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盤?復盤?翻盤:復盤式評課在初中英語課例研究中的應用

2023-06-05 15:56毛新德邵艷紅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初中英語

毛新德 邵艷紅

摘? ? 要:復盤式評課是以“復述、盤點”的方式,回顧、認定教學事實,追溯、反思教學理念,進而獲得教學啟發的過程。復盤式評課在初中英語課例研究中通過備盤預設、復盤研討和翻盤重構三個步驟,提升教師的協同力、溝通力和思考力,促進參考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課堂教學的進階。

關鍵詞:復盤式評課;初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評課作為一種常態的校本教研方式,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語評課存在顧左右而言他的“溫暖尬聊型”、思考膚淺的“人云亦云型”、不傷和氣的“隔靴搔癢型”、互助式的“夸夸團型”、邀請專家的“一言堂型”等樣態,導致授課教師和聽課教師難以碰撞出思維火花,不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如何在評課中避免空話、套話和假話,使授課教師能自我反思和自我診斷、評課教師能有思想觸動和感悟啟發,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認為,復盤式評課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賦予評課新的生機和活力,促進評課走向體系和深入。

復盤式評課是以“復述、盤點”的方式,回顧、認定教學事實,追溯、反思教學理念,進而獲得教學啟發的過程。復述包括個人的說課和團隊的細化,盤點的內容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師的活動情況和學生的活動情況[1]。根據魏本亞的“復盤式”評課方式[2],我們建構了如圖1所示的初中英語復盤式評課實施路徑。

由圖1可知,初中英語復盤式評課主要通過“備盤預設―復盤研討―翻盤重構”三個步驟展開,授課教師、評課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通過還原教學事件,評估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學習活動、學習效果的一致性,審辨、反思、重構、優化教學方案,逐步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和課堂教學的進階。下面以某中學D教師執教的外研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外研版教材”)八年級上冊Module 10 The weather中的Unit 2 The weather is fine all year round.閱讀語篇“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的課例為例進行具體闡述。

一、備盤預設:多“方”配合,提升教師的協同力

復盤式評課是一種實證性、研討式的評課方式,也是一種有益的教學調研和課例研究形式。我們可以將一次復盤式評課作為一次調研活動。所以,在備盤預設階段,我們要建立調研團隊,組織集體備課,確立觀察維度,以使授課教師和評課教師形成多“方”配合,提升教師的協同力,為復盤研討作鋪墊。

第一步,建立調研團隊。建立調研團隊是開展復盤式評課的前提和基礎,它需要明確主持人、調研人員和調研內容。就主持人而言,其是指組織、協調和指導本次調研活動的教師,一般由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或名優教師擔任。就調研人員而言,其包括授課教師和評課教師,前者需要開展授課,后者需要樹立評課者意識,以便于在評課中仔細觀察、詳細記錄。本次調研團隊由12人組成。其中,M教師為主持人,D教師為授課教師,并明確授課內容為外研版教材八年級上冊Module 10 The weather中的Unit 2 The weather is fine all year round.閱讀語篇“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

第二步,組織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指調研團隊圍繞同一個教學內容集思廣益,定內容、定形式、定目標,是一種博采眾長、相得益彰的形式,有助于克服個人備課的片面性,使授課教師和評課教師都對教學內容有深度的了解。M教師組織調研團隊開展集體備課活動,調研團隊從主題范疇、課型、語篇研讀、學情、任務設置等方面進行第一次課前分析,從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思路等方面提出第一次教學預設。需要注意的是,D教師是集體備課的主備人,其他成員評議各環節的可行性,并給出意見和建議。

【第一次課前分析】

主題范疇: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屬于“人與自然”范疇中“自然生態”主題群,子主題內容為“天氣與日常生活”。

課型:

讀寫課。

語篇研讀:

What:根據天氣狀況給出旅游建議,內容由“天氣”擴展到去一個地方旅游的最佳時間等。

Why:作者通過介紹去美國不同地區游覽的最佳時間,引導讀者全面細致地思考問題。

How:“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是一篇說明文,采取總分總的結構,先開門見山指出美國領土的東西寬度約為3,000英里,東西部天氣有所不同(第一自然段),然后介紹美國幾個著名的旅游景點及其天氣(第二至六自然段),最后呼應主題,闡述任何時間都是去美國旅游的最佳時間(第七自然段)。全文語言表述簡練,涉及表示“可能”的情態動詞may / might,以及說明原因和結論的連詞because、so、but,語篇邏輯脈絡清晰。

學情:

八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的讀、寫技能。天氣這一話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務設置:

盡量運用所學的表示“可能”的單詞和句型、描述天氣的表達方式來闡述海寧的最佳旅游時間及原因。

【第一次教學預設】

教學目標:

①能夠了解語篇中所提及的美國的旅游勝地及其適宜的旅游時間。

②能夠運用所學闡述海寧的最佳旅游時間及原因。

③能夠理解并歸納表示“可能”的單詞和句型,掌握談論天氣的常用表達。

重難點:

運用所學闡述海寧的最佳旅游時間及原因。

教學思路:

在導入環節通過播放關于美國的短片引發學生了解美國的興趣;在讀前環節引導學生通過標題和插圖預測語篇內容;在讀中環節先讓學生快速閱讀驗證讀前的預測并得出Anytime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然后設置問題讓學生細讀語篇;在讀后環節讓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目的;在輸出環節讓學生根據所學介紹海寧的最佳旅游時間及原因。

第三步,確立觀察維度。觀察維度是評課教師進行課堂觀察的依據,可以使評課教師帶著明確的目的進行聽課,直接決定著復盤式評課的效度和信度?!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標》”)指出,“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評在育人過程中的不同功能,樹立‘教—學—評的整體育人觀念?!讨饕w現為基于核心素養目標和內容載體而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決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響育人效果;‘學主要體現為基于教師指導的、學生作為主體參與的系列語言實踐活動,決定育人效果;‘評主要發揮監控教與學過程和效果的作用,為促教、促學提供參考和依據。要注重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發揮協同育人功能”[3]?;凇读x教課標》理念,經過反復討論,調研團隊最終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復評式評課觀察維度及其觀察指標。

表1體現了“教—學—評”的整體育人觀念。為更好地對調研課進行課堂觀察和記錄,以及便于后期的復盤研討,調研團隊在表1的基礎上共同研制了如表2所示的復盤式評課課堂觀察記錄表。同時,M教師將調研團隊分為三個小組(各個小組自行推選出一名小組長),各負責一個維度的課堂觀察記錄,以便于詳細記錄D教師的授課過程。

二、復盤研討:多“邊”互動,提升教師的溝通力

復盤研討是指在第一次教學活動結束后,調研團隊依托表2對課堂教學進行回顧和總結,旨在促進教師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和評估,進而發現問題、改進教學。這一活動是授課教師和評課教師間開展多“邊”互動,進而在思維碰撞中形成改進建議的活動。

第一步,匯總觀察結果。在聽課后,各小組先在組內討論,然后由小組長匯總觀察結果并進行匯報,最終形成如下觀察結果:

【教師維度】

①播放關于美國的宣傳短片,視頻中出現地標性建筑the Statue of Liberty、 Hollywood。(導入環節)

②通過“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US?”“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US?”兩個問題來檢測學生關于美國的背景知識。(讀前環節)

③以問題鏈(“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Is it great to visit any place at any time in the US?”“What order does the writer follow?”“How many places are mentioned (提到)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y? The passage gives advice mainly through(通過) introducing (介紹) _____.”“Can you give advice on visiting Texas?”“Which is a better piece of advice?”)形式引導學生獲取和梳理語篇信息。(讀中環節)

④通過問題“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is passage?”“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when writing this passage?”,引導學生升華語篇主題。(讀后環節)

⑤讓學生根據所學以小組合作形式介紹海寧的最佳旅游時間及原因。(輸出環節)

【學生維度】

①學生在觀看關于美國的宣傳短片時,獲取的信息有限。

②學生關于美國的背景知識匱乏,僅限于“好萊塢”“紐約”等。

③學生在問題鏈的引導下能夠獲取語篇的基本信息。

④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引導下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⑤學生能夠運用所學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介紹海寧的最佳旅游時間及原因。

【評價維度】

①評價方式以語言評價為主,但評價話語較為匱乏,主要使用“Right”“Great”“Very good”等。

②評價主體以教師為主,無生生評價。

③評價對象僅限于對學生個體的評價,無小組評價。

④最后輸出環節沒有構建基于課堂輸出的評價標準。

第二步,開展多“邊”對話。復盤式評課是多“邊”對話的過程,調研團隊根據匯總的觀察結果開展對話,不僅可以為D教師提供教學反思的視角,進而引導并促進D教師改進教學行為,而且可以使評課教師反觀自身的課堂教學實踐,進而拓寬教學思路,提升教學水平。在思維碰撞中,調研團隊發現D教師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是導入環節的視頻時長過長(2分30秒),且和文本關聯性不強;二是讀前環節的兩個問題指向性不強,導致學生的回答不夠聚焦;三是讀中環節的問題鏈設置沒有層次性,且問題間缺乏邏輯性;四是讀中環節缺乏整體設計,文本處理碎片化;五是教師輸出環節的指令性不強,搭建的支架不夠;六是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較少;七是教師的評價話語不夠豐富、層次性不強,在評價中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輸出環節沒有制訂合適的評價標準。

第三步,形成改進建議。為了持續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滿足學生需求和提高教學效果,調研團隊針對發現的問題形成如下改進建議:一是導入環節的視頻時長應控制在1分半鐘以內,且要與語篇內容關聯;二是讀前環節不僅應設置與視頻內容具有關聯性和延續性的問題,且附上美國地圖,讓學生對語篇中涉及的相關地點有初步的感知,為閱讀掃除地名詞匯障礙,而且應充分利用課本插圖,組織學生talk about what you can see in the pictures,以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三是讀中環節的問題鏈設置應更聚焦,如可以設置關于不同地方的信息表(place、best time to visit、reason),以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語篇中涉及的地點信息,進而樹立語篇閱讀的整體意識;四是輸出環節的任務設置應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的地點切入,不應僅限于海寧(班級中有一些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且應附有合理的評價標準。

三、翻盤重構:多“點”生成,提升教師的思考力

“實踐—反思—再實踐”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路徑[4]。在經歷備盤預設、復盤研討后,主持人組織調研團隊形成基于數據、問題的改進策略,在幫助授課教師重構教學設計,并以課堂再現的方式或組內教師扮演學生的方式進行“翻盤重構”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生成調研成果,提升教師的反思能力。

第一步,重構教學設計?;趶捅P研討過程中的改進建議,D教師形成如下第二次課前分析(主題范疇、課型與第一次課前分析相同,故此處不再贅述)和第二次教學預設:

【第二次課前分析】

語篇研讀:

What:根據天氣狀況給出旅游建議,內容由“天氣”擴展到去一個地方旅游的最佳時間等。

Why:作者通過介紹去美國不同地區游覽的最佳時間,引導讀者全面細致地思考問題。

How:“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the US?”是一篇說明文,采取總分總的結構。該語篇沒有采用中國人常用的東—南—西—北順時針線路介紹旅游景點,而是基于這些旅游景點的重要性采取東—西—南的線路。全文語言表述簡練,涉及表示“可能”的情態動詞may / might,以及說明原因和結論的連詞because、so、but,語篇邏輯脈絡清晰。

學情:

從第一次調研課的學生反饋得知,學生對于美國地理知識知之甚少,需要教師通過圖片、視頻等直觀的方式補充語篇涉及的地點信息。

任務設置:

盡量運用所學的表示“可能”的單詞和句型、描述天氣的表達方式來闡述自己家鄉的最佳旅游時間及原因。

【第二次教學預設】

教學目標:

①能夠了解文中所提及的美國旅游景點及其適宜的旅游時間。

②能夠運用所學,闡述自己家鄉的最佳旅游時間及原因。

③能夠明白閱讀語篇采用東—西—南線路介紹旅游景點的目的,提高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重難點:

①理解作者按照東—西—南線路介紹美國旅游景點的目的。

②運用所學闡述自己家鄉的最佳旅游時間及原因。

教學思路:

在導入環節通過播放語篇涉及的旅游景點的短視頻(自己制作,并配有英文名稱),幫助學生快速掃除地名詞匯障礙;在讀前環節充分利用文本插圖讓學生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景色、季節、天氣等)觀察圖片;在讀中環節先借助信息表考查學生對語篇細節的理解程度及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再利用方位圖引導學生感知作者介紹這些地方的順序,接著通過問題“If you have a chance to visit the US, which place will you go? Why?”,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所學進行討論;在讀后環節讓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目的;在輸出環節讓學生根據所學介紹自己家鄉的最佳旅游時間及原因。

第二步,進行二次研磨。經過第二次課前分析和第二次教學預設后,D教師再次進行授課。調研小組再次分工觀課并做好記錄,以評估D教師對在復盤研討中所形成的改進建議的落實情況。通過課堂觀察,調研團隊發現,D教師通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了解語篇的主題、寫作目的、作者的情感態度,并形成闡述自己家鄉最佳旅游時間及原因的結構化知識體系,有效達成了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

第三步,撰寫調研報告。課例研究不僅是為了改進授課教師的教學,也應觸發評課教師的思考,讓更多人在教學認知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5]。在兩次研磨后,D教師與評課教師一起就備盤預設、復盤研討的過程及兩次研磨的策略改進、反思等撰寫調研報告,并存檔(由D教師執筆)。調研報告的內容包括研究背景與主題、研究團隊(研究成員、研究方式、授課內容、授課教師)、流程回顧、教學實踐的開展(集體備課、課例展示、課堂觀察)、課后研討(結果、建議)、教學反思等,這是對復盤式評課全過程的回顧反思與總結經驗。

復盤式評課從教學事實出發搭建研究框架、確立研究視角、改進教學方法,是集教學敘事、理性分析、行為指導與實踐重構于一體的評課方式,可以給參與者帶來多方面的啟發和思考,有效促進參與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課堂教學的進階。

參考文獻:

[1]蔡曉梅.在“復盤式”評課中開展校本真教研[J].初中生世界,2019(3):4-7.

[2]魏本亞.“復盤式”評課的評價學闡釋[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3(2):31-3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51.

[4]沈毅,崔允漷.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55.

[5]姜建宇.復盤式評課在小學英語課例研究中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8(1):6-9.

猜你喜歡
教師專業發展初中英語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以讀促寫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如何讓初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方式
技術支持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
專家評價對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影響的敘事探究
利用云錄播搭建教師專業發展研修平臺
微視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
教育實習與教師專業發展
初中英語教學“四部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