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教育視角下的初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研究

2023-06-16 07:54薛紅
成才之路 2023年16期
關鍵詞:古代詩歌創新教育傳統文化

薛紅

摘要:古代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開展古代詩歌教學有利于涵養學生的文化底蘊,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助力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創新教育視角下,教師要積極對傳統的古代詩歌教學模式進行改進,積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鑒賞力、感悟力,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全面培養與發展。文章分析初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對創新教育視角下的初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策略進行探究,以期給相關研究帶來有益參考。

關鍵詞:創新教育;古代詩歌;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策略;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6-0081-04

創新是歷史前進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教育教學方式也應不斷創新,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帶給學生全新的課堂學習感受。古代詩歌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師在講授古代詩歌時,應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可立足創新教育視角向學生傳授古代詩歌相關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引導學生自主發展,以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從而在語文課堂上充分領略古代詩歌的魅力。下面,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分析初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創新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策略。

一、初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存在的問題

1.忽視課前預習

古代詩歌在字、詞、句的運用上與現代漢語有著較大差別,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閱讀理解難度。課前預習是保障學生古代詩歌課堂學習效果的必不可少的環節。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缺乏對課前預習的有效引導設計,通常只是讓學生在課前背誦古代詩歌,自行了解古代詩歌的創作背景等,并不會為學生布置明確的預習任務,這降低了學生對課前預習的重視程度,導致學生的課前預習流于形式,甚至只有少數的學生能夠在課前認真對古代詩歌進行預習。這導致很多學生在課堂上難以充分理解古代詩歌的內容,因此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的狀態。

2.課堂朗讀不充分

古代詩歌雖然語言簡練,但具有豐富的內涵,其中不但包括美的意境,還包括作者真摯的情感,需要學生反復品讀才能真正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和深刻哲理。然而,從當前課堂教學實際來看,部分教師習慣于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名家朗誦的音頻或視頻,讓學生進行模仿,而給予學生自由朗讀的時間和機會較少,這使得學生難以使用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朗讀,因此難以充分體會到詩歌的韻律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另外,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范讀是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替代的,然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常常忽視自身的示范引領作用,這使得學生的學習形式過于單一,學習效果不好。

3.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在古代詩歌教學中,教學評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環節。有效的教學評價具有激勵、診斷、導向的教學作用,學生能從教學評價中看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從而產生學習動機,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教師不僅能從教學評價中了解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還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為下一步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于采用背誦或默寫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甚至簡單地認為只要學生將古代詩歌背誦下來并一字不差地默寫出來,就完成了教學任務,至于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古代詩歌的意境并不重要。這樣籠統而缺乏新意的教學評價方式不但不能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還不利于學生正確自我認知的建立。

二、創新教育視角下的初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策略

1.注重課前預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1)設計預習學案。預習學案在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其不但明確了學生課前預習的目標與任務,而且還可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在設計預習學案時,教師要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以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然后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確定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等,以此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便于學生根據預習學案進行針對性預習。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不同的預習學案,以便有效激發學困生的求知欲,增加學優生的探索深度,從而保證所有學生的預習效果。另外,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預習學案通常為紙質形式的,其需要教師在課前打印好下發給學生,存在很多的不便性。而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電子預習學案,并利用微課對古代詩歌中的重點字、詞、句進行詳細講解,再將電子預習學案和微課一起上傳到學習平臺,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以此提升學生的預習效果。

(2)指導預習方法。學貴有法,科學的預習方法對學生的預習效果具有決定性作用。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很多古代詩歌的題目直接揭示了作品的中心思想及主要內容,是學生了解詩歌內容以及作者感情基調的有效路徑。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這樣的自主預習方法:從詩歌題目入手推測、猜想,并嘗試理解詩歌大意。這不但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古代詩歌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和效果。具體來說,在課前預習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析詩歌題目,并結合詩歌題目搜集相關資料,以此使學生在預習時就可以深刻地理解詩歌內容,充分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思想和感情。例如,在預習《觀滄?!芬徽n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詩歌題目《觀滄?!?,并推測、猜想這首詩歌的大意,然后從網絡中搜集各專家學者對這首詩歌的解讀,以此增強學生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主動圈出古代詩歌中的關鍵性字、詞、句,并用不同符號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以便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聽,有重點地聽,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和效果。

(3)加強預習檢查。課前預習對課堂教學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預習習慣。為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預習效果的監督與檢查,以使學生的課前預習逐漸由被動行為轉變為自覺行為。具體來說,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拿出一定的時間檢查學生的課本,以便了解和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檢驗學生對學案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從學生的回答中發現學生的不足,并給予及時點撥,從而幫助學生有效提高預習效果。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預習成果制作成視頻、圖片等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古代詩歌內容進行闡述,以此變教師講為學生講。這既可以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又能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收獲學習成就感,從而逐漸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2.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1)創設生活情境,打破時空限制。古代詩歌是中華民族最獨特的文學樣式,集真摯的情感、高超的藝術、豐富的想象力及優美的語言于一體,與情境教學法高度契合。因此,創設情境是古代詩歌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在古代詩歌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縮小學生與古代詩歌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古代詩歌內容,并逐漸找到古代詩歌的學習樂趣。例如,在教學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校園、田野、公園的秋景,并鼓勵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以此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古詩歌的學習中。也可以引導學生裝扮成詩人,并效仿古代詩歌的寫作形式對秋景進行細致、詩意的描繪,以此提高學生對詩歌內容的共情能力,促使學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作者思念家鄉的孤寂愁苦之情。還可以鼓勵學生發揮聰明才智,運用美術知識繪制一幅秋景圖,以此增強學生的感知力以及對古代文化的審美能力,進而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詩歌所蘊含的情感。

(2)創設故事情境,促進學生思考。古代詩歌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創作背景,往往能較好地折射出當時的社會狀況。初中生由于社會經歷較少,知識積累有限,對古代詩歌的認知和理解通常只停留在表層,難以真正把握文字背后的深意。對此,教師可以將古代詩歌與歷史學科進行結合,如為學生講述古代詩歌的創作背景,以此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從而有效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進行相關思考。例如,在教學杜甫的《春望》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述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即著名的歷史事件“安史之亂”,再為學生講述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的遭遇,以此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形成深刻認識,進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含義以及詩人蘊藏在詩歌中的思想和情感。

(3)創設直觀情境,引發學生共鳴。在教育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各種各樣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被有效運用到語文教學中,這不但可以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還可以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教師在古代詩歌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積極利用視頻、音頻、圖片等,為學生創設直觀化的教學情境,以此讓枯燥、單調的文字靈動起來,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效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望岳》一詩的教學為例,詩人在詩中對泰山進行了描述,但由于很多學生沒有去過泰山,對泰山的景色不熟悉,因此很難形成直觀感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詩人所描繪的意象,教師可以從網絡中搜集泰山的實景照片、視頻等,并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以此讓學生可以充分感受泰山的神奇秀麗與高大巍峨,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與詩人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詩意。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去過泰山的學生講述一下自己的親身經歷,以此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有效深化學生對詩句的理解,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詩人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3.開展多樣閱讀,深化學生體驗感悟

(1)合理運用多種讀法。朗讀古代詩歌可以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滋養與凈化,情感變得真摯與豐富,有效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在古代詩歌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開展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充分感受和體會古代詩歌的韻律之美、語言之美。首先,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朗讀能力有限,但具有極強的模仿力和可塑性。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古代詩歌教學中運用范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讓學生在聆聽中充分感受教師朗讀的節奏和韻律,并讀準字音,逐漸掌握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其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古代詩歌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反復朗讀,以此不斷深化學生對詩歌的認知,促使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充分地了解詩歌內容。而且,在詩歌朗讀過程中,學生也能積累很多有價值的詞句,從而為寫作奠定良好基礎。最后,古代詩歌通常蘊含著豐富的美學資源,為了讓學生讀出美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配樂朗讀活動,以便借助音樂渲染詩歌的意境,促使學生可以充分體會古代詩歌所蘊含的真摯情感。

(2)信息技術輔助閱讀。在古代詩歌教學中,信息技術是一種非常得力的輔助工具,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支架”作用,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帶來視覺與聽覺的多重感受,促使學生對詩歌所蘊含的意蘊和情感形成更加形象、直觀的感受。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以聲助讀的方式,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專業人士誦讀古代詩歌的視頻,引導學生觀察誦讀者的表情、動作,認真聆聽誦讀者的語音、語調、語氣,并學習誦讀者的標準發音,然后在觀看、聆聽和模仿中對詩歌內容進行聯想和想象。這樣,學生可以充分融入詩人的情感世界,進而更為真實地感受詩歌的意境,更加深刻地感悟古代詩歌所蘊藏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以圖助讀的方法,用視頻、圖片等形式為學生展現古代詩歌所描繪的場景,以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把握古代詩歌的意象,自覺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古代詩歌所描繪的情境結合到一起。這樣,學生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詩歌所描繪的意象,還可以切實感受詩人借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例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時,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詩歌中的畫面:枯藤纏繞的老樹、黃昏歸巢的烏鴉、小橋及橋下潺潺的流水、遠處飄蕩著炊煙的人家、荒涼的古道、瑟瑟的秋風、騎著瘦馬緩緩前行的游子等,以便通過極具感染力的畫面觸動學生的內心,使學生自然融入詩歌意境中,體悟詩歌內涵。

4.豐富評價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1)用愛的尺碼衡量學生的“進”與“退”。古代詩歌教學的重點在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古代詩歌學習情況時,不能僅使用“很好”“不錯”“有待提升”等空泛的語言,而應給予學生真誠的鼓勵和贊賞。這不僅可以融洽師生關系,還可以起到循循善誘的作用,促使學生自主進入對古代詩歌的深度鑒賞中。當學生對古代詩歌內容產生獨到見解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表揚學生的深度思考和創新意識,以此給予學生激勵,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長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努力從學生身上發現閃光點,并樹立學習榜樣,以便通過榜樣的激勵作用,讓所有學生都能在課堂學習中收獲成就感與歸屬感,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古代詩歌的信心與動力。另外,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不同,在進行古代詩歌學習時,部分學生可能會存在一些不足和瑕疵。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包容的心態對待每一名學生,要在肯定學生積極思維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幫助學生查找學習的漏洞與不足,要用愛心溫暖學生,激勵學生奮發向上,讓學生從教師的評價中感到被尊重、被重視,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對古代詩歌的學習熱情。

(2)用多樣化評價促進學生自我完善??茖W、客觀、公正的教學評價對學生具有較大的激勵和鼓舞作用。在以往的古代詩歌教學中,教師是評價的主體,學生是被評價者,背誦和默寫是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方式。教師通常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檢驗上,而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這對學生來說是不公平、不客觀的,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學習古代詩歌的積極性。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一方面,教師要積極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以提升學生的古代詩歌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靈活引入學生互評、小組互評等評價方式,并把教師評價、學生個體評價、小組互相評價有機結合起來,以實現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古代詩歌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學生體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的沃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初中語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具有創新教育意識,打破教學常規,結合古代詩歌的獨特性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創新教學手段與教學策略,打造富有文化氣息的古代詩歌教學課堂,以便學生可以在語文古代詩歌課堂上盡情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為學生打好“中國底色”。

參考文獻:

[1]李妍燕.創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學古典詩歌教學[J].語文課內外, 2019(20).

[2]安華偉.初中語文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探索———評《中學語文課堂創新教學模式》[J].語文建設,2022(15).

[3]許媛.中學語文教學設計與創新研究———評《中學語文教材研究與教學設計》[J].語文建設,2021(21).

[4]黃俊.多媒體輔助初中語文詩歌、散文閱讀教學研究[D].湖北師范大學,2020.

[5]王妍丹.古典詩歌翻轉課的弗蘭德斯互動分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9(05).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Xue Hong

(Anning District Shajingyi School,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Ancient poetry is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is beneficial for enhancing students cultural heritage, cultivating their noble sentiments, and assisting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ancient poetry, use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hance their appreciation and comprehension, and comprehensively cultivate and develop students core Chinese competenc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innovative education; ancient poetry;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ore competence;teaching strategies; traditionalculture

猜你喜歡
古代詩歌創新教育傳統文化
小學數學創新教育開展研究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
高中古代詩歌教學的三步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