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DV到VR:技術浪潮之下的紀錄片創作新思考

2023-06-08 05:02陳浩李文英
今傳媒 2023年5期
關鍵詞:紀錄片美學創作

陳浩 李文英

摘 要:紀錄片是一種視聽藝術,視覺影像的進步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DV時代的紀錄片創作開始去專業化,走向大眾化,更多的紀錄片創作者們也開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迎來了紀錄片發展的黃金時代。4K技術的出現豐富了紀錄片的真實性與表現力,拓展了紀錄片的敘事視角,它的應用革新了紀錄片拍攝的影像品質,為紀錄片的內容表達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支撐。VR技術突破了傳統紀錄片的二維敘事空間,改變了紀錄片的線性敘事方式,同時改變了紀錄片的觀看模式,讓觀眾成為觀影視角的自主控制者和參與者,提高了觀眾的主體意識?!凹o實美學精神”是本文的“落幅”,在今天的技術浪潮之下,紀錄片領域并未出現過分的“技術至上”現象,紀錄片人要進一步發揚扎實、嚴謹、虔誠、謙卑、獨立的“紀實美學精神”。

關鍵詞:紀錄片;DV;4K;VR;紀實美學精神

中圖分類號:J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5-0048-04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新時期中國影視人類學發展進路研究(1978-2018)”階段性研究成果(19CMZ028);信陽學院校級科研項目:“‘直接電影理念下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現狀與趨勢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2022-XJWYB-018)。

一、引 言

紀錄片是世界電影史上最早出現的影片形態,自誕生之日起就顯示了它特有的記錄功能。紀錄片在弗拉哈迪、維爾托夫、格里爾遜、伊文思、懷斯曼等人的助推下,先后出現了“電影眼睛派”“英國紀錄電影運動”“歐洲先鋒運動”“直接電影運動”等一系列紀錄片的創作與理論研究高潮,從而在世界電影史中發出了自己的最強音。電影是技術與藝術的結晶,攝錄技術的日臻成熟為紀錄片開拓了無限的藝術創作空間。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電影在每一個發展階段的藝術創新,都得益于新型攝影器材的發明和新興技術的出現。對電影來說,藝術與技術不可分割,技術的每一次突破與創新都會帶動影像內容呈現上的變化?!皵底只夹g給電影帶來繼聲音、色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它拓寬了審美的領域,拓展了電影藝術鏡像表達的潛力,提供了重塑現實的多種可能性,為電影開拓了藝術創作空間。如此一來,藝術的領域就變得更為廣袤了?!盵1]作為非虛構影像的紀錄片,其發展自然也離不開技術的革新,DV(DigitalVideo)、4K(4KResolution)、VR(VirtualRealityTechnology)等視覺影像技術作為新時代紀錄片創作的第一步,它們的創新水平和紀錄片藝術水準有著直接的關聯,技術和藝術的融會貫通共同推動著紀錄片藝術的不斷創新。本文以DV、4K、VR這三種技術手段為研究對象,試圖探究技術的革新為紀錄片藝術的創新帶來的作用。

二、拍攝者的狂歡:DV技術應用下的創作新突破

縱觀早期應用DV技術拍攝的紀錄片作品,不難發現,它們在視聽手法、美學追求等方面的一以貫之,在紀錄片主題闡釋、敘事方式、創作手法等方面的一脈相承,關注現實、自然平淡是這一時期的紀錄片具有的標簽性書寫范式,有著高度的一致性和整體感。這是一個屬于創作者的“狂歡”時代。DV時代的紀錄片創作開始去專業化,走向大眾化,同時,更多的紀錄片創作者也開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迎來了紀錄片發展的黃金時代。

(一)DV時代的紀錄片創作開始去專業化,走向大眾化

我國紀錄片的歷史是從西方國家的攝影師來我國拍攝新聞片開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紀錄片領域遵循“形象化政論”的指導思想,承擔著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成就、弘揚時代新面貌的重要職責,宏大敘事是該階段紀錄片創作的主要特征。因此,嚴肅的新聞屬性決定了這一時期的紀錄片只能是屬于少數專業人士的專利,普通大眾無從染指。從制作成本的角度來看,當時我國的紀錄片創作者大多使用的是膠片攝影機和廣播級模擬視頻錄像機,無論是這二者中的哪一種,紀錄片的制作成本都非常高昂,拍電影依然是少數業內人士的專利,并未得到廣泛普及。1995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一款廉價、易攜的SONYVX1000E手提式磁帶攝像機,正式宣告了第一代數字攝像機的誕生,一種全新的影像記錄方式DV開始被廣泛使用。DV的問世帶來了影像藝術觀念上的重大變革,它打破了影像創作只屬于少數專業人士的壁壘,促進了影視創作從精英化、專業化向大眾化的轉變?!霸?0世紀建立起來的影像媒介技術等級呈金字塔排序:首先是電影膠片,它位于頂端,意味著藝術和精英;其次是電視視頻,在傳播上它代表著大眾媒體,在話語權上仍然為少數人所掌握;最后是以DV為代表的數字影像,它的背后是微型、個案、互動這樣一些名詞?!盵2]獨立紀錄片先驅吳文光導演也坦言:“DV的出現改變了紀錄片,至少紀錄片不再是一部分人擁有的權力和工具?!盵3]DV的普及促使很多業外人士加入紀錄片的創作行列中,DV技術為紀錄片創作的大眾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為紀錄片藝術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行業基礎。

(二)DV時代的紀錄片創作者開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

1996年,話劇演員楊荔娜拿起了DV開始拍攝紀錄片《老頭》,該片一舉奪得了1999年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亞洲新浪潮”優秀獎、2000年法國真實電影節評審團大獎、2000年獲德國萊比錫電影節金獎,掀起了我國獨立紀錄片發展的新浪潮。DV的出現,使得影像的話語權開始自上而下實現轉移,影像創作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這為影像愛好者們和大眾層面的創作帶來了更多的可能,一個嶄新的個人化影像時代悄然來臨。此后,胡杰、杜海濱、王兵等導演創作的《媒婆》《鐵路沿線》《鐵西區》等作品,均以紀實的手法,記錄了時代大潮下人們的生存狀態。這些紀錄片的出現填充了中國獨立紀錄片創作的版圖,將獨立紀錄片的發展推向了高潮,形成了中國紀錄片繁榮發展的局面。

三、技術革新影像品質:4K技術應用下的創作新高度

陳旭光在《電影工業美學原則與創作實現》一文中首次對“電影工業美學”的概念進行了闡釋,指出電影工業美學就是“秉承電影產業觀念,類型生產原則,游走于電影工業生產的體制之內并能處理好與個人風格表達之間的關系,彰顯理性至上原則,在電影生產過程中弱化感性的、私人的、自我的體驗,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標準化的、協同的、規范化的工作方式,最大程度地平衡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體制性與作者性等關系,追求電影美學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盵4]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開始遵循工業美學的創作原則,以4K為代表的新技術逐漸在紀錄片的創作中得到廣泛的應用。4K技術在提高影片電影感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紀錄片的真實性,拓展了紀錄片的美學空間和敘事視角,豐富了紀錄片的表現力。

(一)4K技術豐富了紀錄片的真實性,拓展了紀錄片的美學空間

4K攝影機,即以3840×2160為分辨率的拍攝格式,它是普通2K高清攝影機分辨率的4倍,屬于超高清分辨率,與電影的幀速率相似,同樣影響著影像的呈現質量。4K攝影機超高清晰度的拍攝,在相同的時間內可以記錄更多的細節,帶來精致化的影像表達效果。

2014年,英國BBC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采用4K攝影機拍攝的紀錄片《生命的故事》,一經推出,便在紀錄片領域引發了較高的關注。隨著國內市場對4K技術的關注度日益增長,我國紀錄片領域也開始逐漸進行4K創作嘗試?!侗饽ЙF》是由導演趙亮執導的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紀錄片,影片第一次使用了4K攝影機進行拍攝,講述了農民工長期在粉塵污染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的故事。該片是2015年度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唯一一部華語片,也是亞洲首部入圍威尼斯主競賽單元的紀錄片。在4K攝影機的拍攝下,影片中人物臉龐的細節被展現得更為清晰、精細。在運輸煤炭的場景中,人物黝黑的臉上爬滿了歲月和辛勞所留下的溝壑,干裂之中又填滿了微小的煤炭顆粒,此時的觀眾透過4K攝影機拍攝的畫面,可以感受到礦區人民的勞動艱辛。此外,影片還有一段長達兩分鐘乘坐罐籠下井的長鏡頭,在4K攝影機的捕捉之下,漆黑锃亮的井壁和循環往復的光亮,營造出無止無盡、壓抑而無法逃避的氣氛?!侗饽ЙF》在4K攝影機的呈現下,以獨特的影像敘事技巧,流露出對礦區勞動人民的同情,帶給觀眾心靈的震撼。

(二)4K技術豐富了紀錄片的表現力,拓展了紀錄片的敘事視角

第7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方繡英》,導演同樣采用了4K攝影機進行拍攝。在方繡英去世的那一天,她的眼神像嬰兒般透徹,仿佛回到了出生時,大顆大顆的眼淚順著眼角落下,眼中的血絲清晰可見,她緩緩地轉過身子平躺,帶著絕望的神情離開了世界。這一切都被4K攝影機清晰地記錄下來,畫面更加細膩,這是普通攝影機所不具備的影像效果。此時的4K攝影機是旁觀者,更是見證者,將每個細節都詳盡地捕捉和記錄,觀眾通過細膩的畫面產生共鳴,塑造對可觀察世界中所見事物的理解和認知,還原了人們對生命的敬畏。

4K超高清畫質的視覺呈現,豐富了紀錄片的敘事技巧,增強了紀錄片的敘事功能。這一技術手段在《方繡英》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導演在此技術手段的基礎上,以獨特的藝術視角,表達出了影片深刻的人文關懷和價值內涵。技術的創新為紀錄片帶來了全新的藝術表達形式,4K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記錄影像的藝術感染力,不斷推動著紀錄片在形式和內容上的革新,促使紀錄片的創作水平和藝術表現力得以不斷提升。

四、變革觀影體驗:VR技術應用下的創作新態勢

2016年,隨著VR技術的出現,教育、文化旅游等領域也開始與“VR”技術相結合,促使VR紀錄片順勢而生,滿足了觀眾對真實的期待。VR技術不僅突破了傳統紀錄片的二維敘事空間,使觀眾不再是影片故事單一的見證者,而是深度參與到整個影片的敘事過程中;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紀錄片觀看模式,觀眾可以在觀影過程中自由變換觀影視角,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一)VR技術突破了傳統紀錄片的二維敘事空間

VR是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RealityTechnology)的簡稱,最早是由杰倫?拉尼爾于1989年提出的:“VR在本質上而言,就是仿真技術、計算機圖形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人機接口技術、傳感技術等多種數字化的現代科學技術的合集,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5]VR技術是繼3D和IMAX技術之后,又一個打破傳統影視創作模式的新興技術,它的出現,逐漸將創作者所掌控的藝術感轉移至觀眾中來,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和認知去改變影片的觀看模式,這是傳統影視作品所不能比擬的。我國的VR紀錄片《山村里的幼兒園》第一次使用了虛擬現實技術,講述了貴州山村中留守兒童和他們的幼兒園的故事。影片中,龍玲、滕爍琪這兩位小主人公在屋檐下對唱這一場景,傳統的紀錄片拍攝手法是無法實現在同一個空間中同時展示兩個屋檐的畫面,而VR技術的應用,突破了傳統影片“畫框”景別的限制,將敘事放置于360度的空間中展開,可以輕松地實現全方位的記錄,人物之間的互動得以完整地呈現,歡樂的童年時光躍然于熒屏之上。這一360度的VR紀實長鏡頭所創造出來的敘事空間,改變了紀錄片的線性敘事模式,真實地還原了山寨民居的現實生活,觀眾在非線性的敘事時空中,可以“切身”參與到“真實”的建構當中去,感知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從而對紀錄片的主題產生強烈的認同感。

(二)VR技術改變了傳統紀錄片的觀看模式

VR技術的出現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VR紀錄片更為豐富的視聽語言表達,讓觀眾成為自主控制視角的參與者?!斑\用VR技術的影視藝術作品,其最大優勢在于觀影者‘在故事中,即觀影者不再作為旁觀者,而是參與到影片中去,成為影片的參與者,這也改變了傳統的紀錄片觀看模式?!痹谝酝募o錄片中,觀眾所看到的是在導演思維和蒙太奇敘事法則之下的視覺畫面,觀眾只能被動地接受導演的創作意圖,觀眾的參與度并不高。但是,VR技術拍攝的《山村里的幼兒園》實現了突破,觀眾在PC端觀看影片時,可以通過操控鼠標來實現畫面的放大和縮小,可以隨意選擇人物景別的大小,把注意力和選擇權交給了觀眾。這一沉浸式的觀影體驗不僅增強了觀眾與影片場景之間的交互性,而且突破了傳統影視畫框的限制,拓展了影像的視聽表達,將故事鋪排在360度的全景畫幅中,帶給觀眾強烈的現場感。紀錄片在VR技術所創造的時空中,給觀眾的視覺、聽覺、觸覺帶來了延伸,實現了從真實性到真實感的跨越,這與馬歇爾·麥克盧漢提出的經典傳播學理論“媒介即人的延伸”形成了契合。VR技術給觀眾提供了全新的互動方式,改變了觀眾的觀影體驗,可以讓觀眾從虛擬場景中獲得“親身建構”的真實體驗,沉浸感得以不斷提升。

五、結 語

紀錄片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紀錄片的藝術創新依賴于數字技術的革新,數字技術的革新對紀錄片的制作手段、表現形式等有著較大的影響。從DV的普及開始,到4K、VR技術的應用,雖然它們興起和所處的時代不同,但是它們都給紀錄片的發展注入了驅動力。隨著影視技術的發展,當代紀錄片的整體創作要求也隨之不斷提高,創作者應清晰地認識到技術只是紀錄片創作的其中一環,在技術裹挾下的創作語境中,紀錄片領域并未出現過分的“重技術,輕文化”“技術至上”現象??茖W技術帶給我國紀錄片人最重要的啟示是:促使廣大紀錄片創作者更多地張揚一種“紀實美學精神”。有學者指出:“紀錄精神應當是一種堅持、反思和批判,應當表現為對個體的尊重與傾聽,對生活真相的熱愛和勇敢質疑?!盵6]紀錄片創作者要具備吃苦耐勞、堅持不懈、任勞任怨的精神,采取扎實、嚴謹、虔誠、謙卑、獨立的態度來對待紀錄片創作,做一名謙卑的在場者,真誠地面對鏡頭前后的自己和他人?!皬V大紀錄片工作者如果能夠恪守‘紀實美學精神,并把它傳承、發揚,那么,不管未來的紀錄片會沿著怎樣的道路發展演變,出現哪些新的類型和創作手段,都會使紀錄片具有更深層次的價值內涵和學術品格,能夠真正地停留在觀眾的內心?!盵7]

參考文獻:

[1] 于姍,崔茵.數字技術對傳統電影美學的拓展[J].劇作家,2008(1):150-151.

[2] 曹愷.紀錄與實驗:DV影像前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26.

[3] 吳文光.紀錄片讓我感到興奮[EB/OL].http://www.cntv.cn/lm/693/71/43716.html.央視網,(2010-06-08)[2022-02-16].

[4] 陳旭光,張立娜.電影工業美學原則與創作實現[J].電影藝術,2018(1):99-105.

[5] JonathanSteuer.Definingvirtualreality:dimensions determiningtelepresence[J].JournalofCommunication,1992,42(4).

[6] 呂新雨.紀錄中國:當代中國的新紀錄運動[M].北京:北京三聯書店,2003:300.

[7] 陳浩.“直接電影”拍攝理念下的紀錄片創作[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21.

[責任編輯:李婷]

猜你喜歡
紀錄片美學創作
仝仺美學館
盤中的意式美學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一墻之隔》創作談
純白美學
“妝”飾美學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