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知識走向智慧

2023-06-04 07:19陸克榮
教育界·A 2023年11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小學數學

【摘要】在一些學生心中,數學成為“繁、難、偏、怪”的代名詞,這些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甚至產生了畏懼心理。我校教師反思現象背后的成因,嘗試尋找解決的方法,提出從知識走向智慧的教學主張。在具體實踐中,我校教師以“板塊結構、問題思辨、心語感悟”立體架構小學數學課堂,改變以往傳統教學模式;圍繞課堂特質,結合數學教學的特點,擬訂師生評價方案;創新智慧豐盈的作業設計,實現作業價值的優化。以此積極探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特質;評價方案;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陸克榮(1979—),女,江蘇省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泰安學校。

在一些學生心中,數學是“繁、難、偏、怪”的代名詞,這些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心理。這些現象背后的成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教學設計中,教師局限于知識點的疊加、堆砌,忽略了知識內在的關聯,不能系統地建構知識體系。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學到的知識是零散、片面的,缺乏整體性,學生難以形成用整體眼光觀察世界的意識與能力。

二是教學實施中,教師習慣于乒乓式問答與單調刷題,忽略了問題的拓展,追問反思不足。部分教師設計的問題瑣碎淺顯,甚至有部分教師為了營造課堂教學氛圍,熱衷于一問一答,設計的問題缺少深刻性,導致學生缺乏思辨力。

三是教學評價中,教師滿足于教學過程的順暢與“假熱鬧”,忽略了思想與方法的啟迪,缺乏發展性。數學課堂確實要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能,但一些教師卻熱衷于解題與檢測,他們認為,教出的學生只要能夠熟練解題,考試得高分,便是成功。在這樣的評價方向的引導下,學生成為“刷題機器”,缺乏長遠的發展空間和創造力。

小學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們逐步形成對數學整體的認知,追求思維的貫通,萌發創新的意識,感悟數學的魅力。面對上述問題,教師該怎樣解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路徑又在哪里?

從知識走向智慧,既是教育目標,也是教學過程。我校教師以“板塊結構、問題思辨、心語感悟”立體架構小學數學課堂,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圍繞課堂特質,結合數學教學的特點,擬訂師生評價方案;創新智慧豐盈的作業設計,實現作業價值的優化。智慧的萌發—生長—豐盈是一條教學暗線,三大課堂特質相互支撐,相互促進。

一、打造智慧萌發的數學課堂

板塊結構似骨骼,整體呈現結構化教學內容,是一條教學明線;問題思辨似經脈,以核心問題展開,促進思維品質提升;心語感悟似靈魂,穿插于課堂之中,能夠啟迪智慧。

(一)板塊結構,發展整體思維

為了解決教學設計的問題,我校教師通過構建板塊結構來實施教學。一方面,教師從知識的整體性出發,立足重視知識,更追求智慧的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思考、有機整合;另一方面,教師改變常規的復習知識、新授知識、鞏固知識、布置作業等課堂教學流程,緊扣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將眾多知識點串成“線”,連成“片”,形成“塊”[1]。這樣的“塊”是對課堂環節的整體把握,凸顯了知識本質,追求數學的簡潔與和諧,能夠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幫助學生增長智慧。板塊結構如表1所示。

如在教學“認識100以內的數”一課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板塊:1.捆小棒—從一根到一捆,引導學生感悟“十”這個計數單位;2.數小棒—從“十”到“百”,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十進制計數法,認識計數單位“百”;3.畫小棒—從有形到無形,讓學生們經歷從實物操作(擺小棒)到符號操作(畫小棒)的過程。

(二)問題設計,引領深度學習

為了解決教學實施的問題,我校教師不在重復操練上停留,而是通過深入理解教學內容,聚焦問題設計,改變局限于知識表層的提問方式,突出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核心問題設計,讓學生感悟數學的求真與融通,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思考和深度學習。問題設計如表2所示。

如在教學“認識厘米”一課時,筆者設計了四個核心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厘米是怎么產生的,旨在讓學生們明晰測量物體長度時統一標準的必要性。第二個問題是1厘米有多長,旨在讓學生們通過動手操作體會1厘米的長度。第三個問題是厘米有什么實際運用,旨在讓學生們用厘米作為單位,利用直尺測量線段的長度,會畫規定長度的線段。第四個問題是除了厘米,還有哪些長度單位,旨在讓學生們的知識面得以延伸,讓學生初步感知其他長度單位。

(三)心語感悟,激發創造意識

為了解決教學評價的問題,我校教師借助了“心語感悟”形式?!靶恼Z感悟”是穿插于課堂之中的對學習過程與結果的領悟,其超越了知識記憶層面,更多的是思維的高階發展,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從而達成從知識走向智慧的教育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讓學生用漫畫、思維導圖、小論文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對數學的理解,以貫通知識,融合方法,凝結思想。

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三個心語:1.分數是物體不足1個時出現的,分數和自然數是一個大家庭,從分數的產生、讀法和寫法中,我們感受到了數學的簡潔與和諧;2.我們從熟悉的“倍”開始,知道了分數可以表示兩個數相除的結果,分數能夠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3.分數與自然數相通,它們都在數軸上,“數”與“形”相對應。

二、擬訂智慧生長的評價方案

我校教師著力從數學課堂的教與學兩個維度來制訂評價方案,既評“教”,更評“學”,將評價的重心轉移至學生的活動體驗、學習表現、反思創新上。評價方案關注教與學的和諧發展,著眼于課堂中學生能帶得走的東西;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著眼于學生的智慧生長[2]。評價方案如表3、表4所示。

三、創新智慧豐盈的作業設計

“雙減”背景下,如何避免出現機械化無效作業?如何優化作業設計?我校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新設計“本題—祖題—胞題—子題”這一結構化的作業(圖1)。問題要有價值,能從一個問題引出三個問題,而不是越多越好。由“本題”到“胞題”,能讓學生觸類旁通;由“本題”到“祖題”,能讓學生追尋本質;由“本題”到“子題”,能讓學生創生新意。教師要由一個問題引申出一串問題,從而促生智慧。

比如,在學完“認識100以內的數”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本題:寫出不相等的三個數,用“>”或“<”連接起來。

祖題:把34、85、100、25、9、66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填在()里。

胞題:按要求各寫出三個兩位數,并按順序排列。

(1)個位上是0的數。

()<()<()

(2)十位上是5的數。

()>()>()

(3)十位和個位相同的數。

()>()>()

子題:用以下數字組成符合要求的兩位數。

3 5 7 9

(1)組成最小的兩位數是(),最大的兩位數是( )。

(2)個位上是7的兩位數有哪些?把它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3)十位上是5的兩位數有哪些?把它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4)個位上的數比十位上的數少4的兩位數有()。

四、成果反饋

去年,通過對100多節課(低年級30節課,中年級40節課,高年級50節課)的前后測,我校教師發現學生的解題方法和數學思維方式都有了明顯變化,思維品質明顯提升。比如遇到比較難的問題時,低年級78%的學生會用畫圖、列舉等方式來輔助思考,中年級95%的學生會用列表、轉化、賦值等數學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高年級90%的學生不僅能解決現有問題,還能由此延伸出一些新問題,形成問題鏈,不斷深入思考和探索。

為了調研這次研究對學生產生的效果,我校教師又隨機抽取我校五年級一個班、區外一所學校同年級的一個班進行了同一內容的調研。對比發現,我校大部分學生能發現數量、邏輯等關系,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在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思維活動中能抓住邏輯關系,進行抽象概括;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感受對稱、和諧等數學內在的美,且能在體驗、感悟、享受美的同時創造美。

此外,教師們也有所改變。以往,教師們普遍只關注教材中的知識,認為數學是基礎性、工具性學科,讓學生理解了數學知識,掌握了技能,就完成了任務。根據我校所有數學教師(50名)的問卷、訪談調研結果,90%的教師對教材中蘊藏的智慧有一定程度的開發,在課堂教學中能設計板塊,凸顯數學思維方法教學,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關心學生智慧的生長。

結語

總之,要想講學生們聽得懂的數學,教學生們愿意學的數學,讓他們感受到數學是有溫度的,是好玩的,也是有趣的,教師需要立足數學本質,對教學素材進行加工與優化,對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和板塊化設計,重視問題設計,利用心語感悟讓學生學會數學表達,實現作業設計價值最大化,積極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

【參考文獻】

[1]陳士文.數學 造就智慧人生[J].基礎教育參考,2011(16):34-37.

[2]于蓉.指向小學生理性思維培育的課堂教學評價[J].河北教育(教學版),2021,59(12):16-18.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小學數學
淺議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