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環境下慢綜藝的傳播創新探析

2023-06-08 05:54肖愛琳
今傳媒 2023年5期
關鍵詞:慢綜藝傳播力奇遇

肖愛琳

摘 要:融媒體環境下,慢綜藝因其慰藉性和內尋性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導致后續發展勢頭疲軟。在此形式下,慢綜藝如何突破現狀,獲得長足的發展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采用個案分析法,以騰訊視頻2021年推出的慢綜藝《奇遇·人間角落》為典型案例,從傳播內容、傳播形式以及用戶定位層面對《奇遇·人間角落》的傳播模式進行深入剖析與研究,同時,立足其成功經驗,分析了我國慢綜藝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旨在為慢綜藝傳播力的提質增效提供參考。

關鍵詞:慢綜藝;《奇遇·人間角落》;傳播力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4-0060-04

快消費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時間也變得碎片化。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主打治愈、沉浸和舒緩的慢綜藝因其慰藉性和內尋性受到了人們的歡迎,風靡綜藝市場。當慢綜藝逐漸成為流量密碼,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同質化、質量粗糙的作品充斥市場,導致我國慢綜藝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期。

2020年9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建議》,明確了媒體融合已經進入下半場,并要求各媒體借助全媒體平臺構建對外傳播新格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正能量。媒體融合發展為慢綜藝突破困境、獲得新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和平臺?!镀嬗鋈松肥球v訊視頻推出的我國首檔明星紀實真人秀節目,2021年11月8日奇遇人生特別篇,《奇遇·人間角落》上線騰訊視頻。作為一檔網絡綜藝節目,在沒有充足宣傳和營銷的情況下,節目組充分運用融媒技術與理念,創新節目形式,使打動人心的內容在網絡上獲得了一眾好評[4]?;诖?,本文從《奇遇·人間角落》的內容、形式以及用戶定位等方面,分析該節目對于我國其他慢綜藝帶來的創新探索和思考。

一、慢綜藝發展面臨的問題

“慢綜藝”的概念和特征相對于“快綜藝”而言的??炀C藝節目中,往往伴隨著嘉賓之間的競技和對抗,節目組通過干凈利落的剪輯、密集的笑點以及凸顯沖突等方式直接而強烈地作用于觀眾的感官和心理,使觀眾在緊密和刺激的情節中呈現出亢奮沉浸的情緒。如果說快綜藝帶給觀眾的是一種即時性的滿足,那么慢綜藝則注重的是觀眾內心的回味性體驗。拋開鮮明的矛盾沖突以及緊張刺激的競技,慢綜藝中的場景以及情節設計成為了襯托“人”的虛景,節目的核心重新聚焦到了“人”的身上,以生活化和細節化的內容展現人與人或者人與自然之間質樸而純粹的感情,使觀眾得到心靈的慰藉,產生靈魂的共鳴。

2017年被稱為我國的“慢綜藝”元年,此前,以《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為代表的快綜藝占據了綜藝市場,主打“生活慢節奏”的《向往的生活》卻在意料之外收獲了眾多觀眾的認可和喜愛,豆瓣評分高達8.2。隨后,《親愛的客?!贰吨胁蛷d》以及《青春旅社》等慢綜藝紛紛亮相,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

隨后多檔慢綜藝相繼推出,導致市場角逐激烈,內卷化趨勢明顯。這種“井噴式”的增長,不僅讓觀眾的審美疲勞,節目的質量也參差不齊,同質化以及“慢”核心理念逐漸被淡化。

(一)創新不足,節目缺乏發展動力

如果節目不能抓住觀眾眼球或者無法與時俱進,很容易被新的競爭者擠出市場。比如,被稱為“慢綜藝鼻祖”的《尹食堂》,該節目走紅之后沒有一成不變,而是積極轉型升級。在第三季的時候,《尹食堂》全面升級為吃住行一體的《尹stay》,節目理念也由“體會異國風情”轉變為“讓異國人感受本土傳統文化”。近幾年,我國綜藝市場規模越來越大,綜藝產業越來越繁榮,隨之而來的是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有的節目制作人為了節約時間,減少試錯成本,傾向于模仿市場上已經賣座的綜藝節目。這樣同質化、“套模板”式的綜藝節目雖然能夠獲得短期的經濟效益與收視率,卻沒有長足發展的動力。

(二)意像失真,“慢理念”偏移

國內慢綜藝后期發展疲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場景“烏托邦化”以及節目環節“速食化”?!断蛲纳睢纷鳛槲覈鴺O具代表性的老牌慢綜藝,也沒有能逃脫“快起來”的宿命。一方面,節目組希望通過環境的設計來傳遞一種理想化生活,滿足受眾心中對于“遠方”的幻想。場景布置上開始趨向精致,導致節目展現出來的圖景是有距離感且失真的;另一方面,節目環節繁雜且競技感不斷增加,無法讓觀眾體會到“慢”所帶來的治愈感和放松感。

例如,《向往的生活》第五季一期邀請近十名嘉賓,每個人的鏡頭時間短且分散,給人走馬觀花之感,同時由于嘉賓之間的熟悉度和互動性不高,造成節目效果也不好,此外節目轉換環節變慢、增加冗余副線、拖長節目時間以及后期的剪輯手段,將節目變成了浮于表面的“慢”,導致“慢”變成了噱頭和標簽,其核心卻不斷地向“快”靠攏。有限的時間充斥過多的情節和人物,顯得整個節目擁擠而匆忙。宣傳的形式和實際的內容出現的區別,會讓觀眾感受到錯位和脫節,而這種感覺會使得觀眾無法沉浸在節目所設計的情節之中,也無法感知節目想要傳遞的“慢”價值觀。

二、《奇遇·人間角落》的創新及探索

(一)“素人+明星”雙視角傳播小眾文化

《奇遇·人間角落》總導演說:“人才是真正的主角和目標,是我們想要去關注和展現的。藝人代表著大家的眼睛,通過他們的感受和體驗,盡量體現出素人故事的特殊性?!辈煌凇镀嬗鋈松返谝患竞偷诙局鞔虻摹斑h方”,即在旅途中尋找人生的力量,《奇遇人生》特別季《奇遇·人間角落》注重“眼前”,希望在普羅大眾的生活中尋找最容易被忽略卻最質樸純粹的情感?!镀嬗觥と碎g角落》采用了以“素人為主,明星為輔”的雙視角“生活交互”表現手法。即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態度都是不一樣的,嘉賓和素人兩個不同的視角帶來了不同的思考角度,能夠給予觀眾多層的意義和體驗?!半p視角”和小眾文化的結合對節目起到了賦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賦值”過程和方式并不是生拉硬拽的教條式說教,它不會鮮明地將某一種價值觀設置為該節目的標簽,更不會要求觀眾的思考一定要上升到某種層面。此外,觀眾可以針對節目內容在彈幕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優質的彈幕評論還會在節目的片尾展示。

融媒環境下,媒體人和受眾的界限劃分逐漸淡化,UGC的興起,帶來了信息的碎片與多樣化。在信息洪流中,媒體只有輸出垂直細分、專業度高的內容才能夠精準“吸粉”,穩固市場地位[3]?!镀嬗觥と碎g角落》的主題聚焦到小眾領域,通過主持人和嘉賓的帶領,伴隨著環節的轉換以及畫面的展開述說著職業跑腿員、制作“飛屋”的藝術家以及寵物臨終關懷員的故事,這些主題吸引著受眾的注意力,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例如,第一期節目聚焦南寧的跑腿騎手,節目借助歐陽娜娜和汪蘇瀧的明星視角,讓觀眾看到了“跑腿人”真實的生活,節目組會將嘉賓的思考凝練成文字,通過旁白呈現出來,從而使內容價值觀與節目形式高度貼合,讓節目更具撼動人心的力量。

(二)“紀錄片+真人秀”多聲部對話提高節目傳播力

《奇遇·人間角落》最大的特色就是紀錄片式的敘事,它以紀錄片為基調,對視聽設計上做出了更加周全的部署。綜藝節目離不開對于環節和場景的設置,但是,《奇遇·人間角落》不會對流程進行干預,事情的發展、讓嘉賓做出的反應都是自然而然的,從而將對節目的設計感降到最低。例如,在飛屋環游記這一期中,節目組本來是想展現喬小刀追求人生夢想的無畏和勇敢,但是,在實際拍攝時,嘉賓任敏的爺爺突然去世,從而改變了整期節目的走向和情感表達。

此外,《奇遇·人間角落》在抒情時,會穿插大量悠長的空鏡頭渲染環境和主人公的情緒。這時,畫面的色調往往偏暗,沒有太多的色彩對比,也不會添加厚重的濾鏡,同時,《奇遇·人間角落》還刻意保留了噪聲和環境音,比如,街道車來車往的聲音、人們交談的雜聲以及物體的放置音,會被用于襯托人物的內心活動,畫面與聲音的高度貼合,呈現出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三)“舒緩+治愈”的風格滿足用戶心理需求

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傾向于選擇通俗易懂的信息。融媒體環境為人們獲取碎片化和易得性的信息提供了條件,導致人們享受于即時性的快感,沉浸于電子設備所提供的虛擬世界之中,心理浮躁,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欲望也隨之降低,心理上的情感自然也無法滿足。

《奇遇·人間角落》讓嘉賓回歸充滿煙火氣的生活??此啤傲魉~”般的記錄,卻暗含抑揚頓挫的節奏和打動人心的力量。例如,在第七期節目《廣場上的舞蹈》中,阿姨們向嘉賓訴說生活中各自的煩惱與孤寂,訴說廣場舞給她們生活所帶來的動力。節目組通過廣場舞向觀眾展現人生的哲學,不僅拉近了節目和觀眾之間的距離,也讓觀眾有了更多的代入感,對于節目寄托了更多的情感[4]。

三、慢綜藝傳播策略探析

近年來,慢綜藝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融媒體環境下,面對市場激烈的競爭角逐,慢綜藝需要放慢腳步,突破瓶頸,實現自身進一步發展。

(一)創新內容,融合敘事新形式

青年群體是綜藝市場最具傳播力的群體,對于慢綜藝突破發展瓶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融媒體環境下,受眾擁有主動反饋的自我主場意識,慢綜藝節目應改變生拉硬拽式的單向性傳播模式,不斷提升自身內容的專業度。尋求新的視角也很重要,深度挖掘社會題材,跟隨時代的腳步[5],將對生活、對世界的觀察與感悟融入到節目的創作之中。還要利用融媒新技術對于核心主題進行創新敘事表達,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同時,給予觀眾心靈上的慰藉。

(二)順其自然,減少商業符號

慢綜藝強調是“自然”,一些慢綜藝節目“不自然”的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廣告植入以及不流量明星的加入,適度減少這兩方面的比重,會大大提升節目的“自然感”。在這一方面,慢綜藝市場已在近幾年做出了相應的轉變嘗試,比如,當下常見的“星素結合”。慢綜藝不同于快綜藝的戲劇和笑點,但是節目對于嘉賓的綜藝感也有一定要求。嘉賓不僅要有鏡頭感,還需要有很強的情緒表現力以及共情能力。筆者認為,在節目制作的前期,讓明星和素人一同參與節目的策劃,能夠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對節目的熟悉度。

廣告作為綜藝節目的收入的來源之一,是綜藝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植入式廣告難免變得生硬而泛濫,這不僅會讓觀眾“跳戲”甚至還會產生厭煩情緒。例如,《向往的生活》中廣告植入無處不在,品牌logo在片頭、片尾以及節目中頻繁閃現,這種反復、高頻次的廣告植入會影響節目的連續性以及完整性,大大降低了節目的觀看效果。針對這樣的問題,筆者認為需要重塑廣告的呈現形式,讓廣告的呈現形式和植入設計都更加自然。

(三)平臺共振,構建多元傳播格局

融媒體背景下,交互式思維成為了傳播過程中最為顯著的特征,構建互聯網多元平臺能夠將節目精準地傳達給目標受眾,并及時獲取受眾的反饋。目前,慢綜藝的宣傳格局較為完善,但是,還面臨渠道眾多、投放不夠集中等問題。筆者認為,節目上線后,節目組要利用大數據迅速篩選出最有影響力的平臺進行集中宣傳投放。此外,也要注重線下推廣,將屏幕上虛擬遙遠的元素搬進現實生活,從而提升節目的宣傳效果。

四、結 語

我國慢綜藝的制作策略日趨完善,但是本土化的慢綜藝依然未發展至成熟階段,就現在而言,其發展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創新是綜藝節目的生命之源,只有創新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慢綜藝還應該對時代趨勢和觀眾審美變遷有敏銳的感知力,其中也應該包含對現實的真實反應以及對“詩與遠方”的先鋒探索,而不是讓節目本身變成浮于表面“慢”的“空中樓閣”。

參考文獻:

[1] 黃娟娟.“慢綜藝”:以慢生活緩解快時代的文化焦慮———以湖南衛視《中餐廳》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期刊,2017(12).

[2] 姚瑤.傳播學視域下的慢綜藝節目“走紅”現象[J].新聞傳播,2017(21).

[3] 陳雯婷,夏飛.融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創新探究[J].記者觀察,2018(3).

[4] 沈思佳.淺析“真實場景”在真人秀節目中的運用[J].視聽,2018(12):37-39.

[5] 殷俊,劉瑤.“慢綜藝”;電視綜藝節目的模式創新[J].新聞與寫作,2017(11).

[責任編輯:李慕荷〗

猜你喜歡
慢綜藝傳播力奇遇
禱過山奇遇
奇遇
狐說——禱過山奇遇
我與貓的午后奇遇
“慢綜藝”走俏 熒屏興起“民宿熱”
“慢綜藝”《見字如面》的文化策略
慢綜藝電視節目“不忘初心”的探索
快時代的“慢綜藝”節目現況分析與未來發展建議
新余廣電新媒體的探索與實踐
我國新聞網站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