品工業產銷率的穩定增長意味著我國食品行業的生產和銷售較為平衡,行業的供給和需求能夠得到良好的匹配。2019年我國食品行業占當年GDP的份額為9.3%,相比2018年下滑0.7%,食品行業仍然是我國實體經濟的關鍵組成之一。綜合來看,我國食品行業的宏觀發展形勢較為良好,但是在時代環境和政策變遷背景下,食品企業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大,食品企業亟需提高業務經營戰略以及財務控制策略,優化企業的經營布局以及經濟資源的使用成效,進而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

2??戰略型收購管理體系對于食品企業的積極作用

2.1??推進企業達成發展戰略

戰略收購管理體系,首先從食品企業發展戰略的角度評估收購戰略的有效性,并通過全面的財務盡職調查、業務盡職調查、收購預算控制、投融資管理,提高收購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實現宏觀發展戰略。收購管理作為食品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內容,不僅可以擴大食品企業的經營規模,而且可以提高企業的綜合市場競爭力。然而,有效的收購管理行為必須依靠系統的收購管理機制,將被收購企業的業務結構、財務構成和母公司有機地結合起來,降低收購風險。缺乏全生命周期的戰略收購管理機制,將阻礙食品企業不斷優化經營成果,導致收購失敗,無法促進食品企業實現戰略目標。食品企業的收購戰略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發展規劃。其目標不是短期盈利,而是提高可持續經營能力。因此,一個完整的采辦管理系統是確保采辦策略有效性和避免不良采辦行為的前提。食品企業的收購管理機制只有在全面收購預算管理、收購資金管理、投融資結構管理和風險管理的基礎上,才能協調食品企業的發展,促進食品企業實現收購管理的規模效益。戰略收購管理體系將行業財務整合機制融入并購管理,使食品企業不僅可以根據食品企業的長期規劃制定收購戰略,同時通過產業-金融一體化機制合理分析收購后的預期經濟收入和現金流發展情況,以協調食品企業的并購管理行為,實現并購效益的優化。產業金融一體化機制也是食品企業制定科學戰略規劃的基礎。產業財務一體化機制將預算管理、財務風險評估等模塊嵌入企業的業務運營中,使食品企業能夠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狀況制定科學的業務發展戰略、財務運營戰略和并購戰略。產業金融一體化機制的缺失不僅會降低食品企業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而且會影響食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食品企業的戰略發展和并購管理離不開產融結合。需要通過產融融合機制對企業經營和財務核算的全過程進行管理,全面分析并購潛在的業務發展紅利和財務資本管理效益,確保并購能夠促進食品企業的規?;?、多元化發展。

2.2??降低企業的收購風險

在戰略型收購管理的執行過程中,風險防控也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食品企業需要合理分析自身的業務經營規模以及資產負債水平,并制定合理的投融資結構,進而達成長期的財務戰略規劃。當前部分食品企業在收購管理以及投融資管理的過程中尚未搭建系統性的風險監控機制,主要的表現在于投融資風險指標分析的缺失、并購風險預警機制的缺失以及并購風險預案較為單一。并且多數食品企業僅僅開展事前的并購風險分析,例如在盡職調查階段分析潛在的并購風險,但是卻沒有在并購過程中以及并購結束后開展全面的風險監控,最終導致食品企業無法有效控制事中以及事后的并購風險。而戰略型收購管理體系通過全過程的并購風險監控機制以及完善的并購風險評估鏈條對食品企業并購風險進行了全生命周期的識別和監控,并從業務層以及財務資金層兩個層面對并購行為的潛在風險因子進行計量評價,從而提高食品企業并購策略的有效性,降低并購風險。全面風險管理的內容不僅僅包括對風險進行識別,還包括對識別到的風險進行一體化的專業管理。食品企業傳統的內部審計對于潛在風險的處理過程缺乏系統性的管理,從而使得食品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較低。而融入風險管理的內部審計機制能夠時刻以風險為導向開展工作,同時能夠對預警的風險進行全面的管理以降低潛在的風險損失。內部審計機制與風險管理的有機結合能夠避免傳統內部審計機制中風險管控不到位的情況,并對食品企業并購業務的風險進行事前和事后管理,降低食品企業的并購行為的戰略風險、業務風險以及現金流風險。戰略型收購管理體系通過系統性的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機制使得食品企業能夠將識別到的風險具體落實到當事部門,并且發揮各個部門的力量對潛在的風險進行一體化處理。

3??市場經濟下食品企業構建戰略型收購管理體系的策略建議

3.1??開展系統的收購戰略分析

收購戰略分析是食品企業收購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戰略分析可以明確食品企業所處行業的宏觀背景、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使食品企業能夠根據宏觀環境制定合理的收購戰略。食品企業可以使用的收購戰略分析工具是PESTEL模型,該模型基于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環境以及法規等外部環境因素,系統分析食品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宏觀環境。食品企業應綜合分析食品市場價格波動、市場集中度變化、市場競爭環境、市場進入壁壘等因素,評估收購對提高公司市場競爭力的作用。此外,食品公司還可以使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來評估其競爭力、投資議價能力、融資議價能力、替代品的潛在威脅和潛在的市場進入者。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以食品企業的競爭環境為基礎,對食品行業的現狀模式和運營風險進行綜合分析,使食品企業能夠找到一個符合自身商業模式的并購管理起點。食品企業的收購策略應以自有品牌收購目標企業,主要目的是豐富其業務矩陣?;诙嗥放茟鹇?,食品企業應通過收購來豐富產品風格,借助多重收入結構對沖經營風險,以覆蓋更為分散的市場區域和多元化的業務,并具有更強的抵御經濟周期和行業周期的能力。

3.2??制定完善的投融資管理機制

投融資渠道和資金管理是并購管理的關鍵財務控制內容。投融資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供應鏈金融、投融資渠道選擇、資產負債管理和現金流量管理。融資渠道的選擇和風險防控是食品企業戰略并購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內容。食品企業在制定并購戰略目標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全面的歷史財務數據,合理評估經營和財務風險,以促進戰略目標的實現。食品企業并購的主要戰略目標是通過資產負債運營和投融資渠道管理獲得必要的并購資金,以較低的并購成本和財務成本實現并購戰略,從而在并購業務完成后獲得雙倍的價值增長收入。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系統的融資安排,可以拓寬食品企業并購的融資渠道,提高食品企業的融資便利性和有效性。投融資渠道管理主要分為內生融資和外生融資。內生融資是指食品企業重復使用自由資金來維持和增加資產價值,優化現金流。內源融資可以緩解食品企業的借款壓力,減少企業的利息支出。然而,食品企業不能僅僅依靠內源性融資來實現大規模的投融資效益。食品企業還必須依靠債務融資、股權融資和外部融資等金融產品來增加公司的融資渠道,提高公司的現金流量管理和資產負債管理質量。供應鏈金融為食品企業提供了投融資優勢。食品企業應積極利用供應鏈金融的渠道優化,不斷擴大內生融資和外生融資的渠道范圍,實現投融資的可持續管理。在債務管理方面,食品企業一般可以選擇存量債務替代、債務重組等渠道來降低大規模債務違約風險。食品企業應建立系統的融資渠道和風險管理體系,實現并購資金控制的全過程,并將融資風險控制嵌入并購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提高財務運作效率,降低并購融資的財務收支風險。食品企業應將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有機結合,實現多元化融資渠道管理。

3.3??健全并購風險控制機制

并購風險控制機制決定著食品企業并購的經濟效益和戰略效果。因此,食品企業應完善并購風險控制機制,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并購風險管理。全面預算管理、資產負債管理和財務會計風險體系是食品企業風險防控的主要內容。全面預算管理是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食品企業合理使用融資資金的關鍵依據。食品企業在預算編制過程中,需要對投融資業務和財務運作進行合理的財務分析,使預算編制能夠正確引導企業以最大的效益開展投融資活動。食品企業還應根據現有會計和財務指標信息進行前景分析,合理預測公司未來發展,使食品企業能夠合理規避潛在風險,擴大經濟效益。前景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現金流量折現法(DCF)、權益資本隱含成本模型(ICC)、股息折現模型(DDM)和相對估值法(RV)。前景分析過程主要關注食品企業未來現金流量和凈資產價值的健康狀況,以便企業及時調整并購戰略和投融資管理模式。

4??結論

在食品企業并購管理過程中,全面的風險防控機制還可以實時監控其財務風險指標,確保當地食品企業能夠穩定開展并購,逐步實現戰略目標。如果食品企業在制定戰略目標的過程中沒有進行正確的市場背景和政策環境分析,將直接降低食品企業并購戰略目標的可行性,影響食品企業大規模經營的實現。食品企業應進行系統的收購戰略分析,制定完善的投融資管理機制,完善并購風險控制機制,以提高收購戰略的科學性,優化收購管理效率,降低企業財務運營風險。

參考文獻:

劉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融資風險管理研究——基于杠桿收購模式[J].財會通訊,2021(16):133-136.

[2]鄭孟燕.?基于控制權爭奪的上市公司自愿要約收購案例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21.45-46.

[3]萬婧.恒信集團的收購管理問題和優化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1.89-90.

[4]鄧衛玲,朱國平.淺議投資并購“對賭協議”的積極作用——市屬企業收購民營企業資產評估管理案例分析[J].國有資產管理,2020(11):29-31.

[5]于亞楠.?管理層收購中的管理層義務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20.

[6]柳葉,黃盛秦.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上市公司收購與反收購監管研究[J].金融服務法評論,2019,10(1):304-316.

猜你喜歡
食品企業財務控制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
關于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控制體系的完善策略
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
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來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