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023-06-05 23:20盧義拉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普遍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這已經成為新時代教學創新的需要,能夠促進教學內容、教育理念、教學過程及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文章認為,數學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特點,要想調動學生主動性,教師就需要營造良好的氛圍,降低學習難度,而多媒體教學技術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因素。文章同時指出,在具體的教學中如何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是目前面對的主要問題,需要對其進行詳細的思考和分析。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技術;小學數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07-0087-03

引? 言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教育事業提供了更多、更優質的技術,尤其給數學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多媒體教學技術近年來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使數學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具體,可以對文字、數字、圖片、聲音甚至是三維動畫進行處理,是新型的信息交流模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優化,提高教學效率,進而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和素養。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如果沒有興趣的引導,那么學習等同于苦役??梢?,興趣是積極情感,而人的情感又需要相應的情境。將數學知識放在活潑、生動的情境中,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選擇合適的音樂、趣味性的動畫及優美的圖片等素材,創設合適的情境,從而調動學生情感上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可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可靜可動、圖文并茂、直觀且形象的功能和特點,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知識的欲望[1]。

其次,可以使學習變得更加輕松。充滿色彩和想象的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接受知識。多媒體教學技術本身具有直觀、靈活、動靜結合、形象、可局部可整體、可重現等特點,為學生提供的學習資料具有感性特點,更便于學生接受數學知識。傳統模式的數學教學通常是使用黑板畫出需要的圖形,然后再講解。這樣的教學難以突出教學內容的特征和性質,而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改變這一情況,即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從點到線再到面,逐漸繪制出圖形,使靜態的圖形變成動態的內容,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習變得更加輕松。

二、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運用動畫功能突破教學重難點

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能有效輔助重難點知識的教學,降低學習難度。在傳統的教學中,無論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多強,對于難以理解的內容也很難表達出來,而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只要輕輕點擊鼠標,就可以展示大量教學資料,改變數學知識的抽象性特點,弱化重難點知識的理解難度,使教學變得更輕松,使學生可以輕松地掌握知識。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思維正在逐漸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教師需要利用實物、圖片等內容進行教學,從而利用直觀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尤其是在幾何教學中更加需要借助直觀方法進行教學[2]。例如,“角的認識”如果采取常規的方法進行教學,演示“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度不存在關系,認識與兩條邊叉開大小之間存在直接關系”時,不僅麻煩,還很難講述清楚。如果演示效果不佳,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會比較模糊。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即準備兩個邊的長短存在明顯差異性的角,利用動畫演示這兩個角度的重合,以動態閃爍的方式加深學生印象,通過直觀的動畫教學使學生了解角的大小與其邊的長短不存在關系。在動畫演示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準確了解角的性質和特點,進而掌握知識點。由此可見,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動畫功能進行教學,可有效突破重難點,進而提升數學教學水平。

(二)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問題情境是這一階段比較常用的方法,且具體應用的效果較好。教師需要策劃教學活動,并在活動中擔任組織者的身份,對學生學習行為、思考方向進行指導。如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促使學生的情感發生變化,在這個基礎上創設充滿變化且可以激發學生新奇感的情境,進而利用好奇心驅動學生進入情境中,使其在心理上產生懸念[3]。例如,在講解“組合圖形面積計算”這部分知識時,需要指導學生復習學過的圖形性質、特點、周長計算方法以及不同圖形的組合等知識,而后利用計算機展示組合圖形在生活中對應的實物,并提問:“在這些實物中,要如何準確地計算其面積?”學生會認真觀察這些實物,并將自己看見的實物轉化成相應的圖形,然后按照公式進行計算。教師使用多媒體將展示的實物轉化成規則的圖形,然后提問“現在這些圖形的面積你們會計算了嗎?”學生發現圖形已經非常規則,但是因為沒有接觸過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還是無法通過自主學習和思考計算其面積。此時教師可以追加問題“現在你們最想了解哪些信息?”此時學生紛紛討論,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將組合圖形拆分,分別計算面積之后用加、減的方式來得出組合圖形的面積。最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正確計算方法。這樣的情境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構建的生活化情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其全身心地進入學習情境。此時,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其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

(三)運用靜態轉動態功能啟發思維

首先,將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小學是學生初步接觸幾何的階段,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幾何學習效果,對學生后期的發展有直接影響,且幾何知識不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以直觀的方式進行教學非常重要,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功能,將靜態的幾何圖形轉化為具有動態特點的內容并進行演示,難以看清的地方可以通過旋轉、平移、延伸、拆分、閃爍以及展開等多種方式進行演示,以此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幾何知識。例如,在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可以通過“割補”方式使其成為長方形,然后再進行推導。教師在制作動態課件時,流程如下:先展示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個具有閃爍特點的高,演示時要讓學生清楚地看見圖形剪開時從高開始,在閃爍功能的基礎上將平行四邊形變成兩個部分;剪開的三角形要有閃爍特點,表明此時需要移動這個圖形;平移三角形,保證學生可以清楚觀察到這一操作;從高的位置上重復上述操作,讓學生看見任何一條高都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路。在制作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每個步驟需要添加等待功能,以便在演示過程中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種動態的割補操作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并實現對知識點的有效鞏固,從而達到激活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

其次,解決問題時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中解決問題的這部分習題中,有的是學生熟悉的內容,有的是目的較為簡單的內容,具有明顯的數量關系,教師只要使用簡單的教具,通過口頭講解、投影以及線段圖等方式就可以使學生掌握解題方法。但對于數量關系復雜、情境難度較高的問題,學生很難理解。這類習題使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輔助,難度會顯著降低[4]。例如,“相遇問題”是比較常見的題型,在解題時,教師可以直接進行直觀演示,設計情景,幫助學生準確理解相遇、路程、相距、速度以及相向等詞語,進而理解題目的含義和目的。此時,教師在屏幕上呈現一條筆直的路線,以此代表“全程”,在路線的兩端各有一輛車,兩輛車相對而行,然后相遇,并且在路線圖上標記出題目中的條件和所求的問題。這樣的方式使“相遇問題”更具形象化特點,利用直觀的路線圖以及動態的車輛行駛演示構成問題整體,且直接顯示出題目中的條件、數量關系和問題,使習題具有直觀性、可視性、真實性及可思性。同時,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抽象的“相遇問題”更加形象、直觀。將條件和問題以情境的方式展示出來,不僅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還能降低學生理解難度。此時學生的思維較為集中,可以快速理清并理解數量關系,進而列出正確的算式并且加以解答,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后,在計算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以除法這部分知識為例,這是計算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不同的分法,對其進行準確區分,在初步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可感知的學習材料,幫助學生整合思維,并對比思維過程,以此培養和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使其努力將知識點貫通在整個計算中,進而形成知識網絡。例如,使用CAI演示,用愉快的音樂作為背景,18只戰馬出現在屏幕上進行列隊演習,在教師的操作下,一排為9匹戰馬,然后在屏幕的下方對應出現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即18÷2=9(匹),18÷9=2(排)。學生從中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正確的算式,由電腦直接給出正確答案,隨后由教師評估。隨后,18匹戰馬以2匹為一組,一組一組地出列,此時學生選擇正確的算式。利用多媒體演示增加教學密度,增強知識點的表現特點,不斷展示出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感知這些資料,對其進行概括,可幫助學生快速認識和理解概念,促使學生的聽覺和視覺等感官都能參與對知識的感知,進而在腦海中形成兩種不同分法的表象。通過比較和討論,學生能明確除法中的一種分法是按照份數進行分配,而另一種分法是按照每一份的數量進行分配,進而建立正確的知識網絡,對除法的認知從局部逐漸拓展到整體??梢?,在計算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合理應用。

(四)運用多媒體增強教學的形象化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較強,而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學生缺少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再強的教師也難以準確、形象地用語言表達出抽象知識。學生通常也只是理解了知識點的表象,沒有理解其實質。加上傳統教學方法對重點和難點知識的講解存在局限性,學生很難快速理解和掌握這些內容。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和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使這些抽象的、不好理解的知識更加形象化,尤其是可以通過動態演示的方式,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解決傳統教學中難以解決的抽象化問題[5]。以“平行線”這個知識點為例,學生難以理解其概念,也不理解什么是“同一平面”,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同一平面”“平行線”的概念。多媒體在空間上不受限制,

教師可以制作多維度課件,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和空間觀察,進而理解“平行線為什么在同一平面內”。類似的問題很多,但因為此時學生的認知水平偏低,其對抽象思維較為突出的知識點理解得不夠全面。而多媒體有著獨特的功能和魅力,不受地理條件、空間等因素的限制,便于教師形象化地展示知識,從而促使學生理解這些內容。

(五)運用多媒體結合其他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措施,不是唯一的方法,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因為教學要求和目標兩個方面的需求,教師要將多媒體和其他教學方法進行融合。例如,在講解圖形知識時,教師不能單一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因為學生看到的不一定可以保證做到,此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操作,并在操作過程中總結知識,逐漸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面積是圖形知識的重點組成部分。為了加深學生對面積大小的理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比書本的面積、課桌的面積和操場的面積,進而深化學生對面積的理解。此外,教師可以在完成基本教學后,利用多媒體的動畫、聲音等功能,將數學知識變得有趣、簡單。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數量、單價和總價等數量關系,在增加教學趣味性的同時,使學生也認識到數學知識存在于生活的每一處。

結? 語

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教學創新的重要途徑。多媒體可以將視覺、聽覺等感官功能融為一體,可以模擬教學情境,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效果,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還可以設計游戲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強。因此,只要教師積極探索多媒體技術科學、高效的應用方法,數學教學質量就可以得到保證和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養也就會隨之提升。

[參考文獻]

麻燕.談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求知導刊,2022(02):59-61.

王興宏.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12):37-38.

聶興貴.淺談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9):114-115.

楊惠蕓.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78):88-90.

有如草.淺談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0(60):93-94.

作者簡介:盧義拉(1979.3-),男,甘肅天祝人,任教于天祝藏族自治縣打柴溝鎮打柴溝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小學數學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