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搜尋理論視域下軌道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研究

2023-06-13 13:15胡筱萌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就業能力

胡筱萌

摘 ?要: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就業形勢面臨風險與挑戰。隨著工作搜尋理論在就業勞動力市場的不斷完善,為分析和研究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法。借鑒工作搜尋理論,調研分析了軌道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能力與工作搜尋之間的關系,并設計了五維就業能力模型,就軌道類高職院校如何提高大學生工作搜尋能力、減少市場摩擦、增強人職匹配等問題提出合理性對策。

關鍵詞: 工作搜尋; 軌道類高職院校; 就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1-2153(2023)03-0066-07

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宜賓學院實地考察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黨中央十分關心民生工作,民生首先是就業,我們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特別關心?!盵1]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1076萬,就業形勢復雜嚴峻。悠悠萬事,民生為先,就業為本。就業,習近平總書記稱它為“永恒的課題”[2],始終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過程中牽動社會、政府、高校、家庭的關鍵詞。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第一次在中央層面確定了國家中長期交通網規劃建設要求。未來15年,中國軌道交通市場前景依舊十分廣闊。到203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70萬公里左右。截至2021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5萬公里,其中高鐵超4萬公里。軌道交通業產業升級與新時代高職教育新發展,對軌道類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現長期、穩定增長的態勢,也為軌道類高職院校的就業形勢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在工作搜尋理論視域下研究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提升路徑,為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素養、就業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對穩步提升軌道類高職院校就業質量、完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工作搜尋理論簡析

198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勒(Stigler)基于商品信息模型提出“搜尋理論”(Search Theory)。他在《信息經濟學》一文中提出:消費者總是在搜尋低價的商品,直至搜尋成本與消費者預期報酬相等,并提出工作搜尋實踐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3]。20世紀80年代以來,“工作搜尋”(Work Search)模型已經成為分析勞動力就業市場重要的測評工具。隨著研究的深入,麥可爾(McCall)提出序列搜尋理論,該理論認為就業勞動者在工作搜尋前會提前明確預期工資待遇,如果勞動力市場給出的工資待遇高于勞動者預期,勞動者接受工資報價,否則,繼續搜尋預期工作。麥克那(Mckenna)提出工作搜尋模型認為勞動力在搜尋理想工作待遇所面臨的付出與得到中取舍利益,證明周期性失業的原因是勞動力在就業市場未能找到合適的、滿意的工資薪酬[4]。

國內關于工作搜尋理論的研究近年來不斷豐富拓展,基于高校畢業生群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工作搜尋理論分析大學生勞動力市場中實現人職匹配的供需信息、就業途徑、搜尋時間、求職成本、社會資源利用等要素之間的關系,為分析和研究如何構建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5]。

綜上所述,工作搜尋理論著力破解的問題是:在什么時候停止工作搜尋才能發揮最大效用。為了實現最大效用的目標,求職者會在工作搜尋過程中提升就業能力,可以有效的縮短搜尋時間、降低搜尋成本、減少市場摩擦、完善勞動力就業能力結構、提升與企業的需求匹配程度。

二、軌道類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能力調研

(一)研究方法

本文運用的是定量與定性結合的研究方法。第一,采用問卷調查和畢業生訪談的方法,對江蘇省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基本要素與影響因素進行調查研究。第二,運用理論應用的方法,在查閱文獻、實證調研、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重點分析軌道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與軌道交通行業、社會需求的關系。第三,采用實證分析,根據調研軌道類高職院校的就業數據,建立畢業生就業能力與崗位需求相關變量因子的工作搜尋綜合模型,為軌道類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就業能力提供實證支持。

(二)樣本選擇

基于軌道類專業畢業生就業能力與崗位需求樣本的特殊性,本課題對江蘇省內兩所軌道類高職院校(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與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近三年的畢業生展開調查。畢業生群體覆蓋上海鐵路局、南昌鐵路局、北京鐵路局、工程局、南京地鐵、蘇州地鐵、無錫地鐵、徐州地鐵、臺州地鐵、杭州地鐵等基層崗位員工。發放調查問卷共計983份,其中鐵路局員工占46.93%,地鐵員工占38.26%,工程局員工占8.30%,其他單位職工占6.51%。普通工人占83.65%,技術工人占6.36%,技術干部占5.93%,其他占4.06%。

(三)資料收集

從兩所調研的軌道類高職院校的整體就業形勢分析,近三年軌道類專業畢業生處于較穩定的階段。經調查,2018—2021年,兩所軌道類高職院校的畢業生總人數在 2.5萬人左右。通過對比近4年兩所學校的《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軌道類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有以下特征:第一,在畢業生性別結構方面,男性比例占65%左右,女性比例占35%左右,男生就業人數高于女生就業人數。第二,在生源地結構方面,畢業生以省內生源為主,省內生源占畢業生總數的70%左右,省外生源占畢業生總數的30%左右。第三,在畢業生就業率方面,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穩定保持在85%以上,年中就業率穩定保持在90%以上(見表1和表2)。第四,在就業去向分布方面,就業方向為69.03%,自主創業方向為0.23%,待就業方向達到2.83%,靈活就業方向為0.03%,升學方向為27.76%,出國方向為0.12%。第五,在就業地區分布方面,有70.08%的畢業生在江蘇省內就業,29.82%的畢業生在省外就業。第六,在就業行業分布方面,畢業生行業布局多樣化,呈現“一體兩翼”(“一體”即軌道交通類行業,“兩翼”即現代服務業類行業和軟件信息技術行業)的態勢。

從軌道交通類人才培養的未來發展來看,軌道交通行業的轉型升級與區域經濟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迫切,企業對于高素質、高技能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學生的需求必然會不斷增加。本文通過梳理歸納調查問卷,總結出軌道交通類高職院校畢業生應該具備的主要就業能力。

三、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結構分析

軌道類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主要是在軌道交通行業一線崗位從事生產與操作的技術型人員,其專業適應崗位能力分析見表3。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能力主要包括五個維度,分別是工作搜尋能力、求職應聘能力、專業知識水平、崗位實踐能力、職業適應能力。對于工作搜尋中的畢業生,最需要提高的是畢業生們的求職應聘能力與工作搜尋能力。其中良好的知識水平、崗位實踐能力、職業適應能力為求職應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根據調研結果來看,基于求職機會維度,國家《“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頒布以來,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鐵路網和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迅猛發展,帶來對該行業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時,軌道交通業逐漸進入“智能化、網絡化”發展階段,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支撐,為軌道類高職院校培養的專業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诠ぷ魉褜ば示S度,對提升就業能力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學習內驅力。高校對學生進行三年的人才培養,不斷挖掘調動主觀能動性與學習內驅力,進而激發畢業生對自己的擇業方向有清晰的規劃。第二,企業的崗位需求。面對著行業規模的發展與挑戰,工資薪酬水平對于供大于求的行業來說對畢業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企業對技術技能崗位能力素質新要求、與軌道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匹配等因素都會對畢業生的就業產生重要影響。第三,畢業生工作搜尋的背景與路徑。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的召開推動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職業教育正在穩步進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快車道。在職業教育政策供給力度進一步加大,政策環境進一步向好的背景下,畢業生工作搜尋能力將對就業產生重要影響。

本文對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結構模型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提出了五維就業能力模型(見圖1)。五個維度分別是工作搜尋能力、專業知識水平、崗位實踐能力、求職應聘能力、職業適應能力,這五個維度對于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具有正相關的作用。五維就業能力模型與傳統的以知識、技能為本位的就業模型相比更加優化升級,也對軌道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工作搜尋能力

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從事崗位技術工作時,能夠適應軌道交通建設高速發展態勢,具備高水平實操性技術技能,能夠運用“匠心”與“匠藝”匹配企業用工需求。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還需要重視提升自己的可持續學習經驗與軌道交通事業高速發展行業要求的技術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搜尋能力,從而以良好的職業素養凸顯技術專長。

(二)專業知識水平

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提高就業能力需要具備履行崗位職責所需的扎實的理論基礎與較強的專業技能?;A扎實,上崗后適應時間快,上手快,接受新知識更快,發展潛力更大。同時,也需要具備技術改造和創新能力,作業現場可以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解決實際問題。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更新知識的能力與技能也需要不斷積累。

(三)崗位實踐能力

通過調查了解到,各個與學校合作的企業都特別關注畢業生如何能夠快速上崗、如何縮短崗前培訓周期的問題。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校企雙方都希望借助職業教育推行的“1+X”證書制度,結合合理的企業實踐學習,能夠高效地解決畢業生崗前培訓周期的問題。在強化崗位工作綜合能力培養的前提下,企業更加重視畢業生與實際崗位相結合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因此,崗位實踐能力是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提高工作搜尋能力、成長為軌道交通行業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所必備的重要職業能力。

(四)求職應聘能力

通過對企業領導、優秀畢業生骨干的訪談調研,充分了解到在企業生產實際中,對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如下的求職能力比較看重: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勇于奮斗、樂觀向上,能夠與團隊進行有效的人際溝通與協作;良好的社交能力、禮儀與文化修養;團隊合作、組織協調、人際關系管理能力。因此,求職應聘能力是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能夠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的關鍵能力之一。

(五)職業適應能力

通過赴企業開展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了解到企業在強化崗位工作綜合能力培養的同時,更加注重職業適應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企業更需要具備以下職業適應能力的畢業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責任感與社會參與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信息素養、工匠精神、創新精神;探究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良好的身心素質、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熱愛勞動、尊重勞動。

四、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摩擦風險產生的原因

工作搜尋理論視域下,就業難、難就業或稱之為“市場摩擦性失業”,尤其當前很多畢業生求職意識不強、缺乏就業危機感、缺乏一定的求職能力,出現“懶就業、慢就業”等現象,因此會增加搜尋時間、提高搜尋成本、增強市場摩擦。因此運用工作搜尋理論去分析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產生的市場摩擦原因顯得尤為必要。通過調研,軌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摩擦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動力效能偏低,看重薪資福利,搜尋預期偏高

問卷調查顯示,有48.70%的畢業生認為在工作搜尋過程中,面對激烈的競爭時會有焦慮、恐慌、信心不足的情況。45.20%的畢業生認為自己的職業搜尋能力不強、面試應聘能力較弱、缺乏市場競爭力。他們在工作搜尋的過程中,更加偏向于進傳統的鐵路局、地鐵運營等大型國企就業,工作搜尋的廣度比較狹窄,努力學習的動力效能較低,工作搜尋信息不足,搜尋能力較弱,工作密度比較單薄,不愿意接受次等勞動市場與自己理想不匹配的薪酬待遇,一部分畢業生選擇“自愿性失業”與“懶就業”。

(二)自我效能感兩級分化,存在投機心理,工作搜尋趨向偏離實際

問卷調查顯示,30.10%的畢業生認為自己缺乏職業意識,目前尚未找到與自身理想相契合的就業方向。57.40%的畢業生認為企業所給予的工資與自己的預期工資有一定差距。38.50%的畢業生認為自己缺乏對自己的認知、定位不準。他們在工作搜尋的過程中,畢業生的自我效能與工作機會呈現正相關的關系,自我效能感越高,越有動力去搜尋工作機會,也會付出實際努力去獲得工作機會,追求自我搜尋利益最匹配的工作。結合軌道類專業來看,部分畢業生從小習慣了父母、老師的安排,對于工作的“等靠要”接受思維比較嚴重,主動積極的工作搜尋動能不足,不會主動出擊,出現“佛系”“躺平”的就業現象。畢業生扎堆想進鐵路局等效益好的國企單位,而他們職業通用能力、職業核心素養與企業的需求匹配度不高,出現搜尋目標偏離實際的就業狀態。

(三)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不完善,就業服務質量與效率有待提升

問卷調查顯示,36.60%的畢業生認為自己缺乏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39.80%的畢業生認為自己的職業通用能力、職業核心素養與企業的需求匹配度不高。從兩所高校的母校滿意度調查數據來看,有97.76%的學生希望母校能夠優化課程結構、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切實提高就業指導服務水平,讓畢業生能夠提升就業“硬實力”。96.48%的學生希望母校在“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職業咨詢與輔導”“就業信息平臺建設”三項就業服務工作中有所提升。畢業生在工作搜尋過程中,需要對勞動力市場信息進行篩選,如果供求兩方出現信息與溝通問題則會引起“摩擦”,會產生招聘難與就業難的現象??梢?,保證順暢的供求雙方信息上的溝通,是減少市場摩擦,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軌道類高職院校需要搭建完善精準的就業服務體系,減少供求雙方的搜尋成本,實現軌道類專業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五、軌道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對策

當前,新的《職業教育法》推出了一系列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硬措施,給職業教育的發展注入了強勁新動力,職業教育正迎來發展的春天。國家出臺好政策為職業教育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職業教育應與就業緊密結合,才能為新時代的發展添磚加瓦。高職院校也應奮勇爭先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工作搜尋能力,提高就業能力,消除“懶就業”“慢就業”等不良現象,緩解大學生就業難、難就業的“市場摩擦”。

(一)強化校企合作,構建“企業訂單式培養”“現代學徒制”“2+1定向培養”等富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搭建緊密型校企協同育人平臺

軌道類高職院校要基于學校自身的行業背景與教育資源,在打造專業特色的基礎上,積極配合國家“加強市場主體穩崗,努力拓展就業崗位”的政策?!捌髽I訂單式”等人才培養模式契合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增強了學校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縮短了為企業培養人才的周期,提高了學校為企業服務的能力,真正實現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促進了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崗位需求的吻合,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社會的“多贏”[6]。明晰軌道交通類復合人才培養定位,可以提升求職者與雇主雙向互動、人職匹配的循環動力,這種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之間的高效匹配可以對“市場摩擦”進行有效的調節。因此,軌道類高職院校在打造特色“企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時,要認真落實貫徹學校和企業間簽訂的“企業訂單式”人才培養協議精神;要基于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符合勞動力市場需求的專業課程群,與背景產業和經濟發展高度匹配,提高課程群的系統性與前沿性,提升課程群的實踐性與專業性;要通過開展“訪企拓崗”等行動,強化校企銜接、深化校企合作,構建穩定的訂單合作關系,加強人才培養合作,合理培養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所需的“一專多能型”崗位人才。建立“訂單一站式”工作搜尋服務體系,既為企業儲備優質人才,又為學校畢業生拓寬就業搜尋渠道,提高就業服務質量與效率。

(二)建立智能化、信息化、多樣化就業服務平臺,實現精準人職匹配,提高就業質量

工作搜尋理論認為,勞動力能夠在就業市場獲得自己滿意的職位與薪酬,搜尋信息與供給信息的渠道一定是及時暢通的,如果供求雙方信息渠道不及時或者不對稱,“市場摩擦”即會產生??梢?,建立順暢高效的人職匹配供求信息鏈,可以有效避免“摩擦性失業”。因此,軌道類高職院校應將學生作為主體服務對象,以“互聯網+就業”等多媒體信息平臺為支撐,建立精準共享的就業信息服務系統,精準收集就業信息,掌握各項就業大數據。

就業服務平臺應該設立就業指導、就業幫扶、就業支持、就業跟蹤、就業考核、創業指導、數據分析等服務模式,不僅可以將就業崗位、崗位需求、招聘流程等情況第一時間智能推送,也可以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用心用情、精心暖心開展求職應聘精準對接幫扶。設立“線上+線下”雙向互動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學習、職業評估、就業咨詢等“一站式”智慧服務,提升學生的就業環境感知能力、求職應聘能力、社會認知能力、職業素質能力與職場適應能力。信息化平臺要深度挖掘、分析就業數據內容,科學把握數據背后學生的就業需求,做到“一人一檔”“一生一策”,將國家、社會、企業與就業市場豐富多樣的就業信息和就業要素進行精準、完整、高效的統籌與配置,推動就業服務的科學化、專業化、智慧化發展。軌道類高職院校要依托互聯網智能就業平臺,開展正規的“網絡云”招聘,拓展網絡招聘途徑,提升人職匹配率,加強與用人企業的聯絡,優化就業服務模式,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為畢業生與企業提供有力的就業服務保障,護航畢業生求職之路。

(三)加強思想教育引領,提高育人高度,培養正確的就業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宜賓學院考察時對同學們說:“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實之心,客觀看待個人條件和社會需求,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熱愛勞動,腳踏實地,在實踐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盵7]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就業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基于軌道交通行業背景與崗位要求,需要大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與道德素養,在關鍵時期系好人生的第一??圩?。

就業工作應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思想教育引領,持續深入地通過理論課程、社會實踐、團學活動、主題班會、優秀典型示范、志愿活動、生產實習等路徑開展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業觀與擇業觀教育。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啟智潤心,培根鑄魂,引導學生轉變“等靠要”的就業觀念,轉變就業心態,將就業期望值維持在合理的區間范圍。摒棄只選擇鐵路局、地鐵等國企單位的“抱緊一棵大樹”的就業思維,拓寬就業視野。積極宣傳基層就業政策,培養有社會擔當、責任感、環境適應能力、崗位抗壓能力的軌道交通復合型人才。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大力弘揚“安全優質·興路強國”的行業文化與“艱苦奮斗·志在四方”的行業奮斗精神,大力宣傳“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導學生將奮斗的職業道德精神與精湛的職業知識技能相結合,摒棄“好逸惡勞”“躺平”等不良之風,扎根基層,腳踏實地,在實踐中成長成才,堅持不懈地服務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服務民生與百姓,在堅定篤實中踐行時代責任,自覺地將自己的青春奉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讓青春綻放勞動之光。

(四)加強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就業服務師資水平

面對著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伴隨著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現象的疊加,軌道類高職院校想要做穩做好就業服務工作,切實提高畢業生的求職就業能力,需要加強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鞏固優質的師資力量。

首先,要在校內選拔出一批在人力資源管理、就業創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科有建樹且就業指導綜合能力較強的教師。其次,要廣泛地向社會招聘引進政治信仰堅定、技術能力強的全國技術能手、省級技能大師、省級工匠、企業人力資源總監、職業經理人、職業指導師、優秀校友等校外導師到學校對學生進行就業能力提升的現場教學。通過建立校內“就業創業服務站”和校外“職業成長導師站”,對就業困難、學業困難、家庭困難、心理困難等“四困”群體開展精準就業規劃與職業指導幫扶,實現校內校外、課內課外全方位、多層次的就業能力提升與育人體系全覆蓋,提高學生就業求職能力。教師發展中心等師資培訓部門要通過教師工作坊、就業創業微課、公開課、就業指導課、就業創業指導項目等方式增強就業指導教師團隊的綜合業務水平。持續開展優秀就業創業指導教師培育、青年就業創業導師教育教學能力比賽等活動,提高工作搜尋技能與專業核心匹配能力,優化就業指導師資力量,提高就業指導能力成效。以“大就業”為思路,打造一支質量優秀、層次清晰、結構合理,且以就業目標為導向、以技能與實踐教學為重點的“雙師型”專業化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形成業務能力高、發展潛力優、實踐能力強的就業指導師資梯隊。

參考文獻:

[1] 趙婀娜,丁雅誦,吳月. 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N]. 人民日報,2022-06-15(1).

[2] 習近平:就業是永恒課題[EB/OL]. (2013-08-30)[2022-09-01]. https://news.12371.cn/2013/08/30/ART11377873

028213871.shtml.

[3] 莫榮,廖駿. 國外就業理論、實踐和啟示[M]. 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4:305.

[4] MCCALL JJ.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and Optimal Stopping Rules[J]. Journal of Business,1965(1):300-317.

[5] 馬彬彬. 基于工作搜尋理論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構建[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4):70.

[6] 胡宏亮.軌道交通類高職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3.

[7]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宜賓學院[J]. 宜賓學院學報,2022(7):109.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rack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ob-search Theory

HU Xiaomeng

(Nanj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 Employment is the largest livelihood project.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facing risks and challenge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job-search theory in the employment labor market, it provides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analyzing and studying how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job search,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ployability and job 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rail vocational colleges, designs a five-dimensional employability model,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job-search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rail vocational colleges, reduce market friction, and enhance job matching.

Keywords: job search; track vocational college; employability

(責任編輯:程勇)

猜你喜歡
就業能力
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就業
高職院校應用英語專業學生就業現狀調查與分析
項目化管理視角下的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研究
高職財經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與就業能力探究
高校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機制研究
外語能力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