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基準下小說教學的個性化解讀

2023-06-04 12:26劉東清童歡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主題新課標個性化

劉東清 童歡

內容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高中語文小說教學要發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新高考背景下,部分學校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仍然是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學生天性無法得到釋放,創新思維能力低下。師生對文本多樣化解讀的意識亟待加強,學生個性化解讀小說能力明顯不夠。本文從小說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能力提升的意義與價值,以茹志鵑《路標》一文為例,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多角度個性化探討《路標》的主題,提倡廣大教師真正轉變思維模式,從聚焦教到注重學,從掌控課堂到開放課堂,加大對學生自主解讀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大膽質疑,更多關注課堂互動生成,使師生在交流碰撞過程中擦出更多智慧靈感的火花。

關鍵詞:主題 新課標 個性化 茹志鵑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中學業質量水平第4級和第5級中明確要求:在鑒賞活動中,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鑒賞文學作品,能具體清晰地闡釋自己對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題和思想內涵、表現形式及作品風格的理解;能對同一個文學作品的不同闡釋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質疑。

新課標要求高中語文小說教學要發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新高考背景下,部分學校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仍然是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學生天性無法得到釋放,創新思維能力低下。師生對文本多樣化解讀的意識亟待加強,學生個性化解讀小說能力明顯不夠。

一.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現狀

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現狀呈現以下兩個特點。

單一化。教師一方面明確新課標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受教學能力,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等束縛,無法放開手腳,不敢大膽創新。為了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小說,教師往往會選擇一種業界最認可的標準解答來進行講解;學生則通過教師給出的標準解讀來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教師直接將人物活動的時代背景告知學生,然后順藤摸瓜,在恰當時間給出教師事先預設好的結論,這樣既節約時間,又提高效率,看似和諧高效的課堂,實則學生收獲有限。

簡單化。對于小說主題的解讀,教師習慣從社會歷史的角度來分析,這種解讀極容易使小說主題理解脫離文本,形成公式化,套路化,政治化,教條化的理解,久而久之,會禁錮學生創新思維,不利于學生長遠發展。另外,受限于教學時間和任務的壓力,為了提高學生考試分數,教師只能選擇高考考什么,上課就教什么,將原本充滿故事性與趣味性的小說教學變成了背誦答題模板的套路游戲。教師缺乏對學生文本解讀能力的有效指導。學生只能通過機械刷題,完成閱讀任務,求取較高分數。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生為了追求考試分數最大化,閱讀淺嘗輒止,對文本理解人云亦云,沒有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

二.個性化解讀的意義

個性化解讀,即是根據文本的特點,從多個角度對文本進行重新認識,對文本進行深度解讀和延伸拓展,從而使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和體會文本,讓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靈活性。一千個讀者是一千個哈姆萊特。相同的文學作品,不同的讀者,由于閱讀方法和閱讀偏好的不同,往往讀出不同的意味。每個讀者都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來理解小說。

1.社會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迅猛發展,世界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時代的變遷不可逆轉地影響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面對多元而激烈地競爭,社會對于人才的選拔也呈現出多元化和綜合化。人才一方面需要有很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還需要有全面的綜合素質,健康的體魄和人格,特別需要有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能力。對事物具備多維度思考分析的能力越來越成為當代人才必備的能力。

2.新課標新高考的要求

新課標倡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鼓勵學生積極地、創造性地解讀重構文本意義。套路化、統一的、標準化的解讀對學生思維能力無疑是一種束縛,而個性化的解讀,多角度的理解恰恰能提升學生思維水平。

新高考對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考查也不再限于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說環境描寫等,而且要求學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對文本提出個性化,有新意的理解。在高考評分時,我們經??吹狡渌鸢秆灾衫砑纯傻梅值谋硎?。這也充分體現了命題人對考生的尊重,也是對個性化解讀另一種形式的肯定。

3.師生發展的需要

教師教育育人的需要。教師突破傳統教學參考書的束縛,大膽創新課堂教學內容,啟發學生思維,迫切需要走出文本解讀一元化誤區。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化個性化解讀,鼓勵學生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多角度、多側面對文章進行闡釋。一方面有助于激發學生自主探究閱讀的興趣,提升學生閱讀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的過程中,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專業素質,才能跟上學生的思維步伐,教師的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和職業榮譽感也必將增強。

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新時代的學生肩負更加光榮和繁重的使命,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學習能力強,可塑性極強,更容易以自己的方式走進文本,從而達到與文本,與作者對話的目的。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有助于發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有助于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適應社會需求。

三.常見的小說主題解讀方法

1.從標題入手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對讀者有強烈的導引作用,是解讀文本的金鑰匙,也是讀懂文章的綱要。一篇構思精巧的小說,在情節的設計上往往會緊扣文本的標題,以達到提綱挈領的效果。因此,從標題入手解讀小說,可作為小說主題解讀的第一步,也是一塊深入賞析小說的“敲門磚”。

2.從形象入手

小說的形象不僅包括人物形象,還包括事物形象。小說形象的塑造是為其主旨服務的,形象鮮明的形象有助于小說主旨的凸顯,小說塑造形象的意義所在往往也折射出作家創作小說的動機和意義。因此,從分析形象入手,可以有效把握作家的創作意圖。

3.知人論世,從背景入手

知人論世能幫助讀者在欣賞小說之前和作家交朋友,了解并認識作者。不同的家庭成長環境,不同的社會時代背景,會對不同作家形成區別與他人的獨特的思想和認識,而這些會直接影響他們創作的作品。知人論世能幫助讀者快速準確把握小說主題。另外,文本時代背景也是讀者要研究的對象,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的作品往往蘊藏著特殊的時代意義。

4.從情節入手

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塑造形象,從而表現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情節來源于生活,是時代和現實的縮影。小說主題往往是在情節發展過程中自然表現出來。通過深入理解故事情節,想象小說中人物在生活中的原型,從而達到欣賞和理解小說主題的目的。從情節入手分析小說主題,是中學語文教學常用技巧,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關鍵能力。

5.從細節入手

細節描寫不僅串聯小說的各個環節,豐富情節內容,推動情節的發展,而且是刻畫人物最本質特征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一篇小說,沒有細節,就不成其為小說,“從某種意義上講,細節決定一篇作品?!弊プ⌒≌f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方面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中的細節刻畫,透析人物的性格心理,體味小說思想主旨。

6.從環境入手

環境是人物活動的舞臺,是情節發展的助推器,對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動情節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情節和人物形象是表現小說主題的重要途徑。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直接反應社會生活,揭示主題。自然環境描寫間接揭示小說主題,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通過自然環境描寫來烘托人物心情,從而揭示小說主題;一種是借助自然環境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

四.茹志鵑《路標》主題探究

1.《路標》情節、人物介紹

故事情節:戰士伍原在為同伴尋找補給的路上迷了路,在絕望中遇到聾啞老鄉的故事。

人物簡介:本文主要人物是伍原,是八路軍戰士,他身上肩負著遞交小榕入黨申請書和為老鄒找到給養的任務;次要人物有老鄉,是聾啞人;次次要人物,已去世的小榕和重病咯血躺在只有伍原才知道的某處等待救援的老鄒。伍原、小榕和老鄒是我軍戰士;老鄉為普通百姓。

2.個性化解讀

下面結合課堂教學實際,運用上文提到的小說主題解讀方法,歸納整理學生對本文主題多角度、個性化地解讀。

從標題入手,分析《路標》的象征意義,然后歸納小說主題。分析小說標題的含義,一般的分析方法是先分析表層義,然后分析深層義,即比喻、象征、雙關義……文本中寫道“沒有任何一點路標的痕跡”,可知本文路標的表層義就是指路上的痕跡,換句話說,也就是給自己或同伴指引道路的標志。文中還寫到:“停住腳,沉住氣。再看一看,再聽一聽,只要點點與人有關的東西,一縷煙,一個腳印,一絲燈光……那么,一起就有希望?!蔽覀儾浑y發現,路標對于八路軍伍原而言,是他繼續前進的動力與希望,在極其困難絕望的處境下,伍原發現的那一點如豆的,飄忽閃爍不定的昏黃的燈光就是路標,就是希望,而燈下的聾啞老鄉也是路標,也是希望。所以路標象征著希望。從標題分析,本文啟示讀者,面對困難,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

從人物形象分析,小說的主要人物伍原,他是一名身兼重擔的八路軍戰士,身上背著埋在河邊的小榕的入黨報告檔案,還藏著咯著血的老鄒的秘密,他必須找到補給才能不負同志的托付。當“一切與人有關的跡象都沒有”的時候,伍原流下了“無聲無息的淚水”“毫無顧忌地涌了出來”。但是,伍原并沒有放棄思考,“在接近敵區時,是不做路標的”,“肯定快到鐵路了”,“那就快走!不能停留”??梢钥闯?,伍原身上有一股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的力量,也許是求生的本能鞭策著他,也許是堅定的信念驅使著他。小說歌頌像伍原這樣擁有堅毅品質,絕不放棄的八路軍戰士,歌頌他們身上的責任擔當精神。這樣解讀無疑是正確的,符合時代主題,符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也是師生都樂于接受解讀。

知人論世,從茹志鵑小說創作特點看,皮元珍在《略論茹志鵑小說藝術風格的發展變化》一文中認為:茹志鵑小說分為前后兩期,前期的作品截取生活片段反映生活側影和時代風貌,歌頌普通群眾的美好心靈。如《百合花》反映的是1946年解放戰爭題材,沒有直接描寫戰爭的場面,贊美了軍民情和人性人情美,洋溢著詩情和深意。后期創作拓寬了題材,主題由單一地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轉為鞭撻生活中的假、丑、惡,通過揭露假、丑、惡的事物來謳歌真誠美好的情操。顯然,茹志鵑后期作品對社會人性挖掘更加深刻。本文創作于一九八四年十月,屬于作者創作后期。作者創作進入成熟期。小說故事背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或解放戰爭時期,講述了八路軍與老鄉的故事,從軍民關系入手,再結合茹志鵑小說創作的特點,可以暫時把小說主題歸納為贊揚軍民魚水關系情。

順著贊揚軍民魚水情這一思路,進一步梳理小說。文本中,八路軍伍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迫切需要老鄉的救助,在老鄉沒有認出伍原的身份之前,伍原的反映是“急,痛,頭昏,眼前金星直冒,渾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擺脫這一窘境。伍原突然覺得疲憊之極,手腳發軟,不住地冒汗。卻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淚,好像剛才在路上沒來得及流下的淚水,卻一齊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啞巴身上,大哭了起來,為自己,為前面走不完的路,為小榕,為老鄒,也為這個倒霉而頑強的啞巴?!睕]有老鄉的幫助,八路軍伍原毫無辦法??梢钥闯?,老鄉是伍原能否完成任務的關鍵。小說主題固然謳歌軍民魚水情,贊頌人民軍隊與老百姓的血肉聯系,但本文中更強調軍隊離不開人民群眾,離不開老鄉的幫助。所以這篇小說從傳統贊頌軍民關系深化為贊頌百姓對于軍隊的重要作用,或者說軍隊離不開老百姓。筆者認為,這樣解讀更契合茹志鵑后期作品的特點,也更深刻,更有意義。

通過對茹志鵑《路標》一文的主題探討,不難發現,從不同側面分析,文本的意義完成不同。只要教師放開手腳,給學生足夠空間,學生是可能給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結論的。不可否認,學生以獨特個性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個性化解讀,可能使解讀出現靈活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還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部分學生或抓住某個無關緊要的細節,無限擴大或衍生作品的意義,或由錯誤認知得出非理性,甚至錯誤的結論。教師一方面應尊重學生獨特的在閱讀體驗,引導他們盡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教師應在立足文本的前提下,從整體把握小說,幫助他們克服由于自身局限導致的解讀偏差,要避免任意解讀。

學生個性化解讀能力的提升任重而道遠,非一朝一夕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實現“個性化”是一個不斷學習、發展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反復多遍地閱讀理解、體會和理解教材的同時,也要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充分展現出來。教師要真正轉變思維模式,從聚焦教到注重學,從掌控課堂到開放課堂,加大對學生自主解讀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大膽質疑,更多關注課堂互動生成,使師生在交流碰撞過程中擦出更多智慧靈感的火花。

參考文獻

[1]張歡歡.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的現狀與策略分析[J].文學教育,2021(08):60-61.

[2]南學玲.小說主題的提煉與概括方法[J].高中生學習(試題研究),2015(09):24-25.

[3]梁茂芬.小說主題多元解讀的教學[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03):152-154.

[4]皮元珍.略論茹志鵑小說藝術風格的發展變化[J].理論與創作,1993(05):22-24.

[5]汪曉晶.中學語文經典文本個性化解讀探究[D].海南:海南師范大學,2015.

(作者單位:湖北省巴東縣第一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主題新課標個性化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新聞的個性化寫作
上汽大通:C2B個性化定制未來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滿足群眾的個性化需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