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背景下的作業改革

2023-06-05 03:30鄧瑩源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雙減政策教學策略

摘 要:作業一直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關注點。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優化作業設計,還要將趣味元素融入物理作業中,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在趣味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在此背景下,文章從作業的內涵與功能定位、作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雙減”政策下的作業改革實踐三個維度進行研究論述,進一步明晰“雙減”背景下作業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雙減”政策;作業改革;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07-0020-04

引? 言

對于教師而言,好的作業設計體現的是專業素養,是教學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呈現;而對于學生來說,好的作業設計則能提高其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度,也能培養其綜合性的學習素養,從而使其進行高效學習。尤其在“雙減”這一新的政策背景下,學科作業的設計就變得更加重要,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始終圍繞“雙減”政策這一作業設計的新核心,在初中作業設計中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實現減負增效。

從文件的規格和標題來看,作業管理問題持續引發關注。作業直接被“指名道姓”,看來不是小問題,需要我們重新認識[1]?;诖?,本文從作業的內涵與功能定位、作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雙減”政策下的作業改革實踐三個維度進行探究,希望能夠明確“雙減”背景下作業改革的方向。

一、作業的內涵與功能定位

“作業”一詞在國外原指工人勞作的過程。18世紀,德國學者才將“作業”這一概念推廣到腦力勞動中,形成接近現代意義的教學上的概念。但是,在我國,“作業”一詞由來已久?!掇o?!穼ⅰ白鳂I”定義為

“完成生產和學習等科學方面的活動”[2]。從國內外研究來看,作業的概念比較寬泛。在當今時代,“作業”一詞被廣泛應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依據課堂知識設計有效的作業形式,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達成學習目標。

從完成作業的空間來看,作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有效原則。首先,積極更新教育觀念。在實施教育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如何才能創新教育觀念,做到與時俱進,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作業設計中的問題,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解決。在教育發展背景下產生的“雙減”政策,主要是為了減輕學生繁重的學習壓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效率。教師應基于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地幫助學生加以解決,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找到有效的解決措施,進而為學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所以在作業環節,教師就需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其次,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家長會因減少作業量,擔憂學生學習質量降低。在“雙減”背景下,因為家長還存在疑慮,所以,教師就需要幫助家長解除擔憂。第一,及時溝通、耐心傾聽。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家長的想法,并給家長及時反饋孩子在學校中的實際情況,如平時表現、考試成績、優缺點等,以此來幫助家長消除憂慮。第二,改變觀念,解釋政策。教師需要向家長詳細說明“雙減”政策的好處。

再次,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教師需要優化作業設計,加強對學生的作業指導,設計有效的作業形式,讓學生可以在完成作業的同時,達到鞏固課堂知識的效果。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方向,制訂作業設計的總目標。當然,目標的制訂需要在進行綜合考慮之后進行,而不是獨立于現實情況之外侃侃而談。所以,

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學真正所需,來確定科學、合理、有效的作業形式。

從作業的形式來看,一些學者對作業的類型進行了研究。有的學者認為作業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技術理性指導的“文本作業”,另一種是以過程哲學指導的“活動作業”[3]。還有的學者結合作業功能,列舉了英國與日本的作業類型:英國的作業類型包括四種:實踐作業、書面作業、口頭與聽力作業、表演作業;日本單獨的讀寫算作業占比很少,主要作業類型包括涂表畫圖類、閱讀感想、社會實踐活動、情感類作業等[4]。

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上的作業,抑或是不同類型的作業,其布置與設計之初,都必須先明確這份作業的功能定位。在“雙減”教育背景下,學科作業的設計變得更加重要,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等具有實質性的幫助。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知識結構體系,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逐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始終圍繞“雙減”政策這一作業設計的核心理念,在作業形式、內容等方面進行創新,不僅要注重作業數量的合理設置,以適當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其在面對難題時能夠游刃有余,還應重視作業的質量。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還要同步落實作業指導,可以轉變傳統的作業形式,將其轉換成更具交互性和趣味性的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5]。在此作業功能觀的影響下,教師布置的作業表現出“難、煩、多”的現象,就會逐漸給學生造成過重的作業負擔。

二、作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作業負擔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為何唯獨“作業”會成為國家“雙減”工作、“五項管理”中共同關注的切入點?結合相關研究可知,作業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

第一,教育觀念的偏差。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通常將課后作業視為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的工具,而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只重量,不重質,且未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布置統一的作業,導致學生不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不利于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第二,作業形式單調。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形式過于單調,鮮少有生活實踐參與,缺乏創新性。對于語文學科而言,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會給學生布置生詞、生字抄寫作業,或者給生字組詞,以讓學生理解字詞的含義,但是這樣的作業形式過于單一化,學生在寫字時只是對生字進行重復性練習,并沒有完全理解詞組的含義。這樣的作業形式不但會增加學生的作業負擔,而且無法有效發揮作業的意義。

第三,作業反饋弱。學生對作業反饋較弱體現在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不夠理想。一般在放假時,教師總是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學生面對巨大的作業量會產生一種消極思想,在完成作業時會存在敷衍心理?;蛘呓處熢诓贾靡恍┚哂邪l散性思維的作業形式時,學生沒有體會到教師的用意,認為這種類型的作業不算正式作業,于是采取應付的心理。比如,教師在開啟新一章目教學時會讓學生預習,學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預習就是沒有作業,所以學生給予教師的作業反饋較弱。

總之,學生作業負擔重,作業問題多已成為當前教育領域公認的“事實”,其原因何在?

首先,教師對作業問題缺乏正確的認識,學生自主性較差。中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全面發展的階段,活潑好動,愛玩,不愛學習,上課期間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做不到認真聽講,課后也缺少自主學習意識,不能做到及時復習課堂學習內容,導致積攢的學習問題越來越多。此外,教師在課堂上也不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對作業管理問題認識不足,忽略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擴展與延伸。教師在課堂上并沒有對整體性知識點進行深入講解,導致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較弱。由于教師對這些問題缺少正確的認識,對教材內容的挖掘流于表面,不注重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和作業的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不注重利用作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不能獲得學習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師作業設計觀念較為滯后。在時代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不論普通的學科教師,還是班主任,都必須對傳統的教育觀念進行改良與優化。這樣才能夠有效迎合不同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需求,從而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與效率。但就當前的情況而言,部分教師的作業設計觀念相對較為滯后,依舊沿用了傳統的教育觀念,導致對學生產生較大的束縛。如果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過度的約束很容易導致其滋生逆反心理,進而質疑教師的教學能力,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與成長。教師作業設計手段科學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良好發展。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部分教師所采取的作業設計方式顯然不夠科學,具體體現在并未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和學習情況,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沒有注意勞逸結合。同時,部分教師并未認識到初中生所存在的個體差異性,未能充分尊重學生,所采用的管理方式無法有效解決各個層次的不同問題,導致作業設計缺乏科學性與針對性。

最后,在實施層面,教師的作業目標意識弱、教輔資料粗制濫造等都是導致學生作業負擔重的原因。徐淀芳在調查中發現,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作業目標意識明顯缺乏,很少思考作業目標,使布置的作業缺乏針對性。有的學者認為,教師作業設計能力不足,作業評價方式單一,各種質量參差不齊的作業資料涌入學校,家長深陷因作業輔導引發的親子矛盾等問題已成為學生作業問題的常態[6]??傊?,教師若單純依靠個人的經驗性理解而缺乏科學性的作業設計,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使作業功能弱化。

三、“雙減”政策背景下的作業改革實踐

目前社會各界都積極關注“雙減”政策。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科學開展作業研究與管理,已成為當下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頭等大事。結合相關研究發現,許多學校已經在開展作業改革工作。

(一)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和布置任務驅動型作業

為了有效優化“雙減”背景下初中作業的設計,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學生這一課堂主體,并且注重作業形式的創新轉變。具體可表現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設置任務驅動型作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經由任務的完成,落實作業目標,并通過任務驅動調動自身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將這種學習觀轉化為學習各模塊知識的動力,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畢竟,學生才是教學的核心對象,是一切教學目標和計劃設置的根本依據,只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作業,并以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其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做有用功,而不是事倍功半[7]。

(二)以課堂知識為基礎,設計交互性作業

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習新知識固然重要,但舊知識的鞏固同樣重要。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沒有人能夠一學即會,也無人可以記一遍則一勞永逸。只有不斷地鞏固知識、實踐運用,才能熟練地掌握知識?;诖?,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設計交互性作業。這一作業形式相較于傳統的作業形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對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具有深刻的意義[8]。此外,交互性的教學情境也有助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從而使教師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并促進教師教學模式的確定和育人目標的設定。因此,對作業進行合理設計與布置是初中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9]。

(三)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以趣味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就目前部分作業設計和布置情況來看,作業形式傳統、單一是關鍵問題之一,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首先,當前的教育形勢導致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過于注重學科知識的輸出,而忽略了對學生知識理解和吸收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僅不能將學生的學習潛能有效激發,還會出現教學資源過度浪費的現象。其次,作業形式單一就意味著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沒能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進行作業安排,抓不住學生感興趣的點,學生自然難以獲得自我提升。對學生來說,學習的趣味性是尤為關鍵的,畢竟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對新事物有更強的好奇心,也更容易被有趣的學習內容所吸引。從這一角度來看,教師在設計具體的作業時,可以融入一些趣味元素,適當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以趣味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轉變傳統的個人作業,鼓勵學生多開展合作學習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作業設計存在的另一問題在于缺乏創新性和趣味性,導致學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作業的解答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難以被激發[10]。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3~5人的小組,然后讓學生通過組內討論完成作業。教師在布置合作學習作業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能夠培養發散性思維的作業,讓學生在發展創新思維的同時提升核心素養。比如,教師可以設定一個主題,讓學生在課后查閱相關資料,每個學生可以完成一部分,然后將每個部分的內容融合在一起,進而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及交流能力[11]。

結? 語

綜上所述,當前一些學者和教師都在政策的引導下,從把握作業的育人價值、控制作業總量與提升作業設計質量、探索作業管理機制、加強作業指導等多個方面,積極推進“雙減”政策,讓“減負提質”落到實處。但正如鐘秉林教授所說:“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并不代表沒有負擔,任何學習活動與成就取得都需要有適當的壓力;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也并不代表沒有作業,課后練習包括重復性訓練與實踐性活動等都是檢驗知識理解與知識運用的重要手段?!盵12]由此可見,如何科學地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使學生學業負擔保持在合理、適度的范圍內,是全面實施作業改革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李建華.“雙減”,需要我們重新認識作業問題[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10):19-20.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劉輝,李德顯.中小學作業設計變革:目標確認、理念建構及實踐路徑[J/OL].當代教育論壇:1-11[2021-11-05].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11103.001.

張林青.統編版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作業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1.

王月芬.作業的本質及其育人價值[J].今日教育,2021(10):8-11.

張抗抗,杜靜.從管理到治理:基礎教育作業治理的內涵、框架與進路[J].中國教育科學(中英文),2021,4(05):98-107.

李曉紅.小學作業設計的倫理失衡與糾偏[J].中國教育學刊,2016(06):69-73.

涂元柱.為了孩子核心素養生長的作業改革[J].人民教育,2021(Z1):42-44.

于會祥.作業要分層布置[J].中小學管理,2021(09):59.

方丹.推廣差異化作業刻不容緩[J].人民教育,2021(Z1):27-30.

王月芬.單元作業設計:價值,特征與基本要求[J].上海教育,2019(13):33-35.

鐘秉林.落實“雙減”工作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EB/OL].(2021-07-24).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49/202107/t20210724_546578.html.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2021年度省級課題“基于‘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實施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GDSP-2021-C002)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鄧瑩源(1979.10-),女,廣東南海人,

就職于廣東省韶關市湞江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高級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碩士學位。

猜你喜歡
雙減政策教學策略
政策
政策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助企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