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矛盾論》中探析深化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礎、現實依據及其實踐啟迪

2023-06-04 23:29李君龍杜玉華
兵團黨校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矛盾論理論基礎

李君龍 杜玉華

[摘要]《矛盾論》是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說中國化的開篇著作,系統闡釋了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蘊含著豐富的矛盾觀點。從《矛盾論》中探析深化改革開放,一方面,《矛盾論》中蘊含的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原理是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理論基礎;另一方面,《矛盾論》中所闡釋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對于理解深化改革開放的現實依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如此,《矛盾論》中所表達的矛盾觀對深化改革開放有著重要的實踐啟迪:一是要秉持“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的改革共識;二是要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三是要牽住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牛鼻子”;四是要彈好增強改革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的“鋼琴”。

[關鍵詞]深化改革開放;理論基礎;現實依據;實踐啟迪

[中圖分類號]A84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23)02—0090—07

[作者簡介]李君龍,男,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杜玉華,女,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中國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諸多場合多次強調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性。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牢牢把握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原則。1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2今年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誕辰130周年,《矛盾論》是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著作,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矛盾觀中國化的開篇著作,更是毛澤東哲學思想成熟的標志,內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系統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觀點、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以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等重要馬克思主義矛盾觀念。深化改革開放與《矛盾論》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矛盾觀點有著密切聯系。本文將基于《矛盾論》的文本分析,從《矛盾論》中來理解深化改革開放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并且探討《矛盾論》中的觀點對深化改革開放的實踐啟迪。

一、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是深化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礎

“當馬克思、恩格斯把這事物矛盾的法則應用到社會歷史過程的研究的時候,他們看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看出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以及由于這些矛盾所產生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及思想等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1,《矛盾論》一文先是闡釋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后闡述了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原理。這一原理也是深化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礎,一方面,深化改革開放一直以來都是以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為重要目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深化改革開放的緣起和依歸;另一方面,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發深化改革開放,這是調整落后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以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

(一)深化改革開放是基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社會革命

生產力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最基本的動力因素,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最終決定力量。毛澤東在《矛盾論》中論證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用兩種根本對立的宇宙觀來證明的,在《兩種宇宙觀》一章中通過批駁形而上學的宇宙觀從而得出辯證法的宇宙觀,即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觀點?!吧鐣淖兓?,主要的是由于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2毛澤東也指出社會的發展也是由于矛盾產生的,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推動的,而生產力作為社會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動力因素,是與生產關系之間居于主導的地位的因素。不僅如此,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這一對矛盾與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這一對矛盾相比則居于更基本的地位,因此,在社會基本矛盾規律發生作用的機制中,生產力在其中起著最終的決定作用,改革和革命都是基于生產力的發展而發生的,因此生產力的發展不僅是改革的緣起,更是改革的歸宿。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深化改革開放的緣起與依歸。改革開放初期就十分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鄧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3,“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目標,鄧小平更是將其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來看待。鄧小平做出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上的決策就是基于社會基本矛盾規律,他指出“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可見,改革開放的提出其實就是為了改變當時生產力發展的困境,通過一系列經濟體制改革以突破計劃經濟的桎梏,從而不斷實現生產力的發展,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通過將近半個世紀的改革開放我國也真正取得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當前我國經濟建設的樣態、要求已經和改革開放初期有著重要變化,對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要求也發生了由追求速度到追求質量的重大變化,而要提升生產力發展的質量就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對經濟產業結構做出調整,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綠色產業、高新科技產業,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優化升級,更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總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貫穿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目標,而我國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矛盾問題,這些矛盾問題更需要深化改革開放去解決,從而更進一步地實現生產力的發展。

(二)深化改革開放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過程的必然結果

探究深化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礎必須從改革開放的本質出發,改革開放本質上依舊屬于改革范疇,是通過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調整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這一原理同樣可以適用于社會領域,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會出現失衡的狀態,這個時候必須實現兩者相對平衡才能促進社會發展,這就必須調整原有的生產關系以適應新的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關系亦然。為了變革舊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有時候也需要利用革命手段實現政權更迭從而實現發展,這種情況一般發生于維護舊生產關系的階級與代表先進生產力階級之間的嚴重沖突時。而在社會發展的穩定和上升期,并不存在激烈的階級矛盾沖突,一般并不通過革命手段來變革現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而是通過相對溫和的改革手段進行。對抗性矛盾在社會主義社會已然不存在,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是可以通過改革即適合主義社會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來解決,從而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這也是由于原有生產關系難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而不得不進行的改革,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嚴重阻礙社會生產力和勞動積極性的提高,因此必須要通過做出對經濟體制的調整,調動經濟活力,促進生產力發展。通過改革的方式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在調整初期比較容易,而后期則難度大,這主要是在調整生產關系的后期想要更進一步的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則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等成本。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深入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隨著近40年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們已經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進行了調整,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依舊需要我們進一步調整。新時代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必須遵循社會基本矛盾規律,以生產力的發展為重要標準,提高對生產力發展的質和量的要求,不斷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進一步自我完善和發展,要在堅持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基礎上,以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情況實時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

二、國內外具體矛盾是深化改革開放生成的現實依據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深化改革開放也是從各種矛盾中來,最終更是要到解決矛盾中去,國內外的各種具體矛盾就是深化改革開放生成的現實依據。從國內來看,深化改革開放主要是圍繞社會主要矛盾進行的,除了社會主要矛盾之外,還有改革面臨的各種復雜矛盾也是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原因;從國際上看,當前深化改革開放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必然選擇,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只有對內全面深化改革、對外高水平開放,才能從容面對嚴峻的外部環境,從容應對風險挑戰,推動社會發展。

(一)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原因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原因。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的,我國所有改革都是由現實問題導致的,問題是矛盾的外化,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是深化改革開放的現實原因。在復雜的社會矛盾中,占據支配地位、起主導性作用的是社會主要矛盾,這也是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原因?!睹苷摗分赋觯骸叭f千的學問家和實行家,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墮煙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1因此,社會主要矛盾是我國制定大政方針的重要依據,也是推進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立足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兩次變化,分別是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判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2以及黨的十九大提出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3,這兩次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分別對應了黨做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戰略。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為了改變“落后的社會生產”我們實行了改革開放,經濟活力逐漸提高,人均GDP大幅度增高,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成就。新時代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現狀是我國繼續推進改革的重要目標,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雖然本質上也離不開生產力的發展,但和單純地追求生產力發展有著量和質的區別,新時代對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更高,要滿足這一要求,就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從根子上對阻礙改革的思想觀念、利益藩籬等不利因素進行革除,對以往改革未曾觸及的深層問題進行探索,從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改革面臨的復雜矛盾是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原因?!吧罨蓖馕吨€不夠,黨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就說明了雖然原有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了諸多成就,但改革的深度還不夠,這也是由改革路上所面臨的深層次的阻礙所決定的?!耙粋€大的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包含著許多的矛盾”1,因此除了社會主要矛盾之外,還有眾多復雜的矛盾也是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原因。進入新時代以來改革已經步入了深水區和攻堅期,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都是前所未有的,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改革經過三十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2啃下這些“硬骨頭”是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這些“硬骨頭”主要體現在:在黨內還存在部分領導干部政治覺悟不高,貪污腐敗現象嚴重等情況,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官僚主義等錯誤思想還殘留于黨內部分人員;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供給側薄弱從而拉緩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并且降低了經濟發展質量,傳統經濟發展機制亟待革新轉變,從追求速度到追求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需求迫切;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潮在社會中對我國國民思想不斷進行侵蝕;社會發展東西部發展差距較大、偏遠地區發展整體較為落后、貧富差距還有待縮小,人民獲得感、幸福感以及收入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轉型等問題迫在眉睫,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生態問題更是經濟問題和民生問題;國家安全要面對國際和國內的雙重壓力,國家制度和治理水平亟須完善;在時代交替之際,改革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挑戰和困難,想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就必須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應該團結一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秉持“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3的觀念將改革開放深化下去。

(二)國際: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形勢倒逼深化改革開放

當前世界局勢呈現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變局之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體,新一輪產業革命和信息革命加速演進,國際經濟、政治力量對比變化較快,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中的話語權不斷增加與發達國家不愿自身地位下降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2008年金融危機的余波依舊對世界經濟產生著負面影響,而近幾年不斷爆發的各地疫情更是使本就低迷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中國經濟也不例外,而這個時候世界上出現了逆全球化思潮,這一思潮與主張經濟全球化的力量產生矛盾,不斷有國際勢力奉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十分不利于世界經濟的正常運行,中國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者也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矛盾體之中。中國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必須胸懷“兩個大局”,一方面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力量,提高自身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積極推動世界經濟的繁榮復蘇。

深化改革開放是我國應對嚴峻國際形勢的必然之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遭遇過很多外部風險沖擊,最終都能化險為夷,靠的就是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我國面對低迷的世界經濟并沒有隨波逐流站到反全球化思潮的隊伍中去,而是根據我國經濟的實際發展現狀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并且推進高水平開放,采取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范式,這是對世界經濟低迷和國內勞動力紅利消失的積極應對。不管當前世界呈現何種格局,我們必須要保持定力,將著力點放在國內,不斷推進深化改革開放,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以國內為主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穩固的基本盤來應對國際的各種風險挑戰。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深化改革開放的重中之重。改革開放本質上屬于改革范疇但是包含兩個基本要素,即:改革和開放,因此黨中央將深化改革開放作為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重要原則不僅是進一步實現國內全面深化改革的勝利,更是推進高水平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實現改革與開放的良性互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目標,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推進高水平開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1通過高水平的開放來倒逼國內全面深化改革進程,推動高質量發展。

三、《矛盾論》對深化改革開放的實踐啟迪

《矛盾論》中蘊含豐富的矛盾觀點對深化改革開放的實踐有著重要啟迪,矛盾具有普遍性,即“時時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深化改革開放就必須牢記“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的改革共識;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要推動事物發展就必須解決矛盾問題,深化改革開放必須不斷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根據主次矛盾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深化改革開放不僅要重視社會主要矛盾,更要重視各個領域的主要矛盾;在處理矛盾問題時必須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注重各個矛盾的統籌推進,視野不能僅限于單個矛盾,深化改革開放必須堅持增強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

(一)秉持“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的改革共識

事物的發展過程就是解決矛盾的過程,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了,因此社會發展過程中矛盾并不會真正消除,而是以新的矛盾的形式出現。我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改革不能就此鳴金收兵,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牢記“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的改革共識。改革是由矛盾推動的,解決矛盾也是改革的重要任務,具有普遍性的矛盾是永恒存在的,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矛盾,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但深層次的矛盾和困難也會不斷地顯現,只有繼續推進改革才能在不斷解決矛盾問題過程中推動中國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始終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中指出“中國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在2021年指出了“始終牢記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2這些論述雖然表述不同,但意思是一致的,都表明了黨和國家要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決心?!皼]有廣泛共識,改革難以順利推進,推進了也難以取得全面成功”3,只有凝聚起廣泛的、堅固的改革開放共識,才能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牢記“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的共識是我們在推進改革開放過程中堅定信心,持續努力的重要思想支撐,以巨大的勇氣和毅力繼續深化改革開放??v觀改革開放歷程,我們黨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的改革共識,對于我國發展目標的設定以階段性目標為主,不同目標具有很強的銜接性,從“三步走”到“兩步走”“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三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等等發展目標,都是對“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的堅持。我國改革開放每到一個新的階段,都會出現新的問題,面對復雜多樣又變化多端的社會發展問題,只有持續深化改革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繁榮發展。

(二)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問題導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1深化改革開放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因此深化改革開放必須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矛盾的表現形式,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通過問題的解決就可以不斷地推動事物的發展,改革開放的緣起就是由各種問題所倒逼的,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也是由一個個問題的解決所推動的,深化改革開放的提出更是以時代新問題、新矛盾、新困難為重要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當前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和攻堅期,其實就是進入了改革問題相較以往最難解決的時期,容易的問題在過去的改革中都解決了,遺留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面對這些沉疴舊疾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將這些植根深處的毒瘤連根拔起。

不能單純地將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作為方法原則,而應該將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上升至哲學維度,成為指導深化改革開放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樣利于更加深入認識矛盾問題,從而更優化地解決矛盾問題。首先,要先找準深化改革開放的問題,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普遍性的矛盾并非都顯現于表象。深化改革開放過程中有著諸多看不見的矛盾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只是平時不易察覺的細節問題,要洞察這些問題必須要提高自己運用問題導向的能力。其次,要學會洞悉深化改革開放的問題,矛盾著的事物內部每一個側面都是特殊的。面對形形色色的問題我們必須從哲學的高度認識它,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直接洞悉其本質,也要根據蛛絲馬跡推導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并且要對問題的發展趨勢有一個大致的判斷,只有掌握了問題的來龍去脈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策。最后,要發現深化改革開放問題之間的關系,矛盾內部各個部分之間也是有繼承性的。從縱向來看,問題的解決都是從易到難,也就是難題都是從易題的母體中孵化而來,那么在解決難題時要注重吸取在解決易題中所取得的經驗教訓,并且要牢記“一口吃不成胖子”,將難題拆解為逐個易題去解決,分階段完成總任務來克服困難。從橫向上看,不同問題之間也有著緊密關聯,有些像大山一樣的改革難題,其背后是不同的思想觀念、利益藩籬、勢力分化等力量在起作用,要解決這些問題就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需要根據不同問題的關系、性質進行優化解決。深化改革開放的路上布滿了頑瘴痼疾,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并且將其上升至哲學維度,推動深化改革開放的穩健發展。

(三)牽住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牛鼻子”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社會發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深化改革開放本就是要通過深入的改革來推動社會發展,故而必須以社會主要矛盾為重要基點,牽住“牛鼻子”,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如若抓不住主要矛盾,深化改革開放的方向、舉措、原則都會偏離正確的軌道,可見深化改革開放必須認識、理解、抓住主要矛盾并在對其進行解決的過程中推動社會發展。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化改革開放要圍繞這一矛盾進行,“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對生產力發展的質量要求,面對不平衡這一問題,堅持區域協調發展,縮小中西部、城鄉差距,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完善農村基礎社會建設,建設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面對不充分問題,要堅持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極大釋放我國經濟發展潛力,推動國家發展創新能力,實現社會發展更充分、更有效。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過程中要將是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改革重要標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是深化改革開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除此之外,面對更具體領域的深化改革也應該牽住“牛鼻子”,在經濟領域,要牽住“供給側”這個牛鼻子,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我國經濟發展結構性矛盾,為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在科技領域,要牽住“卡脖子問題”這個牛鼻子,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加強對科技關鍵細分領域的“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進度;在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領域,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的牛鼻子,只有黨員干部率先作為才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只有黨員干部以身作則才能帶動群眾。故而,牽好“牛鼻子”其實就掌握了“?!钡那斑M方向,就把握住了“?!鼻斑M的關鍵,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端起步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歷程的“牛鼻子”,萬事開頭難,要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

(四)彈好增強改革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的“鋼琴”

“重點論”要求我們要把握主要矛盾,“兩點論”則告訴我們要注重主次矛盾的協調性,在把握主要矛盾的時候不能忽略次要矛盾。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兩點論”就是要彈好增強改革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的“鋼琴”,把握不同問題矛盾之間的聯系,統籌推進、協同發展,以系統優化的思維推動深化改革開放。堅持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是新時代社會發展要求所決定的,一是當前社會發展不平衡的要求,不同地區、領域、群體發展差距較大,由于過去長期忽視生態環境建設,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存在失衡現象,城市和農村、東部和西部之間的差距也較為顯著,必須協同推進深化改革開放;二是當前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和攻堅期,所遇到的困難所涉及的利益群體較為復雜,面對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矛盾問題,靠以往單兵突進和單打獨斗已經難以有效推進改革,必須從大局著眼、堅持系統觀念,推動改革各領域相互配合實現協同效應。要彈好深化改革開放的“鋼琴”首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打鐵還需自身硬,必須堅持黨對改革開放的領導,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將改革過程中的各個復雜的要素實現優化調配。其次,要完善增強改革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的制度建設。沒有好的制度設計就難有好的治理實踐,這是改革發展的根本性、長遠性問題,對指引、規范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要加強我國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之間的配合聯系,加強不同規章制度之間的協同,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最后,要提高辯證唯物主義理論水平。要整體地、系統地、協同地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學好辯證法,看到事物之間聯系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各自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將改革系統內部各要素進行協同優化,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最佳效益。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端起步的關鍵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原則。運用《矛盾論》中的矛盾觀點對深化改革開放進行學理闡釋,提高我們對深化改革開放生成依據的學理性認識。將原理性內容與深化改革開放具體實踐問題相結合,不斷推進改革開放進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助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遲福林.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大動力[J].人民論壇,2022(20).

[2]杜玉華.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主要依據和實踐路徑[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2(9).

[3]荊世群.《矛盾論》的時代意義[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

[4]陳錫喜.改革開放實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再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

[5]趙士發,張昊.《矛盾論》與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問題探析[J].湖南社會科學,2018(2).

責任編輯:楊建平

猜你喜歡
矛盾論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視域下的《實踐論》《矛盾論》
全面從嚴治黨思想的時代內涵與哲學路徑——紀念《實踐論》和《矛盾論》創作80周年
高職專業群建設的機理、理論、動力和機制
構建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思考
淺議中職計算機基礎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會計準則變革的非預期效應理論框架構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哲學分析
淺談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論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